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最近,四川省劳动厅对抓好城镇劳动者失业、就业登记工作作出规定。省政府办公厅在转发这一规定的通知中称,此举旨在准确、及时、全面地掌握失业就业的基本状况,为制定就业规定及就业政策提供可靠依据。失业、就业登记的范围为所有城镇劳动者的失业、就业情况;凡在法定劳动年龄内,有劳动能力、无业或有就业要求的失业人员,均须持户口簿、学历和证明原身份的有关证件及证明,到本人户口所在  相似文献   

2.
我国的失业现状及成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目前面临严峻的失业和就业增长缓慢的问题;就业的总量矛盾、结构矛盾和素质矛盾并存;高增长与高失业现象并存;需求瓶颈、体制瓶颈和观念瓶颈共存;就业压力高峰期持续时间较长等基本特征。本文认为原因在于人口总量与劳动力供给相对过剩、就业体制、产业结构调整、就业结构与劳动力素质差异等因素的存在,只有清楚认识失业的成因。才能有效地采取对策治理失业,全面构建和谐社会。  相似文献   

3.
从有效就业的视角对我国经济增长与失业之间关系的研究表明,我国企业储备了大量的无效就业人员,有效就业率低,是奥肯定律失效的微观原因。对有效就业与经济增长的协整检验表明:90年代中期以来,我国经济增长和有效就业之间存在长期稳定的均衡关系,表现出协同变化的一致性。Granger检验的结果表明,经济增长与有效就业之间存在双向Grange因果关系:经济增长带来了有效就业的增长;有效就业的增加也促进了经济增长。  相似文献   

4.
自2015年2月1日起,修改后的《就业服务与就业管理规定》正式实施.修改后的《规定》突破了失业登记的户籍限制,放宽了失业登记条件,规定对符合失业登记条件的人员不得以人户分离、户籍不在本地或没有档案等为由不予受理. 法律福音:修改后的第六十三条规定:在法定劳动年龄内,有劳动能力,有就业要求,处于无业状态的城镇常住人员,可以到常住地的公共就业服务机构进行失业登记.  相似文献   

5.
近年来,各地对女40周岁以上、男45周岁以上(简称“4045”)的困难失业人员以及双失业、单亲家庭失业等就业特困人员纷纷实行了再就业扶持政策,并通过政府补贴、安排就业等形式解决了部分就业特困人员的社会保险缴纳和基本生活困难。但是从实际情况看,南于“4045”人员和双失业、单亲失业人员是动态变化的,随着时间的推移,有部分人员不再符合政府帮扶政策的条件。  相似文献   

6.
德国就业促进法概况刘青文《德国就业促进法》(AFG)颁布于1969年。如果说,该法颁布以前,德国主要强调的是对雇员失业前、失业后的生活保障的话,那么该法颁布以后,对职业培训及保留工作岗位的促进构成了德国调控政策的首要措施。一、立法目的该法第1条规定:...  相似文献   

7.
每个国家都有自己的失业警戒线。石秀印是中国社会科学院社会学所研究社会保障问题的专家。据他介绍,就中国而言,到底失业人数达到多少就不能承受了,社会就会混乱起来,还没有现成的经验供参考。失业警戒线只是个预测值,要参考大量的数据经过计算得出概率,从计划经济刚刚转轨到市场经济的中国哪能提出这些数据?前几年,中国社会科学院社会学所的研究人员曾经搞过包括失业、犯罪等多项内容的一个警戒线。但近几  相似文献   

8.
本文结合本次次贷危机引起的全球金融危机的大背景,探索失业农民工回流潮的特点和对农村及对其周边治安状况的影响。结合现有农村体制构架,加强本土就业、完善农村保障制度、加强法律宣传以及建立完善特有的农村调解机制是解决大量失业农民工回流潮带来治安压力的有效手段,同时也将给我国农村带来新的机遇和发展。  相似文献   

9.
维权民生     
《法治纵横》2011,(14):76-76
《就业失业登记证》全国通用 本刊乌鲁木齐讯(记者 范琼燕)从7月1日起,新疆的《就业失业登记证》将实行全国统一样式。劳动者可凭此证跨地区享受国家和自治区规定的各项就业扶持政策,旧证换新证、新办证不收任何费用。  相似文献   

10.
经济高增长没有带来高就业,是中国经济和社会发展中的一个特殊现象,这与经济增长导致就业人数增加的一般经济学规律是相悖的。本文从西方失业理论出发,利用发展经济学和增长经济学关于不同经济体制、不同发展阶段的国家失业模式的研究,来分析我国的失业问题产生的原因,以期为我国就业问题的解决提供思路。  相似文献   

11.
就业问题已经成为东北老工业基地振兴的一个瓶颈。东北老工业基地的失业状况有着自身的原因与特征。以社区为依托,开展以政府、市场为主体的职业与技能培训以提升东北下岗失业人员的人力资本和选择能力,加快非营利性组织建设以重建社区的社会资本,积极拓展社区就业是解决东北老工业基地失业问题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2.
就业权保障已成为中国最大的民生问题.结构性失业、就业能力弱化性失业等问题,单凭个人的努力无法应对.本文试图穿越历史,透视19世纪美国在面临同样就业困境中所做出的有效的法律制度保障(JOBS、JTPA).以此来反思我国《就业促进法》等保障性立法的进步与不足,希望能够对我国今后立法技术及立法配套性制度的建构提供参考意见,从而改善我国就业权立法的抽象性和缺乏配套性、具体操作性规定的立法局面.  相似文献   

13.
该《办法》明确把刑释解教失业人员的就业指标纳入区政府各相关部门和街道再就业工作目标责任制考核内容,实行一把手负总责,并进行年度考核。《办法》规定,对符合条件的刑释解教失业人员除享受国家和省、市促进就业的相关政策  相似文献   

14.
青年失业已成为世界各国的普遍现象,欧盟作为经济区域一体化的成功范例同样存在青年的高失业现象,本文通过研究欧盟的青年就业措施,以期对我国青年就业问题的解决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5.
近年来大学生就业形势严峻,金融危机袭来后显得尤为突出。作为国家大力投资和家庭大力培养的大学生,毕业届时却成了"失业"人员,这不仅影响到大学生自身的健全人格,更是整个国家和家庭教育投资的浪费。  相似文献   

16.
杨鹏 《法制与社会》2014,(10):35-36
失业保险制度作为现代社会保障制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具有保障失业人员基本生活和促进就业两大功能。而在各国立法和实践中,由于经济发展水平,价值取向的不同,对于二者之间的偏重也有不同,常常很难兼顾。因此,有必要对我国失业保险制度的就业促进功能进行探析,以期对此作出合理的定位。  相似文献   

17.
于燕 《法制与社会》2013,(19):195-196
中等职业学校毕业生是劳动力市场的一线人才,是整个大中专毕业生中的一个特殊群体,是人才金字塔中最底层的生力军。中等职业学校毕业生虽然首次就业率相对大学毕业生较高,但绝大部分学生毕业后工作在民营企业,体现出专业对口率低和工资待遇低等问题,导致其频繁更换工作而出现摩擦性失业、甚至是自愿失业。能否解决这一问题关系着学生自身的职业发展,关系着学校和社会的可持续发展。本文基于中职毕业生就业现状,中职学校的就业服务与指导该怎样发挥自身的作用?如何利用现有资源,认真坚持"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的思想,认真坚持"劳动者自主择业、市场调节就业、政府促进就业"的方针,做好中等职业学校的学生就业服务与指导工作,从而说明职业指导对就业困难群体的起着重要的、不可替代的作用。  相似文献   

18.
失业保险制度伴随着失业现象应运而生,它以保障失业人员基本生活和促进就业宗旨,在社会生活中发挥了显著作用。国外在失业保险制度调整、失业保险基金筹集及发放等方面各有特色,其中有不少好的做法,值得我国在完善失业保险制度的过程中借鉴。  相似文献   

19.
保生活、促就业、防失业是世界各国失业保险制度发展的普遍趋势。我国的失业保险制度存在保生活的功能不足、促就业的功能不强、防失业的功能缺失等缺陷。为了更好地实现社会的充分就业,我国的失业保险制度应该逐步增强其保障失业者基本生活的功能、完善其促进再就业的功能、充分发挥其预防失业的功能。  相似文献   

20.
我国现行的就业制度,造成企业劳动力隐性失业的情况普遍存在.怎样改变劳动力的“肿”、“胀”结构?作者建议将隐性失业转变为显性失业,同时建立我国的失业保险制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