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行政审批的产生逻辑与自身性质决定了其价值取向是社会正义。要真正实现社会正义的基本价值,实现公共利益最大化的目标,只能依赖于加强对行政审批权的法律约束,建立一套公正的程序,保证行政审批沿着法治化的轨道运行。这包括两方面的具体要求:一是依据实质正义原则界定行政审批的范围和标准;二是依据形式正义原则规范行政审批权的运作。  相似文献   

2.
段艳  马保岭 《世纪桥》2011,(7):39-40
行政强制执行制度是国家行政管理活动中必不可少的重要制度,是行政处罚裁量价值目标实现的重要保障。建立在对实质正义和程序正义、合法性与合理性、公平与效率相统一的价值追求基础上,实现行政处罚裁量与行政执行的统一,必须在现代行政法治的背景下,用法治原则和精神对我国现行体制重新审视,借鉴国外先进经验,重构行政强制执行模式。  相似文献   

3.
优先解决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问题是化解新时代社会主要矛盾的“生产力逻辑”,基于道德对经济基础的反作用以及生产关系对生产力反作用的综合考量,进一步发挥道德的调节功能是化解新时代社会主要矛盾的“价值逻辑”。一方面,道德与新时代社会主要矛盾在价值目标上的一致性、主体力量上的同一性和成功实践经验上的传承性为从道德视角化解新时代社会主要矛盾提供了理论支撑;另一方面,新时代社会主要矛盾内含着道德失范和道德困惑的现实困扰,亟需发挥先进道德的引导作用。依托“价值逻辑”构建化解新时代社会主要矛盾的德治体系不仅能满足人民群众不断发展的精神需求,而且能够推动道德实践的展开,对化解新时代社会主要矛盾、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都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4.
公务员职业道德,也称为行政道德,是公务员在行使公共权力和从事公务活动的过程中,通过以公平和正义为基础的价值观和善恶标准,理性地调节个人与个人之间、个人与国家之间、个人与社会之间多种利益关系的行政道德规范。公务员正是凭借这样的道德规范来调节自己的思想和行动。而公务员职业道德教育的目的就是要将书面化、文本化的行政道德价值和职业行为规范内化为公务员观念性、实践性的职业道德品质。完整的道德品质结构主要包括职业道德知识、职业道德情感、职业道德意志和职业道德行为四个层面。公务员的道德品质一旦内化、固定化和稳定化…  相似文献   

5.
正义追求贯穿于人类历史以及人的社会生活的始终,但是,正义具有不同的形式和内容,每个时代所理解和追求的正义都是不同的。尽管如此,正义追求却构成了人类政治文明化的动力,推动了人类社会的制度变迁。罗尔斯是一位把正义追求与制度建构联系在一起进行理论探讨的重要学者,他对制度正义的阐释以及对制度非正义的反思,都是对近代以来制度缺陷的批判。但是,这种批判并未把他导向一种积极的建构。其实,对制度非正义问题的解决不应囿于自由平等的视角,而是需要从“人的解放”的角度去思考问题。然而,当我们从“人的解放”这一主题出发的时候,就会发现,我们被逻辑地导向了对一种“道德制度”的构想。  相似文献   

6.
罗尔斯在《正义论》中提出了正义的两个原则,对正义观念作了多重限定.一个组织良好的社会是由公开的正义观念调节的社会.罗尔斯的正义政府也关注评价制度,正义感的普遍形成是评价制度完善以及社会秩序良好的重要标准,是秩序社会的道德支撑.按照正义原则形成的行动的欲望即正义感的形成以及如何普遍获得的问题对于罗尔斯所论证的“组织良好的社会”的构想和当今社会的公平与正义维护有重要的理论价值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7.
恩格斯生态思想以问题导向为逻辑起点,以马克思生态观的基本原则为逻辑遵循,以“批判的武器”与“武器的批判”为逻辑主线,在批判与建构中实现了对马克思生态观的历史性发展。恩格斯生态思想作为科学的理论,它揭示了人与自然的内在统一性;作为革命的理论,它批判了资本主义的反生态性;作为实践的理论,它指明了人类社会最终走向生态正义的共产主义社会的必然性。恩格斯生态思想为我们在新时代建设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提供了重要的理论支撑和实践指导。  相似文献   

8.
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和生态治理的推进,绿色发展作为统摄经济与环境的系统性框架,具有极为重要的时代价值与阶段意义。然而,绿色发展是一个具有多重意蕴的复合词汇,属于超越经验的理念范畴及概念表达,具有明显的价值判断倾向,需要置于政治哲学视阈中考究。绿色发展以系统性发展为导向,注重客观发展与主观感受、环境权利享有与责任相同步,以珍惜环境道德为表达方式。因此,绿色发展的价值取向必然涉及以人为本、生态正义、统筹安全和发展与美好生活。绿色发展作为一种新意识形态,为了争取基于政绩有效性基础上的广泛支持,进而提升其政治合法性,这就需要对其政策制定与执行提供合意论证。从政治哲学层面对绿色发展观解读,有助于为新发展阶段开辟新经济学形态提供更为契合的目标与动力,为环保与经济持续性发展提供正当性说明和理论支撑。  相似文献   

9.
在乡村治理体系中,自治即基层群众自治,法治即依法治国,德治即以德治国。在实践中,三者形成了各自的发展逻辑:自治要求自治主体具备法治素养,需要国家配套完善法律制度,需要乡村社会发挥内生动力;法治一方面需要通过自治载体实施,另一方面需要德治配合致相得益彰;道德具有价值引领和支撑功能。三者具有不同的功能定位:自治是乡村治理体系的核心,法治是乡村治理体系的保障,德治是乡村治理体系的价值导向标和支撑器。三者有机结合,同向聚力乡村治理体系的完善,助推国家治理现代化。  相似文献   

10.
马克思主义“行政价值观”以人类解放为本质,以社会公正、经济发展和政治民主为核心内容。马克思主义“行政价值观”在中国经历计划经济体制和社会市场经济体制下的中国化过程,在“效率”和“公平”的必经价值追求中获得科学认知和发展,最终以“中国梦”为价值导向推动行政价值观呈“公平”取向的上升趋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