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反倾销作为WTO赋予缔约国抵制不公平贸易行为的主要措施之一 ,被许多国家视为保护本国国内产业部门利益的最佳办法而被频繁地采用。由于西方国家长期对中国反倾销采用“替代国”等不公平做法 ,使我国不断遭到国外的反倾销 ,严重阻碍了我国商品的出口。我国入世以来 ,越来越多的产品与外国产品在国际国内市场上产生激烈的竞争 ,客观上导致针对我国的反倾销和倾销案件日益增多 ,为了改变这种状况 ,本文提出了相应的对策。  相似文献   

2.
积极应对反倾销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倾销是世界贸易组织(WTO)所谴责的一种不公平的低价出口行为;反倾销则是世贸组织允许使用的一种抵制倾销的手段。过去只有少数西方国家立有国内反倾销法,但近年来反倾销立法却已经普遍化、全球化。各国纷纷以反倾销为法律武器抵制不公平贸易,维护国内产业和市场。更有甚者,不少国家以反倾销为借口,目的却是为了保护本国的产业,有时达到滥用的程度,使反倾销变成贸易保护的工具。中国的出口产品在过去的20多年中几乎成了国外反倾销的众矢之的,频频遭受反倾销调查,被课征高额的反倾销税。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我国出口贸易的进…  相似文献   

3.
本文分析了我国出口产品不断受到反倾销指控的原因,即西方主要发达国家和若干发展中国家经济不景气,贸易保护主义加强,因而需要利用反倾销来保护本国的工业和市场;社会制度的差别使外国对中国带有偏见和歧视;国内厂商出口缺乏约束,经营秩序混乱,低价竞销;在反倾销指控应诉中,出口企业态度消极,互相推诿。针对存在的问题,提出了我国对国外的反倾销应采取的对策,主要包括:一是搞好应诉;三是避免被诉。  相似文献   

4.
王东 《学习月刊》2012,(23):38-39
近年来.全球范围带有连锁性和示范性贸易保护政策的频繁使用.中国则在贸易保护政策风潮的冲击下身受其害.成为遭受反倾销和反补贴调查最多的世贸组织(WTO)成员国。特别是中美贸易争端事例频繁发生.尤其是美国针对中国采取的贸易保护政策.使中国承受着越来越多的反倾销、反补贴调查或“惩罚”压力。显然.中美贸易争端从未止歇.这既反映了中美贸易结构性失衡矛盾进一步激化的一面.也反映了贸易争端下中美国家利益博弈的一面。  相似文献   

5.
正一、引言"经济权利从原来垄断于政治组织的国家中分离,实现了社会的功能分化。"为什么针对中国的贸易救济调查愈发频繁?又是哪些国家在利用贸易保护措施屡屡向中国产品"出手"?深受贸易保护主义措施之害的中国,如何尝试从国际规则的重新厘定寻求突围?二、背景与问题(一)本文思路通过近五年世界对中国采取的反倾销案件数目、各国对我国反倾销的案件数量及相应的  相似文献   

6.
90年代,各国强化了本国的反倾销措施,发展中国家也加入了反倾销的行列,反倾销也就更有可能成为国际贸易保护主义工具.虽然由于世贸组织法律的约束,反倾销不可能完全成为各国贸易保护主义的工具,但国际反倾销的实践证明,反倾销在一定程度上已经成为新贸易保护主义的有效手段.  相似文献   

7.
一、国外对我国商品实行反倾销的新特点反倾销是WTO框架下各国维护自身产业利益的一种常见的做法。如果发生了倾销,受损害的成员方有权采用征收倾销税的办法,来反对非公平贸易。由于反倾销易于实施,能够有效排斥进口,又不易招致“报复”,且被认为是世贸组织在其章程中认可的合法武器,因此被各国视为保护本国产业和市场的最佳办法之一而被频繁采用。入世后,随着中国对外贸易的逐年扩大,我国企业在国际市场上面临着更多的反倾销调查。国外针对我国采取的反倾销调查也出现了一些新的变化和特点。  相似文献   

8.
随着国际贸易交往的深入发展,WTO的法律制度在平衡各国利益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保障措施和反倾销措施是WTO法律体系中重要的保护性贸易制度,二者在保护国内产业方面发挥着相似的作用,但是在法律性质、实施条件及维护国际自由贸易的作用上又有着截然不同的特性。  相似文献   

9.
后危机时代是一个具有确定内涵的概念,资本主义国家出现了诸多新变化,反倾销措施被扭曲成贸易保护主义手段.必须理性地看待我国外贸依存度问题,进一步完善WTO法规,正确地利用WTO争端解决机制.  相似文献   

10.
安兆祯 《奋斗》2010,(3):51-53
<正>中美贸易关系是中美关系的重要组成部分。2009年中美贸易摩擦不仅数量明显上升,而且在中国所遭受的贸易救济调查中,涵盖了反倾销、反补贴的"两反"和保障措施、特保措施的"两保"全部四种形式。特保措施在中国加入世贸组织时,作为一项特别措施加入,在过去的几年中很少被使用。2009年美国针对中国频繁使用特保措施,说明中美贸易摩擦正在升级。深入分析中美贸易摩擦升级的背后因素,对于研判今后一个时期中美关系走  相似文献   

11.
世贸组织在要求各成员国削减关税、取消贸易壁垒以及开放国内市场的同时,允许在特定条件下对国际贸易加以限制。各成员国普遍采取的方式是反倾销、反补贴和保障措施等贸易救济手段。本文通过分析对比中韩两国反倾销措施的使用现状,归纳总结出中韩两国反倾销措施在具体的使用过程中存在的共同特征以及差别。  相似文献   

12.
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一年来,中国经济发展迅速,贸易规模不断扩大,外贸排名已跃居世界第六。伴随着全球经济的不景气,一些西方国家经常夸大中国出口产品对国外相关产业造成的冲击,针对我国的贸易保护主义抬头,反倾销日益增加。2002年,我国遭遇了炮火最密集的“反倾销战”。统计显示,2002年前10个月,共有16个国家(地区)对我国发动了47起反倾销和保障措施调查,涉案金额7亿美元犤1犦。世界银行高级经济学家威尔·马丁认为,中国内地有70%的出口产品很容易受到反倾销措施攻击,未来10到15年内,将持续面临更严重的反倾销犤2犦。中国遭受如此之多的反倾…  相似文献   

13.
入世后如何应对反倾销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经济全球化的不断加快,国际市场竞争日益激烈,贸易摩擦此起彼伏。反倾销———这一世界贸易组织所允许的、一种旨在维护公平竞争环境和正常贸易秩序的合法经济手段,越来越多地成为发达国家实行新一轮贸易保护的工具。从近年来所发生的反倾销案件来看,中国已经成为遭受反倾销调查最多的国家之一,成为反倾销的最大受害国。据统计,自1979年8月欧共体对我国出口的糖精及盐类反倾销以来,到2000年9月初,有28个国家和地区对我国提起反倾销案件调查378起,涉及到我国的化工、轻纺、土畜、机电、医保等4000多种商品。…  相似文献   

14.
李涛 《奋斗》2004,(5):34-35
随着经济全球化步伐的加快,关税逐步降低,非关税壁垒逐步减少,配额许可证等措施的限制使用,反倾销逐步成为世界各国维护公平贸易环境、抵制不公平竞争的重要手段。但随着国际市场竞争加剧,反倾销也成了贸易保护主义的工具。自从1979年欧共体对我国出口的糖精和盐类进行反倾销以来,每年国外对我国提起反倾销调查呈不断增多的趋势,已成为我国外贸出口中不容忽视的一个问题。  相似文献   

15.
近年来,世界各国在不断下调关税的同时,却高高筑起了非关税壁垒,反倾销以其合法、灵活和隐蔽等特点而成为各国主要的贸易保护手段之一。随着我国对外贸易的迅猛发展,我国出口产品遭到国外反倾销立案调查的数量不断增多,范围不断扩大。据世贸组织的统计,自1995年至 2003年上学年,我国出口产品遭到国外反倾销立案调查的数量已迭324起,约占立案总数的14.2%,其中最终实施反倾销措施的达到232起,约占最终实施反倾销措施案件总数的16.5%,发起国家或地区达到30多个,涉及4000多种我国出口产品。自1996年至今,我国就一直是世界上遭受反倾销调查数量最多的国家,也是反倾销的主要受害国之一。  相似文献   

16.
杨永红 《世纪桥》2007,(2):64-66
我国在加入世贸组织的工作组报告的第241-242条款所规定的特殊保障措施,以及中国加入WTO议定书的第15条和第16条规定的所谓反倾销领域中的非完全市场经济的待遇和一般特殊保障措施机制等特殊限制措施,因其特别低的启动条件极易成为中国的贸易伙伴手中挥舞的大棒,在配额取消后以中国纺织品最大的出口目的地欧芙为代表的贸易伙伴纷纷借此对中国服装纺织品的出口设限,构成中国服装纺织业发展难以预料的危险因素。中国纺织业所面临的危机与挑战是前所未有的,摆脱困境需要政府和行业及企业共同努力,以保证中国的服装纺织行业在平稳度过过渡期的同时发展强大。  相似文献   

17.
尚晓昆 《党课》2013,(1):86-89
伴随我国成为世界贸易大国,不可避免地成为全球受贸易保护措施伤害最重的国家。目前,我国的出1:3占世界贸易总额比重不到10%,但反倾销案件却占了世界的1/3,反补贴案件也占了世界一半。各国对我国采取的贸易保护措施有明有暗:明的如反倾销、反补贴、特殊保障措施等,  相似文献   

18.
中国加入WTO以来,日益面临倾销与反倾销的困扰,中国已成为国际反倾销的最大受害国,为了减轻由于倾销和反倾销带来的损害,中国应当认清当前反倾销局势,分析遭遇反倾销原因,采取积极的反倾销应对措施,以促进中国对外贸易的健康和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9.
尹立 《学习论坛》2009,25(3):72-76
欧盟与巴西之间有关进口可塑性铸铁管装置反倾销争议这一典型案例,主要涉及欧盟针对自巴西进口的可塑性铸铁管及管道装置实施反倾销措施是否违反了WTO反倾销协议的相关规定,从而是否应被纠正或予以撤销的问题.从案情来看,当事人双方之间的争议事实上是由于双方对GATT1994第6条和WTO反倾销协议相关条款的认识和理解的不同所引起的,其中的两个主要问题是:一是在确定倾销幅度过程中反倾销调查当局是否可以采用"将负倾销幅度视为零"的计算方法;二是反倾销调查过程中关于调查当局对损害是否可以进行累计评估的问题.通过该案,分析专家组对国际反倾销领域中的一些代表性问题所作的具体解释和裁定,从中发现规律,寻求对策,有助于提高我国出口企业对国际反倾销规律的正确认识,进而提高我国出口企业合理有效运用WTO反倾销规则来应对外国反倾销指控的实际能力,在对外贸易中对我国经济和产业的生存发展实行有效保护.  相似文献   

20.
根据1990年特别是1998年7月以来(自此中国公司可以申请市场经济地位)所发生的欧盟反倾销案件表明:欧盟一直在广泛地使用反倾销政策,从反倾销措施的使用数量到使用程度,中国公司都是很重要的反倾销对象,尤其是那些以中国作为生产基地的中国公司。欧盟之所以加紧对中国实施反倾销政策,其深层次原因是欧盟希望降低中国低技术含量和劳动密集型产品在欧盟市场上的价格竞争力,保护欧盟内部市场的低技术含量和劳动密集型产业,支持这些产业的重组。因此,中国出口商可以通过采取一些必要的可行措施,尤其是合理的价格战略,来防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