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文章从分析灾难性事件对人和组织的影响入手,探讨了灾难性事件救助人员替代性创伤的表现与影响,最后,从社会工作专业角度对替代性创伤干预进行了思考。  相似文献   

2.
文章从分析灾难性事件对人和组织的影响入手,探讨了灾难性事件救助人员替代性创伤的表现与影响,最后,从社会工作专业角度对替代性创伤干预进行了思考.  相似文献   

3.
《政法学刊》2017,(5):97-105
重大突发事件会给民众带来严重的心理创伤,并有可能成为社会不安定因素。因此,心理危机干预成为与生命救援和物资援助并列的重要方式。突发事件心理危机干预具有复杂、分类与分阶段开展、持续跟进等特点,是一项长期、艰巨的工程,必须构建长效机制。构建该机制需坚持协同性、科学性、普遍性、预防——控制——治疗等原则,内容包括突发事件前的危机心理预防机制、突发事件中的心理应急干预机制和突发事件后的持续心理救助机制,发挥政府的主导责任是关键。  相似文献   

4.
监狱民警执法素养决定着执法效果的好坏,影响监狱事业文明化的进程。监狱民警心理素质的现状制约着执法素养,影响执法效果,制约监狱事业文明化进程。建立监狱民警心理服务机制,可以有效进行民警心理危机干预,矫正民警心理缺陷,调整民警心理状态,有助于民警建立健康的心理,保证民警科学、准确、文明、规范执法,推动监狱事业文明化进程。  相似文献   

5.
创伤是机械性致伤因子所造成的急性损伤,为外力作用造成的组织连续性破坏和功能障碍。它不仅是一种躯体应激,同时也是一种心理应激,可造成心理上的创伤并由此引起一系列心理行为改变,这些变化又可直接或间接影响病人及其家属的身心健康,影响病人的生理、心理、社会康复及其生存质量。本文对五名创伤病人进行了SCL-90症状自评量表的测查,结果表明创伤病人得分较正常人偏高,并且创伤越严重,得分越高。同时,创伤病人一般都伴有躯体化、人际敏感、抑郁、恐怖等症状。并针对该症状,提出了危机干预的方法。  相似文献   

6.
建立和完善突发公共事件社会心理干预机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突发公共事件在对社会生活造成物质破坏的同时,也会严重影响公众的心理,而这种对公众心理造成的影响将会反过来恶化其不良局势。因此,建立和完善突发公共事件社会心理干预机制将是应对危机,尽快控制局势的重要手段。建立和完善突发公共事件社会心理干预机制,主要是通过明确社会心理干预机制的内涵,并借鉴国外关于建立突发公共事件社会心理干预机制的经验,重点对突发公共事件中几种典型的社会心理进行干预。同时,必须对突发公共事件中公众心理和负面情绪、突发公共事件不同阶段公众心理变化和不同社会心理状态危机传播方案调整进行深入研究。  相似文献   

7.
大学生心理危机后干预机制是心理健康的重要部分,是构建大学生心理危机干预长效机制不可或缺的组成环节。通过对42所世界一流大学建设高校的实证调研,发现目前我国高校大学生心理危机干预的关注重点集中在预防、预警和应急处置等方面,后干预机制的设置率只有14.3%。已设置的后干预机制中也普遍存在具体操作、覆盖对象、主动性激发等方面的问题。完善和建构大学生心理危机后干预机制,要树立基于心理健康认知的危机后干预理念,以之为基础构建危机后干预的评估、跟踪反馈、社会支持系统及周围相关学生干预等立体配套的全方位矫治与支持机制。  相似文献   

8.
心理创伤一般指由天灾人祸所引发的一种强烈的情感反应,特别是危及生命的事件可导致心理创伤的发生.心理创伤可以影响整个人,包括身体、智力、情绪和行为的改变.弗洛伊德对创伤的理解包含三个成分,童年早期经历的事件的记忆,青春期后经历的事件的记忆及后期经历事件触发的对早年事件的记忆.弗洛伊德不关注创伤事件本身,而是强调创伤性记忆,他对创伤概念的理解来源于严格的线性、时序性的模型.荣格发展了一个从心理分离到形成不同情结的多元模型.荣格最初认为人格是分离的,后来他发现心理创伤是有情结的,它只是许多心理情结中的一种,而情结不仅有分离性,它也有聚合性.弗洛伊德强调人格是纵向分离,而荣格则强调人格是横向分离,横向分离形成情结.  相似文献   

9.
灾难性危机事件具有巨大的破坏性。它不仅在物质方面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而且威胁到社会的秩序和民众的生命安全。导致社会的混乱。更为重要的是强烈而显著地影响着人的心理。因此,必须寻找科学、合理的危机心理干预方法。帮助人们学会应对危机.提高自身处理危机的能力,以克服或减少危机所带来的损害。尽早地从危机中恢复过来。[编者按]  相似文献   

10.
贺佳  张奔 《法制与社会》2010,(31):182-183
近年来暴力袭警事件频发,并已成为社会普遍关注的话题之一,袭警的原因很多,基层民警执法素质不高,执法能力不强是一个重要的因素。本文从两个比较典型的暴力袭警案例入手,深层剖析了现阶段警察执法素质的"弱势"及成因,分别从切实有效提高基层民警体能素质、加大实战演练力度,建立、完善基层民警心理保障体系,用"精神"和"物质"武装基层民警,通过加速立法,建立科学的群众评判体系、来完善对警察的保护机制等方面入手,给出建议以促进基层民警执法素质的提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