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8 毫秒
1.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思想凸显其先进性,其自由观继承了马克思主义自由观之价值意蕴,其平等观吸收了马克思主义平等观之内在精髓;以儒家优秀传统伦理为价值底蕴体现其民族性,其和谐观以传统和谐思想为文化底蕴,其诚信观以传统诚信思想为价值依托;以现代价值理念为进取方向反映其时代性,其公正观以现代公正伦理为价值借鉴,其法治观以现代法治理念为治国方略。  相似文献   

2.
正伦理是人伦之理,是道德哲学。伦理秩序是多数人认同并尊崇的主流价值规范。伦理秩序,古今中外原本有之,关键在于我们是否注视它、重视它。社会主义伦理秩序是符合当今中国实际的伦理秩序,是体现社会主义原则和精神的伦理秩序,是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和人类文明优秀成果相衔接的伦理秩序。社会主义伦理秩序,与社会主义法治秩序、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秩序共同作用于国家和社会治理。一是从价值取向看,社会主义伦理  相似文献   

3.
杜维超 《理论导报》2012,(12):13-14
当前我国德治治理理论中,伦理道德主要作为一种治理工具出现,指单一的个体伦理。这种一元的个体伦理型德治,使得我国当前德治与法治的治理路径、政治国家与市民社会的治理主体、治理的工具性和价值性取向产生了内外张力。应当实现德治外延的扩展和价值转向,将“德”扩展到法治的制度伦理层面,具体包括法治的普遍价值取向和法治的中国特色价值追求。  相似文献   

4.
没有对农民日常生活背后的伦理世界和价值传统的透彻分析,我们很难真正明白国家治理结构性的变迁和治理策略的更迭所带来的更深远的精神动机和影响。本文以乡土中国的变迁为切入点,通过分析农民的理性化、村庄内部结构与治理状况的变化,进而分析了农村人心秩序层面上的微妙变化,指出日益具有现代性的乡村与现代法律之间越来越亲和。法治要直面价值世界和生活方式作为一个活着的“传统”所可能具有的巨大的复杂性,并为个人的伦理实践留下空间、做出必要的指引。  相似文献   

5.
张艺华 《理论导报》2007,(11):34-35
传统行政伦理向现代转型是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的一个关键环节。中国传统社会是一个"德治为本"的社会,行政伦理在维系社会的正常运行方面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随着社会治理模式的转变。传统行政伦理必然走向现代化。那么对行政伦理进行历史的梳理与观察,探讨其演变的历史必然性,对于传统行政伦理向现代转型的价值取向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6.
传统诚信伦理及其现代价值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诚信是中国传统道德中一项最重要的规范 ,也是我们今天诚信伦理建设的可贵的道德资源。本文在梳理中国传统诚信伦理的基本内涵和根本要求的基础上 ,积极挖掘传统诚信伦理的现代价值。  相似文献   

7.
《求实》2015,(7)
官本位体现着人治社会专制集权的制度安排,体现着等级特权观念和"以官为本"的单一价值取向。而民本位则体现着法治社会民主法治的政治安排,体现着人人平等的价值理念,以及"以民为本"和"法律至上"的价值规范。从官本位到民本位是人治社会向法治社会转型的必然选择。只有扫除专制体制残余,完善民主法治制度,打破特权等级观念,构建自由平等理念,破除官本位的传统文化残余,达成以民本位的现代价值共识,才能从根本上破除官本位的人治社会传统,建立起民本位的现代法治社会。  相似文献   

8.
中西文化间的一个重大分野在于对个体和群体的不同关照.中国传统文化在个体与群体的关系向度展现出了独具特色的多维定位,包括价值定位中的“群体优先”,伦理定位中的“道德责任”,目标定位中的“伦理追求”等等.实现中国传统文化的现代转型,是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关键之所在.为此,应实现群体优先与制度优先相契合,发挥个体积极性;道德责任与契约责任相契合,培养现代责任主体;伦理追求与价值追求相契合,服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  相似文献   

9.
文章认为,应从价值、规范、秩序、治国层面全面地立体地审视法与道德关系,才能回应现代法治国家对法与道德实践提出的迫切要求.从价值层面看,法律必须服从道德评判及其价值指向;在规范层面上,二元社会结构使法与道德成为并立互补的不同规则;在秩序层面上,伦理秩序是基础,法律秩序为主导;在治国层面上,推行法治立国,德治并用.  相似文献   

10.
刘同君  夏民 《唯实》2002,3(3):24-28
博大精深的中国传统伦理文化,存在价值的悖反。现代伦理精神的建构,有赖于对传统伦理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在现代伦理精神建构的过程中,由于市场经济的负面效应、道德教育的扭曲变形、社会控制机制的不健全,不可避免地引发道德及其行为的失范;而伦理教育的根本目的,就是要培育全面发展的一代新人。  相似文献   

11.
对廉政的高度关切是马克思理论的重要运思传统。在《法兰西内战》中,马克思通过总结巴黎公社经验,阐述了人民至上、民主反腐、敬畏责任和勤廉节约等一系列廉政思想。从政治伦理的四个逻辑层次即政治价值理念、政治制度伦理、政治主体伦理和政治生活伦理来解读马克思在《法兰西内战》中阐发的廉政思想,对当今服务、法治、责任和廉洁政府建设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和现实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2.
“三个代表”思想指导作用不仅体现在党建方面,也作用于法治建设之中。传统的规则中心主义法律理论只注重法治的形式正义,这已不能适应现代社会多元的利益需求,不符合“三个代表”的要求。“三个代表”思想使法治建设在构造“最终目的的伦理”的同时,更充满了“责任伦理”。要在实际中做到凡事都以最大多数人的利益要求为标准,就必须扩展法治思维,使法治目标更具开放性和普遍化,对社会各种利益冲突及其形成因素要有更加深刻地认识和更具现实意义的解决手段。法律文化以人为本。公民意识、法治观念和科学精神是法治社会公民所应具备的素质。法律文化建设应当围绕“三个代表”的总体要求进行。  相似文献   

13.
网络化生存与人伦价值生态的重构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曾盛聪 《探索》2004,(2):96-99
网络是当今时代最具现代性意义的科技力量 ,是体现现代人本质力量的新生存方式。网络化生存首先改变了中国传统宗法血缘关系基础上的社会结构、生活方式与交往方式 ,从而解构了传统伦理精神栖身的物质根基。在新的生存方式基础上孕育的开放性、多元性、平等性与个体性的网络文化精神 ,消解了传统封闭性、一元性、等级性与整体性的伦理精神 ,构成了新伦理精神的基本价值内涵。网络化时代 ,人伦价值生态正悄然重构。  相似文献   

14.
文章试图探讨中国乡村转型时期传统“礼治”和现代“法治”遭遇下所承受的困境;中国乡村特有的内心自我约束同外界礼仪规范结合的特有品格,在应对西方理性主义框架主导下的“法治”中产生的一系列紧张和困境;法律、伦理和习俗这些复杂因素之间互动所带来的矛盾和)中突,并试图分析其中深刻的文化和价值冲突带来的危机,以期能正视这一困境,并在理论和现实实践过程中,找到更为合理的解决之道。  相似文献   

15.
主体性构成了伦理与价值共同的本体论基础。中国传统社会结构的本质特征在于它体现或表现为一种“差序格局”,由此决定了中国传统伦理特定的道德化价值实现和制度化价值实现的路径抉择:人的可持续发展和人的全面发展;中国传统伦理的现代化转向就是一个中国传统伦理的“价值实现”过程,而不是一个割断传统的过程。  相似文献   

16.
在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过程中,随着传统家庭向现代家庭的转型,当代中国家庭伦理观念方面显现出很多矛盾和冲突,如传统观念与现代观念的冲突、物质利益与情感观念之间的冲突、婚姻家庭中的代际冲突等等。因此,我们要完善家庭伦理方面的政策法规,健全社会监督机制,处理好家庭价值原则与市场经济原则的关系,切实加强家庭伦理道德建设,构建"以人为本"的现代家庭伦理,通过促进家庭的和谐来推动整个社会的和谐发展。  相似文献   

17.
信息行为是通过自律和他律两种基本方式来控制的.信息技术本身是负荷价值的,它不仅是一种技术,也是一种文化.信息伦理建设应坚持现代与传统相结合的原则.信息伦理既具有民族性,又具有国际性.  相似文献   

18.
通过考察中国的文治政治传统,结合天道、圣人和文辞的三位一体,提出古代君王,恰恰是天子、圣贤和圣王三重身份合一,加之天人合一的政治伦理合乎家族伦理,君主又具有天下家主的全能性身份,由此成就无限权力和无限责任的圣王统治格局。1949年建国后,马列建党理论与传统文治天道观相结合,文治传统获得延续,笔者以邓小平的《党和国家领导制度的改革》为例具体分析了这种情况及其向法治转换的可能,并与时下习近平总书记提倡法治的言论相呼应。  相似文献   

19.
法治与现代性紧密联系,它的产生和发展基于法律具有客观性、自主性、确定性等理念。但是,二十世纪七八十年代以后产生的后现代法学以其反传统、非基础的理论和方法冲击着现代法学的基础。后现代法学用怀疑、批判、否定的眼光看待现代法治,并对其理论和实践等问题进行再审视、再反思。后现代法学多元的法学思维方式为我们看待问题提供了新范式,它有助于唤起民众参与法律活动的积极性。不过,后现代法学不会取代现代法学的主导地位,它对于我们的价值更多的是以未来的眼光审视现代法治,以此促进现代法治的发展。  相似文献   

20.
现代中国是一个伦理价值急剧转型的社会,其中"政治身份"又成为伦理价值转型的重要内容.作为新中国主要缔造者的毛泽东,试图颠覆中国传统差序格局所构成的社会政治"身份"体系,以前所未有的激进方式,通过重建政治"身份"的途经,执著推进现代中国政治发展的进程,这对现代中国的结构产生了决定性影响.探讨毛泽东晚年政治伦理观的内涵与结构,是解释现代中国政治发展的一个有意义的视角.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