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章雪瑶 《今日浙江》2021,(13):104-105
从三门县城往东南方向驱车近一个小时,公路直通最南边的一个村庄——浦坝港镇金家峙村. 三门兼具山海之利,鲜甜的小海鲜更是闻名全国,但金家峙村因没有足够的产业支撑和劳动力,村集体经济近乎为零,曾是个名副其实无资源、无产业、无劳动力的"三无乡村". 2018年,金家峙村被列入浙江省"重点帮促村"和"集体经济薄弱村".同年,为改变落后现状,金家峙开始发展"红美人"柑橘产业,各级政策、资金也相继落实.如今,全村人均收入从2018年的不足7000元增至2020年的1.3万元,2021年村集体经济收入预计可达30万元,短短几年,一跃成为全县"共富典型".  相似文献   

2.
《松州》2017,(1)
正贵州娘娘山高原湿地生态农业旅游开发有限公司在景区开发建设过程中,探索"资源变资产、资金变股金、农民变股东",带动核心景区8个村脱贫2450人,201 5年农民人均纯收入达12246元(旅游收入占45%),为全县农民人均纯收入的1.59倍,村集体经济平均积累22万元,公司收入1100万元。2016年上半年接待游客58万人次,同比增长64%,旅游综合收入达2.1亿元,同比增长  相似文献   

3.
泗阳县村级集体经济一直比较薄弱,到1996年底全县集体经济“空壳”村达313个,占全县总村数的51.2%。村集体无钱办事,应有的凝聚力和吸引力不断弱化。针对这一情况,从1997年开始,我们下定决心,把发展村集体经济放在农村工作的突出位置来抓。经过一年多的努力,到目前,全县611个行政村中已有597个村有集体收入,总收入累计达到3045万元,村平均收入达到5.1万元;年收入5万元以上的村增加到159个,  相似文献   

4.
正近年来,我区以做好"七篇文章"为总抓手,持续用力推进实施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三年行动,全面消灭了集体经济"空壳村",初步实现了集体经济发展质量的"六个转变"。截至2019年底,全区村级集体经济年度新增总收入达16.6亿元,同比增长38.3%;所有行政村当年集体经济新增收入均突破4万元,18.6%的村当年新增收入超过10万元,5.4%的村当年新增收入  相似文献   

5.
正桂林市永福县堡里镇罗田村,全村535户2274人。2016年前,村里集体经济收入为零,村级活动场所破旧,道路交通、水利设施等基础设施十分薄弱,可以说是个集体经济"空壳村"。2016年实现人均纯收入12350元,2017年人均纯收入14685元,同时每年获得20多万元集体经济收入,成为远近驰名的"富裕村"。"空壳村"如何变成"富裕村"?"通过入股广西永福县瑞发种植专业合作社,‘借社生财’合作创办加工厂,增  相似文献   

6.
宋文豹 《政策》2010,(6):55-56
近几年来,宜都市委认真落实省委部署,始终坚持把发展村级集体经济作为基层党建工作的一件大事要事来抓.加强组织领导,统筹各项资源,倾力抓好扶持,壮大了村级集体经济实力。2009年,实现村级集体经济发展项目无“空白村”,全市80%的村年集体经济收入超过5万元,其中有12个村过50万元、2个村过100万元。  相似文献   

7.
正在太行山腹地,一个地上无企业、地下无矿藏的贫困村,如今成了远近闻名的富裕村。这就是晋中市左权县龙泉乡连壁村。这个仅有159户、390口人、耕地1820亩,荒山荒坡却有1.5万多亩的小山村,在村党支部的带领下,发扬不甘贫困、艰苦奋斗、改革创新的"连壁精神",走出了一条不断壮大集体经济、持续增加村民收入的发展新路子。2019年,村集体资产达到1650万元,村集体当年实现收入45万元,村民人均年收入1.35万元,远远高于全县当年7680元的农民人均收入水平。一个交通不便、位置偏僻、缺乏资源的普通小山  相似文献   

8.
<正>陵川县把190个集体经济"空壳村"破零和82个收入不足1万元村提升,作为当前该县基层党建工作的重中之重,统一思想、坚定信心、全力以赴、挂图作战,坚决打胜村级集体经济"破零"攻坚硬仗,力争到2017年底,全县378个村(社区)全部实现集体经济收入"破零",至少达到1万元以上,并找到稳定的收入渠道和发展壮大的有效路径。压实乡、村两级的责任。县委、县政府成立全县村级集体经济"破零"工作领导组,统筹协调,促进工作开展;各相关职能部门结合工作实际,相互配合,形成合力。坚持把实现村级集体经济"破零"作为抓  相似文献   

9.
<正>近年来,琼中黎族苗族自治县将农村“三变”改革与乡村振兴工作紧密结合,聚焦乡村闲置资产资源,大力实施“千村千企”战略,积极探索集体经济发展新路径,推动“沉睡资产”重新焕发生机活力,实现“涅槃重生”,推动全县农村集体经济显著增强,农民财产性收入显著增加,形成农民、经营主体、村集体三方共赢局面。2022年,全县百家村企整合流转土地8.2万亩、村集体资金3201.55万元,  相似文献   

10.
田永清 《前进》2017,(10):51-52
<正>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是增强村级党组织服务功能、实现农民增收和共同富裕的重要途径。今年以来,代县紧扣"新、扶、宜、活"四字标准,重点抓住"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关键点,精准聚焦强力消除集体经济"空壳村",扎实打好村集体收入"破零攻坚战",截至目前,全县377个村共有326个村实现集体收入"零"的突破,其中5万元以上的达137个,使得各村实现了"政  相似文献   

11.
朱慧 《政策》2010,(2):45-45
近年来,宜城市委适应新形势新任务要求,把创新基层党组织设置作为加强基层组织建设的切入点,优化党组织设置,服务村级集体经济发展.实现了基层党组织建设与农村集体经济发展同频共振.全市178个村中35%的村集体经济收入从无到有,39个村集体经济收入达到5万元。  相似文献   

12.
淳安县下姜村曾是一个典型的偏远落后小山村.多年来,下姜村党总支牢记习近平总书记殷殷嘱托,坚持党建引领,挖掘潜能增加集体经济收入、多措并举发展特色产业、探索实践共同富裕新路径.村集体经济总收入由2001年的0.86万元增长到2020年的151.33万元,村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由2001年的2154元增长到2020年的42433元,实现了从穷山村向"绿富美"的飞跃,成为农村脱贫致富样板.  相似文献   

13.
近年来,福海县解特阿热勒乡阔聂科买村党支部一班人解放思想,更新观念,依托区位优势,积极调整产业结构,增加农牧民收入,集体经济出现了超常规、跳跃式发展。2007年全村人均纯收入5800元,村集体经济收入12.2万元。阔聂科买村良好的发展态势,得到了上级党委的充  相似文献   

14.
宜人四平村     
正田东县有这样一首山歌:"田东哪村最出名,得山得水又宜人,不说人家也知道,右江河畔数四平。"田东县平马镇四平村,位于右江河南岸、县城的西南面,因拥有兴平、隆平、永平、高平4个自然屯而得名。全村有768户3213人,预计2015年村集体经济收入逾40万元,全村农民人均纯收入11200元。走进四平村,只见小洋楼林立,宽敞洁净的村道两旁安装着漂亮的景观灯,崭新的篮球场四周绿树葱茏,村内小广场花草  相似文献   

15.
抓好村级集体经济必须正确处理四个关系周雍强庐山区位于九江市郊,辖11个乡镇、81个行政村,总人口20万,其中农业人口13万。1990年全区村级集体经济收入平均每村不足2万元。当时,村级集体经济的缓慢发展,与全区国民经济的较快发展极不相称,与本区所具有...  相似文献   

16.
上高县镇渡乡洋田村,曾一度是全县出了名的“麻烦”村,村里田少人多,1620口人,耕地只有1520亩。集体经济相对滞后,1996年全村集体经济收入不足10000元,向农民所收取的提留款百分之六、七十用在请客送礼等开支上。村里财务管理混乱,帐目从来不公开...  相似文献   

17.
宁卫邦 《今日浙江》2003,(10):36-37
近年来,宁波市农村经济社会得到了较快发展。2002年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5764元。但是在山区、海岛比较多的余姚、奉化、宁海、象山、北仑等地,1999年时尚有1488个村集体经济比较薄弱,年可支配收入在5万元以下。这些薄弱村的村干部长期  相似文献   

18.
辽宁省阜新蒙古族自治县坚持从实际出发 ,以党员为核心 ,以致富能手为骨干 ,以专业生产为基础 ,在全县农村党支部中大力开展党群专项致富责任区活动。从而增强了党支部的凝聚力和战斗力 ,大大加快了农民群众脱贫致富奔小康的步伐。为使这项活动富有生命力 ,该县做到了“三个结合”。一是同壮大村集体经济实力结合起来。全县256个村开发2 4万亩河滩地 ,开发了废弃地1 8万亩 ,改造了旧林地3万亩 ,建立了76个责任区 ,既增加了农民的收入 ,又增加了村集体经济收入。二是同党费扶贫工作结合起来。县委将党费扶贫资金拨到4个乡镇4个村…  相似文献   

19.
《前进》2010,(9):57-57
小召村位于陵川县城北郊,由9个自然村组成,村民2460人,耕地面积1587亩。2009年该村经济总收入达到4200万元,集体可支配收入160万元,上交国家税金307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4400元。是一个集体经济快速发展,群众生活富裕的村庄。  相似文献   

20.
<正>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是强农业、美农村、富农民的重要举措,是实现乡村振兴的必由之路。近年来,兴化市始终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引,坚持"红色领航",充分释放"党建+"聚合、辐射、引领的叠加效应,积极探索村级集体经济多元化发展路径。全市613个行政村,村级集体经济经营性收入达4.53亿元,村级集体经营性年收入低于35万元的269个经济薄弱村已脱贫207个,今年底基本实现脱贫目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