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快乐大叔 《党课》2010,(17):104-105
长久以来,人们对帝王的关注度一直很高,尤其是在当代,影视作品只要和历史沾上边的,多是帝王将相的表演舞台,别的不说,光是康熙、乾隆就不知被人们翻来覆去地演绎了多少遍。其实,历史上许多帝后皇妃都不简单,她们或才智过人或多才多艺,  相似文献   

2.
人们所说的社区,通常指城镇居民委员会辖区或住宅小区。然而社区的社会学解释,则是指聚居在一定范围内的人们所组成的社会共同体。那么,农村的行政村或自然村何尝不是社区——  相似文献   

3.
世界上的国家都会在国庆时举行各式各样的庆祝活动。阅兵、花车、方阵、焰火、飞行表演、欢乐的人群、飘扬的国旗……这些庆典元素或庄重,或温馨,成为人们难忘的“国庆”视觉记忆。无论是宏大的阅兵游行还是画在面颊上的一面小小国旗,都表达着人们对于祖国的热爱,对历史的敬意。  相似文献   

4.
《党课》2008,(5):30-31
礼仪是指人们在社会交往中由于受历史传统、风俗习惯、宗教信仰、时代潮流等因素的影响而形成,既为人们所认同,又为人们所遵守,以建立和谐关系为目的的各种符合礼的精神及要求的行为准则或规范的总和。由于礼仪是社会、道德、习俗、宗教等方面人们行为的规范,所以它是人们文明程度和道德修养的一种外在表现形式。  相似文献   

5.
《奋斗》2008,(9):56-56
按照经济学的划分方法,我们把日常生活中人们所需要的物品或服务,分为两大类。一类叫做私人物品或服务。另一类叫做公共物品或服务。这一类消费或服务,依靠市场没法解决,必须由国家即政府出面解决。比如,国家安全、社会治安、环境保护、公共设施等,都是这类公共物品或服务。  相似文献   

6.
思想工作要因“需”利导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需要是人们对客观事物的需求在头脑中的反映,是人们在现实生活中的所想、所盼、所求,是人们对某种目标的主观欲望,是人们在生活中由于缺少某些所需的物质因素或精神因素(包括生理和心理),而要求满足的一种心理状态。引导人们行动的思想动机由需要而产生。需要是人们...  相似文献   

7.
新华 《新湘评论》2005,(12):45-45
近几个月来.节能这个话题成了人们关注的焦点。上自中央领导,下至普通百姓,无不就节能问题或倡导,或呼吁,或各抒己见。  相似文献   

8.
近年来,名人、明星酒后驾车频频,并且大多数在接受处理时,都不同程度抗拒交警执法,或打人、或驾车逃跑,态度恶劣,与其留给大众的美好形象形成强烈反差,这不能不引起人们的思索。  相似文献   

9.
5·12特大地震爆发以来,中华民族地不分南北东西,人不分男女老幼,纷纷行动起来,或分赴救灾前线,或献血、捐款、捐物,或接收医治灾区伤员,或加班加点赶制救灾物资,或义演义卖,或用摄像头记录救灾场面……不仅整个中华民族如此,国际社会也都纷纷伸出援助之手,甚至不远万里赶赴灾区……只要您打开电视,翻开报纸,跳上互联网,每天都可以看到一幅幅催人泪下、感人肺腑、令人震撼的场面。国内国外参与人数之众,献血捐款捐物之多,人们行动得如此迅速、果敢,爱心表现得如此炽热、真诚,国内外舆论如此一致的好评、赞扬,被感动、受心灵洗礼的人们之多,都是中华民族历史上前所未有的,同样是世界历史上难以见着的。  相似文献   

10.
常津生 《党课》2006,(6):48-49
近年来,一些另类宠物开始进入人们的生活圈子,这就是爬虫。它们是脊椎动物,由两栖动物进化而来,身披鳞或甲,用肺呼吸,体温不恒定。卵生或卵胎生,在陆地上繁殖,如蛇、蜥蜴、龟、鳖等。  相似文献   

11.
高伟 《奋斗》2002,(4):26-27
社会的发展需要有序的社会环境,社会规范正是人类用来防止社会运动无序的重要手段。它是通过社会成员对其实际遵守而得以实现的。无论法律或道德,都通过对社会成员行为的约束或限制,促使各个体的行为同整个社会的进程协调同步。这种约束或限制其外在表现形式,除指示人们可以做什么之外,均为要求人们必须做什么或禁止做什么,  相似文献   

12.
舞动新生活     
《党员文摘》2008,(9):I0002-I0003
舞蹈的变化反映出时代的变迁。中国改革开放30年,时光如匆匆流水,舞蹈尤其是最贴近人们生活的流行舞蹈潮涨潮落,但却始终张扬着人们对生活的热情和赞美,表现着人们或细腻或热烈的情感,以及放飞思想的酣畅与快乐。本期栏目为您献上中国流行舞蹈30年“流金岁月”,与您一起回顾那充满激情的日子。  相似文献   

13.
如何使思想政治教育入耳入脑,产生预期的效果?教育者和被教育者之间的心理相容是重要的前提条件。所谓心理相容,是指团体或群体成员的心理协调一致,人们之间的言谈举止、思想观点、个性品格互被对方在心理上所接受。也就是说,一个人或一个群体的言行会引起另一个人或另一个群体的肯定反应c它能否产生的最主要原因,是人们观点和信念的一致或分歧,是个性特征的异同以及人们所处的小团体成员的相互了解的程度。在实际工作中,经常发生由于教育者和受教育者之间的心理不相容而达不到教育目的的现象。因而,教育者通过自己的努力,消除与…  相似文献   

14.
张殿兴 《党课》2007,(1):24-30
理想是什么?它是人们在实践中逐步形成的在未来具有实现可能的价值目标,而信念则是人们对尚未被证实或实现的某种观念(包括观点、理论、学说等)真诚信服和执著追求的态度。理想和信念都属于价值观的范畴,体现着人们对认识对象的自觉的、具有理性特征的价值肯定和价值追求,是人们政治信仰和世界观在奋斗目标上的具体体现。崇高的理想和信念,能够为人们指明正确的前进方向,引导人们在实践中不断追逐崇高的目标,而崇高的目标能够产生强大的动力,培育人们的意志力,调动人们的积极性,激发人们的创造性,使人们能够满腔热情地投入到伟大的事业中去。  相似文献   

15.
廉洁的力量     
“廉洁”,是一个光芒四射极具魅力的字眼。她标志着公正、公道、清正、美好等等内涵。在当今社会,“廉洁”二字是人们给予某人、某个机构或某个政府的崇高评价,人们对这个评价的认知,在某种程度七甚至超过了对其能力的认定。  相似文献   

16.
人物画从古到今不知有多少的人在画在创作,和山水、花鸟画一样,是人们用来摹拟自然表现思想,自我陶醉的表现方法。画家或崇拜、或留恋、或欣赏、或向往这种境界,从而将美好的东西加以提炼,有机组合、高度概括,按照画家的意愿匠心独出,挥毫泼墨.将主观的东西客观地加以定格,就叫做画。于是和艺术两字沾上了边。  相似文献   

17.
在什么意义上说马克思的哲学是历史唯物主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王金福 《唯实》2002,3(1):3-7
以往对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历史唯物主义”理解方式,仅仅是把 马克思的哲学归结为一种唯物主义的社会历史观,从而否定了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一般自然观 或物质本体论。本文提出,应当把历史唯物主义理解为从人们的历史存在出发来解释人们的 观念的唯物主义哲学。这样,马克思的整个哲学,包括他的社会历史观、认识论、自然观或 本体论,就都是历史唯物主义。这样的理解才真正揭示了马克思的新哲学的实质。  相似文献   

18.
现在,人们谈禽流感色变。 事情总是不以人们的意志为转移的。以往人们以鸟儿栖息种类多和数量大作为环境优化的标志,并引以为荣。但现在人们又在拼命驱赶鸟儿,恨不得鸟儿到达达之前全部死光光或改飞他乡,以此来摆脱禽流感的侵袭。  相似文献   

19.
孙华伟 《共产党人》2004,(15):57-57
人生长路少知己,军旅诗词伴君行。中国历史上,烽炯迭起,英雄辈出。军旅诗词作为反映军旅生活、人们悲欢离合和军人酸甜苦辣的一种文学形式,或描写金戈铁马、刀光剑影的战场厮杀,或歌颂将士们冲锋陷阵、以身报国的爱国思想,或抒发投笔从戎、建功立业的豪情壮志,或表现思念故乡、怀恋亲人的离情别绪,从不同审视角度、不同感情侧面展现了古今军人及热爱军旅之事的仁人志  相似文献   

20.
形象与导向     
江泽民多次强调领导干部要树立良好的形象,并指出形象有很重要的导向作用。 形象,指的是能引起人们思想或感情活动的具体形态或姿态。导向,指的是指导、引导、倡导人们对一种行为、姿态、风尚的向往和追求。就形象与导向而言,形象是公开的一面旗帜,具有号召力、凝聚力、向心力、亲合力,它对引导人们的思想和行为有着极其重要的导向作用。导向的价值在一定意义上讲,是靠形象起作用的。形象好,就起好的导向作用;形象坏,就起坏的导向作用;缺乏形象,导向就难以起作用。所以,形象与导向相比,形象是第一位的,导向是第二位的,形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