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统编高中语文课本第一册《硕鼠》“爰得我直”一句,编者把“直”注为:“这里指处所”。1981年第一期《中学语文》(武汉师院中文系编)李瑶章同志的文章把“直”解作“值”,当“代价”讲。究竟那一种讲法比较符合《硕鼠》一诗的原意呢?我认为是前者而不是后者。李文的根据是:“直”,《古汉语常用字典》释作“价值”。《史记·张汤传》:“汤死,  相似文献   

2.
说“緼袍”     
宋濂的《送东阳马生序》中有这么一句:“同舍生皆被绮绣,……余则緼袍敝衣处其间,略无慕艳意。”全日制十年制学校高中课本《语文》第四册对“緼袍敝衣”的注释是这样的:“破旧的衣服。緼,旧絮。敝,破。”我们认为,课本的这一注释有错误之处,因为“緼袍”中的“緼”一般是指乱麻,而不是指旧絮。例如: (1) (里母)即束緼请火于亡肉家,曰:“昨暮夜,犬得肉,争斗相杀,请火治之。”(《汉书·蒯通传》)  相似文献   

3.
“风闻弹劾”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风闻弹劾”是中国封建社会监察官弹劾违法官吏的一项制度。史籍中又称之为“风闻奏事”、“风闻弹人”、“风闻访知”等。“风闻”,指辗转听到或辗转流传的事情。如《汉书·南粤王赵佗传》云:“风闻老夫父母坟墓已坏削,兄弟宗族已诛论。”颜师古注说:“风闻,闻风声”。此句“风闻”就是指听说或传闻。由于在“弹劾”、“奏事”等词前冠以“风闻”二字,在一些有关中国政  相似文献   

4.
《鲁提辖拳打镇关西》一文中有这样一句:“鲁达听了道:‘呸!俺只道那个郑大官人,却原来是杀猪的郑屠!这个腌臜泼才,投托着俺小种经略相公门下做个肉铺户,却原来这等欺负人!’”课本注曰:“[小种经略相公]指北宋名将种师道的弟弟种师中。兄弟两人向时镇守西北,当时人称兄为‘老种经略’称弟为‘小种经略’。经略,官名,掌管边疆军民大事。相  相似文献   

5.
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下片“故国神游,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两句究应如何理解,众说纷纭,莫衷一是。从字面上看,至少可以作如下四种解释: 1.(我)神游故国,应自笑由于多愁善感(“多情”)而早生华发。2.(我)神游故国,多情之人(可以指作者的亲友,也可以指周瑜)应笑我早生华发。3.(周瑜)神游故国,他这位多情之人应笑我早生华发。4.(周瑜)神游故国,(他)应笑我由于多愁善感而早生华发。前两种解释都把“故国神游”(即“神游故国”的倒装,此点无歧义)的主语理解为作者自己,后两种解释则把主语理解为周瑜。而对“多情”一句的主语和句法的理解又各有不同。胡云翼《宋词选》持第一说。俞平伯《唐宋词选释》对“故国神游”的主语是谁未注,对“多情”一句则认为是倒装句法;“谁在笑?是自己笑,却不曾说呆了”。味其注语,似于第一说为近,但与胡说都语焉不详。1980年第3期《学术研究》载叶金同志《“故国神游”辨》一文,认为第一说“不合情理”,从而提出了上述第四种说法,文长不具录。  相似文献   

6.
杜甫《和裴迪登蜀州东亭送客逢早梅相忆见寄》诗有“东阁官梅动诗兴,还如何逊在扬州”句。张燮《何记室集序》说:“宋人撰杜注,谓逊作扬州法曹,廨舍有梅一株,吟咏其下,后居洛思之,请再任扬州。值梅花盛开,相对终日”。后世词人咏梅时往往有“官梅”“东阁”“何逊在扬州”等词,都是引用宋人杜诗注作典,可说是颇有影响吧。但对这件本  相似文献   

7.
说“孚”     
《曹刿论战》“小信未孚,神弗福也”一句中的“孚”字,一般注本均将其释为“信任”。这大概是根据许慎的《说文解字》对“孚”的解释而来。许氏对“孚”的解释是这样的:“孚:卵孚也。从爪,从子。一曰信也。”徐铉之弟徐锴对此说作了发挥:“鸟之孚卵,皆如期不失信也。鸟袌恒以爪反覆其卵也。”其实,许、徐之说并不一定确切。康殷释辑的《文字源流浅释》对许说提出了异议:“孚,冢作)许误作为‘卵即孚也’的  相似文献   

8.
《汉书·礼乐志》载:“至武帝定郊祀之礼……乃立乐府,采诗夜诵,有赵代秦楚之讴。”对于“采诗夜诵”一句的解释,前代学者颇有分歧,颜师古注云:“夜诵者,其言辞或秘不可宣露,故于夜中歌诵也。”于是引起了钱大昭、何焯、周寿昌等学者纷纷提出不同的意见。钱大昭认为:“颜说非也。夜诵、官名,员五人。”并进一步说明官名夜诵的原因,“古宫掖之掖,亦作夜。因诵于宫掖之中,故谓之夜诵。”周寿昌批驳颜注说:“诗辞为上所欲秘,  相似文献   

9.
“能耐梗”     
老北京有句土话叫“能耐梗”,《北京土语辞典》解释为:指喜欢出头露面、显示自己多知多懂的人,我们可以举些实例来充实一下: 比较典型的是在足球场上,我看相当一部分观众都属于“能耐梗”,比运动员、裁判员、教练员都有能耐:3号应如何,5号应如何,进攻应如何,防守应如何,教练应如何,裁判应如何……你看他  相似文献   

10.
《岳阳楼记》中“郁郁青青”句的“青青”,中学语文课本上没有注,许多选本将“青青”训为“(兰芷)颜色青翠”(参见十三所院校编写的《中国古代文学作品选》下册),依此注释,“青青”应读成qīng qīng。按“青”本有异读别解:一读qīng,训“颜色”,这无须赘述;一读jīng,与“菁”同。我认为“青青”在文中应读jīng jīng,同“菁菁”。《诗经·卫风·淇奥》:“瞻彼淇奥,绿竹青青。”朱熹说,青,“子丁反”,“青青,坚刚茂盛之貌”(《诗集传》);又  相似文献   

11.
史文 《政府法制》2010,(20):54-54
"乞丐"在我国上古文字中,最早是以单音词出现的。"乞"在金文字中的意思是乞求、求讨,同时又可用为反义,指给予。“丐”又作“句(gai丐)”,在甲骨卜辞中多作祭祀用词,指向神灵乞求,如“崇雨,句于河”,即雨大成灾,乞灵于河神。  相似文献   

12.
“凭谁问:廉颇老矣,尚能饭否?”这是辛弃疾《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词中的最后一句。翻阅各家注本,对这句话的解释大同小异。高中语文课本第四册中对这句词作了这样的注释:“(现在)凭谁去问:廉颇老了,饭量还好吗?这是作者以廉颇自比,说自己虽然老了,还不忘为国效力,恢复中原,可是朝廷一味屈膝媚敌,早没有起用他的意思了。”课本的这条注释是有背于历史事实的。  相似文献   

13.
东坡五游赤壁,两赋一词,脍炙人口。直至今日,大中学校都列为教材。其中“羽扇纶巾”一句,一般注释皆以为指周瑜,其理由有二:一曰葛巾羽扇为一般儒将装束,非诸葛所独有;二日换头处“遥想公瑾当年”  相似文献   

14.
“皋比”最早见于《左传》。晋杜预注曰:“皋比,虎皮。”唐孔颖达疏:“《僖二十八年传》:‘胥臣蒙马以虎皮’,此云‘蒙皋比而先犯之’事与彼同,知皋比是虎皮也。以胥臣之事譬之,必知定是虎皮。”(见中华书局影印本《十三经注疏》下册第1767页)杜注孔疏皆训“皋比”为“虎皮”,此训亦已成定论。然何以训“虎皮”呢?却是千古疑案。东汉服虔注《左传》,以为“皋”通“橐”,“皋比”即《礼记》之“建橐”。此注一  相似文献   

15.
(一) “精彩”本义。“目光”《文选》宋玉《神女赋》:“……似逝未行,中若相首,目略微眄,精彩相授,志态横出,不可胜记”。李善注“目略微眄,精彩相授”八字曰:“目略轻看,精神光彩相授与也。”案,李注“精彩”为“精神光彩”,一千多年来皆因之而未闻异议,如新《辞源》即引例条释“精彩”为“神采”。今质之以医籍辞例,则知李注实误。如隋《诸病源候论》中用“精彩”四例(其中一例作“精采”),兹举两例于下:  相似文献   

16.
一般人将“啼不住”释为“接连不断地叫着”若此,这句则与后句“轻舟已过万重山”无多少内在联系,是纯客观的景句。我们认为,这一句的真正妙处在于以悲衬喜,“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令人泫然泪下的猿声,一直作为悲剧命运的象征深深印刻在李白心中:“我去黄牛峡,遥愁白帝猿”(《留别龚处士》)、“月色何悠悠,清猿响啾啾。辞山不忍听,探策还孤舟。”(《自巴东行经瞿塘峡登巫山最高峰晚还题壁》)由于当时李白身处厄境,哀啭久绝的猿声越发使他悲愁交加,恨不能即刻插翅逃离这令人窒息的  相似文献   

17.
鲁迅七律《自嘲》“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中的“横眉”半联,毛主席曾作了精辟的解释:“‘千夫’在这里就是说敌人,对于无论什么凶恶的敌人我们决不屈服。”毛主席这一解释,一些为这首诗作注的同志也都在注释中引用。可是,有些人却对毛主席的指示和鲁迅的本意作了错误的理解。他们往往把“千夫指”曲解为“千万人  相似文献   

18.
话说“三公”朱长才“早晨上班是‘包公’,下午上班是‘关公’,晚上下班是‘济公’。”这是时下流传的几句顺口溜。细细思来,颇有可玩味之处。“早晨上班是‘包公’”是指摆出一副“官架子”,故作严肃,让人感到深不可测,望而生畏,其实心里不知打的是什么小九九;“...  相似文献   

19.
文海潮 《政府法制》2011,(22):56-56
以“争做阳光警察”、“争创阳光警队”、“打造阳光警务”为主要内容的“阳光行动”在山西省公安系统如火如荼地开展,它对全面提升公安工作和公安队伍建设水平,服务山西转型跨越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山西晋城市公安局北石店分局作为维护一方平安稳定的基层公安机关,既是“阳光行动”的执行者,又是“阳光行动”的组织者和实践者。做好“阳光行动”这篇大文章,党员干部要充分发挥表率作用。  相似文献   

20.
魏学洢《核舟记》中的“船背”应如何理解,目前有争论。部编课本无注。旧课本注为“船底”。隋树森同志在《中学语文教学》1979年第1期及1980年第1期上,两次撰文断为“船上面”。还有同志理解为:“由船舷到船底的那个逐渐向内倾斜的平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