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957年4月16日晚,新华通讯社发出一则异乎寻常的电讯:毛主席说,我们还准备进行第三次国共合作。次日一早,《人民日报》也在显著位置刊登了这条重要新闻。毛泽东的这个谈话,是在16日欢迎苏联最高苏维埃主席团主席伏罗希洛夫的宴会上发表的。这是我党第一次公开明确地提出进行第三次国共合作的政治主张,因而立即引起了热烈反响。然而当时许多人并不知道,当毛泽东在北京饭店公开提出第三次国共合作主张的前  相似文献   

2.
一九二三年六月十二日至二十日,中国共产党在广州召开了第三次全国代表大会。这次代表大会的中心议题是国共合作问题。经过热烈讨论,大会通过了《关于国民运动及国民党问题的决议案》,正式决定全体共产党员以个人名义加入国民党,同时保持共产党在政治上、思想上、组织上的独立性。这次代表大会在我党的发展历史上有着重大功绩。它标志着全党对国共合作统一战线策略原則和组织形式问题认识的统一和确立,从而揭开了第一次国  相似文献   

3.
历史上,中国共产党和国民党的第一次合作,曾使中国革命发展成为五卅运动、省港罢工和北伐胜利。在这次合作中,中国共产党领导的青年和青年组织起了特别重要的作用。探讨和研究这次国共合作时期青年运动的历史经验,作为第三次国共合作青年运动的借鉴,无疑地是非常必要与十分有益的。为此,《中国青运史研究》丛书之二《第一次国共合作时期  相似文献   

4.
陈玫 《世纪桥》2011,(10):15-17
1923年6月,中国共产党第三次代表大会通过了《关于国民运动及国民党问题的决议案》,接受共产国际执委会《关于中国共产党和国民党关系问题的决议》,决定中国共产党党员以个人名义加入国民党,实行国共合作,以推进国民革命运动。  相似文献   

5.
日本立命馆大学副校长、法学院院长,日本中国现代史学会会长池田诚教授,于一九八三年底出版了其多年研究中国近现代政治史之集成——《孙文和中国革命》。这本长达五百页之专著共三章,在其第三章《孙文和国共合作》中,作者专用了一节(61页)的篇幅,回顾了国共两党合作之简况,着重阐述了第二次国共合作和中国共产党对  相似文献   

6.
中国共产党和中国国民党在历史上曾有过两次合作。国共两党的合作反映了当时历史发展的要求和全国人民的愿望,是符合国家和民族的利益的。第一次国共合作是在第一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实行的。国共合作政策的制定是我党把马克思列宁主义的普遍原理和中国革命的具体实际结合起来的表现。一九二三年六月在广州召开的党的第三次全国代表大会,是对第一次国共合作起开创性作用的重要会议。会议根据马克思列宁主义的策略原理,结合中国的具体情况,正确地解决了建党以来,党内在国共合作问题上一直存在的一系列原则性争  相似文献   

7.
1923年6月12日至20日,中国共产党第三次全国代表大会在广州东山恤孤院路后街31号(今恤孤院路3号)召开,进一步讨论国共合作问题。大会决定接受共产国际《关于中国共产党与国民党的关系问题的决议》,全体共产党员以个人身份加入国民党。  相似文献   

8.
<正>《候补执行委员瞿秋白对于八月十九二十两天之中央全体会议议事录之声明》,是瞿秋白,也是中国共产党在第一次国共合作初期批评、反击国民党右派攻击的重要文献。杨天石《瞿秋白的〈声明〉与国共两党的"分家"风波》(《档案与史学》1997年第2期;《党史纵横》2001年第12期),在中国大陆的刊物上第一次披露了这一文献较为详细的内容,并作了深入的解读。因不少大陆学者看不到瞿秋白的声明的原文,于是谈瞿秋白的声明只能引用杨天石的文章,如刘小中等《瞿秋白年谱  相似文献   

9.
抗日战争史研究中的几个问题 《北京师范大学学报》85年第4期关于抗战的几个问题 《党史研究》85年第1期中国史学界对抗战史研究有新进展 《缭望》85年第36期胡乔木在纪念抗战40周年学术讨论会上的讲话 《人民日报》85年8月30日宦乡论有关第二次世界大战的两个有争议的问题 《世界知识》85年第17期中国抗战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中的地位和作用 《党史研究》85年第4期《红旗》85年第17期 《社会科学》85年第9期《历史研究》85年第4期论中国抗日战场的特点及历史地位 《毛泽东思想研究》85年第3期论第二次国共合作时期两种社会制度的并存 《毛泽…  相似文献   

10.
在中国近现代史上,中国共产党与中国国民党这两个对中国社会发展影响最大的政党,曾出现过两次大的合作。一次是1924年到1927午的第一次合作,建立了反帝反北洋军阀的统一战线,赢得了北伐战争的胜利,解放了大半个中国。一次是1937年“七·七”事变之后,国共两党在抗日的旗帜下再次实行合作,取得了抗日战争的伟大胜利。历史上这两次国共合作的形成与坚持,与中国共产党在两次合作中的策略演变是密不可分的。认真研究这一历史现象,对于我们科学地总结两次国共合作的成功经验,指导实现第三次国共合作,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一、第一次国共合作的形成与我党策略的两次转变 第一次国共合作的实现,反映了中国革命发展的必然要求,其合作的政治基础是打倒帝国主义及其在中国的走狗北洋军阀。为此,中国共产党必须把反帝、反封建的一切阶级和阶层联合起来。中国革命的历史证明,没有工人阶级及其政党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反帝、反封建的斗争都会遭到失败。中国共产党成立后的历史、特别是第一次工人  相似文献   

11.
八十年历程     
1.中国共产党成立 1921年7月23日,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在上海召开。 2.中国共产党民主革命纲领的确定 1922年7月16日至23日,中国共产党在上海召开第二次全国代表大会。党的二大第一次明确提出了彻底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纲领。 3.第一次工人运动高潮 在中国劳动组合书记部的领导下,1922年1月至1923年2月,全国兴起了第一次工人运动高潮。 4.中国共产党第三次全国代表大会 1923年6月12日至20日,中国共产党在广州举行第三次全国代表大会。 5.第一次国共合作的正式形成 1924年1月20日至30日,中国国民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在广州召开,标志着第一次国共合作的正式形成。 6.五卅运动 1925年5月30日,上海租界的英国巡捕突然在南京路上向游行的群众开枪,激起了上海乃至全国民  相似文献   

12.
众所周知,第一次国共合作掀起的轰轰烈烈的大革命,最后遭到惨痛的失败,固然有主客观的复杂原因,但主要是由于当时作为中国共产党主要领导人的陈独秀犯了右倾投降主义路线错误,自愿放弃无产阶级的领导权,其教训是极其深刻的。但是,陈独秀作为当时中国共产党的总书记,他对第一次国共合作的认识和态度的转变及其对国共合作实现所起的重要作用还是不能抹煞的。极力反对与国民党合作1920年7月,在莫斯科召开的共产国际第H次代表大会,讨论和通过的列宁关于《民族和殖民地问题的提纲》,为中国共产党人把马列主义同中国实际相结合制定民…  相似文献   

13.
周恩来是一位伟大的马克思主义者,他的一生是与中国革命事业相联系的一生。在新中国成立之前,为两次国共合作的成功作出了杰出的贡献。特别是第二次国共合作的形成,引起了国内外学者对中国共产党及其在国共谈判中的中共代表周恩来的重视。周恩来不仅是中国的历史伟人,也是世界性的人物。对周恩来的研究起源于外国。第一部介绍了周恩来革命历史的著作是斯诺的《西行漫记》,接着有韦尔斯的《续西行漫记》,彼森的《1938年的延安:与中共领导人的几次谈话》,波多野乾的《国共合作中起重要作用的人物周恩来传》。新中国成立以后,美国、英国、日本、香港等国家和地区,先后成立了对周恩来的研究机构,并  相似文献   

14.
《党课》2006,(6):87-88
1937年9月22日,国民党中央通讯社发表了《中共中央为公布国共合作宣言》。次日,蒋介石发表《对中国共产党宣言的谈话》。至此,第二次国共合作正式形成。为实现这一目的,中国共产党曾做出了大量的努力。  相似文献   

15.
1938年,第二次国共合作期间,周恩来和郭沫若分别就任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政治部副部长和第三厅厅长。第三厅是抗战初期国共合作特殊历史条件下的产物,实际由中共长江局和周恩来直接领导。当时国统区的一大批文化界名人,如胡愈之、尹伯林、徐寿轩、田汉、阳翰生、冼星海等都在三厅任职。三厅除编制300多人外,还有孩子剧团、抗战宣传队4个队、抗敌演剧队10个队和  相似文献   

16.
中国共产党第三次全国代表大会 1923年6月,中国共产党第三次全国代表大会在广州举行.出席大会的代表30多人,代表全国420名党员. 党的三大正确估计了孙中山的革命立场和国民党进行改组的可能性,决定共产党员以个人身份加入国民党,以实现国共合作.明确规定共产党员加入国民党时,党必须在政治上、思想上、组织上保持自己的独立性...  相似文献   

17.
1924年,共产党与国民党两党实现了第一次合作,极大地推动了中国民主革命的进程。然而,1927年,在大革命如火如荼进行之时,蒋介石集团发动了四一二反革命政变,使长达三年之久的国共合作分崩离析,最终导致大革命失败。关于第一次国共合作失败的原因,历来众说纷纭。本文尝试从第一次国共合作的背景出发,探析中国共产党、国民党和共产国际三方之间的矛盾,并从中找出第一次国共合作最终破裂的原因,总结经验教训。  相似文献   

18.
正近年来,第三次工业革命被媒体专家广泛提起,然而,第三次工业革命何时来临?以何种方式开展?我们的生活将发生何种改变?这一切在我脑海中都是问号。因此,当同事向我大力推荐美国经济学家、享誉全球的经济预测大师杰里米·里夫金的这本《第三次工业革命》时,我便迫不及待地翻开了它,并用一周的时间,在上下班的路上读完了它。《第三次工业革命》为我们  相似文献   

19.
问:编辑同志,您好。最近媒体都在报道第三次工业革命,第三次工业革命到来了吗?它会在多大程度上影响中国今后的经济发展?对中国是机遇还是挑战?吉林读者:李晨李晨同志:您好!美国著名经济学家杰里米·里夫金在其新作《第三次工业革命》中提出,建立在互联网、新材料、新能源相结合基础上的第三次工业革命即将来临。  相似文献   

20.
中国共产党第三次全国代表大会于1923年6月12日至20日在广州举行。这次大会认真总结建党两年来的工作和“二七”罢工失败的经验教训,决定共产党员以个人名义加入国民党实行国共合作,建立革命统一战线的策略。会议为加强党的建设,通过了修改后的党章和《中央执行委员会组织法》等决议,选出了新的中央领导机构。这次会议不仅成为促进第一次国共合作建立、开创中国革命新局面的起点,而且确立了中共中央领导机构的基本体制,在中共组织史上具有重要意义。一、革命形势发展,要求改进、加强中央领导机构(一)中央领导成员少,个别领导成员犯有严重错…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