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父亲印象     
陬人 《新青年》2004,(12):11
父亲没有多少文化,小学才上了3年就开始跟着石匠师傅学手艺给人修房筑路去了.有什么办法呢,家中7个兄妹,父亲是老大,照顾未成年的兄妹成为他义不容辞的责任和义务.  相似文献   

2.
以爱的名义     
我们的父母是农民,他们生养了我们兄妹三人. 我们出生在改革开放的年代,但父亲并没有融入其中,他是个重感情的人,所以他从没想过要把我们丢下外出打工,他舍不得我们;他是一个做事过于谨慎的人,他复员之后,曾有人劝他开个修理自行车的小店铺,不用出钱只出力就可,可父亲并没有同意.这个决定使他错过了人生的第一桶金.  相似文献   

3.
《海内与海外》编辑部: 我父亲1949年去台湾后,留下母亲和弟妹四人。母亲于1956年改嫁,后因病去世。现在弟妹和我都已成家立业,于1978年与父亲取得通信联系,得知他在台湾经营公司,有一笔可观的资产,并娶了妻子,生有一男一女,于1989年病故。为此,请问我们兄妹三人有无继承权?如果有,通过什么途径、什么方法领取?需要提供哪些证明材料?盼告知。  相似文献   

4.
黄斌 《新青年》2005,(5):7-8
父亲嗜酒,每餐必酌。酒不论优劣,暖了心、热了耳面便可。菜也不论丰俭,能压了酒、润了唇舌便是。有些下酒菜很平常,不登大雅,但一到父亲面前便口舌生香。韭菜炒豆芽被唤作“小青椒白娘娘”,发芽蚕豆被唤作“独脚蟹”,鸡翅鸭头鹅掌被唤作“飞、叫、跳”。父亲独酌时,全家其乐融融。母亲在厨房变招儿炒菜,转眼间便变出一款。我们几兄妹则缭绕在父亲身边,鸡雏般的欢愉,次第往父亲的腋下钻去,在他腋下探出个小脑袋,鼻一嗅、嘴一张,于是父亲手起筷落,把一块什么好吃的小菜投到张着的小嘴里。我每每不满足,还要尝一口香辣的酒。父亲因为后继有人而…  相似文献   

5.
李志刚  宁海燕 《新青年》2005,(10):28-29
1996年,18岁的枚子从武汉一所普通中专的药剂专业毕业后到一家工厂当了工人。由于所在单位被拥有先进技术的现代化公司吞并,1999年,21岁的枚子被宣布为单位的首批下岗人员。不久,父亲得了肝癌。为此,兄妹5个围在父亲的病床前,召开了一次家庭会议,讨论照顾父亲的问题。经过一家人的协商,最后决定:两个哥哥和两个姐姐每人每月出资200元,付给最小的枚子,由枚子负责在医院照顾父亲。除此以外,还需遵照医生的建议,合理安排父亲的营养食疗。这样,枚子每天早晨都为父亲准备营养丰富的早餐:甜牛奶+煮鸡蛋+面包,按照医生的要求,肝癌病人最好多吃豆制…  相似文献   

6.
父亲的遗憾     
岳勇 《新青年》2004,(7):17
母亲看看父亲,又看看我,核桃壳般的脸上露出一丝苦笑,说:“傻孩子,你忘了你们小的时候,不是跟你爸说过,等他老了,你们要做他的拐杖,陪你爸到北京看天安门、看长城的吗?你爸的拐杖,就是你们兄妹3个呀!”  相似文献   

7.
妹妹     
文子 《新青年》2004,(11):13
很小的时候,母亲就离开了我们.家里5口人的重担一下子全落在了父亲一个人的肩上.我是家中老二,妹妹小我一岁,那时弟弟刚刚断奶,父亲只好把他送到河南的姥姥家.等我和哥哥上学的时候,父亲当上了生产队里的小队长,整天在生产队里忙碌而无暇照顾我们.那时,每当放学回来,哥哥和我就自觉地烧火做饭收拾家务,而妹妹总是用她那瘦弱的小手帮助我们.  相似文献   

8.
《新青年》2009,(9)
父亲是在他生命的第49个年头上去世的,那一年,我正好考上大学.父亲得的是肺气肿.父亲跑了一趟官厅的医院,没几天就回来了.父亲说,那个地方,贵巴巴的,咱们住不起.  相似文献   

9.
父亲的张望     
王宪中 《新青年》2005,(10):7-7
离家3年的朋友要从外地回来,朋友的父亲从早晨开始就趴在窗口向外张望,一直张望到傍晚朋友进家门。朋友无意间说起此事,却勾起了我对父亲的回忆。父亲养育了我们6个儿女,在艰辛的生活中,却把我们一个个像风筝一样从偏僻的村里放飞,每个子女回家的时候,他都要像朋友的父亲一样一直站在村口长时间地张望。记得我考上师范的时候,报到的时候是个雨天,父亲打着赤脚,背着几十斤重的行李送我到十几里以外的县城坐车,到车站后饭没吃,歇没歇,就在我迷蒙的泪雨中又走进了雨中。第一年寒假,在一个飘雪的晚上,我回到了家中,母亲说:“你父亲听说你要回来,…  相似文献   

10.
父亲退休以后,迷上了下象棋,他的对手是母亲,只是他与母亲对弈,每每必输,因此,我们戏谑地送他雅号:常败将军.父亲并不跟我急,反倒乐呵呵地笑纳了.  相似文献   

11.
窗帘     
“把这个箱子放到哪里?”我大声地问妈妈,我们正搬进一幢空空荡荡的新房子。她充满希望地问道:“是上面标着‘窗帘’的箱子吗?”妈妈穿着一身工作服,头上扎着一块红头巾,在量起居室的窗户,然后把数据记在小本子上。我告诉她箱子上写的是“影集”时,她立即失去了兴趣,“找一个地方放那儿吧!只要不碍事就行。”她边说边又继续量起来。妈妈为什么对窗帘这么感兴趣呢?我们还没有把东西从车上全卸下来呢,窗帘怎么也要等到我们兄妹几个人和父亲把所有东西都搬进屋后再说吧?可是母亲却拿着卷尺和一个小本,从一个窗户走到另一个窗户,带着一种神秘的…  相似文献   

12.
时光像一只手,抚过的地方,就冉也回不去了. 我常常想起父亲唱歌的样子,父亲不是-个喜欢唱歌的人,半生之中只听到过有限的几次.最近的一次是在母亲生日的家宴上,父亲抱着麦,像-个孩子一样带着略微羞涩的笑,很响亮的唱了一首老歌.  相似文献   

13.
《海内与海外》杂志社: 我的父母生有子女四个,现已各自成家。解放前,由祖父从国外汇款购有楼房一幢。祖父母死后,由其独子我父亲继承。1985年父母考虑他们已年迈,由父亲起草书面遗嘱,母亲也同意签字。遗嘱声明,父母死后,上述房产由在加拿大的次子继承。去年父亲去世,母亲反悔,表  相似文献   

14.
对于西哈努克的婚恋轶事,只能从异国王室习惯的角度来看待,不能以一般的风俗道德来衡量.岁数大一点的中国人几乎人人都知道“西哈努克亲王”这个名字,当年,这个人物曾经在中国政治人物身边走动了很久,让中国人看熟了他和他美丽的妻子莫尼克的脸.西哈努克的祖父母是国王诺罗敦所生的同父异母兄妹.西哈努克的父母也是近亲.因为在柬埔寨王族中,表兄妹、堂兄妹、同父异母兄妹是可以通婚的.  相似文献   

15.
萱子 《新青年》2006,(10):11-12
她15岁那年,父亲死于一场车祸.家里塌了半个天,她的心却完全塌了.从小,她就是父亲最宠爱的宝贝,可是幸福从此戛然而止.  相似文献   

16.
母爱的力量     
小的时候,由于我们家人口多,吃饭问题一直很紧迫.好在父亲有一手套野兔的绝活,可以隔三差五的弥补一下我们缺乏营养的肚子.  相似文献   

17.
真爱无言     
我的父亲母亲都是农民,地地道道的五六十年代的农民。他们没有谈过恋爱,没有度过蜜月,就是那么劳劳碌碌地为了生活打拼,甚至彼此连一句柔情蜜意的话都没有说过。可是我知道,我的父亲母亲之间有爱,而且是刻骨铭心的深爱。母亲嫁给父亲的程式极简单。没有嫁妆,没有彩礼,一身新衣,四个包袱,母亲就成了新人。母亲嫁到父亲家的第七天,就背起包袱,跟着挑着担子的父亲背井离乡,来到举目无亲的大关东,开始了一步三口苦水的闯关东生涯。就在父亲和母亲来到关东的第三年,奶奶来到了我家。那一年的冬天,正当父亲和母亲发愁怎么能让奶奶在我家的第一个年…  相似文献   

18.
母亲的粥     
母亲擅长做美食,平平常常的白菜、土豆,经母亲的巧手加工,我们兄妹三人抢着吃。而最让我难忘的,却是母亲每日三餐煮的粥。一锅香喷喷、热乎乎的粥,伴着一碟花生米、几个咸鸭蛋、一碗酱菜,人手一碗粥,呼啦啦两碗下肚,撑得肚子滚圆,才心满意足地放下碗筷。  相似文献   

19.
豆子沉在水底,用心地吸收着水分,为被埋进土壤的那一天积蓄力量. 从小到大,他一直是个很浮躁的人.凡事在他眼中,说得头头是道,轮到付出行动时,他就落后了. 父亲说他是个蹉跎满志、好高骜远的人.他不服气,总是和父亲争论自己十足的理由.但是,不管如何争论,他的学习成绩一直名列前茅.这是让父亲惟一感到欣慰的一点理由.  相似文献   

20.
惊魂雪豹情     
我十一岁那年,父亲在大西北一个叫象鼻崖的林场任护林员,我们全家也跟着迁到这里.象鼻崖是一座山峰,它因酷似大象的鼻子而得名.这里海拔4000多米,山下是茂密的原始森林,峰顶却白雪皑皑,常年不化.为了便于护林,父亲在山腰处的一片悬崖下,用木头搭了一间简易的木房,这便是我们的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