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平顺为抗日战争时期“太行山惟一没有被日军占领的县”,是“八路军始终巩固的根据地”和“始终稳固的后方”。八路军总部的后勤指挥部、八路军银行、野战军医院、野战军法院、八路军兵工基地、军库、一二九师医院、太行军区被服厂、抗大一分院、中共晋豫区党委、太南区党委、中共晋冀豫四地委、太行区地委等众多党、政、军后勤机关长期驻扎平顺。1945年上党战役的后勤指挥部设在平顺。黄崖洞保卫战后,  相似文献   

2.
我在延安参加审干孙振1939年底我在山东八路军游击第四支队任营副教导员时,奉命调赴延安学习。从山东出发,共60余人,经过太行八路军总部、晋西北根据地,历经半年多时间,辗转通过敌占区和几道封锁线,到达延安已是翌年七月了。稍作休整我即被分配到军政学院学习...  相似文献   

3.
情系太行──赴太行山革命老区医疗慰问团活动侧记文/闫天生太行山东麓的涉县,是我们医疗慰问团此行的目的地。慰问团到达涉县的当天,不顾一路旅途的疲劳,即怀着崇敬的心情参观访问了河南店镇赤岸村的八路军一二九师师部。赤岸村有着悠久的革命历史,这里曾是当年八路...  相似文献   

4.
《山西政报》2006,(14):F0002-F0002
太行革命老区——左权县麻田镇,抗战时期曾是中共中央北方局、八路军前方总部、129师师部等150多个党、政、军首脑机关所在地。老一辈革命家朱德、彭德怀、邓小平、刘伯承等在此运筹帷幄、决胜千里,指挥了许多著名战役。1980年,麻田八路军总部纪念馆成立并对外开放。1986年被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目前,邓外开放的有八路军总部纪念馆、邓小平旧居、左权和罗瑞卿旧居、太行新闻烈士纪念碑、左权将军纪念碑、陈毅《过太行山书怀》诗墙、古烽火台等红色旅游景点。  相似文献   

5.
巨文辉  任远 《前进》2010,(12):42-44
太行精神是在抗日战争时期形成的伟大的民族精神,是中国共产党领导英雄的八路军和太行儿女用鲜血和生命谱写而成的。作为八路军最高统帅的朱德,人如其名,红色美德,在他身上生动地体现着共产主义的道德和中华民族的美德,他的品德风范正是太行精神的集中体现和优秀代表。太行精神为朱德风范提供了丰厚的土壤,朱德风范又集中诠释了太行精神。传承朱德风范、弘扬太行精神,是当代中国构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重要内容。  相似文献   

6.
田喜荣 《前进》2011,(7):14-15
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八路军和太行儿女,在抗击日本侵略的斗争中,用鲜血和生命铸就了“不怕牺牲、不畏艰险,百折不挠、艰苦奋斗,万众一心、敢于胜利,英勇奋斗、无私奉献”的太行精神。光耀千秋的太行精神是中华民族的宝贵精神财富,是上党老区人民改天换地、奋斗不息的强大精神动力。  相似文献   

7.
阎建书 《前进》2005,(7):13-15
武乡被誉为“八路军的故乡,子弟兵的摇篮”。抗日战争时期曾经是八路军总部和中共中央北方局所在地,朱德、彭德怀、左权、刘伯承、邓小平等老一辈革命家曾长期在这里战斗和生活。在那艰苦卓绝的年代里,在血与火的斗争中,八路军和英雄的太行儿女创建了太行抗日根据地,也孕育了光照千秋的太行精神——以共产党人领导太行儿女展现的不怕牺牲、不畏艰险的革命英雄主义精神,是在极其艰苦的条件下展现的百  相似文献   

8.
一片忠心慰太行丘引巍巍太行,千峰壁立。1995年8月中旬,农工党中央发起组织抗日战争与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五十周年赴老区医疗慰问活动,由蒋正华主席(时任副主席)、田光涛副主席分别率团赴沂蒙山和太行山老区慰问。笔者随田副主席进太行,对太行山革命老区进行...  相似文献   

9.
正太行山在我的印象和记忆中是非常雄伟的,太行山脉不仅是山的峻美峰的雄奇,战争期间还是著名的抗日根据地。我从小就崇拜太行山抗日英雄的可歌可泣的事迹,并向往着目睹它的雄伟与峻美,从那奇美的山峰间寻觅抗日英雄留下的气息和足迹。1937年冬至1940年,在以太行山为中心的太行、太岳、冀南、冀鲁豫几块抗日根据地的创建和发展,像一道坚强的民族抗战的脊梁,傲然挺立于华北大地。在持久抗战  相似文献   

10.
2005年6月下旬,记者一行驱车山西长治,汽车行驶在蜿蜒起伏、沟壑纵横的太行山区伸向河北的长邯高速。面对地形复杂地面崎岖的太行山,眼前出现的这条如虹如龙一般的高速公路,记者感慨万千。这里是著名的“八路军总指挥部”所在地,改革开放的今天,英勇勤劳的上党人民渴望的致富路在历经重重困难之后终于贯通迎宾。这个令长虹出太行的功臣——长治高速公路公司董事长苗宏宇令人钦佩。2000年3月,承载着上党老区人民太多希冀的长邯高速公路决战在即,省交通厅厅长王晓林点将让年富力强、精明强干的时任长治公路分局副局长的苗宏宇出任长治高速公路…  相似文献   

11.
赵俊超 《前进》2007,(3):21-23
加快晋西北、太行山革命老区开发(简称“两区”开发)是省委、省政府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战略思想,准确把握晋西北、太行山革命老区发展现状,紧抓中部崛起机遇,从全省经济社会发展全局做出的一项重大战略决策。这项工程的实施不仅覆盖全省约半数的县区,还关系到省内几乎全部的政府部门。政府在组织实施“两区”开发过程中,创新机制、整合资金、形成合力,为顺利推进“两区”开发工作奠定了一个良好的开端。  相似文献   

12.
张少农 《前进》2004,(11):32-33
年8月12日至17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李长春同志在山西考察时,对八路军和太行人民在艰苦卓绝的抗日战争中孕育产生的太行精神,作了科学概括和高度评价。他指出,要像对井冈山精神、长征精神、延安精神、西柏坡精神那样,认识和弘扬太行精神,赋予太行精神以新的时代内涵,使之成为培育和弘扬民族精神的宝贵财富,成为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重要内容,成为激励全国人民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强大动力。省委书记田成平同志代表省委就贯彻落实李长春同志重要讲话精神提出了具体意见,对大力弘扬太行精神作了强调和安排。这对于太行老区的晋城人民来讲,是…  相似文献   

13.
王辅刚 《前进》2016,(4):28-31
正长治是红色之城,抗日战争时期,曾经是八路军总部和中共中央北方局所在地,八路军和太行儿女在这里孕育了伟大的太行精神,留下了大量珍贵的抗战文物和众多传颂不息、脍炙人口的革命故事。长治着力打造廉洁之城,古有在"三年清知府,十万雪花银"的环境中出污泥而不染的清朝廉相吴琠,后有在艰苦卓绝的条件下"不拿群众一针一线"的八路军,今有六十多年如一日艰苦奋斗的申纪兰,更有武乡八路军太行纪念馆和平顺西沟展览馆两个全国廉政教育基地  相似文献   

14.
加快晋西北、太行山革命老区开发(简称“两区”开发)是省委、省政府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战略思想,准确把握晋西北、太行山革命老区的发展现状。紧抓巾部崛起机遇,从全省经济社会发展全局做出的一项重大战略决策。这项工程的实施不仅覆盖全省约半数的县份,还关系到省内几乎全部的政府部门。政府在组织实施“两区”开发过程中。创新机制、整合资金、形成合力,为顺利推进“两区”开发工作奠定了一个良好的开端。  相似文献   

15.
《前进》2021,(3)
正1937年7月7日,全民族抗战爆发后,根据中共中央和毛泽东同志的战略部署,朱德、彭德怀等率领八路军东渡黄河,挺进太行。八路军总部和中共中央北方局长期驻扎在太行山区,指挥和领导敌后抗日军民建立了晋察冀、晋绥、晋冀鲁豫和山东等抗日根据地,为中华民族的独立和解放事业做出了重大贡献,铸就了伟大的太行精神。  相似文献   

16.
魏宏运 《前进》2005,(8):30-31
新中国是在人民革命胜利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中国革命曾经历许多曲折和挫折,到了抗日战争时期,得到了发展的良机,从此就迅猛地发展起来。民族灾难使中国人民团结起来,国共两党捐弃前嫌,携手抗日,中国工农红军改称第八路军,由陕西三原、耀县、富平等地开赴华北抗日前线。毛泽东选择恒山、吕梁山、管涔山和太行山作为基地,将八路军三个师分散部署,这是很有远见的,特别是以太行山为前进阵地,开展游击战争,对中国以后的发展影响极大。有了太行山根据地,陕甘宁边区就有了屏障,中共的抗日救国战略就能顺利地展开。太行山战略地位极为重要,有人以…  相似文献   

17.
聂作平 《传承》2009,(13):50-51
最早知道太行山,是小学时读一本叫《太行人家》的皱巴巴的小书。那时候,太行山是我神往的地方之一。等到真正深入太行山的千山万壑,已经是20多年以后的事情。我去太行山时正值春天,那是太行山最美的季节。山岭上,点缀着淡黄色的连翘花;溪涧  相似文献   

18.
毕星星 《同舟共进》2011,(12):66-69
2011年金秋,山西作家协会组织我们沿太行山革命老区采风,展开一段“红色之旅”。我们一队人走过了晋中、晋东南十多个县。太行风光无限,历史和现实的影像在眼前交汇,时常令人遐思。匆匆一行,记下一些点滴。  相似文献   

19.
《山西政报》2006,(16):21-40
各市、县人民政府,省人民政府各委、厅,各直属机构: 根据省委、省人民政府《关于加快晋西北太行山革命老区开发的决定》(晋发[2006]17号),晋西北、太行山革命老区(以下简称“两区”)59个县(市、区)产业项目、交通建设、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社会事业四个专项规划已编制完成,并经省人民政府常务会议审议通过,现予印发。  相似文献   

20.
中国北方的太行山脉中有一座气势雄伟的苍岩山,古诗曾赞“太行群峰唯苍岩”。这里冬温夏凉,气候宜人,青松翠柏,引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