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前进》2003,(11):45-46
本刊讯:中共山西省委办公厅日前就2004年度党报党刊发行工作发出通知。通知要求,要全面准确地领会贯彻中央关于报刊治理和党报党刊发行的有关精神,进一步认识做好党报党刊发行工作的重要意义,加强领导,明确责任,狠抓落实,切实做好《人民日报》、《求是》杂志、《山西日报》和《前进》杂志等主要党报党刊的发行工作。一、全面贯彻中央关于报刊治理和党报党刊发行的有关精神,进一步认识做好党报党刊发行工作的重要意义党报党刊是党和人民的喉舌,担负着宣传党的理论、路线、方针、政策,指导实际工作,动员组织群众,推进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重…  相似文献   

2.
2005年全省党报党刊发行工作已经全面展开。据本刊了解,各级党委从提高党的执政能力、巩固党的执政地位的高度,把《今日浙江》等党报党刊发行工作作为一项严肃的政治任务来抓,党委主要领导亲自过问,党委办公室、宣传部门加强协调和督查,狠抓征订任务的全面落实。目前全省各地《今日浙江》等党报党刊征订工作进展顺利。浙委办发〔2004〕32号文件下发和全省2005年党报党刊发行工作会议召开后,全省各地党委及其办公室加强领导、迅速部署。9月16日至24日,湖州、宁波、杭州、温州、台州、丽水、绍兴、舟山、金华、嘉兴市委先后召开会议,市委副书…  相似文献   

3.
据报载,从2002年11月起,广东省有许多农民纷纷自费订阅党报党刊,以便从党报党刊上了解党的各项方针政策和重大决策及致富信息。在一般人的印象中,党报党刊都是党政机关、企事业单位、城市社区和农村基层组织等,用公款订阅的。而在经济发达的广东省,农民居然自费订阅起了党报党刊,这就不由得让人们替广东省农民这一新观念的举动叫好,并给人们以诸多启示。  相似文献   

4.
每年度的党报党刊发行会,总会把发行任务分解到各有关单位,多少有点“摊派”的味道。市场经济条件下.本应根据各人的“胃口”来选择,无论是物质食粮,还是精神食粮。  相似文献   

5.
林黄鹂 《公安教育》2004,(10):50-51
一、对公安院校学生创造力的认识(一)创造力是人类特有的具有普遍性的一种属性创造力是人通过自己的思维所获得的产品,而这种思维能力则是人类所共有的。简单地讲创造力实际上就是人们创造新产品的能力。这种新产品包括物质产品和精神产品两种形式,从这个意义上讲,人们每天所从  相似文献   

6.
文化.从广义上说.是人类在社会实践过程中获得的物质、精神的生产力和创造的物质、精神的总和。从狭义上讲.是指人类精神生产力和精神产品,包括一切社会意识形式:如自然科学、技术科学和社会意识形态等。作为一种历史现象.文化的发展有历史继承性:作为社会意识形态.文化是一定社会政治和经济的反映.同时又对一定社会的政治和经济产生巨大的影响。  相似文献   

7.
<正> 随着社会主义商品经济的建立和初步发展,文艺开始由政治化转向商品化。这一趋势可说是不以人们意志为转移的。一、商品经济对文艺生产力的双重作用商品经济是人类社会迄今为止最有利于社会发展和文明进步的经济形态,它有利于促进文艺生产力的发展。在商品经济条件下,精神生产与物质生产一样,也要采取商品生产的形式。作为精神生产的艺术生产,也是一种商品生产,也要遵循商品经济的基本规律即商品价值规律;绝大多数艺术产品也要按照等价交换原则通过商品交换形式得到社会承认。然而,  相似文献   

8.
来稿摘登     
期刊产业化、市场化与企业化《前线》杂志社邢久强在来稿中认为,期刊作为一种文化产品,它区别于其他物质产品的根本之处在于,它具有精神产品与物质产品的双重性质。期刊的物质产品形式,只是其精神产品内容的载体,而精神产品的性质才是其决定性的本质。期刊作为精神产品,通过信息、宣传、教育、文娱等功能,担负着精神文明建设的重任。期刊业的宗旨是传播文化,其目的不是为了盈利,它在本质上不是企业,而是事业单位。在我们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今天,期刊业的产业化过程中,期刊的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似乎有所矛盾。其实,这两者是可以辩证地统…  相似文献   

9.
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是加强国际传播能力的重要任务,是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必然要求。非物质文化遗产作为一种文化形态,是当代中国重要的文化资源,是新时代弘扬和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载体。做好"讲好中国故事"语境下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创新性表达,就是要让非物质文化遗产真正"活"起来、"动"起来、"新"起来、"奇"起来,要在传承延续历史文脉的前提下做到兼容并蓄、与时俱进,让非物质文化遗产作为中国一张靓丽的名片走向全世界。  相似文献   

10.
李浥 《重庆行政》2010,12(5):88-89
一、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概述 世界遗产包括自然遗产和文化遗产,后者又包括物质和非物质文化遗产。文化遗产标志着文明的足迹,和民族古老文明的延续紧密相连。当历史的尘埃落定,一切归于沉寂之时,唯有文化以物质的和非物质的形态留存下来。  相似文献   

11.
王兴科 《学习与实践》2006,(10):113-119
首义文化作为一种历史文化,可定义为首义历史及其遗存的总和,并且主要是着眼于人文特质认识的首义历史。首义文化的面貌由其本质所规定。这个本质,即武昌首义的政治诉求与建构,亦即推翻君主专制,创建民主共和。首义精神是首义文化的核心内容,是最能凸显首义文化人文特质的部分。首义精神在学术界颇受关注,以著名辛亥革命史专家章开沅提出的"敢为天下先"的首义精神论最有代表性和影响力。首义文化资源是相对于保护和开发利用而言的首义文化。首义文化资源属性为人文资源。按形态,可分为物质和非物质形态。物质形态的首义文化资源具有直观性、不可替代性与不可再生性,而非物质形态的首义文化资源则具有无形性、传承性与共享性。  相似文献   

12.
中宣部和新闻出版署8月24日召开了党报党刊发行工作会议,会议要求把党报党刊作为重要政治任务来完成。我们今天的《政策》杂志征订发行工作会议就体现了这一精神,抓得早,抓得好。在这里,我主要强调以下三点。 一、《政策》是省委主办的机关刊物。《政策》杂志是省委主办的机关刊物,是中央、省委的重要喉舌,是宣传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的重要阵地,是省委指导工作的重要工具;她以宣传政策、研究政策、服务决策、指导工作为宗旨,在湖北经济社会发展中扮演着重要角色,起到了重要作  相似文献   

13.
申琦 《新东方》2005,(9):53-54
政府采购作为市场经济国家管理政府公共支出的一种基本手段,从本质上讲是一种经济活动,一种经济行为。由于所有的经济行为都是在“资源稀缺”这一既定前提下进行的,因此如何促进政府消费行为实现市场化,最大程度地发挥政府采购在资源配置中的作用,有效行使政府职能,就成为题中应有之义。  相似文献   

14.
不能片面理解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非物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万建中 《北京观察》2007,(10):55-56
非物质文化遗产和物质文化遗产往往很难区分,两者只是侧重点不同而已。调查和研究非物质文化遗产不能忽视其中"物质"的形态。具像、直观的"物质"形态对认识非物质文化遗产具有重要意义,同时,也是促使非物质文化得以流传,使之成为遗产的不可缺少的因素。离开了物质的成  相似文献   

15.
"对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各级各部门要增强认识,切实把这项工作作为‘文化兴区’的重要组成部分,建设现代宝坻文明的基础,作为留住宝坻文化精神的历史记忆的大事来抓"。在最近召开的宝坻区四届人大常委会第二十次会议上,区政府关于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情况的报告引起与会人员共鸣。重视促发展所谓非物质文化遗产是指不以物质形态出现的文化遗产。它与文物相对应,主要包括民间文学、戏剧、曲艺、民间手工艺、民俗等方面的内容。宝坻历史悠久,人文荟萃,文脉绵长,素有“文宝坻”美誉,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丰富,分布广泛。目前,宝坻区已拥有评剧、京东大鼓、皮影、剪纸等25项非物质文化遗产,被文化部命名为评剧中国民间文化艺术之乡,天津市京东大鼓民间文化艺术之乡和天津市书画民间文化艺术之乡,大唐庄等5个村成为天津市民间文化特色村。  相似文献   

16.
精神文化是与文化这一概念密切相关的。文化这一概念通常在两种意义上使用,从较广泛的意义上讲,它包括人在其物质和精神活动过程中所创造的一切,相应地可以把文化分为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从狭义上讲,“文化”概念则与“精神文化”概念是相同的,也就是仅仅指与精神生产直接有关的现象。本文的精神文化首先是指个人、集体、社会住创造精神价值过程中的创造活动。马克思常常把“精神生产”作为精神文化领域的基础,由此来理解个人在创造其所必需的精神价值过程中的活动,来理解历史上的精  相似文献   

17.
正从历史上来看,生态文明是人类文明发展的一个新的阶段;从形式上讲,生态文明是以人与自然、人与人、人与社会和谐共生、良性循环、全面发展、持续繁荣为基本宗旨的社会形态,即工业文明之后的文明形态;从本质上讲,生态文明是人类遵循人、自然、社会和谐发展这一客观规律而取得的物质与精神成果的总和。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把生态  相似文献   

18.
文化产品已成为商品的一个重要门类。与物质产品相比较,文化产品的价值非常复杂,既包括经济价值也包括精神价值。文化产品的精神价值体现了文化产品的本质,而且是不断变化发展的。文化产品精神价值的变化发展离不开文化产品的消费者,包括消费者的消费欲望、消费能力、消费方式、消费过程以及消费结果等等。  相似文献   

19.
谢嘉  刘云章 《人民论坛》2011,(11):192-193
文化产品已成为商品的一个重要门类。与物质产品相比较,文化产品的价值非常复杂,既包括经济价值也包括精神价值。文化产品的精神价值体现了文化产品的本质,而且是不断变化发展的。文化产品精神价值的变化发展离不开文化产品的消费者,包括消费者的消费欲望、消费能力、消费方式、消费过程以及消费结果等等。  相似文献   

20.
世说新语     
<正>党中央的精神,省委的声音通过主流媒体传递出来。党报党刊等主流媒体不仅是增长知识、获取信息、开阔视野的渠道,更是指导工作的重要思想舆论阵地。对领导干部来说,经常看党报党刊、新闻联播等,这不是过分的要求,是起码的要求。——贵州省委书记陈敏尔严肃批评有的领导干部不看主流媒体、只关心八卦新闻小道消息一只38元的虾就抵消掉了山东旅游局几个亿的广告效果。——国家旅游局局长李金早曾有外国朋友说怕中国人,问我,你们是不是从大臣到宫女都喜欢搞阴谋,是不是每个人都会功夫啊?应该让别人了解我们真正的文化,而不是只演绎宫廷阴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