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重庆,作为中国西南地区和长江上游的经济中心城市、重要的交通枢纽和内河口岸,是中国面积最大、行政辖区最广、人口最多的直辖市。重庆中心城区如一艘巨舰直逼长江和其支流嘉陵江的江心,那依山而建的街衢,过峦旋嶂,终年和风轻拂,林木葱翠,“山城夜景”水光天色,堪称奇观。有古诗云:“名城危踞层岩上,鹰瞵鹗视雄三巴,”渲染出重庆的磅礴气势。  相似文献   

2.
随着两会闭幕,“十三五”规划纲要出炉,下一个国家五年的宏伟目标、重大战略、发展措施得到阐明,各行业的方向更加明朗.“十三五”规划纲要六次提到重庆,这六次分别是:推进长江经济带发展,发挥重庆战略支点和联接点的重要作用;支持中新(重庆)战略性互联互通示范项目;建设重庆至厦门高速铁路;加快建设重庆国际航空枢纽;加快建设重庆长江中上游航运中心;加快重庆涪陵页岩气勘查开发.重庆在上个五年出色完成任务,GDP增速保持稳定,作为西部唯一直辖市,此次六次被提及,有其特殊意义.  相似文献   

3.
长江发现美制炸弹杨柏明,徐书海,厉庭银长江面临断航长江,中国的黄金水道。1994年1月10日晚8时许,地处长江宁、镇、扬“银三角”中心的江苏省仪征市沙漫洲江面,雾气迷茫,仪征市长江资源开发公司“靳春8号”浮吊船上灯火通明,马达轰鸣。该船正在距北岸码头...  相似文献   

4.
重庆江津市为了充分发挥沿江127公里的地域、资源、文化三大优势,打造江津“长江三峡文明长廊”品牌,市文明委制定下发《关于进一步建设江津市长江三峡文明长廊的实施意见》,要求长江及其支流沿线的14个镇实施九大工程,建设“长江三峡文明长廊”。  相似文献   

5.
江泽民总书记和李鹏总理去年十月、十一月视察重庆时,曾分别题词。江泽民总书记的题词是:“努力把重庆建设成为长江上游的经济中心”;李鹏总理的题词是:“开发三峡,振兴重庆”。江总书记和李总理的题词内函丰富,意义深远,对加速重庆的发展和进步,具有重要的历史意义和现实意义。联系重庆实际学习、理解题词精神,感到有很多工作要做。 第一,用题词精神规划和建设重庆。重庆是老城市,又是西南重镇,也是长江的“龙头”。我们在考虑重庆的规划时,要把这些因素放进去,特别是开发三峡这个因素。根据历史的原因和现实的条件,我们要使重庆成为西南、全国乃至国际有影响的经济中心、贸易中心、金融中心、科技信息中心、交通中心这五个中心,实现国际化大都市的建设。 第二,大力发展农村经济。重庆市有1500万人,其中农业人口约1100万,农村经济是重庆经济的大头,对重庆的建设与发展起着重要的促进与制约作用。因此,重庆建设成为长江上游的经济中心,首要的是把农业基础抓好。要在稳定粮食生产的基础上,调整农村产业结构,发展乡镇企业,培育农村市场,加强农村基层组织建设,大幅度增加农民收入,把农业、农村和农民的问题解决好。 第三,抓好国有企业改造。改革开放以来,重庆的汽车、摩托车工业发展较快,有一定的基础  相似文献   

6.
专家谈重庆     
1994年底,江泽民和李鹏分别为重庆题词:“努力把重庆建设成为长江上游的经济中心”、“开发三峡,振兴重庆”。为贯彻题词精神,今年6月,重庆市邀请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中国社会科学院、国家计委、四川省社会科学院的专家及周边地区代表会同本地官员学者召开“把重庆建设成为长江上游经济中心研讨会”,共商发展大计。本刊选发林凌、罗精奋、赵人伟、于祖尧、刘茂才五位专家的发言,系根据录音整理节选,未经本人审阅。  相似文献   

7.
(一) 当代世界经济发展的重心正在东移,海内外有识之士一致认定,“21世纪经济看好亚太地区,亚太地区看好中国,中国看好长江沿岸”。首先,长江经济带囊括了长江通航干线所经的七省一市沿江地区,面积33万平方公里,人口1.8亿,国民生产总值占全国四分之一。国土规划已把长江沿岸划为三个经济区:以上海为中心的长江三角洲经济区,以武汉为中心的长江中游经济区,以重庆为中心的长江三峡经济区。这三大经济区连贯长江全流域和全中国的最发达和次发达地带,具有水陆交通便利,自然与人文资源丰富,经济腹地与潜在市场广阔,商品化、工业化和城市化程度较高,以及地区性经济梯度差异较小等等优势,因而是驱动中国经济发展的中轴线。振兴长江沿岸才能振兴长江大流域,缩小东中西地区差距,进而振兴全国。其次,把长江经济带作为我国最重要的联结东西部的战略扁担区,成为实现东西部共富构想均衡转变的空间结合点和先行区,其价值是巨大的,意义是深远的。  相似文献   

8.
告别了黄石,轮渡把我们一行送到了大江北岸的黄冈市。黄冈总面积1.4万平方公里,人口总计7O5万。经过四天的参观与采访,黄冈给我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一言以蔽之:“人杰地灵”。中国第一大河长江流经黄冈所辖的六个县市,总计有15个港口,可停靠3000至5000吨级的船舶。这一黄金水道,使黄冈流经安徽、江西、江苏三省而与上海相连通;溯江而上与湖北全省贯串,进而抵达重庆、四川。去年通车的纵贯全国的铁路干线——京九线与长江航道在这里交汇。于是,处于这一“大十字”中心的黄冈,被经济学家称作是“京九铁路经济带与长江经济带的结…  相似文献   

9.
长江流域是古代文明的摇篮,也是现代文明的中心。长江与黄河同为“母亲河”,都是中华文明的发源地。从历史变迁的视角来看,长江流域自魏晋南北朝以后逐渐成为中国经济发展的重心。世界经济学界的有识之士认为,21世纪世界经济的希望在太平洋地区,太平洋地区的希望在中国,中国的希望在长江经济带。中国的经济学家则预言:长江经济带将成为21世纪中国经济“最大的驱动轴”和“最大的增长区”,成为推动全国经济东西联动与全面振兴的“最佳战略扁担区”。为了推动长江流域的开放与开发,党和国家明确提出了“以上海为龙头,发展区域经济”…  相似文献   

10.
杨力 《前进论坛》2009,(8):55-56
1938年,国民政府迁都重庆,重庆成为中国抗战时期的政治、经济、文化的中心,各党派、团体的核心或重要机构先后迁至重庆。1939年1月,以周恩来为书记的中共南方局在重庆建立。1938年10月,武汉沦陷后,中华民族解放行动委员会(简称“解委会”,  相似文献   

11.
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重庆市委书记薄熙来分别会见了参加渝浙港经贸合作洽谈会的香港、浙江来宾,就深化渝浙港合作进行了交流。薄熙来说,中央把重庆定位建成长江上游的经济中心、西部重要的增长极和统筹城乡的直辖市。重庆市场腹地广阔,发展前景广阔,当前,正通过建设“森林重庆”、“健康重庆”、“畅通重庆”、“平安重庆”和“宜居重庆”,改善提升综合发展环境,  相似文献   

12.
市委二届十次全委会上,汪洋书记明确提出建设“一小时经济圈”的战略构想,这是重庆实施城乡统筹发展、增强区域经济活力、发挥城市带动功能的重大战略举措,对富民兴渝、构建和谐重庆目标的实现必将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一小时经济圈”的中心在主城。江北区地处长江与嘉陵江交汇处的北岸,是规划发展中的重庆CBD  相似文献   

13.
编者按:流域面积几乎占尽中国国土五分之一的长江,横跨西南、华中、华东中国三大主要经济区,沿江还有重庆、武汉、南京、上海等经济发达的大城市。然而流域内行道不畅,水能及矿产资源开发、利用率低,已严重阻碍了当地的经济发展,而被当地人称为心腹大患的洪、涝等自然灾害,更令人防不胜防。宜昌至重庆之间著名的“三峡”又蕴藏着巨大的水能资源,开发后可为中国的经济腾飞提供丰富的电力。于是从1994年开始动工兴建了长江三峡大坝。或许因为它将是世界上最大的一座水电站,或许因为它建在风光秀丽的长江三峡,或许因为它的投资规模的…  相似文献   

14.
正重庆,中国最年轻的直辖市,长江经济带三大中心城市之一,中国西部大开发的"制高点"。党中央提出的建设长江经济带、丝绸之路经济带、海上丝绸之路"一带一路"战略构想,"一带"的地理交集点就在重庆。这一战略构想使重庆从一座内陆城市骤然变身为开放的前沿,一个内陆开放经济高地已经呼之欲出。在重庆,一个规划面积为50平方公里的工业园——江津珞  相似文献   

15.
吴婷婷 《公民导刊》2007,(10):26-27
中国首个农民工夜校 去年的12月18日,中国首个农民工励志创业培训基地——重庆农民工夜校挂牌成立。当日领导剪彩致辞,媒体长枪短炮恭候的火热场景与如今寂寥冷清的教室形成了鲜明对比。在仅仅存活7个月后,今年6月底,解放碑雨田大厦15楼,“重庆农民工夜校”的大幅宣传画已被“新市民文化教育研习中心渝中讲习所”取而代之。曾经名噪一时的重庆农民工夜校关闭了。  相似文献   

16.
一艘艘大型客轮行驶在美丽的长江三峡,身披太阳的金辉,载着游客的欢声笑语。中国第一大河――长江串起了数不清的秀丽景区,每年都有数千万的中外游客慕名前来观光,长江航运集团为游客们设置了一个个“水上之家”,既有被称为“天使轮”的豪华旅游船,也有新型高速客船。游客们或凭栏远眺,或在船舱里休闲娱乐,情趣盎然。长航集团是经营长江干线旅客运输的主力,拥有设备齐全的客货轮160艘、12万多客位,定线、定班、定点服务于泸州至上海长江干流航线。目前,长航集团又开辟了深圳至珠海,上海至崇明、启东,重庆至万县等高速客运航…  相似文献   

17.
[摘自台湾《中国大陆》第324期作者程超泽] 台湾《中国大陆》杂志发表程超泽关于长江发展战略专题研究文章。 (一)引人注目的“长江发展战略” 中共近年的经济战略格局,以“长江发展战略”格外引人注目。1993年6目初,在武汉结束的沿江城市经济体制改革讨论会上,长江沿线十七市的代表纷纷就共同开发长江经济带提出了具体的政策性建议。总体思路以上海、南京、武汉、宜昌三峡、重庆为中心的“五点一线”开发布局,通过它们的辐射效应并吸纳周边中小城市的力量,以上海浦东开发、三峡工程上马和京九铁路的全线开工为契机,带动整个长江流域经济的高速发展。香港《紫荆》杂志93年第5期刊出特约记者采访中共国务院副总理邹家华的文章。邹就“长江发展战略”畅谈了自己的看法。至此,长江流域经济的开发已从纸上谈兵向务实发展。这是中共继“沿海”和“沿边”开放战略以后,又一个沿江开放的大思路,大动作。 长江是中国第一条大河,世界著名河流,仅次于尼罗河、亚马逊河居世界第三位。横跨大陆西南、华中、华东三大经济区。流域地区现有耕地三亿六千三百万亩,占大陆总耕地的三分之一。 长江流域得天独厚,开发建设长江经济走廊,对中共未来整体经济发展,将具重要作用。 (二)开发长江流域经济的优势 长江除具有其  相似文献   

18.
边燕燕 《重庆行政》2019,20(1):81-82
一、三峡生态经济区建设背景2016年1月,习近平总书记在重庆召开的推动长江经济带发展座谈会上,指出“保护好三峡库区和长江母亲河,事关重庆长远发展,事关国家发展全局。”这就明确指出了三峡地区在全国发展全局中的重要地位和深远影响。当前,“生态优先、绿色发展”和“共抓大保护、不搞大开发”成为推动长江经济带发展战略的精神主线,并成为沿线各地区的行动共识。如何立足自身实际去认真落实这一共识,成为摆在长江经济带沿线各地区面前的一个难题。  相似文献   

19.
一、战略思维转变的客观必要性 1.战略思维转变是重庆新时期特殊经济地位决定的。重庆是中国著名的历史文化名城。古代的巴山渝水,近代的开埠通商,抗战时期的陪都,当代的重庆直辖,记载了这座城市不平凡的历史。从19世纪开埠通商,历经百年,重庆已发展成为中国西部最大的工商业城市。尤其是改革开放以来,重庆在中国西部地区的发展,越来越显示出其独特的优势,由此决定了它在中国跨世纪的区域经济发展中的“龙头”、“窗口”和辐射作用的重要地位。1997年,八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审议通过设立重庆直辖市,加强了重庆的综合经济实力和区域中心城市的辐射功能,使重庆作为长江上游的中心城市地位得以确立,同时,开启了重庆改革发展的新航程。随着西部大开发的深入推进,重庆作为长江上游的中心城市在我国区域经济发展中“承东启西、连接南北”的作  相似文献   

20.
<正>大渡口区地处重庆主城都市区中心城区西南部,背倚中梁,长江环抱,是重庆最早的主城区之一,是南部人文之城核心区,也是成渝双核联动联建重点区。面对前所未有的历史机遇与挑战,大渡口区凝心聚力、乘势而上,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推动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的重要指示批示精神及重庆市推动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会议精神,坚持以“一号工程”为统领,把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作为全区工作的总牵引、总抓手,加快建设“公园大渡口、多彩艺术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