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06 毫秒
1.
佐人 《现代领导》2009,(8):30-31
“人欲自照,必须明镜”。这是唐太宗李世民在他登基初期常说的一句话,记载在《贞观政要》上。 “把群众的批评当作一面镜子!” “要以英雄的崇高思想为镜子检查自己!”  相似文献   

2.
唐太宗李世民是我国历史上少见的开明皇帝,在缔造“贞观之治”的宏伟大业中,善于以史为鉴,以喻明理,在反腐倡廉上的一些思想很值得今人借鉴。 据《贞观政要》记载:贞观初年,唐太宗对侍臣们说:“人拥有明珠,没人不觉得贵重,如果用来打鸟雀,岂不是太可惜了吗?何况人的性命比明珠还要贵重,见到金银  相似文献   

3.
《贞观政要》是唐朝吴竞编著的。其主要内容是记载唐太宗李世民与群臣论政的一些言论,比较系统地总结了“贞观之治”的政绩和经验。从中可以看出唐太宗独具远见的律身原则。所谓“律身”,就是作为皇帝的唐太宗,如何摆正自己的位置,在处理各种关系上对自己严格要求。唐太宗的律身原则,体现了封建社会一代政治家、军事家非凡的器识、胸襟和气质,是我国古代领导思想和人才思想中的宝贵财富,对我们今天提高领导者的素质,加强和改善领导工作,不无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4.
《群书治要》(以下简称《治要》)是唐初著名谏官魏徵及虞世南、褚遂良等受命于唐太宗李世民(599年~649年,626年~649年在位),以辑录前人著述作谏书,为唐太宗“偃武修文”“治国安邦”,创建“贞观之治”提供警示的匡政巨著。  相似文献   

5.
唐太宗善于对官员们进行有针对性的教育,教导有方。唐太宗不反对官员“爱财”,但反对他们爱财过度成为贪财。他告诫官员,站得正,才能立得稳。如果有贪欲,倒霉的就不仅是贪者个人:主贪丧国,臣贪亡身。“贪者败类”,贪者一人,会贻害很多人。从大处讲,会殃及一国;从小处而言,会殃及家庭、家族。唐太宗又善于把对官员进行反贪教育与严格执行唐律结合起来,有效地遏止了官员腐败之风。  相似文献   

6.
唐太宗用人术何明轩唐太宗不仅善于用人,且在用人方面很有气度,就是过去曾经与他为敌,竭力反对过他的人,只要效忠于他,有才能,照样重用,他说:“吾为官择人,唯才是与。…··一如其有才,虽伙不弃。”事实上在他的主要助手和文臣武将中,有相当一部分人,都曾经是...  相似文献   

7.
<正> 相信看过《手机》的观众都会把影片中的“严守一”和崔永元联系起来,这不,《手机》的热度还没减,崔永元就站起来发表“言论”了。日前,北京某周刊发表了央视主持人崔永元与自由撰稿人何东的一篇对话,文中对刚刚热映全国的电影《手机》提出了严厉的批评,直指导演冯小刚和编剧刘震云“无聊、肉麻、滑头、庸俗”,《手机》就是“乱搞男女关系”。崔的激烈批评招致两种截然不同的声音,  相似文献   

8.
唐初贞观时期被史学家称之为中国封建社会的鼎盛时期。唐太宗以其雄才大略,治理天下二十余年,开创了“贞观之治”,使中国的政治、经济、文化都居当时世界前列,成为当时各国竞相学习的楷模。唐太宗对历史的最大贡献之一,就是善于建立“制度纲纪之法”,唐朝近三百年中的政治制度、法律制度,行政管理制度大都是在他统治时期确立的,不仅在当时,甚至在唐以后的一千多年中这些制度都产生过巨大影响,特别是贞观时期的官员管理制度,对后代的影响更大。本文试就唐太宗时期的官员考核制度作些探讨,希望能对我们今天的公务员考核制度的完善…  相似文献   

9.
古人云: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状元。人才观可谓宽泛。今日大千世界,各行各业,人才辈出,诸如科技人才、管理人才、公关人才如雨后春笋、不胜枚举,但不知“批评”人才能否也占一席之地? 近读《录鬼簿》,觉得元代剧作家杨显之这人确是个批评人才:他是“大都人,关汉卿莫逆之交,凡为文辞,与公较之,号杨补丁是也。”这位老先生因常常善于给别人的剧本提意见、挑毛病,得了“杨补丁”这一  相似文献   

10.
胡昌方 《今日浙江》2013,(24):56-56
陈毅同志有诗曰:“有草名含羞,人岂能无耻”?古往今来,大凡清官廉吏,无不崇尚“羞耻”之美德。在中国历代封建帝王中,崇尚“羞耻”美德的,大概莫过于唐太宗李世民。据《大唐新语》载:一次,唐太宗李世民拟出游南山观光休闲,因害怕臣卿指责而作罢。  相似文献   

11.
古人云: “为政之要,莫先于用人。”然而,什么样的人,才可以任用呢?大唐名相魏征,在回答唐太宗李世民提出的这个问题时说得好: “必须才行俱兼,始可任用。”(《贞观政要·论择官第七》)用我们今天的话来说,就是只有德才兼备,才可以任用。  相似文献   

12.
《资治通鉴》载:贞观十年十一月,唐太宗李世民的妻子文德皇后葬于昭陵。将军宇文士及和段志玄奉命驻守萧章门。一天晚上,唐太宗差宫官到两将军驻地,宇文士及开门迎见,而段志玄却“闭门不纳”。何故?理由是“军门不可  相似文献   

13.
伟大领袖和导师毛主席指出:“国家的统一,人民的团结,国内各民族的团结,这是我们的事业必定要胜利的基本保证。”“四人帮”为了颠覆无产阶级专政,篡夺党和国家最高领导权,竭力破坏社会主义祖国各民族大家庭的团结和统一。《学习与批判》一九七五年第二期抛出的《试论唐太宗的民族政策》一文,就是适应“四人帮”的这种反革命政治需要,炮制出来的一株大毒草,必须严肃批判。 (一)  相似文献   

14.
自古以来,都知道人才的极端重要性。“为政之要,惟在得人”(《贞观政要》),唐太宗这句名言,把“得人”看作是“为政”的关键。《墨子》中指出:“尚贤者,政之本也”,把任用贤能之才看作为政之根  相似文献   

15.
人类是很善于伪装自己的,单从一个人的外表看,我们确实很难觉察出他的本性和真实才能,因为人的外貌,美丑善恶既殊,情形不一。对于那些善于伪装自己的人,我们要觉察出他是否足堪重任,必须要有一面“人性的照妖镜”,让他们的操守与才华原“性”毕露。 这种“照妖镜”也就是人们常说的观人术。我们的老祖宗在这方面似乎特别有心得。《韩非子》、《吕氏春秋》、《史记》等古籍中都有这方面的记载,其中最有名的要数《史记》中的李克。  相似文献   

16.
《旧唐书·列传第二十》中记载:唐朝的岑文本因学识广博、谈吐文雅、善于写得一手好文章而深得唐太宗赏识,后被封为中书令(朝廷所有诏令均由其草定)。他回家后不但不高兴,反而  相似文献   

17.
(一) 曾钊新同志在《在岐义中醒悟真理》(《湖湘论坛》1993第3期)一文中。严厉地批评我说:“不尊重事实,怎能讨论问题”,“违反实事求是,是党性不纯的表现”,说我使他“惊心动魄”。这个批评引发我一个感想,就是认为确实应当尊重事实。 (二) 曾文说:我的《对<人性论>若干问题的质疑》一文中,不同意曾著《人性论》“把人性理解为是社会意识或精神要素”之说,而认为“社会的人的本质是物质”。对此,钊新批驳说,这是只允许谈人的身躯、大脑等物质,而不许谈它们  相似文献   

18.
余风 《今日浙江》2008,(9):62-62
据《资治通鉴》记载:唐朝大臣魏征向以忠谏直言著称,他在唐太宗朝任谏议大夫期间,提了无数对朝政的意见。魏征死后,唐太宗痛哭说:“人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古为镜,可以知兴替;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魏征没,朕失一镜矣。”唐太宗作为封建帝王,  相似文献   

19.
正习近平总书记《在文艺工作座谈会上的讲话》(以下简称《讲话》)中一针见血地指出了当前文艺批评突出的弊病,透辟地提出了党和人民对文艺批评的期望和要求,他说,“文艺批评要的就是批评”,“一点批评精神都没有,都是表扬和自我表扬、吹捧和自我吹捧、造势和自我造势相结合,那就不是文艺批评了!”,“文艺批评就要褒优贬劣、激浊扬清”,“文艺批评褒贬甄别功能弱化,缺乏战斗力、说服力,不利于文艺健康发展。”那么,如何贯彻《讲话》的精神,增强文艺批评的战斗力、说服力呢?我认为,首先要深刻认识文艺批  相似文献   

20.
陶陶 《理论月刊》2007,(4):152-154
金圣叹的创作理论观念和创作心理艺术思想主要体现在他对《水浒》的评价过程之中,他对《水浒》的内容的评价并不是判断为“反动思想”,而是采用一种真正的隐曲的包装方式,肯定了它的进步思想价值。对小说的本体艺术研究善于从艺术心理角度去阐述作家的创作意图和美学思想,表现了一个小说理论家独到的批评视野和美学趣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