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在毛泽东正确路线与错误倾向的斗争中,王稼祥多次支持毛泽东正确路线:宁都会议上支持毛泽东正确军事路线,反对解除毛泽东的军事指挥权;长征开始到遵义会议,反对"左"倾军事路线,支持毛泽东的正确路线;红一、四方面军会师后,反对张国焘分裂党和红军,支持毛泽东的正确路线;抗战初期反对王明右倾错误,支持毛泽东的正确路线。  相似文献   

2.
纪念红军长征胜利60周年学术研讨会观点综述韩暑由陕西省社科联等6个学术团体发起,陕西省委统一布署,委托陕西省社会科学院承办的"纪念红军长征胜利60周年学术研讨会",于8月20日至22日在陕西省委党校隆重举行。来自全国13个省市的100余位专家。学者参...  相似文献   

3.
判断长征中毛泽东领导核心地位的确立,有两个重要指标:一是毛泽东在党和红军领导工作中是否发挥了主导作用;二是毛泽东的思想和主张是否在党和红军中居于指导地位。据此,可以从这两个方面考察长征中毛泽东领导核心确立的历史轨迹:在通道、黎平、猴场会议上,毛泽东提出自己的正确主张并被采纳;在遵义会议上,毛泽东为红军制定的一系列正确战略战术被肯定;在决定党和红军战略方针、指挥重大战役战斗、反对张国焘分裂主义斗争等方面,毛泽东发挥了主导作用。  相似文献   

4.
“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这首毛泽东同志的《七律·长征》,至今读起来仍然让人热血沸腾、精神振奋、备受鼓舞!2016年是中国工农红军长征胜利80周年。80年前,红军以坚定的理想和信念、革命的鲜血和生命谱写了一首荡气回肠的英雄史诗。  相似文献   

5.
遵义会议既是党的历史上一个生死攸关的转折点,又是中央红军长征的转折点。以遵义会议为标志,中央红军长征可分为由被动到主动、由消极到积极、由不断失利到不断胜利的前后两个不同的斗争阶段。通过对这两个阶段的史实材料进行分析和对比,不难得出军事路线、军事领导、思想政治工作和统一战线工作等都对中央红军长征取得最后胜利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6.
陈云对长征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他在长征途中担任了红五军团中央代表、军委纵队政委、渡江指挥部政委等职;他坚决反对“左”倾错误军事路线,拥护毛泽东的正确领导;他最先向全世界宣传长征,并对长征进行了全面总结。  相似文献   

7.
红军的长征早已经成为历史,但长征精神却穿越了时空仍然是我们今天这个时代的巨大精神财富。长征的胜利说到底是共产主义的理想和信念所激发的革命精神的胜利。崇高的理想、坚定的信念,是红军不畏艰难险阻,战胜恶劣自然环境的原动力;是红军勇于牺牲,战胜强大敌人的战斗力;是红军战胜错误路线,团结一致、患难与共的凝聚力。在今天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新长征上,崇高的理想和坚定的信念仍然是凝聚人心、催人奋进的伟大旗帜,是战胜困难、赢得胜利的力量源泉。  相似文献   

8.
红军长征是中国现代史和中共党史上惊天动地、引人注目的重大事件和“人类历史上的奇迹”。本文以长征红军在四川藏区的事迹为例,论述了共产党和红军在民族地区的民族团结工作,说明红军长征的胜利,不但是共产党民族统战政策的成功,也是包括四川藏区各族民众在内的全国各族人民热情支持、共同奋斗的结果。  相似文献   

9.
在纪念红军长征胜利70周年之际,通过对红军长征经过青海班玛地区的几个相关问题的初步探讨,以弘扬艰难困苦所铸造的长征精神。  相似文献   

10.
长征是中国革命史上的重要转折点和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进程中的一个关键节点。作为重要领导者、参与者的毛泽东对长征的认识和评价,代表着中国共产党人对这一重大历史事件的基本态度和看法。通过毛泽东的长征观来透视长征的缘起、转折和结局,是长征研究中的一个重要立足点。毛泽东的长征观,体现着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立场,是全面、客观和辩证的。毛泽东认为,长征主要缘于第五次反"围剿"斗争的失败,在长征途中,党和红军克服了严酷环境的考验,做出了巨大的牺牲,最终在党的领导下取得了伟大胜利。  相似文献   

11.
党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政策是在中央红军长征胜利后不久形成的,但这个策略的形成经过了一个较长的过程,从长征前至长征胜利结束,经历了主要是反蒋其次是抗日、抗日与反蒋并举、抗日为主反蒋为次到最终与国民党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过程。在日本对中国的入侵过程中,蒋介石的"攘外必先安内"的政策与共产党的抗日政策形成了鲜明的对比,充分体现了共产党的民族担当和战略眼光。  相似文献   

12.
新泉整训正值毛泽东上井冈山开辟党领导的第一个革命根据地两年之际.这两年既可视为红军初创时期,也是党的幼年时期.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在探索中国革命道路的同时,也开始了对红军的党的建设和军队建设的探索.从井冈山斗争到新泉整训,再到古田会议,探索在总体上是顺利的,最后在不同意见争论基础上和党中央的引导下形成共识,红四军党的建设和军队建设走上了马克思主义轨道.新泉整训为伟大的古田会议的成功召开,使之成为党和人民军队建设历史上的重要里程碑起了奠基作用,功不可没.  相似文献   

13.
1932年4月20日,毛泽东率领红军攻克漳州,取得大胜。漳州战役是赣州战役失败后毛泽东、周恩来共同决策转败为胜的胜利之役。红军入漳开创了我军攻占城市、践行人民军队宗旨的范例。漳州大捷不失为中央苏区发展巩固走向鼎盛的开局之战。  相似文献   

14.
在中央苏区第一次反"围剿"战役中,彭德怀多次参加红一方面军总前委的重要会议,参与对红军行动方向的讨论和决策,既在会上旗帜鲜明地支持毛泽东确立"诱敌深入、运动歼敌"的正确决策,又在实践中以实际行动坚决执行总前委的战略方针,同主张"一、三军团分离"的错误倾向和分裂红军的阴谋活动进行坚决斗争,维护了红军的团结,为取得第一次反"围剿"胜利作出了突出贡献。  相似文献   

15.
井冈山斗争时期红军的兵员来自多种渠道,但到后期主要兵员补充来自国民党士兵。其原因在于:井冈山地区人口稀少,无法更多补充兵员;土地政策不完善,群众参加红军的积极性受影响;红军的俘虏政策好,许多被俘国民党士兵留下来。在毛泽东的正确领导下,采取了三个方面的措施对国民党的俘虏兵进行改造,即不断加强政治教育与训练、实行军内民主、执行铁的纪律,最终起到了明显的成效,并为后来加强红军及解放军建设总结了很好的经验。  相似文献   

16.
1930年秋至1931年9月,在毛泽东与朱德的指挥下,红一方面军连续取得了中央苏区三次反"围剿"战争的胜利。在三次反"围剿"战争中,毛泽东正确判断形势和敌我态势,确立了诱敌深入的战略方针;主张认真做好反"围剿"的政治动员等准备工作;积极在运动中寻找战机,化劣势为优势;抓住反"围剿"胜利后的机遇,巩固和发展苏区。毛泽东反"围剿"思想是马克思主义军事思想与中国红军的革命战争实践相结合的产物,为毛泽东军事思想的形成奠定了坚实基础,在毛泽东思想形成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7.
毛泽东等老一辈革命家在领导中央红军开辟赣南、闽西中央苏区时期,成功地解决了指导中国革命的四个重大问题即:走什么路,建什么党,建什么军,遵循什么样的思想路线?从而初步构建了毛泽东思想科学体系的基本内涵和框架。其主要内涵为:一是开辟了中国革命新路——提出农村包围城市的革命道路理论;二是制定了思想建党、政治建军的基本纲领及其各项原则;三是确立了红军反"围剿"作战的积极防御战略方针;四是提出了"中国革命斗争的胜利要靠中国同志了解中国情况"的独立自主、实事求是思想路线。  相似文献   

18.
1933年11月,毛泽东先后到江西省兴国县长冈乡、福建省上杭县才溪乡调查研究,写出了著名的《长冈乡调查》和《才溪乡调查》。毛泽东始终把调查研究作为解决中国革命问题的重要途径。毛泽东在长冈乡、才溪乡深入群众,对苏维埃建设、经济文化建设和扩大红军等各方面群众关心的问题展开了全面的调查研究,总结了这两个模范乡苏维埃政府的工作成绩和经验,号召全国各苏区学习。同时,严肃批评了一些地方干部不关心群众的官僚主义。毛泽东的长冈乡、才溪乡调查,体现了党的实事求是和群众路线的思想作风,值得我们永远坚持和发扬。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