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深入推进志愿服务制度化建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志愿服务作为现代社会文明进步的重要标志,它不仅是现代文明公民的道德品格,也是现代文明公民的道德实践,还是现代文明公民引领的道德生活。而推进志愿服务制度化是保障志愿服务现代化发展、发挥志愿服务服务社会治理、推动志愿精神融入社会生活的必然要求。推进志愿服务制度化应侧重强化政府的政策支持,鼓励志愿服务的自主性发展;完善志愿服务法律体系,促进志愿服务的法治化与规范化;提升科学化的内部治理方式,推进志愿服务专业化;加强志愿精神培育,增强志愿服务的内在驱动力。  相似文献   

2.
志愿服务是现代社会文明进步的重要标志,是加强精神文明建设、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内容。近年来,河南省郑州市民政局紧紧围绕全市改革发展稳定大局,完善志愿服务政策体系,创新工作机制,以贯彻落实《志愿服务条例》为抓手,加快推进志愿服务工作发展。一、注重规划引领,完善志愿服务政策创制。一是强化思想认识。  相似文献   

3.
志愿服务对于建立社会资本和公民社会具有重要意义,它已成为西方大多数国家社会政策的基础。志愿服务的三个参与方:政府、企业和教育机构,在促进志愿服务,发展志愿服务网络中各具作用。基于"志愿力"和"招募力"的核心概念,我们提出了志愿服务的三方模型,展示了三方是如何参与志愿服务的,还研究了各个参与方能够用于加强志愿服务的新方法,讨论了它们对志愿力和招募力的影响,同时也论述了志愿服务的潜在消极影响,并讨论了改善这些消极面的方法。这些研究对志愿服务领域的社会政策研究将可作出一定的贡献。  相似文献   

4.
张素蓉 《前沿》2012,(16):16-18
志愿服务是指任何人自愿贡献个人时间和精力,在不为物质报酬的前提下,为推动人类发展、社会进步和社会福利事业而提供的服务.大学生志愿者是我国青年志愿者的主力军,近年来大学生志愿服务发展迅速,但是大学生志愿服务活动实际运行中存在众多不足.为此,很有必要通过实证调查切实了解大学生志愿服务各方面的现状与问题,并探求进一步完善的现实路径.  相似文献   

5.
志愿服务是现代社会文明进步的重要标志,是创新社会治理的有效途径,是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载体。大学生是志愿服务的重要群体,正视大学生志愿服务的现状,构建大学生志愿服务长效机制,是当前高校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提高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和针对性的重要抓手。  相似文献   

6.
治理理论视角下,大学生志愿者是社会治理的重要主体。在推进治理能力现代化的进程中,应积极发挥大学生志愿者的社会治理功能。当前大学生志愿者参与社会治理面临的主要难题为缺乏社会化的志愿服务平台、缺乏常态化的志愿服务项目、志愿服务保障体制不够完善、志愿者的培训工作不够深入、志愿服务评估体系不够健全等。为此,应从治理理论的视角创新大学生志愿服务管理体系。首先,要树立参与社会治理的志愿服务理念,搭建平台,拓展常态化的志愿服务;其次,要完善大学生志愿服务保障机制,建立学生志愿服务长效培训机制;最后要遵从服务领域的"社会问责"原则,科学评估大学生志愿服务质量。  相似文献   

7.
中国"十四五"规划期间,志愿服务发展进入新阶段,呈现出十个发展新趋势:即新思想引领志愿服务发展方向、学雷锋志愿服务成为普遍现象、党员志愿服务发挥示范作用、团员青年成为志愿服务先锋、文明实践激活农村志愿服务、基层治理志愿服务日趋重要、关爱帮困志愿服务深入细化、文化民俗志愿服务掀起热潮、志愿服务组织专业规范发展、中国志愿服务国际影响扩大等。在"十四五"规划期间,新时代志愿服务将进一步发挥积极作用,助力人民美好生活、融入"两个大局"的发展、促进社会发展和治理创新、"助人"与"育人"双功能将日趋凸显。  相似文献   

8.
胡佩 《人民论坛》2020,(11):96-97
农村籍大学生"回流"能够有效弥补乡村建设主体缺位问题,从整体上提升农村劳动力素质,推动乡村振兴战略实施。由于经济发展程度、传统思想观念、公共服务落后等因素影响,农村籍大学生"回流"面临着"回不了乡""站不住脚""出不了彩"等问题,对此,应当通过加强思想引导、优化农村发展环境、完善政策支持体系等方式,促进农村籍大学生"回流",发挥农村籍大学生在乡村振兴中的助力作用。  相似文献   

9.
志愿服务“西部计划”大学生的现状、问题与对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近年来,大学生就业问题突出,逐渐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2009年,国家将"大学生志愿服务西部计划"志愿者的服务期限从一至两年调整为一至三年,并提出"青年基层工作专项"政策。研究者重点考察了大学生参加"西部计划"前后的职业规划,并针对志愿者在西部工作中遇到的问题以及2009年的新增政策进行了深入调研,从而进一步反思"西部计划"的制度性问题,并对志愿者、相关用人单位以及"西部计划"政策问题提出了相关意见和建议。  相似文献   

10.
黄建军 《群众》2022,(23):42-43
党的二十大报告明确提出“完善志愿服务制度和工作体系”,为我国志愿服务事业发展指明了前进方向。志愿服务是现代社会文明进步的重要标志,也是新时代加强精神文明建设、提升社会文明程度的重要内容。党员参与志愿服务,既是党员发挥先锋模范作用、密切党群关系的重要方式,也是促进志愿服务事业发展、提高基层治理水平的重要力量。特别在疫情防控常态化背景下,基层社区需要大量的志愿服务者,必须以更大力度、更实举措引导广大党员在志愿服务中做表率、当先锋。各级党组织应不断增强政治功能和组织功能,完善制度体系,强化激励引导,积极推进新时代党员志愿服务。  相似文献   

11.
罗利玉  梅芬 《传承》2014,(3):106-107
当前,志愿服务活动正在大学校园里如火如荼地开展,志愿服务的形式和内容也越来越丰富,志愿服务活动在促进大学生成长成才方面也发挥了越来越积极的作用。结合新形势,进一步探析大学生志愿服务活动的价值,有利于促进大学生志愿服务活动的开展。  相似文献   

12.
高校志愿服务较之于社会来说有其自身的特点,对于高校志愿服务长效机制的探索有助于志愿服务活动长期、持续的开展,能够促进高校志愿者为学校和社会提供优质的志愿服务。依托寝室、班级和社团培育大学生的志愿精神,对大学生志愿组织的管理不断进行完善,提升志愿者团队的凝聚力;建立大学生志愿者外在和内在的激励机制,是建构高校志愿服务长效机制的三条重要路径,对于这三条路径进行探析有着重要的实践价值。  相似文献   

13.
现阶段,我国的乡村公共文化服务体系还不够完善,公共文化建设展现出"内卷化"和"主体缺失"等问题。在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促进公共文化发展,需要完善服务供给制度与反馈机制、培育农村文化建设主体的自觉意识与创造能力、建设高素质人才队伍,从而不断提高乡村社会的文明程度。  相似文献   

14.
正志愿服务是现代社会和谐与文明进步的重要标志,是加强精神文明建设,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抓手。2017年8月22日发布的《志愿服务条例》,对鼓励和规范志愿服务、发展志愿服务事业和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具有很大推动作用。从社会转型角度研究志愿服务的功能作用,梳理我国志愿服务发展与转型特点,有利于提出进一步加强志愿服务的对策建议,从而进一步推动新时代志愿服务事业健康有  相似文献   

15.
慈善是社会运行不可或缺的元素,也是社会意识形态建设、个体道德发展的必备条件。中国慈善传统的核心是以"慈悲为怀"为基本理念的"爱"的价值观,以及以"行善立德"为社会准则的"善"的行为模式。考虑到青少年的年龄结构和社会发展状况,当代中国青少年的慈善行为多以志愿活动为依托,同时体现了时代的新特征。在慈善文化基础上发展中国当代青少年志愿服务需要从一些基本建设抓起。首先,积极探索中国特色志愿服务的理论与实践,创建独具特色的中国志愿服务文化。其次,要通过志愿服务促进当代青少年对传统慈善文化的理解和认同。再就是以"慈善法"发布为契机,依法弘扬慈善文化,规范慈善行为,推动青少年志愿服务的进一步发展。  相似文献   

16.
司戈 《公安研究》2012,(6):33-37
志愿消防队是自愿、无偿从事灭火救援的志愿服务组织。志愿消防队在我国尚处于倡导期,现代志愿服务理念不够普及、法律法规保障不足、综合保障和激励机制不健全等问题还比较突出;针对这些问题,要在全社会大力弘扬志愿消防精神,普及现代志愿消防服务理念,完善相关法律法规、政策措施和激励机制,促进志愿消防队伍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7.
广州亚运会、亚残运会的志愿服务体现了公共意识、关怀意识、责任意识、参与意识、合作意识等自愿、自觉的道德行为特征.志愿服务符合大学生道德发展的内在需要,是大学生道德养成的有效载体,引导和鼓励大学生积极参与志愿服务活动是培养大学生道德自觉的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18.
<正>智惠乡村志愿服务中心立足"服务、整合、配置、监督、评估"的功能定位,开展了以下探索:一是搭建"党委领导、政府主导、专业服务、社会协同"的志愿服务工作平台。联合有关部门,依托基层党组织与第一书记工作平台,建立391个乡村志愿服务基地,组织乡村资源与需求调研。目前,共有669支青年志愿服务队,完成"一村一册"数字微平台和"志愿服务先行、市场资源对接、发展  相似文献   

19.
曾琰 《长白学刊》2012,(4):23-28
志愿服务作为个体自觉、无偿性参与社会服务的实践活动,归根结底属于个体道德实践活动的范畴。因此,分析志愿服务这一道德行为、解决其发展困境,不应当、也不能在"德行"视阈之外去寻求出路。从"德行"的一般性问题来考察志愿服务这一特殊道德行为,需要在社会调试的高度,将"德行"实施和志愿服务这一特殊的实践样式结合起来,即挖掘德行对于志愿服务的规制及志愿服务这一"德行"如何发挥调试社会功能等关键问题。  相似文献   

20.
《传承》2016,(2)
我国当代大学生志愿服务活动萌芽于20世纪60年代,目前已具有较大的影响力。大学生参与志愿服务活动已经成为一种社会新风气,在国家重大活动和事件中都发挥了突出的作用。但当前大学生志愿服务活动存在重形式轻内容、重宣传轻实效的问题,因此运用思想引领、道德榜样的力量和法律制度等途径保障志愿服务的规范性很有必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