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赶考“     
考试,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始终是神圣而庄严的;在一定的意义上,完全可以这样讲,考场如战场,考试实乃命运之门,成败荣辱系于此。半个多世纪前,一代伟人毛泽东,在他走出中共中央在农村的最后一个战略指挥所———西柏坡村口时,以东方式的政治智慧和独特话语,把共产党在全中国的上台执政定位为“进京赶考”。“赶考”路漫漫1949年3月23日,毛泽东、周恩来等中共中央领导人离开河北平山县西柏坡,动身前往北平。临行前,毛泽东对周围的人说:“同志们,我们就要进北平了。我们进北平,可不是李自成进北平,他们进了北平就变了。…  相似文献   

2.
李抒望 《传承》2003,(2):11-13
“赶考”路漫漫54年前,1949年3月23日,毛泽东、周恩来等中共中央领导人离开河北平山县西柏坡,动身前往北平。临行前,毛泽东对周围的人说:“同志们,我们就要进北平了。我们进北平,可不是李自成进北平,他们进了北平就变了。”周恩来得知毛泽东睡眠不足,劝他注意休息。毛泽东兴奋地说:“今天是进京的日子,不睡觉也高兴啊。今天是进京‘赶考’嘛。进京‘赶考’去,精神不好怎么行呀?”周恩来接茬儿说:“我们应当都能考试及格,不要退回来。”毛泽东说:“退回来就失败了。我们决不当李自成,我们都希望考个好成绩。”西柏…  相似文献   

3.
袁浩 《前进》2009,(10):55-55
1949年3月23日上午,毛泽东等中央领导乘车从西柏坡前往北平。临行前,毛泽东兴奋地对周恩来说:“今天是进京‘赶考’的日子,进京‘赶考’去”。周恩来笑着回答:“我们应当都能考试及格,不要退回来。”毛泽东说:“退回来就失败了。我们决不当李自成,我们都希望考个好成绩!”  相似文献   

4.
蒋燕 《当代广西》2004,(13):16-18
1949年,毛泽东、周恩来等中央领导人离开西柏坡前往北平。临行前。周恩来劝毛泽东注意休息,毛泽东兴奋地说,“今天是进京的日子,不睡觉也高兴啊。今天是进京‘赶考’嘛”。周恩来接着说:“我们应当都能考试及格,不要退回来。”从此,一场特殊意义的“赶考”便随之拉开了序幕。时至今日,这场被赋予特殊意义的“赶考”还在继续。党的十六大召开后,新当选的总书记胡锦涛一行来到西柏坡学习考察。一进西柏坡,胡锦涛总书记便说,“我们这一次来可以说是来‘上学’,‘上学’是为了更好地赶考。”在新的时代背景下,在政治、经济、文化各领域都发生深刻变化的今天,我们在考试过程中除了要继续坚持“两个务必”,积极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努力发扬“求真务实”精神外,还必须结合当前时代的新特点,把握好“赶考”的新内容,在政治、经济、文化、人才等四个方面考出水平,考出成绩。  相似文献   

5.
《传承》2006,(Z1)
进京“赶考”1949年3月23日,毛泽东离开西柏坡,进驻北平。在进行出发前的准备工作时,他兴奋地对周恩来说“:今天是进京的日子,不睡觉也高兴啊。”周恩来笑着说“:我们应当都能考试及格,不要退回来。”毛泽东说“:退回去就失败了。我们决不当李自成,我们都希望考个好成绩。”十多天前,毛泽东在党的七届二中全会上说“:可能有这样一些共产党人,他们是不曾被拿枪的敌人征服过的,他们在这些敌人面前不愧英雄的称号,但是经不起人们用糖衣裹着的炮弹的攻击,他们在糖弹面前要打败仗。我们必须预防这种情况。”毛泽东敏锐地预见到进城后面临考验的复…  相似文献   

6.
1949年3月23日,中共中央七届二中全会后,中共中央机关起程离开西柏坡,进驻北平。出发上车前,毛泽东对周恩来说:“今天是进京的日子,赶考去哟!”“进京”去干什么?就是率领中国共产党去执掌国家政权。“赶考”考什么?就是考中国共产党的执政能力。中国革命之所以能取得胜利走的是一条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以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全国政权的独特道路。  相似文献   

7.
1949年 3月 23日,中国革命的统帅部就要告别西柏坡--这个 22年来中国共产党的最后一个农村指挥部,前往北平。上午 9点,第四野战军政治部保卫部长钱益民和司令部作战科长尹健带领的 100辆大卡车已经装满物品, 20辆中、小吉普车等候毛主席等领导同志上车出发。   毛泽东一只脚刚踏上汽车,周恩来谈笑风生地走来。毛泽东回头对着这位未来的共和国总理说:“恩来,今天是 3月 23日,是进京的日子,让我们赴京赶考去!”   周恩来说:“主席,我们都能考试及格,不会退回来!”   毛泽东说:“退回来就成了李自成第二喽!我们共产党人…  相似文献   

8.
《传承》2006,(4):40-40
1949年3月23日,毛泽东离开西柏坡,进驻北平.在进行出发前的准备工作时,他兴奋地对周恩来说:“今天是进京的日子,不睡觉也高兴啊.”周恩来笑着说:“我们应当都能考试及格,不要退回来.”毛泽东说:“退回去就失败了.  相似文献   

9.
劳骥 《前进》2013,(12):56-56
60多年前,党中央从西柏坡迁往北平时,毛泽东大手一挥说,走,我们进京“赶考”去。不要退回来,我们不做李自成。在毛泽东主席的告诫下,中国共产党人领导全国人民励精图治,百废俱兴,取得了中国革命与建设的辉煌成就。  相似文献   

10.
在中国科举制度史上“赶考”的原本含义是指去京城参加全国性最高层级的会试,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毛泽东、周恩来以此意指即将掌握全国政权的中国共产党要经受的重大考验,赋予其新的含义。1949年3月23日,毛泽东和周恩来乘汽车离开西柏坡去北京。毛泽东说,今天是进京的日子,进京赶考去。  相似文献   

11.
半个多世纪前,毛泽东意味深长地把共产党在全中国的上台执政比喻为“进京赶考”,告诫全党不要当李自成。从此,“赶考”一词有了特别的含义。今天,面对复杂的社会局面和各种严峻考验,我们每一个共产党员需要更加强化这种“赶考意识”,始终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向党和人民交出一份满意的答卷。这份答卷,我认为主要要回答好五个问题。第一,共产党员“赶考”考什么?毛泽东同志当年提出“进京赶考”,含义十分明确:那就是要经受住执政的考验。具体到每一个党员,这场“考试”起码要包括六个方面的内容,即:一要考“德”,看能否做到情为民所系、权为民…  相似文献   

12.
又到一年一次的人民代表大会召开时.此时,不少人大代表把参加人代会称为"赶考",值得赞同. "赶考"一词源于毛泽东同志说的一句话.1949年3月23日,毛泽东率领中共中央机关和人民解放军总部离开西柏坡前往北平.他对周恩来同志说:"走啊,咱们进京赶考去."周恩来笑着回答:"我们应当都能考试及格,不要退回来."毛泽东说:"退回来就失败了.我们决不能当李自成,我们都希望考个好成绩."60多年来,毛泽东同志关于"赶考"的话一直铭记在人民心中.人大代表把参加人代会视作"赶考",受到了人民群众的称赞. 代表参会是"赶考","考"什么?依笔者之见有三. 一"考"代表的大局意识.代表要识大局,顾大体.大局就是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加快发展,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大局就是方向,就是政治.与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在党的领导下,依照宪法和法律赋予人大代表的职权,切实担当起时代的重任、人民的重托;在人代会上,立场坚定,旗帜鲜明,头脑清醒,充分行使好代表的权力,充分展示人大代表的政治风采.  相似文献   

13.
新中国成立前夕,毛泽东率中共中央机关离开西柏坡向北平进发时,把进北京比喻为"进京赶考"。六十多年来,我党一直坚持和发扬这种"赶考"精神,保持忧患意识,尊重人民群众的主体地位,取得了很大的成绩。在新世纪新形势下,面对新的问题,我们更要以"赶考"的精神践行党的群众路线,增强"赶考"意识,提高"赶考"能力,常行"赶考"之事,密切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  相似文献   

14.
1949年,在人民的新中国就要诞生的前夕,党中央机关从西柏坡向北平迁移时,在人声和马达声的混杂中,毛主席,他不无自信地说:“我们决不当李自成。我们都希望考个好成绩。”“进京赶考去!”从此揭开中国新的一页。寒窗学子,盼的就是这一天,怕也怕的是这一天——“赶考”。乡试、会试、进京赶考,一生为了功名利禄,一生为了“赶考”。为了“颜如玉”,为了“黄金屋”,为了光宗耀祖,为了苍桑百姓,又有多少学子倒在了寒窗烛光下、千山万水途中,甚至是在考试的殿堂上。不管是什么样的始因,被人考,被人检验,常怀忐忑不安,常怀勤奋之心,也是读书人一世…  相似文献   

15.
1949年4月,北平和谈破裂以后,当时张治中先生对于去与留思想上有些矛盾,经过毛泽东和周恩来的一再挽留,尤其是周恩来说“我们已经对不起一个姓张的朋友,今天再不能对不起你了”,并将张老的夫人和孩子由上海通过党组织秘密接到了北平。张老被周恩来的真情所感动,终于决定留在了北平。以后毛泽东和周恩来又与他多次谈话,说:“以你国民党高级将领的身份和国民党的关系,加上国民党的将领之中也有很多是你的部属和学生,你留在北平一定会发挥作用的。目前大西北和西南一些地方还没有解放,新疆的守军还是你的部属,如果你说些话,去做些工作,肯定会起…  相似文献   

16.
<正>时光荏苒岁月如流,70年前的1949年3月23日,中国共产党党中央机关离开河北西柏坡向北平进发,准备筹备新中国的建立,出发前一晚毛泽东同志辗转难眠,他将此行形象而深刻地喻为是"进京赶考"。他指出:"我们决不当李自成,我们都希望考个好成绩。""进京赶考"命题提出70年来,中国共产党带领中国人民在社会主义康庄大道上书写了"敢教日月换新天"的壮丽诗篇,使中国人民迎来了从站起来、富  相似文献   

17.
1949年,人民解放战争取得决定性胜利,毛泽东和他的战友朱德、周恩来、刘少奇等人离开崇山峻岭的西柏坡,前往繁华的古都北京筹备建国大业时,曾意味深长地比喻为“进京赶考”。在这之前,毛泽东还举了另一个“进京赶考”的例子,那就是明末农民起义领袖李自成。一六四四年,他轰轰烈烈带着自己的义军弟兄进入北京,仅仅潇洒快活了一个月,便凄凄惨惨地败走西安,交了一份白卷。  相似文献   

18.
正1949年3月23日,毛泽东同志率领党中央从西柏坡动身前往北平。临行前,毛泽东同志说:"今天是进京的日子,进京赶考去。"如果把我们的党看作一个考生,去纵观百年党史,她就像是一个优秀的"学神",交出了一张张惊艳的答卷,带领中国人民先后取得新民主主义革命、社会主义革命的胜利,又在改革开放这场新的伟大革命实践中领导人民不断取得举世瞩目的新成就。  相似文献   

19.
1949年3月25日上午,一列火车抵达清华园车站,这列火车载着"进京赶考"的一行人即将在北平开启一个全新的时代.这行人正是毛泽东、周恩来等中共中央的主要领导人.当天下午,毛泽东在西苑机场同各界代表及爱国民主人士见面,并乘车检阅部队.晚上,他在颐和园益寿堂宴请李济深、郭沫若、黄炎培、沈钧儒、柳亚子等20多位爱国民主人士.随后,毛泽东住进香山双清别墅.这是毛泽东到达北平的第一天,行程安排得满满当当.即便如此,毛泽东也没有过多休息,第二天便邀请了一位民主人士到双清别墅做客,这便是黄炎培先生.毛泽东为什么选择黄炎培作为第一位要请教的先生呢?  相似文献   

20.
“进京赶考”的说法,对我们来说再熟悉不过了。在中国革命取得全国胜利的前夜,中共中央进京前,毛泽东同志多次告诫共产党人,“不能学300年前的李自成,打了18年仗,做了18天皇帝,而是要长久的做下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