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关注民生是十七大报告的一大特色,也是党得到广大群众拥护的重要原因.胡锦涛重视民意,强调群众利益无小事;他提出以人为本,发展了党的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他加强和谐社会建设,给人民群众带来实实在在的利益.  相似文献   

2.
正"手莫伸,伸手必被捉。党与人民在监督,万目睽睽难逃脱。"这是陈毅诗篇《手莫伸》中的名句,也是陈毅一生的座右铭。从参加革命起到后来作为党的高层领导干部,陈毅从未向党向人民伸过手。党需要他去哪里,他就去哪里;党分配的工作他从不讨价还价。陈毅经常对部下强调:共产党的部队,纪律一定要严!为了坚持长期  相似文献   

3.
邓小平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开国元勋,他为党、国家和人民作出了不朽的贡献。但是,他对自己的评价中肯而低调。他认为自己是中国人民的儿子,并深情地爱着自己的祖国和人民;是个马克思主义者,是实事求是派;具有乐观主义精神;既做了不少好事,也做了一些错事。从邓小平的自我评价中,我们深深地感受到了邓小平热爱党热爱人民、坚持实事求是思想路线、发扬革命乐观主义精神及勇于承担责任的伟大的马克思主义者的崇高风范。  相似文献   

4.
宗言 《新长征》2013,(11):62-63
<正>作为党和国家领导人,邓小平是党的群众路线的忠实执行者、实践者。他认为,党的干部是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的具体执行者,与人民群众的关系是"学生与先生"的关系,群众是真正的英雄,"只有首先善于做群众学生的人,才有可能做群众的先生"。他多次强调,"历史是人民群众创造的";要坚持群众路线的基本工作方法,要尊重群众、发动群众、引导群众、组织群众;一切工作都要以"人民高兴不高兴,人民愿意不愿意,人民答应不答应"为标准。  相似文献   

5.
十六大报告指出,我们党的最大政治优势是密切联系群众,党执政后的最大危险是脱离群众。保持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是我们党加强和改进党的作风建设的核心问题,也是巩固党的执政地位,发展党和国家事业的关键。笔者就如何加强党的作风建设,保持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谈谈粗浅认识。一、保持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是我们党区别于其他任何政党的一个显著标志我们共产党人区别于其他任何政党的一个显著标志,就是和最广大人民群众取得最密切的联系。对此,毛泽东同志早有精辟的论述。他指出:“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一刻也不脱离群众;一切从人民…  相似文献   

6.
《求是》2014,(7)
<正>在习近平总书记的系列重要讲话中,讲得最多的是党和人民的关系。他强调,要"始终与人民群众同呼吸、共命运,始终代表人民群众的意志和利益,始终依靠人民群众来推动历史前进。这是保证党永不变色的根本所在"。始终代表人民群众的意志和利益,是坚持党的群众路线,密切党同人民的血肉联系,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人民群众根本利益的必然要求。一、马克思主义群众观的根本体现始终代表人民群众的意志和利益,是由党的阶级性质和政治立场决定的,是由党的政治地位和历史使命决定的,是由党的根本宗旨和政治路线决定的。  相似文献   

7.
《求是》2011,(5)
邰忠利生前是沈阳军区边防某团蒙古族士官,2009年8月为抢救落水群众壮烈牺牲。他自觉学习实践党的创新理论,忠诚使命、爱军精武、卫国戍边;他在平凡的岗位上胸怀祖国、心系人民,无私奉献;他把党的民族政策融入血脉,为维护民族团结,做出了积极贡献;他以年仅23岁的青春年华  相似文献   

8.
调查研究是刘少奇贯彻党的群众路线的最重要形式和最直接体现。调研中,他将人民群众视为正确决策的重要依靠力量,他相信群众,以人民为师、尊重其首创精神。调研体现了他践行群众路线的领导艺术:他与群众的交流语言平实、生动,拉近了与人民群众的距离;站在平等互赢互利的角度考虑问题,推动问题的解决;不回避矛盾、困难,坚持实事求是原则,赢得人民群众信任。刘少奇的调查研究方法对我们今天践行党的群众路线,更好地贯彻以人民为中心的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有深刻启示。  相似文献   

9.
孙爱东  单庆 《党建》2004,(12):19-22
中国共产党的优秀党员、党的优秀的民族干部———牛玉儒同志,因病离开了他热爱的事业和爱戴他的人民。作为党的高级领导干部,牛玉儒同志以其务实果敢的作风,执政为民,鞠躬尽瘁。在包头的大街小巷,留有他不知疲倦的身影;在呼市的发展蓝图上,倾注了他深思熟虑的心血……他把毕生的精力都献给了他所挚爱的草原人民。为了深切怀念这位党的好干部、人民的好公仆,本刊特发表如下通讯:  相似文献   

10.
朱德的人民利益观是理论与实践的完美统一。他认为:共产党员必须全心全意为人民谋利益。为此,必须坚持群众路线,必须大力发展生产力,必须实现人民富裕;党的第三代领导集体继承和发展了朱德的人民利益观。  相似文献   

11.
正重温焦裕禄同志的感人事迹,对照这面镜子,让人心潮澎湃,激动不已。大力弘扬焦裕禄同志"心中装着全体人民、唯独没有他自己"的公仆情怀,带头践行党的根本宗旨和群众路线。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是我们党的根本宗旨,群众路线是党的根本工作路线,这是焦裕禄精神的本质所在。他严厉批评粗暴阻止群众逃荒的工作人员,"干部不能光看领导的脸色,还要看看群众的脸色";他率领干部访贫问苦,登门为群众送救济粮款;他钻进农民的草庵、牛棚,同普通农民同吃同住同劳动,这些感人肺腑的画面,真实地书写了焦裕禄同志"心中装着全体人民、唯  相似文献   

12.
正周恩来一生虚怀若谷、平易近人、不骄不躁、谦虚谨慎,他的一言一行都集中体现了中国共产党人的高风亮节,也体现了对党无限忠诚的精神。在周恩来的革命生涯中,他顾全大局,视党的团结为党的生命,始终把党和人民的利益摆在第一位。他是中国人民心中一座不朽的丰碑,也是世界人民仰慕的楷模。但同时,为了中国共产党领导的革命能够成功,为了党的前途命运,为了人民的福祉,一向以温  相似文献   

13.
能否密切联系群众是一个长期执政的党面临的重大考验。苏联失败,脱离群众也是一个主要原因。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是我们党的根本宗旨。中国共产党从成立的那一天起,就把为最广大人民群众谋利益作为自己的奋斗目标。1944年,毛主席在张思德追悼会上发表了《为人民服务》的讲话;1945年,又在党的七大政治报告《论联合政府》中,深刻完整地阐述了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思想。他指出:"全心全意地为人民服务,一刻也不脱  相似文献   

14.
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是我们党的根本宗旨,密切联系群众是我们党的优良传统和作风。人民群众是历史的主人,中国共产党之所以能在近80年的奋斗历程中不断发展壮大,归根到底在于他来自于人民、植根  相似文献   

15.
2000年8月4日,中共抚顺县委发出《关于开展向郝传德同志学习活动的通知》、《通知》说:“郝传德同志的先进事迹,既体现了党的优良传统和作风,又展现了鲜明的时代特征,他是新时期领导干部的楷模,是各级领导干部学习的榜样。”《通知》号召全县党员干部“学习他坚定党的理想信念,为党和人民的事业满腔热忱,勤政敬业的奉献精神”;“学习他牢记党的宗旨,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公仆精神”;“学习他发扬党的优良传统,脚踏实地、埋头苦干的务实精神”;“学习他自觉抵制腐朽思想和不正之风的侵蚀,严于律己、一尘不染、公正无私的廉洁精神”;“学习他解放思想、开拓创新、知难而进的拼搏精神”。2001年6月,郝传德被评为辽宁省“优秀党务工作者” 从我们看到的材料和采访中了解到的大量情况看,郝传德同志在工作上恪尽职守、务实创新,在作风上廉洁从政、克已奉公。他始终牢记党的宗旨,以服务百姓为己任,时刻为党、为国家、为人民奉献着自己的无限忠诚。  相似文献   

16.
《世纪桥》2019,(12)
纵观陈云70多年的革命生涯,他始终心系人民、关注人民生活。他认为,要从群众角度出发改善群众生活,改善群众生活才能发动群众;要大力发展生产,尊重群众主体性,调动人民积极性;要认清党的使命责任,把人民群众的吃饭穿衣作为政治问题来抓;要以改善人民生活为价值归宿,综合平衡经济建设与人民生活的关系。  相似文献   

17.
<正>任弼时的一生,正如叶剑英元帅在《哀悼任弼时》中所评价的:"他是我们党的骆驼,中国人民的骆驼,担负着沉重的担子,走着漫长的、艰苦的道路,没有休息,没有享受,没有个人的任何计较。他是杰出的共产主义者,是我们党最好的党员,是我们的模范。"而任弼时众多优秀品格中突出的一个方面就是谦恭虚己,这使得他赢得党内同志和全国人民的敬仰。任弼时从16岁参加革命至46岁逝世,把  相似文献   

18.
《红岩春秋》2023,(12):69-71
<正>王槐志是重庆市沙坪坝区退役军人事务局的一名军休干部。在几十年的军医工作中,他攀登过一个又一个医学高峰,征服了一道又一道医学难题,一直坚守医生治病救人的初心、军人为人民服务的使命。尽管他已脱下挚爱的军装,但离军不离党,退役不褪色。他说:“只要穿过军装,就意味着对党、国家和人民许下了捍卫祖国、捍卫生命、无私奉献的庄严承诺。”  相似文献   

19.
中国共产党党员和党的领导干部是人民的公仆,这是由中国共产党本身所固有的性质决定的;人民群众是主人这一结论是根源于马克思主义的认识论和科学社会主义理论。公仆与主人的关系,归根到底是党与人民群众的关系。党离不开人民,是因为人民群众是我们党的基础;党是人民群众进行解放斗争、实现其理想目标的工具。公仆与主人关系处理得好坏,直接影响到党的事业的成败。  相似文献   

20.
喻丹 《当代贵州》2008,(17):44-45
忠诚实践党的宗旨,心中时刻装着人民,人们盛赞他是践行党的先进性的时代楷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