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马克思在十九世纪七十年代以后把研究视域转向东方社会,提出了俄国农村公社可以跨越资本主义“卡夫丁”峡谷的设想;俄国农村公社的跨越发展不是孤立进行的,而是与“世界历史”理论紧密相关的.资本主义“世界历史”内在的自我否定性、全球交往中生产力的传输、社会主义运动的世界性存在是俄国农村公社实现跨越发展的关键因素.  相似文献   

2.
《理论视野》2021,254(4)
在马克思主义的发展史上,列宁对民粹主义的辩证批判是研究列宁思想发展的重要线索。列宁批判民粹主义的辩证性体现在对民粹主义不同流派及其阶级实质的深刻剖析;体现在既揭示民粹主义的反动性、局限性,也肯定其革命性、历史进步性的辩证臧否;体现在对民粹主义与俄国马克思主义历史关系的客观评价。在批判民粹主义的过程中,列宁捍卫和发展马克思主义,深化对俄国经济社会的认识,实现了历史辩证法与革命辩证法的统一,其思想对于俄国革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对于当代中国的发展与改革也具有重要的启示价值。  相似文献   

3.
列宁对俄国发展道路问题上的错误思潮进行了深刻的批判,在批判中提出了一系列重要思想主张。具体包括:批判民粹主义的“非资本主义道路”,强调俄国要通过发挥资本主义进步作用和清除封建残余走向社会主义;批判宣扬资本主义“永恒论”的“合法马克思主义”,强调俄国资本主义具有历史暂时性;批判普列汉诺夫等人否定十月革命的“历史灾难论”“早产论”“经济决定论”,强调落后的俄国可以先夺权再进行社会主义建设;批判新经济政策问题上的“小资产阶级改良主义”和“小资产阶级革命主义”,强调要利用资本主义建设社会主义并保证新经济政策俄国的社会主义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4.
十月革命是在第一次世界大战特殊时期和非典型的资本主义国家——俄国发生的一次大变革,这场革命改变了俄国和世界历史的发展进程。从十月革命本身看,虽然俄国生产力水平低,很多人认为俄国不具备进行社会主义革命的条件,但在临时政府无法解决危机的情况下,布尔什维克提出了目标明确的主张,在国家处于危机的时刻担当起了历史职责,为俄国开辟了一条新的发展之路;从社会主义实践的视角看,列宁虽然领导社会主义建设时间不长,但他探索出了一条落后国家建设社会主义的新路,即把国家、集体和个人的利益结合起来,与农民一道建设社会主义;从世界历史发展的视角看,在20世纪发展史上,苏联社会主义对人类发展与进步的影响是巨大的,它不仅促使许多殖民地半殖民地国家走上了新的发展道路,也使资本主义国家借鉴了社会主义的许多经验,改善了工人阶级的待遇,缓和了社会矛盾。  相似文献   

5.
早在1881年,马克思根据俄国当时的国情和历史环境,创造性地提出了一个不通过资本主义卡夫丁峡谷的天才设想。这是马克思根据东方社会的特殊历史条件提出的有别于他长期研究西方社会发展模式的伟大构想。为经济文化较落后的东方各国社会发展道路提供了方法论的指导,为后来俄国和我国等一系列经济落后国家的社会主义建设提供了重要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6.
十月革命胜利后,人类历史发展中的一个新课题,即象俄国这样一个资本主义不够发达的国家如何走向社会主义的问题尖锐地提到布尔什维克党面前。科学共产主义的创始人马克思和恩格斯,对于从资本主义向社会主义过渡问题提出了一系列光辉论断,对于社会主义社会也有过设想。但这种设想不是、也不可能是建设社会主义的详尽计划和具体方案。特别是对于小农占优势的国家如何过渡到社会主义的问题,马克思和恩格斯更不可能提供现成的答案。俄国走向社会主义的道路,必须靠俄国人民自己在实践中探索。这一探索,就其艰巨性和历史意义来讲,都不亚于十月革命的伟大斗争。在达一伟大而艰难的探索过程中,列宁作为党和国家的领袖,作出了卓越的贡献。列宁正确地回答了上述新课题,在人类历史上第一次开辟了一条走向社会主义的正确道路。列宁关于俄国向社会主义过渡的光辉论断,是俄国人民建设社会主义最初几年基本经验的总结,是列宁主义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极大地丰富和发展了科学社会主义理论。  相似文献   

7.
建立与历史条件相一致的国家与社会发展模式是当前俄罗斯面临的最为尖锐的问题,是俄罗斯实现现代化的迫切需要.在这方面,很早就由二十世纪初曾经显赫一时的俄国社会革命党领袖切尔诺夫提出过相应的变革方案,即"混合经济"模式.与俄国现代化进程紧密相关,切尔诺夫为克服国家危机形势作了大量的理论性探索.诚然,切尔诺夫所设计的俄国现代化发展模式也存在着种种不足与缺陷,即便如此,其著作仍是俄国走向现代化的莫基之作,至今仍不失其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8.
比较视阈中的“马克思主义俄国化”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马克思主义俄国化"是马克思主义与俄国革命和苏联社会主义建设实际相结合的过程,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是马克思主义与中国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实际相结合的过程.这两个过程在主体自觉性和核心理论命题的内在逻辑关联方面存在着重要的差异,对自身历史上"左"的错误、对马克思主义与各自传统文化关系的不同认识是形成这种差异最主要的两个诱因.这导致"马克思主义俄国化"和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产生了完全不同的历史结果.  相似文献   

9.
十月革命后形成的俄国社会主义建设的道路、党的领导体制和执政模式,毫无疑问是俄国特殊历史条件下探索的产物。如何结合俄国国情,探索和开创落后国家走向社会主义的道路,就成为列宁晚年不断思考的问题。这些思考告诉我们,改革是一种常态,执政是一门科学。立党为公,执政为民,是党的性质和宗旨决定的。失去人民群众的拥护和支持,党的事业和一切工作就无从谈起,甚至走向失败和垮台。  相似文献   

10.
十九世纪七十年代至八十年代初,出现了一次关于俄国公社的大论战。马克思对俄国公社的性质、地位和命运给予极大的关注并进行深入的研究,赞扬了车尔尼雪夫斯基的观点——俄国公社的发展有两种前途,一是通过摧毁公社以过渡到资本主义制度,一是通过发展俄国特有的历史条件,保存公社以避免资本主义发展阶段,车尔尼雪夫斯基赞成避免资本主义发展阶段及其解决办法。马克思认为,割断了公社社员之间血统亲属联系的俄国公社,不同于较古类型的公社,它具有两重性,即在公社内一方面耕地仍归公社所有,是公社财产,另一方面在公社内房屋及其附属物——园地又属农民私有,是私有财产,因此,这里是公有因素和私有因素并存。俄国公社两种可能的前途的根源,就在于农村公社所固有的两重性。马克思深入论述了俄国公社可能避免资本主义整个发展阶段的国内外条件,提出关于落后国家或民族在一定条件下,超越资本主义过渡到社会主义的光辉思想。依据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结合我国的实际,特别是少数民族地区的实际,我们党明确提出我国少数民族要和汉族人民一道,共同过渡到社会主义社会的问题。这不仅是一种客观历史的必然性,而且已变成了活生生的现实。  相似文献   

11.
有感于安德烈·鲍里索维奇·祖波夫主编的《20世纪俄国史》在国内曾引发的热议,撇开已被重复多次的内容,而从这部著作的名字本身出发,把苏联,或者20世纪的俄国历史放在长时段的背景中去考量,从中梳理出一种可供商榷的理解:从彼得大帝直到当下,俄罗斯的历史是一部在不断追求欧洲化、不断遭遇挫折的历史。  相似文献   

12.
20年前,苏共解散、苏联解体。有些人认为,这是历史的必然,因为从俄国十月革命就是个错误,斯大林模式更是个错误,错误叠加错误,结果就是否定之否定。我不这么认为。我认为,苏联解体的原因很多,确实是一个历史的合力的结果。但是,这个历史合力的发展方  相似文献   

13.
上海市高校、科研单位的部分青年理论工作者日前就,“马克思的东方社会理论与社会主义改革”为题进行了讨论。如何正确认识马克思的社会历史发展观?有人认为,马克思的东方社会理论是对《共产党宣言》所述的五种社会形态历史更替的这种普遍规律的反思和发展;不同民族、国家有其历史发展的特殊规律,他根据俄国农村公社的发展,提出俄国如革命能在  相似文献   

14.
佘树声同志在《马克思、恩格斯社会发展理论中三个缺环》一文中说:马克思在研究俄国农村公社的基础上提出俄国社会的非资本主义道路发展的可能性,作出了对资本主义起源“这一运动的”历史必然性明确地限于西欧各国的结论。并认为,这是马克思思想的矛盾,是他思想发生了“突破性的变化”,是对“资本主义存在普遍必然性的否定”,是对“资本主义发展普遍性历史品格的失落。”(见《人文杂志》1989年第一期)本文仅对上述观点提出商榷。  相似文献   

15.
姓氏是用来区别不同家族的符号,也是研究语言、历史、民俗的珍贵材料。俄罗斯人姓氏的出现和普及随着俄国社会经济的发展经历了漫长的过程。介绍了俄罗斯人的姓氏起源和得姓方式,旨在更深刻地了解俄罗斯的历史文化。  相似文献   

16.
王相如 《学理论》2012,(2):9-10
1 91 7年俄国十月革命胜利后,建立了人类历史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使科学社会主义由抽象理论应用于具体实践。列宁领导俄国社会主义建设的实践,拉开了探索社会主义建设的序幕。列宁探索社会主义建设所积累的经验,对今天的社会主义建设仍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7.
普列汉诺夫作为俄国杰出的马克思主义理论家,对丰富和发展马克思主义历史理论作出了卓越贡献。而今,深入研究他的有关论述,对于我们进一步掌握唯物史观,加强历史理论的建设,是不无裨益的。  相似文献   

18.
恩格斯并非如西方学者所指责的那样,是"历史单线论"的固持者.恩格斯在晚年时期得出的关于俄国社会必然要走上资本主义发展道路的结论,只是其根据俄国社会所处历史条件的变化做出的具体结论,并不意味着恩格斯主张所有的前资本主义国家都无法"跨越"资本主义的发展阶段;恩格斯始终注意强调"跨越"实现所必须具备的客观条件和历史前提问题,这对于我们今天进一步理解和认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长期性和复杂性问题,具有方法论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9.
《科学社会主义》2007,3(4):8-10
今年是俄国十月革命90周年纪念.作为开创了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并深刻影响了人类发展进程的重大历史事件,每逢重要的历史时刻,尤其是世界社会主义发展的转折关头,十月革命总要进入人们的视野,引发思索和争议.  相似文献   

20.
列宁勇于自我批评,改变科学社会主义传统观点,于1915—1916年提出社会主义能在一国首先胜利新理论。1917年俄国二月革命胜利后他明确提出俄国必要而且可能首先实行社会主义革命的主张,并且制定了实施方案。他高屋建瓴,高瞻远瞩,力排众议,说服了多数,终于抓住时机,领导十月革命取得胜利,并且巩固了胜利,开展了社会主义建设。列宁起过独特与奇特的历史作用,因有失误与疏漏,也留下历史遗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