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7月1日,经第十一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三十次会议审议通过的修改后的《劳动合同法》正式实施。规范劳务派遣用工,整顿乱象丛生的劳务派遣市场,是修改后的《劳动合同法》要义所在。  相似文献   

2.
7月1日,经第十一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三十次会议审议通过的修改后的《劳动合同法》正式实施。规范劳务派遣用工,整顿乱象丛生的劳务派遣市场,是修改后的《劳动合同法》要义所在。劳动合同用工是我国企业的基本用工形式。劳务派遣用工只是补充形式,只能在临时性、辅助性或者替代性的工作岗位上实施。然而这种辅助  相似文献   

3.
张洋  白龙 《时代风采》2011,(24):14-15
【核心阅读】全国人大常委会劳动合同法执法检查报告显示,劳务派遣在部分单位被滥用,派遣工合法权益被损害问题突出。“据全国工会对10多个省份的调查结果推算。全国劳务派遣工不少于2000万。一些行业和用工单位已经把劳务派遣作为主要的用工方式,个别单位甚至达到了90%。”在近期全国人大常委会分组审议劳动合同法实施情况时,全国人人常委会委员周玉清介绍。此前。国际知名奢侈品牌古驰(Gucci)因涉嫌“加班黑幕”及“虐待员工”遭遇调查,劳务派遣也成了厂方逃避责任的挡箭牌。怎样遏制劳务派遣乱像。一时间成为热议的话题。  相似文献   

4.
《劳动合同法》实施以来,劳务派遣用工量呈井喷之势。劳务派遣迅猛发展的主要表现为劳务派遣的滥用,劳动立法的缺漏、利益的驱动、企业的经济人本性、政府职能的缺位是滥用劳务派遣现象发生的主要原因。滥用劳务派遣极大损害了劳务派遣劳动者利益,破坏了劳务派遣市场秩序,是本次《劳动合同法修正案》处理的主要问题。通过劳务派遣行业准入制度的完善、劳务派遣适用范围的限制、同工同酬权的保障、劳动监察力量加强等多个层面的治理,将劳务派遣控制在合理的适用范围,引导劳务派遣规范化发展,落实劳动关系的和谐稳定。  相似文献   

5.
姜颖 《工友》2014,(8):19-19
正近年来,劳务派遣用工在我国已成泛滥之势。为规范劳务派遣用工,2012年底,全国人大常委会作出《关于修改〈劳动合同法〉的决定》,对劳务派遣做了进一步严格规范。但由于《决定》涉及的个别条款过于原则,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实施效果。因此,关于劳务派遣的专门规章备受社会关注和期待。2013年12月20日,《劳务派遣暂行规定》出台,于2014年3月1日正式实施。该规定将《劳动合同法》关于劳务派遣的精  相似文献   

6.
《中国工运》2014,(4):56-58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规范劳务派遣,维护劳动者的合法权益,促进劳动关系和谐稳定,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以下简称劳动合同法)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实施条例》(以下简称劳动合同法实施条例)等法律、行政法规,制定本规定。  相似文献   

7.
劳务派遣的滥用严重侵蚀劳动者合法权益,学界普遍将此问题归咎于《劳动合同法》对劳务派遣适用范围采取的任意性规范立场。在2013年《劳动合同法(修正案)》和2014年《劳务派遣暂行规定》中,立法者回应质疑,将争议条款变更为强制性规范,严格限定了劳务派遣的适用范围。然而,超范围派遣、超期派遣仍然普遍存在。劳务派遣适用范围的相关规制为何失灵?这需要通过回溯立法的博弈过程,检视现行制度的设计偏差,以剖析违法滥用的内在动因为切入点,在借鉴域外经验的基础上,衡平劳动保护并弥补制度漏洞,让市场对劳务派遣做出理性的选择。  相似文献   

8.
吴建华 《中国工运》2009,(12):47-48
劳务派遣工.是指派遣企业(公司)受社会用工单位的委托.面向社会招聘录用的.依法与派遣企业(公司)建立劳动关系但被派住用工单位就业的劳动者,自2009年《劳动合同法》实施以来.海门市大部分劳务派遣组织逐步规范了自身经营管理行为.依法招工派工.认真落实劳务派遣工劳动合同制度。  相似文献   

9.
为了保护劳务派遣劳动者的合法权益,使劳务派遣劳动关系处于和谐稳定的状态,《劳动合同法》对于劳务派遣所涉问题作出了专节规定.该法第六十四条规定:“被派遣劳动者有权在劳务派遣单位或者用工单位依法参加或者组织工会.维护自身合法权益。”  相似文献   

10.
《劳动合同法(修正案)》(以下简称《修正案》)的出台并通过必将有力地推动劳务派遣用工的进一步规范。鉴于影Ⅱ向劳务派遣用工的因素复杂多样,也不排除该法实施后可能会出现一些新问题。本文将结合实地调研从正反两方面对法律修改后可能给劳务派遣用工带来的变化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11.
《中国工运》2008,(7):58-59
程延园在《劳动经济与劳动关系)2008年第1期撰文认为,《劳动合同法》有助于缓解劳资矛盾,建立和健全规范有序、合法合理、和谐稳定的劳动关系。(一)完善劳动合同,规范用工制度。《劳动合同法》在规范用工制度上,实现了突破和创新,其制度安排主要体现在劳动合同制度覆盖到事业单位聘用制人员,对劳务派遣制度进行规范以及对非全日制用工进行调整。  相似文献   

12.
本文通过对100起劳务派遣争议案例的内容分析和统计分析,对企业劳务派遣用工实践中可能出现的劳动争议进行了全面的分类梳理,在此基础上研究了劳动合同法相关法律条款的规定,并进一步探讨了这些规定在实践中对劳务派遣的规制和不足,最后总结分析了《劳动合同法》背景下企业劳务派遣用工模式的特点以及与其他用工模式的区别。  相似文献   

13.
用工单位与法律规定作为用人单位的劳务派遣单位具有共同雇主的属性,《劳动合同法》关于解除劳动合同的有关规定可以适用于规范用工单位退工的情形。用工单位退工和劳务派遣单位解除劳动合同具有高度关联性,应当区分不同退工事由和劳务派遣类型具体分析。  相似文献   

14.
《中国工运》2012,(2):25-27
近年来,随着劳动力市场机制作用的不断增强,我省部分行业和企业开始使用劳务派遣用工。尤其是《劳动合同法》颁布之后,全省劳务派遣用工呈现迅猛发展的态势。目前全省共有劳务派遣机构1109家,劳务派遣人员总数已达11.7万人,约占全省企业职工总量的5.7%。  相似文献   

15.
《中国工运》2013,(2):23-25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法律法规是调整劳动用工的重要手段之一。意在规范劳务派遣用工的《劳动合同法(修正案)》已经出台并通过,将于2013年7月1日起正式施行。该法提高了劳务派遣单位设立条件,对劳务派遣中的“同工同酬”、“三性”岗位等关键性问题进行了细化,做出了更加明晰、操作性更强的规定。它的颁布实施,将对我国经济和社会生活产生重大影响,也将为工会维权工作提供更好的法律保障。  相似文献   

16.
《工友》2013,(4):14
前不久,全国人大常委会通过《劳动合同法(修正案)》,规定劳务派遣只能在"临时性、辅助性、替代性"岗位实施,并对这"三性"做出详细描述。修正案同时提出,规范后的劳动派遣人员必须同工同酬。新修订的法律将于2013年7月1日正式实施。上千万劳务派遣员工有望借政策春风,赢回属于自己的权益。  相似文献   

17.
正2008年颁布实施的《劳动合同法》共98条,其中用11条专章规定了"劳务派遣",立法者试图规范劳务派遣行为,不料,该法实施后,劳务派遣反呈"一发不可收拾"之势。近年,劳务派遣突破岗位、时间和行业等限制,迅速"蔓延"至各行各业,有些单位使用劳务派遣人员比例高达50%甚至更多。不少单位招工,事先就指定了劳务派遣公司,一些单位干脆解除与其员工签订的劳动合同,让员工与派  相似文献   

18.
潘毅  邓韵雪 《时代风采》2011,(10):22-23
全国总工会“国内劳务派遣调研报告”显示,全国劳务派遣人员总数已经达到6000多万,这比此前人保部公布的2700万多出逾一倍,主要集中在公有制企业和机关事业单位,部分央企甚至有超过2/3的员工都属于劳务派遣。全国总工会建议修改《劳动合同法》相关“劳务派遣”内容。  相似文献   

19.
劳务派遣中的用工单位和被派遣的劳动者之间存在着劳动关系,依照<劳动合同法>,应当签订劳动合同.  相似文献   

20.
劳务派遣作为一种重要的用工方式在我国发展迅速,<劳动合同法>及其<实施条例>对此构建了框架性的规范,但在劳务派遣单位的资质、用工单位的法律地位、劳动合同解除、适用范围、责任分配等方面留有与实践不符或理论上仍需探讨的领域.应当对劳务派遣单位设立等五个方面完善法律条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