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安顺地处黔中腹地,文化底蕴较为深厚,文化传承大有前途,其中最具代表性的当数屯堡文化。安顺屯堡文化是600多年前的屯兵文化,汉文化在贵州的生根、发芽都得益于它的影响,而屯堡文化能够保存、流传至今却在于它的先进性。  相似文献   

2.
张丽  黄莎莎 《当代贵州》2013,(10):31-31
2013贵州·安顺(屯堡)油菜花旅游节于3月16日至5月5日在西秀区云峰屯堡文化旅游区举行。本次油菜花旅游节以"宜居安顺、风情屯堡、美丽乡村"为主题,主要开展名人名嘴话说屯堡、百名新闻记者、百名作家、百家旅行社进屯堡、屯堡民俗风采大展示、屯堡蟠桃盛会祈福、云峰户外运动休  相似文献   

3.
阮丹 《当代贵州》2023,(35):16-17
<正>追本溯源,屯堡文化蕴含的“维护国家统一、促进民族融合”深刻内涵,在今天仍有着重要的文化价值,更显意义深远。一座石头城,历经600多年风雨洗礼,依旧屹立黔中,承载着屯堡文化深厚的内涵。安顺是贵州屯堡文化保存最为完好的地方,被誉为“中国屯堡文化之乡”。在云峰八寨的云山屯和本寨、天龙屯堡等地,依旧保留着古老的石头房建筑群,是屯堡文化典型的文化标志。  相似文献   

4.
习安鸣 《当代贵州》2012,(21):12-13
安顺是贵州历史上开发最早的区域,是黔中文化的发祥地。从旧石器时代的普定穿洞古人类以降,人类活动在安顺频繁融合激荡,产生了极富魅力的牂牁文化、夜郎文化、三国文化、屯堡文化、三线文化,形成一大批璀璨的民族民间文化瑰宝。同时,安顺还是国家甲类旅游开发城市、全国优秀旅游城市,风景名胜区资源面积占幅员面积的12.8%,远高于全国1%、全省4.2%的平均水平。丰富的文化、旅游资源,让黔中文化发展拥有了得天独厚的不竭源泉。  相似文献   

5.
正走进安顺屯堡村寨,随处可见穿寨而过的清澈河流,雕刻精细的石桥,古朴独特的石房,山清水秀,流淌着悠远的江南韵味。冬季是贵州旅游的淡季,然而安顺市大屯堡景区的游客却是纷至踏来,景区游客人数成倍增长。去年全省旅游产业发展大会上,以云峰屯堡为代表的屯堡旅游助阵,安顺旅游迈出新步伐。"讲好屯堡故事"成为安顺旅游正在挥笔写就的新篇章。"旅发大会的成功举办让大屯堡文化旅游圈呼之欲出,使安顺形成‘黄果树+龙宫+大屯堡’旅游产业体  相似文献   

6.
黔中三原色     
安顺作为历史上贵州政治、军事、经济和文化的中心区域,在漫长岁月中含英咀华孕育出独特的黔中文化,包括史前文化、三国文化、民族文化、红色文化、旅游文化等,其中尤以洋河文化、夜郎文化、屯堡文化最具特色,悠远厚重,异彩纷呈,堪称黔中三原色。曾经是古代西南地区洋河、夜郎首邑的安顺,秦代即设郡置县,汉代与中原在政治军事经济文化上交流增多,元代形成集镇,至明代屯田制度的直接影响,使贵州人口和耕地面积翻了一番。明洪武年间  相似文献   

7.
屯堡旅游开发的基本原则与思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作为一种独特的地域文化,安顺屯堡近些年来已进行了一些尝试性开发,区内的天龙、本寨、云山等先后或以外来公司承揽,或以开办艺术节、旅游节等形式进行了开发,打下了一些基础,取得了一定成效。但开发仍处在初始阶段,效果不明显,暴露出或多或少的问题,主要是未能充分挖掘出屯堡文化深厚的内涵,因而不能展现出屯堡文化独特的魅力,演绎出屯堡独特的韵味,同时当地居民和村民也未获得较大的经济利益。地域文化的优势尚未转化为经济优势,丰富的传统文化资源尚未成为当地经济社会发展的车轮。一、屯堡旅游开发的原则1.“社区参与,居民受益”的原则…  相似文献   

8.
安顺作为历史上贵州政治、军事、经济和文化的中心区域,在漫长岁月中含英咀华孕育出独特的黔中文化,包括史前文化、三国文化、民族文化、红色文化、旅游文化等,其中尤以洋河文化、夜郎文化、屯堡文化最具特色,悠远厚重,异彩纷呈,堪称黔中三原色。曾经是古代西南地区洋河、夜郎首邑的安顺,秦代即设郡置县,汉代与中原在政治军事经济文化上交流增多,元代形成集镇,至明代屯田制度的直接影响,使贵州人口和耕地面积翻了一番。  相似文献   

9.
正傩面具是安顺屯堡地戏的核心载体。随着社会的发展,傩雕已发展成为安顺的支柱性文化产业,从事傩雕技艺的民间艺人达上千人。然而在产业繁荣的背后,地戏文化的传承也应引起重视。5月31日,记者走进安顺市西秀区刘官乡周官村屯堡傩雕文化博物馆,馆内形态各异的安顺地戏面具——仡佬族、苗族、彝族等民族的傩戏面具、阳戏  相似文献   

10.
涂光禄 《当代贵州》2012,(21):34-35
"凤髻玉簪长衣大袖依旧明时模样,乡歌俚语古道热肠不改江左风流。"这幅对联,写的是一个与众不同的汉族群体——安顺屯堡人。今天的屯堡人,主要聚居在安顺市西秀区、平坝县交界处的七眼桥、大西桥、旧州、双堡、东屯、刘官、天龙等乡镇。他们的服饰、民居建筑以及娱乐方式等,依然沿袭着古老的文化习俗,其语音也有别于周边的汉族,形成了一种独特的屯堡文化现象。从"调北征南"到贵州建省"屯堡"一词,最早见于唐代。韩愈的《送水陆御史韩侍御归所治序》记载:"屯堡相望,寇来不能为暴。"  相似文献   

11.
正贵州居住着一支有着独特文化的汉族人——"屯堡人"。屯堡人在语言、服饰、建筑等文化习俗方面与贵州省其他民族有着明显的差别。屯堡文化是一种具有浓郁特色的贵州汉族地域文化。近年来,随着经济的发展以及当地旅游业的兴起,屯堡文化受到前所未有的冲击;文化传承后继乏人、文化符号不断消亡、文化功能不断减退,文化的传承面临很多困境。本文对安顺屯堡文化进行详细调查,从而揭示其文化面临的问题,提出有效传  相似文献   

12.
阮丹 《当代贵州》2023,(8):12-13
<正>“石头的路面石头的墙,石头的屋顶石头的房,石头的碾子石头的磨,石头的碓窝石头的缸。”这句谚语常用来形容屯堡人生活的村寨,而拥有众多石头建筑的天龙屯堡成为屯堡文化的典型代表,是安顺大屯堡景区的重要组成部分。我是谁?我是平坝。这里住了什么人?屯堡人。屯堡人是什么人?屯堡人是明朝洪武年间的屯军后裔,也就是古老的汉族。除了屯堡人以外,我这里还居住着回族、彝族、白族、  相似文献   

13.
普定穿洞古人类文化遗址被誉为"亚洲文明之灯";关岭"红崖天书"世称"千古之谜";明代军事遗存屯堡村落和关岭古生物化石群堪称"世界唯一";安顺蜡染被誉为"东方第一染";安顺地戏被称为"中国戏剧活化石"……  相似文献   

14.
正安顺旧州古镇,这里是屯堡人的"故里",路边长满青苔的石头墙上至今还残留着硝烟的痕迹。六百年前,这些城墙曾是大明帝国牢不可破的军事阵地,替这个帝国镇守着一方疆土。岁月荏苒,时光风蚀了刀枪,却把文化永远地刻在屯堡人的心上。除了美丽的衣饰,传统的礼仪,流传了数百年的屯堡菜同样是当地人心中的文化图腾。  相似文献   

15.
地处黔中的安顺,文化底蕴深厚,千百年来各族人民创造了独特而多元多样的地域文化. 近年来,安顺市深入挖掘丰富多彩的民族特色文化资源,在保护传承和发展中做深历史文化、做响旅游文化、做精屯堡文化、做强民族文化,推进文化事业繁荣和文化产业快速发展,提升文化整体实力和核心竞争力,积极推进“多彩贵州·富美安顺”民族特色文化强市建设.  相似文献   

16.
范同寿 《当代贵州》2010,(10):54-54
屯堡文化是贵州历史积淀下来的重要文化遗产,是600年贵州历史进程中凝聚的一个谜。在当代五光十色的社会生活中,屯堡文化太值得我们去了解,去探索,去寻访它的答案。  相似文献   

17.
雷高林 《党课》2014,(7):116-118
贵州安顺地区的民族文化生活特别丰富,其中屯堡地戏就是一绝。屯堡地戏一般每年演出两次,一次在春节期间,称为“玩新春”;另一次是在七月谷子扬花的时节,称为“跳米花神”。演出的剧目有《封神演义》《三国》《薛刚反唐》《四马投唐》《罗通扫北》等武戏。演出时,表演者将插着长长雉尾的面具(当地人称之为“脸子”)仰戴在头顶,脸罩黑纱——据说这是为了不挡住嘴巴,好让唱声传出去,同时也方便观众站在高处往下观看。  相似文献   

18.
正近年来,安顺通过构建大黄果树全域旅游树网模型,把龙宫、大屯堡、格凸河等散落的资源串联起来,打造全域旅游的"参天大树"。而"瀑、洞、屯、河、食、养、廊、野"则是大树上结出的八大珍果。安顺不仅拥有举世闻名的黄果树大瀑布,安顺屯堡更是名声在外,由于保留了600年前明代江南地区的语言服饰、生活习俗,让诸多学者和  相似文献   

19.
正走进贵州,走进安顺,走进西秀。你可以赏屯堡文化、游屯堡景区、住屯堡民居、品屯堡美食、听屯堡故事,领略600年大明遗风,感受高原秦淮余韵。安顺市西秀区位于贵州省中西部,距省会贵阳90公里,素有"黔之腹、滇之喉、粤蜀之唇齿"之称,历来被视为黔中"旱码头","商业之盛,甲于全省"。这里是世界喀斯特风光旅游优选区。山青、水秀、洞奇、情浓,环绕西秀周边的都是国家级风景名胜区:西有世界著名的黄果树大瀑布及天星桥景区,南有"水上石林"龙宫,东有"高原明珠"红枫湖,北有"天下第一奇洞"织金洞。  相似文献   

20.
十面来风     
<正>贵阳:全域WIFI一期试运行5月1日起,贵阳全域公共免费WIFI一期16个热点区域正式投入试运行,市民在筑城广场、会展中心等地搜索"D-Guiyang"信号并连接后,即可享受免费上网服务。目前,预计每个终端的平均下载速度可达2—4M/S。(贵阳记者站)安顺:大型山水实景剧《阿依朵》举行首演4月25日晚,经过全新升级的大型山水实景剧《阿依朵》在安顺多彩万象城屯堡剧场举行首演。今年推出的新版实景剧《阿依朵》演出不仅在剧本上做了调整,在编舞、音效及流程等方面上也做了相应的改动,主要融入两大特色,既包含贵州当地的苗族、布依族、仡佬族等民族文化、服饰和音乐,又融入了黄果树、龙宫、天龙屯堡、格凸河等景区的实景布置,让游客在剧中就能全方位地感受到安顺独具魅力的民族特色和地方特色。(安顺记者站)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