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71 毫秒
1.
《党课》2011,(16):81-81
我上床的时候是晚上11点,窗户外面下着小雪,我缩到被子里面,拿起闹钟,发现闹钟停了——我忘了买电池了。天这么冷,我不愿意再起来,就给妈妈打了个长途电话:“妈,我的闹钟没电池了,明天还要去公司开会,要起个早,你6点的时候给我打个电话叫我起床吧。”妈妈在那头的声音有点哑,可能已经睡了,她说:“好,乖。”  相似文献   

2.
《理论与当代》2009,(5):55-55
杨于泽在3月24日的《中国青年报》上撰文指出:开会本是推动工作的方法,现在却弄得领导不高兴、出席者很痛苦。真可以说怨声栽道了。现在的会议五花八门。但领导讲话总是会议高潮。开会,实际上就是办一个“速成班”,由领导担任主讲教师,统一大家的认识,教你一套工作方法。这其中包含的是一种体制性不信任,“上”担心“下”目标不明、方法不当、不能自负其责。  相似文献   

3.
拍案惊奇     
《廉政瞭望》2013,(12):44-45
湖北襄阳南漳县境内发生一起车祸,3人倒在血泊中,市民戴先生急忙拨打120。电话那头却传出语音广告,“3G新时代,小说看得痛快……”约一分钟后.电话自动挂断。戴先生第二次拨打,播了20秒广告后,急救人员才接电话。通讯运营商解释是“误挂”,医院称“不知情”。  相似文献   

4.
姚晓熙 《廉政瞭望》2012,(18):30-31
8月17日是个星期五。这天下午,还在开会的杨洁给妻子陈伟打了一通电话:“老婆,没时间了,我不回来吃饭了。”8月10日,杨洁在县上培训,父亲杨兆富正好也到了安县。为了好好聚一聚,父亲特地买了条鱼。开饭前,杨洁却接到一个电话,“爸,对不起,单位有急事,我马上得走”。  相似文献   

5.
舒炜 《廉政瞭望》2014,(20):36-37
“接到领导电话,是与其沟通的一次机会,拿捏得当,会给领导留下好印象。尤其在大机关里,有的人工作好几年,可能和‘一把手’都没有单独说上话的机会。” 在官场上。接到领导,尤其是上上级领导的电话,有时并不是件小事。某地级市的王秘书长说,从小的方面来说,完成上级领导交办任务是基本职责所在,而往大的那头讲,这也是在大领导面前体现自己全面素养的一个机会。  相似文献   

6.
工作揽胜     
工作揽胜国营523厂开展反腐败斗争,把着眼点放在解决企业内部问题上国家定点的书刊印刷企业国营523厂,在开展反腐败斗争中,把着眼声、放在解决企业实际问题上,做到边学习边改进,取得了显著成效。他们的做法是:(一)厂领导外出开会一般不坐专车;(二)招待所...  相似文献   

7.
领导干部履行职能,实行领导的方法很多,其中常用的主要有三种:一是通过“无声的命令”,即自己的行为;二是开会、演讲、谈话、作报告;三是摇动笔杆撰写文章。这些方法,对于实行领导而言可谓相得益彰,缺一不可。但从三者的内在联系及各自功能来看,“拿笔杆是实行领导的主要方法”。邓小平同志曾说:“开会是一种领导方法,是必需的,但到会的人总是少数,即使做个大报告,也只有几百人听。个别谈话也是一种领导方法,但只能是‘个别’。实行领导最广泛的方法是用笔杆子。用笔写出来传播就广,而且经过写,思想就提炼了,比较周密。…  相似文献   

8.
身为领导者总是很忙,电话不断、来人不断,总有批不完的文件、开不完的会,忙,成为领导的工作常态。对此,有人习以为常,有人无可奈何,也有些领导却乐此不疲。造成领导忙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其一,领导分管的工作多。领导的职责决定了他们事务繁多、责任重大、负荷较重。其二,工作机制的原因,情况报告、统计数字、承办事项,层层上报、层层审批、层层开会;还有上级来人层层陪同,全程陪同,领导身处其中,难以脱身。其三,机关工作习惯于“召开会议——下发文件——听取汇报——组织检查”的套路,造成会议多、文电多、工作组多、检查组多、评比多。  相似文献   

9.
“张主任,纪委电话。”接完电话,张主任给办公室的人打了个招呼:“我去纪委。”正在纪委开会的张主任又接到了公司经理的指令,马上出趟差。因时间紧迫,张主任未回单位交待一声,便急匆匆地踏上了路程。一个星期后,张主任完成任务回  相似文献   

10.
2018年4月的一天深夜,一场春雨给坐落在三江平原上的佳木斯平添了一抹朦胧之感. “铃铃铃……”午夜时分,温雪梅的床头响起电话铃声:“温主任,120刚送来一位患者,情况挺危险,请您赶快来医院.”电话那头,值班医生的语气急促.  相似文献   

11.
(1)2009年11月16日下午4点半左右,青川县茶坝乡党政办公室里响起一阵急促的电话铃声:“我们这里着火了,火势正在蔓延,村上人手不够,该怎么办啊?”电话那头,炉场村党支部副书记焦急地说道。得知火情。乡党委书记雍如品立即带领乡干部和大学生“村官”10余人,往火灾现场跑去。  相似文献   

12.
打错的电话     
方平 《党建文汇》2007,(6):53-53
一天,正走在路上,手机响了,一个小女孩的声音:“爸爸,你快回来吧,我好想你啊!”我没有女儿,说了声:“打错了!”便挂断了电话,接下来几天里,这个电话竟时不时地打过来,  相似文献   

13.
2010年12月20日,是宜宾县完成村级换届选举的最后一天。上午刚上班,县委组织部的电话铃就响个不停:“仁和村一次性选举成功,‘三荐双考、两票直选’这个办法硬是好啊……”电话那头,柏溪镇党委组织委员夏大姐介绍说,由于种种原因,仁和村干部群众历来分成几派,历次换届都颇费周折,直到这次才把这个“老大难”问题解决了。  相似文献   

14.
“你开会,我开会,大家都开会;你讲话,我讲话,大家都讲话。”横批:“谁去落实。”这是群众对会议过多的感慨。“开会,又是开会……”这是在领导干部那里常能听到的牢骚。如今,领导会多已成为一个不争的事实。有事要找领导,办公室的同志很多时候会说:“领导在开会”;有工作要向领导汇报,领导很多时候也会说:“等  相似文献   

15.
志坚  郎奔 《世纪风采》2006,(9):44-46
2004年3月9日,连云港市教育局原局长杨善德,在接到一位市领导找其开会的电话后,突然不辞而别,去向不明。  相似文献   

16.
转变领导工作作风,文“山”会“海”自然在围剿之列。“聪明”人灵机一动,开会不叫开会,改称“活动”“观摩”什么的,于是他们就心安理得、大张旗鼓地“活动”起来。 不敢开会,却敢“活动”,其实只是改变了名称,实际内容和作用并没有变化,都是聚拢一班人或听或看,或评或议,或制定大政方针,或裁判家长里短。如果以为变了名称就不是会了,岂非自欺欺人?  相似文献   

17.
《党课》2013,(16):58-58
某地领导很看重一家媒体.开会之前总要问:某某媒体的记者到没有?如果没到,会就暂时不开始,必须等该记者到场才行。这个故事一传十、十传百,在业内尽人皆知。平时我们总听到百姓在“等领导”,贬斥者众;但领导“等媒体”,则赞扬者多。同样是等,反映的却是不同的价值理念:百姓  相似文献   

18.
农行安化支行会议室,除清一色的沙发椅外,还有一排受到“冷落”的木制板凳。这是专为开会迟到老设置的受地凳,该行职工称之为“冷板凳”。该行领导备整顿机关作风过路中,逐步认识到要彻底改变干部职工的:厂作作风,光靠单一的经济处罚解决不了问题,还必须回绕“思想”字做文章、他们根据干部职:的心理特点,利用其荣誉感“面子观念.设管了这一排非常醒的迟到受地完。尤论是开会还是政治”。业务学习,也不论是领导干部这是一般贸工,只要违反规定,那一视同仁,一律受罚。“冷板凳”的设置使机关会风有所好转,全民的好转对整个农行…  相似文献   

19.
有一种腐败“感动”人。据说某地有个效益不错的企业,主管领导因涉嫌腐败问题,被检察机关立案。调查展开后,检察官们在该单位听到的却是对那位领导的“褒扬”声:有人说他们的领导能力强,企业搞得红红火火的,个人吃点捞点算是回报不算贪;有人坦言他们的领导若能保证下面的职工端起碗来有饭吃,领导吃得丰盛些他们没意见;更有甚者直言不讳,企业领导腐败点不要紧,只要“阶级感情”尚存,只要能把企业经济搞上去,就功大于过。尽管检察机关在查处过程中遭遇到不少阻力,但最终还是把问题查清了。“感情”不能代替法纪,违法违纪者照样…  相似文献   

20.
《当代党员》2012,(4):75-75
编辑同志:你好!我今年45岁,在一家非公有制企业任办公室主任兼党支部书记。去年,我们支部按照上级党组织要求开展一项重要活动。为了开好动员大会,我事先挨个给党员打了电话,结果开会时只有一半党员来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