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43 毫秒
1.
《当代贵州》2011,(31):64-65
读富兰克林,不仅仅是学习这位旧资本主义的商业领袖如何经营,更多是学习他如何做人。从他的行为中可以看出他遵循着最纯粹的道德,他遵循利他的原则,他重视名誉,他做有益于公民的事情。他是愿意实验的人,把自己变成了一个独特的人。所以在今天,这位几百年前的古人仍然有很多品质值得我们去发掘,去学习。  相似文献   

2.
在莫斯科东南部新区的一个宽敞的训练场里,一群俄罗斯青年在幽雅的中国民乐声中有板有眼地练着太极剑。他们的教练是一位中等个子、身材瘦削的中国人,穿一身黑色的中式服装,一件对襟大褂和一条宽太的裤子,极富中国民族风味。这位典型的中国人却说得一口纯正的俄语,向他的学生解释着“精”、“气”、“神”等中国武术中最深奥的学问。这位中国人就是王丹丁,中国共产党著名的早期领导人王明的儿于。我第一次就是在这个训练场中见到他的。那是在两年前的冬天,我的俄罗斯朋友斯维特兰娜在王丹丁的武术班学习,便把我带了去。我在训练休息…  相似文献   

3.
1949年7月8日下午,我和暨大同学杨玉辉、郭稼等6人一起到南下纵队政治部所属<福建日报>社报到.大家刚放下行李,就去听范长江的报告.这位老新闻工作者给我们讲了党的城市新闻工作方针,报纸如何联系群众等等,他的话十分具体、风趣、生动……大家都听得入神,虽说我们原来都是学习新闻的,但这样的报告还是有生以来第一次听到.  相似文献   

4.
“谁去马甸、双安?搭车不要钱!”每天早上,一个家住回龙观的中年男子,开着大奔去公交车站,免费搭载陌生人坐顺路车。他开顺路车已进入第13个年头,有一万多人坐过他的车。这位开顺路车的热心人就是“品牌中国”产业联盟秘书长王永。  相似文献   

5.
宜黄县东陂区苏裁判部长李衣录同志原来是吴村区苏的财政部长,因为侵吞互济会救济费67元,才调他到东陂区苏任裁判部长。区苏在九月间捉拿一个土豪,是年青妇女,生得不错,这位土豪女子家里凑了105元大洋来保这位年青妇女回家去,区苏和李衣录同志就允许拿钱来放他回去。  相似文献   

6.
很多人不了解,这位长年奔波在军营内外的法律顾问,曾经是一名脊椎损伤、肌肉萎缩的瘫痪病人;很多人不相信,这位在法庭上思维敏捷、义正辞严的优秀律师,竟然是一名一等伤残军人;很多人不明白,这位伤残了22年的病休干部,是什么力量使他闯出了一条正常人都难以攀登的路……  相似文献   

7.
相逢1922年10月初的一天,在李大剖的家中,一位操着南方口音的小个子客人正和主人一边吃茶,一边愉快地交谈,这位客人就是来自上海经北京要到莫斯科参加共产国际“四大”的陈独秀。在谈到莫斯科的党员时,李大制提到了霍秋白:“你到北大那一年,他是北大旁听生,说起来算是你的学生。当年他就入俄文专修馆学习。五四被捕的学生中也有他。”李大利说话时拿出一叠《晨报》,在“莫斯科通信”专栏里,清一色地刊登着溜秋白从莫斯科寄来的文章。“他是什么时候去莫斯科的?是C.P吗?”陈独秀急急地问,“你到上海那年,他就去莫斯科了,当…  相似文献   

8.
想起了冯妇     
不久前笔者去一家企业 ,想找厂长了解一些事情 ,但不巧的是 ,办公室的一位同志告诉我说 :厂长正好有事外出 ,让我明天再来。次日 ,因还是没有见到厂长 ,便问办公室昨天那位同志 ,厂长是不是出了远门?可这位先生却吞吞吐吐 ,似有难言之隐。一再追问 ,他才告诉我说 :厂长受车间工人之请 ,帮他们修理机器去了 ,并且已经修了整整四天。我责问他昨日何以不如实相告?这位同志挺尴尬地说 :“修理机器是粗活 ,倘让外人得知厂长去做这事 ,岂不让人笑话!”说实在的 ,当我听了这位同志的一番理由 ,真有点儿瞠目结舌了。一厂之长去帮助修理机械设备 ,…  相似文献   

9.
李达是最早在我国传播马克思主义的先驱者之一,中国共产党的创始人之一,著名的马克思主义哲学家、经济学家、法学家和教育家。虽然他没有专门阐述真理观方面的论著,但是我们可以从他在很多著作、特别是哲学著作中了解到他关于真理问题的一些重要思想。学习、领会并用这些思想去指导实践,是我们对这位集革命家与学者的最好纪念。  相似文献   

10.
哭润五并议盖棺定论王尧读着李润五的事迹,偷偷拭去溢眶而出的泪水。作为一介市民以前只是从新闻媒体中知道这位副市长,对于他分管什么,他的为人、政绩不甚了了。因而,我并非出于对逝者的亲情友情,或如报道所说北京工业界职工和厂长们为他们热爱的"贴心人"的突然去...  相似文献   

11.
这是一个出新闻的年代。厦门华侨亚热带植物引种园设有国家级植物病毒检测基地,有人推荐一位植物病毒检测专业的博士、学科带头人来园工作。但这位博士开口就提出要做该园的业务主任。结果因他“伸手要官”卡了壳。事隔不久,这位要官的博士终于如愿以偿,去了福建省农科院,农科院专门为他成立了“果树所”,任命他为所长。对博士伸手要官,人们褒贬不一,但显然贬多于褒,认为专业人才做官不能集中精力搞研究,且有官瘾太大之嫌,我倒觉得对此不必大惊小怪。对博士该不该伸手要官,应该辩证地去看。首先要看他为何要官,如果他是从事业出…  相似文献   

12.
当陕西省高级人民法院为徐仲德追记二等功,延安市中级人民法院追记三等功,并号召全市两级法院全体干警向他学习的决定在安塞县城传开后,认识他和不认识他的人们在传颂这位好党员、好法官的事迹的同时,由衷地说:这些荣誉之于他是迟了些、少了些……“一身正气,两袖清风”是人们对他的赞誉,也是他人生的真实写照。为此,他除了让人不理解,还吃了许多苦,流了许多辛酸泪。“不让天平倾斜、不使人心灵蒙尘”,这是徐仲德写在自己的案头、作为做人处世准则的两句话。他常对院里的干警讲:要公公正正办案,清清白白做人。一名罪犯家属到现…  相似文献   

13.
雷锋精神永放光芒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雷锋,这个一言一行中都闪烁着灿烂共产主义思想光辉的年轻战士,因公殉职已35年了。他热爱党热爱祖国的那颗红。心,他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精神,他崇高的道德情操,他那“活着就是为了使别人过得更美好”的高尚情怀,30多年来,激励教育了多少人啊!我们永远怀念他,敬仰他,学习他。他永远活在千万人的IL‘中,他的精神永放光芒。在写这篇短文的时候,当年采写这位先进人物时的很多往事,一幕幕浮现在眼前。雷锋是人民解放军的一个汽车兵,1962年8月15日因公殉职时,年仅22岁。他的生命很短暂,可他平凡而伟大的业绩,深深触动了千万人…  相似文献   

14.
要去采访“养蜂大王”王金生,我们都很兴奋。当记者好多年了,采访过各行各业的人,可采访养蜂人还是头一次。在去王金生家的路上,我们在心里想象着这位“大王”的样子,也许他是一个很“酷”的老板吧,要不,人家怎么敢称“大王”呢!等见到了王金生,我们心里都感到有点意外:这就是全省知名的“养蜂大王”!与其说他是一个有几十万元资产的老板,倒不如说他更像一个乡村小学老师。王金生,矮矮的个子,白白的脸皮,眼睛大而有神,脸上总挂着温和的笑容。他平时话不多,但一说起养蜂的事,就会滔滔不绝,说个不停。王金生老家在怀德县,…  相似文献   

15.
感恩之旅     
当一个人的生命进入到倒计时状态的时候,他会选择做一些什么呢?其实做什么,人们似乎都很容易理解,和亲人在一起,吃点好吃的,去看看美丽的景色。但是接下来,我们要认识的这位少年,他选择的是感恩……  相似文献   

16.
杨飞  曹凯 《党史纵览》2013,(12):31-34
在共和国的烈士英名录里.有这样一位鲜为人知的红军名将:他曾先后人苏联基辅红军军官学校、维斯特拉高级军官学校学习,归国后在中共中央从事保卫工作.期间奉周恩来之命,赴青岛铲除叛徒。后又历任红三十二师师长、红一师师长、红七十三师师长等职,在双桥镇战斗、豆腐店伏击战等战役中大放异彩。不幸的是,1932年11月,他在武汉遭反动派逮捕杀害,让人惋惜不已。这位红军将领就是刘英。  相似文献   

17.
感恩之旅     
当一个人的生命进入到倒计时状态的时候,他会选择做一些什么呢?其实做什么,人们似乎都很容易理解,和亲人在一起,吃点好吃的,去看看美丽的景色。但是接下来,我们要认识的这位少年,他选择的是感恩……  相似文献   

18.
赵勋  黄波 《新湘评论》2014,(20):46-46
众所周知,爱因斯坦是相对论的创始人,但大多数人不知道他还是一位出色的小提琴家。这位曾被美国《时代周刊》评选为"世纪伟人"的现代物理学奠基人,6岁起就开始学习小提琴,可以说,音乐陪伴了他整个科学生涯。  相似文献   

19.
毛泽东介绍我认识了刘少奇张文秋在抗大学习时,有一天我去杨家岭看望毛主席,一进门就看到一位面颊瘦削、高鼻梁、头发有些花白的中年人。他正在同毛主席谈话,我想退出来,毛主席见状,向我点头招手说:"来吧,进来谈谈吧。"毛主席站起来向我介绍:"这位就是少奇同志...  相似文献   

20.
《党建》2007,(1)
一个犹太商人,把儿子送到很远的耶路撒冷去学习,当他弥留之际,知道来不及见上儿子一面时,他立了一份遗嘱,上面写着家中所有财产都转让给一个奴隶,不过要是财产中有哪一件是他儿子所想要的,可以让给他儿子,而且只能一件。这位父亲死了以后,奴隶庆幸交了好运,连夜赶往耶路撒冷,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