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周先生和瞿先生合伙开办了一个服装厂,后来因为经营不善产品没有销路,服装厂散了伙。周先生和瞿先生签订了散伙协议,双方约定,服装厂欠一家生产服装配件工厂的两万元债务,由瞿先生个人负担。但瞿先生一直没有还这笔欠款。  相似文献   

2.
我外甥邱某自2008年起已辍学外出务工,自食其力。2008年4月25日,刚满十六周岁的他向曾某借款5000元,约定在同年9月25日偿还。同年7月13日,他又向曾某借款1.1万元,约定在2009年4月13日还清。两次借款邱某均出具了借条,还自行写上其父亲的名字。但其父亲对该借款始终未予认可。曾某以邱某至今未还款为由提起诉讼,要求邱某及其父亲共同偿还借款及利息。请问,十六岁少年借款该由谁偿还?  相似文献   

3.
正2012年1月20日,再过两天就过春节了,农七师一二三团八连职工张树红将最后一笔欠款5000元钱交到老李叔手中,那一刻,压在他心头11年的巨石终于被抛到了九霄云外,张树红感到了前所未有的轻松——10万元的债务总算还清了,而为了偿还这一债务,他这个早早被医生判了死刑的残疾人用了整整11年的时间。望着父亲的遗像,一幕幕不堪回首的往事又浮现在他的眼前。  相似文献   

4.
报载:江苏省徐州市贾汪区去年9月,区委、区政府新的领导班子上任不久,根据群众来信反映政府欠老百姓账的问题,决定暂不建楼不修路,而是勒紧裤带,千方百计筹集资金1000多万元用于还账.今年又计划筹集2800万元来兑付老百姓的欠款,并计划5年内彻底还清.闻之,不禁为之拍手称好.  相似文献   

5.
《实践》2014,(8)
<正>撕毁的欠条又粘在一起,"欠款"到底是真是假?口头的约定随意反悔,"承诺"究竟是有是无?这是一起劳动合同纠纷案件。该案原告郑某称,被告张某欠自己铺地的工钱18000元,并打了欠条。年初,郑某拿着欠条去讨要工钱,张某爽快地给郑某一叠钱后,便把欠条撕毁。可郑某数了数怎么才10000元?张某说一个月内将剩余的8000元欠款全部付清,便扬长而去。没了欠条,张某口  相似文献   

6.
正今年1月的一天,罗先生受邀到何先生家吃饭。饭后,罗先生不慎将价值5500元的手机遗忘在何先生家,何先生收起来后又发生丢失。罗先生向何先生索赔手机时,遭到拒绝,便将其告上法庭。  相似文献   

7.
前年,陈某做生意急需资金。向李某借款8万元,双方订立了借款合同,约定两年后还清全部借款,陈某并将其房屋作为抵押,但未到房管部门登记。我作为中间人在合同上签了“担保人”字样。今年初,陈某未按时向李某归还借款,  相似文献   

8.
杨阳 《实践》2014,(3):39-39
<正>2009年4月11日,白某因欠王某货款5万元给王某出具了欠条,承诺2009年12月15日将货款还清,孟某在担保人处签名。2009年8月,孟某和陈某一起开肠衣厂。2010年3月,孟某和陈某生产的货物在二连浩特被王某扣下。孟某与白某找陈某商议,由陈某用货款折抵白某欠王某的债务,以后白某和孟某再偿还陈某。陈某同意后将白某欠王某的5万元债务还清,同时取得了白某给王某出具的欠条。之后,陈某找不到白某,陈某就找孟某索要。2012年9月19日,陈某找到孟某,孟某给陈某出具了欠条,承诺第二天还款5万元,同时陈某将白某的欠条交给了孟某。次日,陈某找孟某索要欠款,孟某拒绝还款。  相似文献   

9.
张玉2002年年底遇上了一场令他叫苦不迭的官司:自己被债主告到了法院,提出了比借据上多出好多的偿还金额,法院还支持了债主的诉讼请求。张玉和债主高宝既是邻居又是同事。两年前,张玉向高宝借了14000元。2002年7月,张玉归还了部分欠款。他是个细心人,重新给高宝打了借条,借条上写道:"张玉借高宝人民币14000元,今还欠款4000元。"张玉向高宝保证一两个月还清,没想到那段时间张玉手头儿紧,一拖又是小半年。高宝一催他就说还,可到了也没还上。情急之下,高宝向法院提起诉讼,诉称张玉尚欠其债款1万元,请求返还。张玉接到起诉书副本后,找到办案法官,称自己只欠原告4000元,这一点借条上黑纸白字写得明明白白,谁也抵赖不了。他想:有这张借条,官司准输不了。万万没想到,法院作出了出他意料的判决:张玉须在本判决生效十五日内向高宝返还欠款1万元。  相似文献   

10.
2008年3月,张亮因做生意向王萍借款10万元,并写下了约定1年后还款的借条。借款逾期后,王萍多次找张亮催要借款,但张亮表示短期内无力归还。无奈下,2012年10月,王萍要求张亮在原借条上写了"上面金额与日期没还清前永远有效"的承诺。半年后王萍见张亮仍不还款,便将他告上了法院。法庭上,王萍说借条上白纸黑字地约定按期还  相似文献   

11.
罗先生和何先生是邻居,两家素来关系密切,经常串门聊天。2010年10月的一天,罗先生又去何先生家玩,正好赶上何先生家中有客,罗先生便被邀请一同吃饭喝酒。饭后,罗先生有急事匆忙离去,不慎将价值5500元的手机遗忘在何先生家中。不久该手机丢失。罗先生得知此事后,向何先生索要手机。遭到拒绝后,罗先生将何先生告上法庭,要求其返...  相似文献   

12.
《实践》2015,(10)
<正>戴某与游某系生意合伙人,俩人因急需周转资金,利用信用卡透支方式向银行借款,到期后无力偿还,便向某典当公司借款共计38.85万元,借款期限为1个月,双方约定月利息为3.2%。借款到期后,戴某与游某没有依据借款约定偿还借款本金及利息。典当公司多次催要欠款无果后,诉至法院,请求法院判令戴某与游某偿还典当公司借款本金及利息66.87万元,并向法院提供借据2张。庭审中,戴某与游某对典当公司所述的借款事实和借据  相似文献   

13.
1985年刘光亮的父亲病逝了,作为长子,刘光亮被迫挑起了家庭生活的重担,那年他只有22岁。父亲治病时欠下了2万元的债,为了还债,刘光亮离开单位,拜师学艺。经过一年多的苦干,刘光亮终于还清了外债。他又回原单位上班,这时,他感到与其安安稳稳虚度青春岁月,...  相似文献   

14.
正【来信】编辑同志:2016年1月20日,我的朋友王某向我的另一个朋友刘某借款100万元,双方约定借款期限为1年,并请我做保证人,但没有约定保证期间。借款到期后,因王某没有按时偿还借款及利息,2017年9月,刘某要求我承担连带保证责任,偿还欠款。我想咨询一下,我是否需要承担这一责任?读者李双鑫【答疑】根据李双鑫的来信,本栏编辑查询了相关法律法规。  相似文献   

15.
案例一: 原告王某系被告农八师一二二团的退休职工,王某于1934年出生,1959年4月在被告处参加工作,1994年6月1日被正式批准退休。1994年8月7日,王某应被告的要求,给被告出具了一份还款计划,承诺在20年内还清其欠被告一二二团十二连的挂账款84406.18元。后被告逐年从原告退休金中扣取欠款。在这期间,王某曾多次找被告协商不同意扣款,均没有结果。王某向当地劳动争议仲裁  相似文献   

16.
35岁的钟强是新津县某村的村支书,2006年6月,钟强以自己经济困难为由,向朋友借钱1万元,并约定在年底前归还。哪知道钱到手后,钟强就再也没有提起过还钱的事情。无奈之下,朋友将钟强告上法庭。2008年4月,新津县法院作出判决,要求钟强在当年5月31日前归还欠款。面对法院的生效判决,钟强依然我行我素,不偿还欠款。12月8日,新津县法院对钟强采取了强制措施,将其传唤到法院,并作出对他司法拘留15日的决定。  相似文献   

17.
2007年4月,上海市南汇区的严强华与张小雅结婚。婚后20天,张小雅的父亲张柏林向女婿严强华借款1万元。张柏林向严强华出具借条,约定当年7月先还5000元,次年2月再还5000元。两个月后,严强华与张小  相似文献   

18.
2008年3月,张亮因做生意向王萍借款10T元,并写下了约定1年后还款的借条。借款逾期后,王萍多次找张亮催要借款,但张亮表示短期内无力归还。无奈下,2012年10月,王萍要求张亮在原借条上写了“上面金额与日期没还清前永远有效”的承诺。半年后王萍见张亮仍不还款,便将他告上了法院。  相似文献   

19.
张玉东 《党课》2011,(7):94-97
案例:2010年8月28日,陈林向朋友李飞借款10万元,约定3个月内还清,并出具了借条。同时,陈林找到了好友张玲,以自己没有银行账户、也懒得数钱为由,想让李飞通过银行将10万元钱打入张玲的账户。张玲听后,觉得好友既然张了口,而且只是借用下自己的账户,不是什么大事,便满口答应。  相似文献   

20.
贵州省风冈县琊川镇人民政府刘勇来函问:我原在某乡农技站工作,任负责人.1992年3月,该站因调运水稻、玉米种缺少资金,便向该乡信用社申请贷款5000元,约定在1992年12月底前还清本息,以该站的库存农药作抵押.1992年5月,我被调到他乡工作.调走前,我把我所经管的一切帐务、物资等交给农技站的其他工作人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