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意识形态教育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内容和组成部分。当前,我国正处于社会转型时期,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的主导地位面临诸多挑战,影响社会的健康发展。因此,在新形势下,我们要充分发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识形态功能,以创新教育理念为核心,以完善教育内容和改进教育方法为抓手,以提高高校意识形态教育实效性为目的,切实发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识形态功能,以巩固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的主导地位,促进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  相似文献   

2.
胡智勇 《世纪桥》2010,(7):72-73
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的有效社会教化,对于巩固马克思主义在我国意识形态领域的主导地位,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和构建和谐社会具有重要实践意义。在这一社会教化过程中,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自身合法性的构建和维护至关重要。本文拟从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合法性的概念、存在的问题和自身合法性的构建与维护等几个方面展开相关分析和论述。  相似文献   

3.
正"意识形态工作是党和国家一项极端重要的工作,作为意识形态工作的前沿阵地,高校肩负着学习研究宣传马克思主义,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提供人才保障和智力支持的重要任务。"当前,国内外形势面临一系列复杂而深刻的变化,意识形态领域的斗争日趋复杂,要巩固马克思主义在高校意识形态中的主导地位,进一步坚定高校师生的理想信念、保证人才培养质量,必须不断加强高校意识形态工作的领导权,牢牢把握话语权。  相似文献   

4.
加强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教育是高校重要的政治任务。由于高校部分思想政治教育教师丢失思想政治教育的优良传统,互联网和新媒体传播导致的多元化危机以及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教育的实效性有待提高等因素,高校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教育正遭遇各种新的挑战。对于这些挑战,应该在马克思主义的指导下,通过承继和弘扬思想政治教育的优良传统,积极通过互联网和新媒体提升马克思主义对实际生活的解释力以及加强实践教育等途径,提高大学生对马克思主义的理解和接受能力,以实现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教育的使命和目标。  相似文献   

5.
《求实》2014,(4)
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话语缺位,马克思主义经典遭遇冷落,马克思主义作为主流意识形态的主导地位面临挑战。深入探究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失语的根源,在社会文化语境中,大众消费文化等弱化了精神信仰追求;在政治文化语境中,西方意识形态的冲击淡化了理想价值观念;在哲学文化语境中,理论研究偏离时代与实际的倾向异化了马克思主义应有之义,从而造成在世俗生活中,马克思主义的实际主导地位受到严重威胁。  相似文献   

6.
在多元文化场域背景下,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话语权面临着主导地位被削弱、权威身份被消解、功能定位被干扰的挑战和困境。研判和考察多元文化场域中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话语权的变化,推进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话语权的建构,能够有效应对多元文化思想对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话语权的冲击,对捍卫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具有重要的意义和价值。  相似文献   

7.
正高校是我国知识分子、高素质青年群体的聚集地,做好新时代高校意识形态工作,巩固马克思主义在高校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有着重要意义。高校作为马克思主义学习和传播的主渠道,需要学生和教师共同努力,一方面,学生要主动积极地接受和自主学习马克思主义思想的基本理论,另一方面,教师作为"传道授业解惑"的角色,不仅要通过课堂教学坚持和巩固马克思主义在高校意识形态教育领域的指导地位,而且要注重从学生的日常生活着手,潜移默化地使学生对主流意识形态的认同感逐渐上升。  相似文献   

8.
在多元价值背景下,高校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教育面对诸多时代困境。建设高校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教育新常态,应强化青年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夯实思想认同基础;维护马克思主义一元主导地位,包容多元价值并存;实现教育主、客、介体统一,提升理论实践权威;推进领导机制创新,确保宣传队伍质量。  相似文献   

9.
众所周知,马克思主义虽然是当代中国的主流意识形态,但这并不意味着它为大多数中国人所认同,甚至还有一些人反对马克思主义在中国主流意识形态中的主导地位。调查发现,人们对马克思主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以及当前党的路线方针和政策等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的核心内容的认知程度很低;但我们又发现,人们对于坚持马克思主义在中国意识形态领域中的主导地位、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地位、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坚持改革开放的基本政策等方面的认同程度却很高。这表明,多数人对马克思主义的"认同"并不是建立在理性"认知"基础上的"心悦诚服",也许是迫于形势的"屈从"或跟随大流的"盲从"。  相似文献   

10.
正高校是意识形态工作的重点之一,肩负着学习研究宣传马克思主义、培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的重任。科学构建高校宣传思想工作话语体系,是巩固马克思主义在高校意识形态主导地位、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环节。1.坚持根本:巩固马克思主义话语权。话语权掌握在谁的手里、体现什么人的需要、为谁服务是话语体系建设的根本问题。高校宣传思想工作话语体系建设首先要确立和巩固马克思主义话语权,坚持不懈传播马克思主义科学理论,  相似文献   

11.
《世纪桥》2017,(6)
新中国成立之初毛泽东领导确立国家意识形态目的是要确立和巩固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在国家中的主导地位。在这一段时期,毛泽东领导的意识形态工作,在取得重大成果的同时也带来了很大的缺憾。回顾这段历史,对当今我们巩固马克思主义在社会主义意识形态中的指导地位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2.
在社会转型及全球化过程中,中国的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正面临着主导地位被动摇、影响范围被削减、指导作用被削弱的问题。坚持和加强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的指导地位,用马克思主义占领思想阵地,需从四个方面着手:不断巩固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的阶级基础和经济基础;在斗争中开展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教育;建设一支政治坚定、思想敏锐、知识渊博、纪律严明、作风严谨的马克思主义理论宣传队伍;坚持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的不断创新。  相似文献   

13.
在全球化过程中,中国的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正面临着主导地位被动摇、影响范围被削减、指导作用被削弱的"边缘化"危机。坚持和加强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的指导地位,用马克思主义占领思想阵地,需从四个方面着手:不断巩固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的阶级基础和经济基础;在斗争中开展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教育;建设一支政治坚定、思想敏锐、知识渊博、纪律严明、作风严谨的马克思主义理论宣传队伍;坚持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的不断创新。  相似文献   

14.
《求是》2001,(6)
能否坚持和加强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中的指导地位,直接关系社会主义事业的兴衰成败。近年来,我们南京大学党委结合综合性大学的实际,切实加强对意识形态工作的领导,保证了马克思主义在学校的主导地位,为创建高水平的社会主义大学提供了思想保证和精神动力。正视高校意识形态领域存在的问题 改革开放以来,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建立,我国的政治、经济、文化、教育领域发生了重大变革。这些变革使高校师生的思想观念、生活方式、行为准则等发生了许多新的变化。与此同时,西方敌对势力加紧对我国实施"西化"、"分化"的策…  相似文献   

15.
在全球化过程中,中国的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正面临着主导地位被动摇、影响范围被削减、指导作用被削弱的“边缘化”危机。坚持和加强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的指导地位,用马克思主义占领思想阵地,需从4个方面着手:不断巩固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的阶级基础和经济基础;在斗争中开展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教育;建设一支政治坚定、思想敏锐、知识渊博、纪律严明、作风严谨的马克思主义理论宣传队伍;坚持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的不断创新。  相似文献   

16.
在全球化过程中,中国的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正面临着主导地位被动摇、影响范围被削减、指导作用被削弱的“边缘化”危机。坚持和加强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的指导地位,用马克思主义占领思想阵地,需从四个方面着手:不断巩固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的阶级基础和经济基础;在斗争中开展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教育;建设一支政治坚定、思想敏锐、知识渊博、纪律严明、作风严谨的马克思主义理论宣传队伍;坚持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的不断创新。  相似文献   

17.
胡智勇 《世纪桥》2009,(23):115-115,117
坚持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灵魂和根本。当前社会转型期及全球化思潮中出现的新形势、新特点、新矛盾、新问题,给高校意识形态建设带来许多新的冲击和新的挑战。高校是我国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建设的重要阵地,加强马克思主义在高校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8.
胡智勇 《世纪桥》2009,(21):115-115,117
坚持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灵魂和根本。当前社会转型期及全球化思潮中出现的新形势、新特点、新矛盾、新问题,给高校意识形态建设带来许多新的冲击和新的挑战。高校是我国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建设的重要阵地,加强马克思主义在高校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9.
辛亥革命及五四运动以后,近代社会思潮涌起,以儒学为主的封建社会意识形态逐渐解体。中国共产党人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最终确立了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社会意识形态主导地位,努力实现民本、民主的社会意识形态。  相似文献   

20.
面对新媒体的挑战,高校意识形态工作传播方式日渐式微;面对多元社会思潮,主流意识形态主导地位受到冲击;面对多元价值空间,意识形态的价值认同显得更加重要。针对高校意识形态工作领域的复杂情况,高校意识形态工作应理清思路,增强高校意识形态工作的领导权、话语权和管理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