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全球化成为描述我们这个时代生存环境的重要术语,也成为中国发展现代性的“场域”,思考中国现代化发展的道路离不开“全球化”的时代背景。全球化本质上是“现代性”的全球扩张,现代性是文明面对现代化时的一种态度,是个人—群体应对现代化发展的一种文化心性结构,所以中国的发展要建构中国的现代性,呼唤文化认同的重构。全球化时代创造了一个差异相遇的场域,需要在文化对话中寻求文化认同的重构。  相似文献   

2.
当代中国文化在全球化背景下呈现出多元化趋势,显示出世界文明交流与融合的美好前景,同时各种文明的碰撞也带来了文化的冲突和文化的认同问题。要消解认同危机,增强当代中国文化的认同感,就必须全面认识当代中国文化的多维特性,树立文化自觉;持续增强当代中国文化的吸引力,培育文化自信;理性选择当代中国文化的发展道路,实现文化自强。  相似文献   

3.
红色文化作为中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是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过程中所创建的具有时代特色的文化。深厚的红色文化底蕴是文化自信的基础与前提,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新时代,重新思考红色文化的当代作用与价值,是时代赋予广大学者的一个新话题。本文试图考察红色文化的培育机制,并将之置于"文化自信"的视野下,探讨在新时代利用新的方式对红色文化进行培育,实现传播者与受众者的有效统一,扩大红色文化的影响力,振兴民族之魂,凝聚全国人民的精气神。研究意在突出红色文化在"文化自信"视野中的作用,并深化学术界关于红色文化研究的视角与方法。  相似文献   

4.
当代中国青年文化是现代与传统的对话与互融,是青年文化内涵的重构与创新,是青年时代精神、价值观念的重构。内容上既要坚持教育性又要体现传统与时尚相结合。  相似文献   

5.
文化是一个国家的精神支点,是一个民族在长期的社会生产实践中所形成的共识。文化自信是对自身文化价值的高度认同,它是一个民族内心深处更为基础、更为广泛、更深层次的自信。红色文化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在革命、建设、改革的实践过程中创造出来的,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近代以来,中华民族重新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的杀手锏。深入大力弘扬红色文化,挖掘红色文化的价值,对坚定文化自信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6.
文化自信自强的历史根基在于中华民族五千多年的文明历史。中华文明绵延数千年,历久弥新,是中华民族独特的精神标识。中华文明是中华民族的主体意识以及民族生命力的文化源泉,既为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落地生根厚植了深厚的文化土壤,也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在当代的发展提供了丰厚的历史滋养。中华文明经年累代,从未丢掉民族根本和文化传统,在进入现代化的文明转型时期后,始终促进传统与现代相融相通,正是在这个过程中,不断增进文化自信自强。  相似文献   

7.
在东西方文化相互激荡的今天,中华文化既面对着外部文化的强势挑战,又面对着内部各种思潮的不断质疑。中华文化的精神特质,不仅是中国文化一脉相承的基石,更是当代中国文化发展的底气所在。提高国民对中国价值的认同,引领国人的文化自觉,增强中华文化的自信,是时代赋予我们的责任和担当。本文将从中华文化自信的时代需要、历史渊源等方面论述文化自信这一时代课题。  相似文献   

8.
20世纪是中国传统文化叙事发生根本变革的时代,这种变革尤其体现在现代中国民族关于政治、伦理、理性、审美等话语形态中。然而由于它们本身只是在西方文化叙事影响下的产物,所以在本质上不过是一种残酷的现代性幻像。中国民族也不可能通过这种非法的文化叙事与现代世界发生真正的交流和对话。在当代特别需要警惕的是以审美话语为基本代码的后现代叙事,它对于在一个世纪的阵痛中刚刚有点现代性萌芽的中国文化,可以说是更加危险的  相似文献   

9.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当代中国精神的集中体现,寄系文化自信的精神基因,凝结全体人民共同的价值追求。文化自信既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价值基点,也是融入当代中国精神的逻辑必然与现实选择。秉承文化基因,坚定文化自信,建构中国精神,培植中国理念,夯实核心价值观的文化基础,涵养核心价值观的民族特质。文化自信的底气和骨气熔铸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与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构筑形成核心价值观的根基、基因和灵魂。文化自信内嵌融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就是要以文化自信为底气,以核心价值观为基础,大力弘扬当代中国精神,将文化自信延伸并融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精神骨髓。  相似文献   

10.
文化自信是继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和制度自信之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第四个自信"。在文化自信视阈下,提升红色文化软实力是一项寻根、铸魂、聚心、凝神的伟大工程。站在时代转型的起点上提升红色文化软实力,就是建设我们共同的精神家园;站在国家发展的总布局上提升红色文化软实力,就是提振民族之魂,凝聚全国人民的精气神,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建设现代化强盛大国提供思想共识、精神动力和智力支持。因此,应着力在增强红色文化自觉和自信、强化红色文化在意识形态阵地上的主流作用、发展红色文化产业以及构建国家文化安全的坚实屏障四个方面切实提升红色文化软实力。  相似文献   

11.
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和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伟大历史进程中,当代中国知识分子承担着重大的文化责任。主要表现在:认同主流文化,引领社会思潮的正确导向;创新先进文化,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繁荣发展;建设和谐文化,培育社会主义文明新风尚;弘扬民族文化,促进民族文化的不断创新;开发文化产业,加快文化产品的质量提升;促进文化交流,参与全球文化沟通与对话。这些也是当代知识分子在和谐文化建设中应该承担的重要责任。随着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进程的不断加快,和谐文化建设已经成为当前我国社会面临的一个新课题。当代知识分子作为文化传承和文化创新的主体,对我国的和谐文化建设负有义不容辞的重大责任。  相似文献   

12.
新时代条件下开展"传承红色基因、担当强军重任"主题教育,需要挖掘红色文化的忠诚教育价值。红色文化作为党和人民在长期革命历程中积累和总结出来的具有中国特色的宝贵文化遗产,在军人忠诚教育中有着积极的作用与价值。将红色文化应用于当代军人思想教育中,对于培育当代军人的忠诚品质是十分必要的。  相似文献   

13.
在现代化进程中我们始终面临着文化危机。为应对文化危机的挑战,我们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进行了重新建构。这种建构使我们初步找回了文化上的自信,但至少还有三个问题需要反思。如何在反思中筑牢文化自信的根基,则提出了四个应对策略。  相似文献   

14.
<正>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中国有坚定的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其本质是建立在5000多年文明传承基础上的文化自信。"并多次强调,"我们要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说到底是要坚持文化自信"。《贤文》有云,观今宜鉴古,无古不成今。优秀的传统文化、厚重的人文底蕴历来都是一个民族自立自强特有的精神印记,也是我们传承中华文明,提升文化自信,培育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构筑贵州"精  相似文献   

15.
红色文化内涵丰富,其中包含的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以及不同历史时期所体现出的革命精神,不仅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体现,同时也是大学生不可或缺的精神食粮。习近平总书记曾经着重强调说:"我们要好好传承红色基因、好好利用红色资源、好好发扬红色传统"。深入探索和挖掘红色资源的文化底蕴,传承并且发扬得天独厚的中华红色文化,探究其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有效传播路径,对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以及针对性有着充满生命力的强化作用。作为江西省红色文化资源集中地之一,南昌市所拥有的红色文化资源对于增强当代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更是拥有不可代替的价值。  相似文献   

16.
构建新时代中国的文化自信,离不开深厚的中华民族优秀传统道德文化土壤的滋养。优秀传统道德文化蕴含着世代中国人所传承的伦理精神、民族性格和价值追求,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最核心的内容,并以其深刻内涵和价值意蕴对当代人类社会和精神文明的进步发展作出了突出贡献,深入挖掘优秀传统道德文化中的思想精华,对于涵养和提升新时代中国的文化自信具有巨大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7.
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自信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内容,是坚持“四个自信”的文化基础。文化自信是一个民族或者一个国家对本国和本民族的文化及其价值、文化内容与形式、文化作用和强大生命力充分认同、有坚定信心并积极践行。我们坚持文化自信的文化是指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我们之所以能文化自信是因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是建立在中华文明和中国文化基础上,具有自我批判精神因而具有强大活力和生命力,是中国文化和文化价值得到广泛认同,是中国力量、中国形象、中国成功、中国奇迹的一部分。坚持文化自信必须要做到: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坚持继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坚持开放来大胆吸收借鉴人类一切优秀文化与文明成果以实现文化自强,坚持文化包容与相互融合以实现中国文化走向世界与影响世界,坚持在新时代实践中发展创新繁荣,坚持文化自觉。  相似文献   

18.
中国文化中的和谐精神对当代人权发展的价值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张晓玲 《理论前沿》2003,(18):29-30
人权从来没有像今天这样受到人类的普遍关注,追求人权已经成为了我们时代文明进步的重要标志,成为人类发展的大趋势。但是,人们也越来越深刻地认识到,现代人权面临着严峻的挑战。要发展现代人权,需要吸取全人类文化的智慧。中国传统优秀文化中的和谐精神,可以为当代人权发展提供积极的价值资源。一中国文化源远流长,是中华民族智慧的结晶。追求和谐是中国文化的基本价值取向和基本精神。作为中国传统文化主流的儒家思想就是和谐之说。孔子提出:“礼之用,和为贵”。孟子说:“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荀子提出:“和齐百姓”等,可见和谐…  相似文献   

19.
红色文化兼具政治属性和文化属性。当代中国红色文化的政治传播,一要推动建构红色文化从政治符号到文化符号的融合发展,发挥红色文化本身的传播功能;二要实现红色文化从符号叙事到精神意象的凝练升华,使红色文化所蕴含的精神意象转化升华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磅礴力量;三要推进红色文化从意识形态塑造到大众传播的转化,真正实现其价值传导、理论再造功能;四要实现红色文化从国内传播到国家传播的文化形象构建,促进中华文化软实力提升和中国国际形象塑造。  相似文献   

20.
延安时期不仅是中国革命史上的关键时期,也是中国共产党积蓄力量不断壮大的重要阶段。这期间,中国共产党发起了新民主主义文化建设运动,其核心思想包括抗日与民主相结合、高度重视知识分子的作用、文化建设必须为人民服务等内容。这一阶段的文化建设思想极大地促进了当时政治、经济以及军事等方面的发展。研究这一时期的文化建设思想可以为当前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坚定文化自信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