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社会主义制度的精神内核,是建设社会主义和谐文化的根本。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是和谐文化建设的灵魂;大力弘扬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是和谐文化建设的根本任务;大力弘扬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是和谐文化建设的主旋律;大力弘扬社会主义荣辱观是和谐文化建设的基本任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对和谐文化建设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2.
《新湘评论》2020,(3):4-6
一、坚定文化自信,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在五千多年文明发展中孕育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党和人民伟大斗争中孕育的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积淀着中华民族最深沉的精神追求,代表着中华民族独特的精神标识。我们要大力弘扬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大力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大力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不断增强全党全国各族人民的精神力量。  相似文献   

3.
包英杰 《世纪桥》2008,(9):105-106
校园文化是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包含物质文化、制度文化、精神文化三个层面,其中,精神文化是校园文化的内核和灵魂,是高校校园文化建设的最高指向,因此,要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贯穿到校园精神文化建设中,以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为灵魂,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为主题,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为精髓,社会主义荣辱观为基础,从而促进高校校园精神文化建设,推动高校校园文化的发展,实现和谐文化的建设。  相似文献   

4.
校园文化是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包含物质文化、制度文化、精神文化三个层面,其中,精神文化是校园文化的内核和灵魂,是高校校园文化建设的最高指向,因此,要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贯穿到校园精神文化建设中,以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为灵魂,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为主题,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为精髓,社会主义荣辱观为基础,从而促进高校校园精神文化建设,推动高校校园文化的发展,实现和谐文化的建设.  相似文献   

5.
作为精神文化和支撑力量,核心价值观是维系一个国家和民族的精神纽带。高校必须大力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弘扬中国精神,弘扬中华优秀美德,加强道德教育和实践,提升大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坚持以文化人,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内化于心、外化于行。  相似文献   

6.
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大力建设兵团文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经济发展与文化进步相互影响、相辅相成,文化是兵团核心竞争力和综合实力的重要体现,是实现全面小康的重要保证。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建设兵团文化;大力弘扬兵团精神,着力构建兵团的核心价值体系;建设和谐文化,培育文明道德新风尚;加快建设覆盖全社会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保障职工群众基本文化权益;解放思想,更新观念,深化兵团文化体制改革,提高文化市场建设和管理的能力。  相似文献   

7.
曹雪飞 《世纪桥》2012,(19):64-65
当前大学生的精神文化需求包括了信念需求、求知需求、尊重需求等多个方面。通过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有助于引导大学生精神文化需求的走向。为了满足大学生的精神文化需求,要大力推进红色网站的建设、倡导正确的文化消费观和发挥思政课对主流价值的宣传作用。  相似文献   

8.
武汉市属高校是由武汉市政府建设和管理的全日制高等学校,其校训体现着与其他类型高校不同的办学精神和价值追求,它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文化精髓一脉相承、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精神内涵互通共融,是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有效载体。把校训建设与武汉文明城市建设、校训精神与武汉精神、校训文化与校园文化结合起来是推进武汉市属高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建设的载体形式。  相似文献   

9.
孔德生 《党建》2012,(5):52+62-52,62
大学文化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高校文化建设的繁荣发展凝练了大学精神,大学精神的弘扬也进一步推进了高校文化建设发展,培育与弘扬大学精神则是高校文化建设的根本所在。  相似文献   

10.
红色文化是党内政治文化的重要源头,是马克思主义与中国革命实践相结合的重要产物。红色文化以其特有的精神品质彰显了党内政治文化核心价值、开拓了党内政治文化发展方向、奠定了党内政治文化鲜明底色。新时代推进党内政治文化建设,就要实现红色文化与党内政治文化的理论对接、现实关照和融会贯通。因此,需要大力弘扬红色文化,从党内政治文化源头汲取精神养分,以理想信念塑造党内政治文化灵魂、以爱国主义筑牢党内政治文化根基、以道德情操纯洁党内政治文化肌体,实现党内政治文化积极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11.
文化自信是人们对本民族文化表现出来的充分肯定和坚定信念,它是建设文化强国,实现民族伟大复兴的精神根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以其深厚的文化涵养构成了文化自信的核心.分析当前人们文化自信缺失的表现,通过大力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以逐步增强人们对社会主义文化的自信.  相似文献   

12.
《党课》2014,(11):8-9
要把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作为凝魂聚气、强基固本的基础工程,体现到文化建设的全过程和各方面,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文化改革发展,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发展繁荣。要把学习宣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作为重大政治任务,进一步加大力度、拓展广度、增进深度,更好地用讲话精神武装头脑、指导实践、推动工作。要在全社会大力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推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内化于心、  相似文献   

13.
高校校园文化是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民族精神、时代精神与大学精神的凝聚和积淀,包含了精神文化、制度文化、环境文化和行为文化等许多方面。高校校园文化建设是和谐校园建设的基础,是应对现实挑战  相似文献   

14.
苏区精神是中国共产党优良传统和中国革命精神的重要组成部分。以星火燎原,信念坚定;反对‘本本’,开拓进取;执政为民,争创第一;艰苦奋斗,廉洁奉公;无私奉献,不怕牺牲为主要思想内涵的苏区精神是赣州红色文化的核心与灵魂。大力弘扬苏区精神,是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客观需要,是塑造赣州新形象和提高城市知名度的有力手段,是推进赣州红色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和提升赣州红色文化软实力的重要举措。  相似文献   

15.
社会主义和谐文化建设笔谈(三篇)——和谐文化论纲   总被引:8,自引:1,他引:8  
胡锦涛同志2006年5月在云南考察时首次提出了建设和谐文化的战略思想。以人为本是和谐文化的核心价值。和谐文化的基本特征是多元互补、兼容共存、和谐有序、和而不乱。和谐文化为建设和谐社会提供文化支撑,其根本着眼点是不断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构筑和谐社会的道德基础,最大限度地化解矛盾,凝聚人心,为改革发展稳定的大局服务。为了深入研究和广泛宣传和谐文化,大力推进社会主义和谐文化建设,本刊特组织刊发一组笔谈。  相似文献   

16.
张效廉 《奋斗》2013,(1):5-6,13
正党的十八大,从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战略高度,对文化建设部署了"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全面提高公民道德素质、丰富人民精神文化生活、增强文化整体实力和竞争力"四项战略任务,进一步明确了到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时"文化软实力显著增强"的奋斗目标。我们宣传思想文化战线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八大精神,就要按照中央的精神和省委的要求,坚持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前进方向,树立高度的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大力推进文化改革发展"八大工程",努力完成十八  相似文献   

17.
《福建理论学习》2007,(1):48-48
全国宣传部长会议1—2日在京举行。李长春同志出席会议并发表讲话强调:宣传思想战线要紧紧围绕深入学习宣传贯彻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精神,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根本,大力推进和谐文化建设,繁荣社会主义文化,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动员各方面力量以实际行动迎接党的十七大,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提供强大精神动力和良好思想舆论氛围。刘云山同志在对2007年宣传思想工作进行具体部署时强调:要紧紧围绕学习宣传贯彻六中全会精神、迎接十七大召开的工作主线,牢牢把握繁荣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建设和谐文化这一主题,大力唱响科学发展、共创和谐的主旋律。  相似文献   

18.
苏区精神是中国共产党优良传统和中国革命精神的重要组成部分。以“星火燎原,信念坚定;反对‘本本’,开拓进取;执政为民,争创第一;艰苦奋斗,廉洁奉公;无私奉献,不怕牺牲”为主要思想内涵的苏区精神是赣州红色文化的核心与灵魂。大力弘扬苏区精神,是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客观需要,是塑造赣州新形象和提高城市知名度的有力手段,是推进赣州红色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和提升赣州红色文化软实力的重要举措。  相似文献   

19.
校园文化是世界一流大学的灵魂和根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为高校步入国际化道路提供文化自信和民族性保障,避免文化交流中出现"失根"现象。因此,高校应以中国特色、世界一流为核心,系统探究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校园文化建设的内在联系,通过景观建设、制度完善、精神凝练、品牌培育,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校园文化建设有效融合,实现文化传承与创新。  相似文献   

20.
高校文化校园建设是现代高校建设过程中提出的一个新的理念。高校文化校园是高校校园文化追求的高级目标、成熟形态和理想状态,是一种量变到质变、局部到整体、僵化到灵活的动态生成过程,并最终能代表和体现大学的精神和责任。本文分析了高校文化校园建设与高校校园文化建设的区别,探讨了高校文化校园建设的价值所在,并提出了高校文化校园建设的具体对策与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