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翟杰 《前进》2015,(3):64
农历正月十五,是我国传统的民间节日元宵节。这个始于汉代,盛行于唐宋的节日,一直沿袭至今。历代有不少诗人为之妙笔传情。在大地回春之时,于诗词中感受元宵节的魅力,别有一番情致。展灯、观灯是元宵节最主要的活动。汉朝张灯一夜,唐朝增至三夜,从十四到十六,满城灯火通明,热闹非凡。元宵诗中自然不乏对这一活动的吟咏。郭利贞在《上元》诗中这样描绘观灯的情景:"九陌连灯影,千门度月华。倾城出宝骑,匝路转香车。"你看,  相似文献   

2.
清明习俗     
赵书 《北京观察》2014,(3):66-67
正人们在清明期间缅怀先人,沉静思索,追古怀远,知死乐生,追寻春天的希望,是一个集哀思和踏青于一体,怀念先烈和亲近自然共一时的极具中华民族浪漫情怀的节日。"清明"最初指的是节气。《岁时百问》中说:"万物生长此时皆清洁而明净,故谓之清明。"时间在农历三月间,公历在4月5日前后。清明在古代又有"植树节"、"踏青节"、"聪明节"等称谓,与春节、元宵、端午、七夕、中秋、重阳、腊八等并称为我国  相似文献   

3.
图说宝岛     
《台声》2016,(5)
正台北元宵会"福禄猴"亮灯2月19日,以"福禄猴"为主题灯的台北元宵灯会亮灯,千姿百态、情趣盎然的花灯吸引了众多市民和游客前来观赏。元宵祈福会祈福新一年2月22日,一年一度的台湾新北市平溪元宵祈福灯会举行,1600盏"天灯"在数万民众的欢呼声中放飞夜空,祈福新年风调雨顺,平安幸福。创意新丁粄展客家巧手2月21日,台中"东势新丁粄节"活动展开。除了观赏传统的"新丁粄",还有猴年的"创意新丁粄",多种造型,展现客家妇女们的巧思与巧手艺。  相似文献   

4.
傣族的节日傣族一年中有3个重大的节日,即关门节、开门节和傣历新年(又名泼水节)。关门节和开门节都是佛教的节日。关门节傣语叫"毫瓦萨",时间固定在傣历9月15日(阳历7月中旬)。开门节傣语叫"翁瓦萨",时间固定在傣历12月15日(阳历10月中旬)。傣历新年傣语叫"桑勘比迈"、"棱贺桑勘"(6月新年),外地人通常把它称为泼水节。其实,泼水只不过是整个节日活动的一个项目,傣语里没有这个名词。解放后,党和政府对各族人民的风俗习惯十分尊重,每年傣历新年到来的时候,都有组织有领导地让傣族人民过好自己的节日。1961年4月13日至15日,敬爱的周恩来总理亲临西双版纳,和傣族人民一起欢度泼水节。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随着党的民族政策的进一步落实,泼水节一年更比一年热闹了。节日期间,除了举行集体划龙船赛、放高升、泼水、丢包活动以外,还增加斗鸡、游园联欢、放气球、放"贡菲"(飞火灯)、文艺演出、体育表演等活动项目,使节日增添了新的光彩。每当节日到来的时候,汉族以及居  相似文献   

5.
温新建 《世纪行》2014,(8):46-47
<正>又到一年仲秋时节,俗话说中秋胜似年。劳累了大半年的人们,正酝酿着趁这大好时光稍稍停下匆匆的脚步,一家人或一族人齐聚桂花树下,品新赏月。殊不知,在中国古代,农历正月十五元宵节、二月十五花朝节、八月十五中秋节,这三个"月半"被视为同等重要的传统佳节。现如今,元宵、中秋这两个节日国人十分看重,国家也单列了法定假日。唯独"花朝"——这个百花仙子的美好节日,逐渐淡出了人们的记忆。然而,在湖北省武汉市新洲区——  相似文献   

6.
<正>初遇扩塔节正月十五,拉祜族传统节日扩塔节的最后一天,同时也是各村委会到糯福乡政府拜年的日子。这一天,乡政府将举行盛大的庆祝活动。一大早,乡里就开始布置起了欢庆活动的"主会场"——糯福村委会广场。工作人员们在广场的正前方搭建了一面背景墙,背景墙上悬挂"欢度新春"和"欢度元宵佳节"的横幅,横幅之间粘贴着习近平总书记的照片,整个广场被彩  相似文献   

7.
岁时节令习俗在少数民族中多表现为传统的节日,例如苗族的吃新节、布依族的王牛节、瑶族的达努节、水族的端节等等。这些节日虽然在各民族中各有其特点,但都以喜庆、欢乐为基调,为的是辞旧迎新、欢庆丰收,祈祝安福。因此,在这些节日里常有丰富多彩的民间文娱、体育等活动,使节日更加喜气洋洋、兴高彩烈。水族端节的赛马活动便是很有代表性的一种节日活动。  相似文献   

8.
怒族仙女节     
在怒族丰富多彩的非物质文化遗产种类中,最具代表性的是每年农历三月十五日在丙中洛山顶上的钟乳石前举行的仙女节节日活动。仙女节主要流传在云南的贡山县一带,是怒族最隆重、最具特点的民族节日。仙女节的传说凄美动人:相传在很久以前,由于怒江上没有桥,两岸的怒族人家常常是  相似文献   

9.
《台声》2006,(3)
“中天皓月明世界,遍地笙歌乐团圆”,2006年2月12日是中国传统的元宵佳节,一盏盏五彩斑斓的花灯为古城金陵增添了浓浓的春意。南京市台联在江苏大酒店举办在宁台商交友联欢会,13个区县的60多位台商应邀参加了这次活动。市台联会长古斌主持了联欢会。联欢会在欢快的歌舞《大红绸子飘起来》中拉开了序幕,歌曲、京剧等节目为联欢会增添了节日的欢乐,尤其是川剧变脸、口技的表演把联欢会的气氛推向高潮。服务人员送上一碗碗热气腾腾的元宵,大家欢聚一堂,品尝元宵,畅叙乡情,共度佳节。南京市台联举办元宵节台商交友联欢会$南京市台联…  相似文献   

10.
和文 《创造》2015,(4):67-68
<正>每年的农历二月八日,是纳西族的传统民族节日——"三多节",是纳西族群众祭祀民族英雄、保护神、战神"三多神"的节日,至今已经有1200多年的历史。玉龙作为全国唯一的纳西族自治县,十分重视传承和弘扬本民族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工作,利用举行"三多节"系列活动,充分展示纳西族民间文化魅力,打造民俗节日文化旅游品牌,促进玉龙经济社会文化的大发展、大繁荣。3月20日,由玉龙县委宣传部主办的第八期"玉龙大讲坛"举行"三  相似文献   

11.
正12月19日,砚山县首届"尝新节"在砚山县民族团结文化旅游示范村盘龙乡法土龙村开幕。"尝新节"俗称"吃新节",是壮、苗、彝等少数民族为了欢庆丰收,祈求来年风调雨顺而举行的传统农事节日,是展示厚重文化积淀的舞台,也是巩固和发展"平等、团结、互助、和谐"的社会主义新型民族关系的载体。此次"尝新节"活动安排了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棒棒灯"展演,品尝壮族、苗族、彝族特色小吃,苗族  相似文献   

12.
在我国云南的白族地区流行着一种古老的民俗"邀秧(艹聚)"(cóng)".这原本是春耕栽插时的劳动生产组织形式,但聪慧的白族先民在里面注入了浓厚的文化色彩,使"邀秧(艹聚)""的生产活动显得格外地喜庆愉悦,以至白家人把春耕栽插当成一个节日,民间还流传着这样的说法:"过三个大年不抵过一个栽秧节".  相似文献   

13.
正3月2日,正月十五,迎来春节之后的第一个重要节日——"元宵节"。那么,正月十五为何称为"元宵节"?这个节日为何要吃"元宵"?天文教育专家、天津市天文学会理事赵之珩介绍说,元宵节起源于汉代,据说是汉文帝时为"平吕"而设。公元前180年,大臣周勃、陈平扫除了吕氏家族的势力,拥立汉文帝刘恒登基。因为汉文帝登基的这一天正是正月十五,值得纪念,因此刘恒大赦天下,与民同乐。以后每到这一天的晚上,皇帝都要出宫游玩,张灯结彩,与民同乐,以示庆贺。因为那时人们把  相似文献   

14.
2月4日.第八届厦门元宵民俗文化节开幕,来自海峡两岸的民俗表演艺术家与厦门市民和游客共庆元宵佳节。下午3点.海峡两岸民俗踩街活动在湖里海天路隆重举行。整个民俗踩街表演中.来自海峡两岸的10个大型表演方阵为大家带来了精彩的表演.  相似文献   

15.
正正月十五闹元宵,元宵节又称上元节,自古以来就是中华民族的传统节日。每逢元宵节,两岸都举办丰富多彩的灯节庙会等传统文化活动,其中吃元宵、赏花灯是最为普遍的习俗。今年适逢农历猴年,两岸同胞赏花灯、逛游园,为元宵节增添了浓浓的节日气氛。  相似文献   

16.
所谓"造物节",即对国内涌现的新节庆所做出的美学意义上的概括。它集中体现当今由经济因素驱动的商业性艺术节的三个特征——"造"(创造性)、"物"(商业性)、"节"(仪式性、大众性)。借此范畴,可以鸟瞰节庆时代艺术发展之状态趋势,勾勒文化产业盛会之美学蕴含。造物节的由来体现在神文、人文和物文三个维度,其演变诠释了由神的节日到艺术家的节日再到全民的节日的发展过程。在今天,创造性是造物节的美学要旨,商业性是造物节的经济诉求,大众性是造物节的社会旨归。通过以创造精神引领,以物质文化支持,以节庆氛围渲染,造物节有利于实现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的双丰收、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的双赢、文化与商业的和谐互促,最终让百姓从文化产业的发展中受惠,真正将文化产业的繁荣当成自己的盛大节日。这正是"造物节"的价值所在。  相似文献   

17.
玛格乐节“玛格乐”系克木人语言,意思为“丰收”,“玛格乐”节即丰收节,是克木人一年当中最为隆重的节日,相当于汉族的春节。每年公历十二月至第二年一月举行节日活动,各村活动时间前后不一。克木人认为,人、动物、植物、生产工具等世间万物都有灵魂。到年底的时候,稻谷、玉米等粮食作物收回归仓,为了纪念祖先,不让祖先和故人的亡灵回到村寨伤害人类;同时,为了把稻谷、玉米、蔬菜等的灵魂和镰刀、锄头等生产工具和田地的灵魂叫回来,期待来年生产获得丰收。所以克木人普遍地举办“玛格乐”节节庆活动。每到“玛格乐”节到来,克木人身着节日…  相似文献   

18.
《今日民族》2008,(1):66-66
“阔时”,傈僳语即新年或过新年的意思,“阔时”节是傈僳族传统的节庆活动。节日活动有民族歌舞、射箭、溜渑等民族特色项目。中国·怒江傈僳“阔时”旅游文化节,是在傈僳族传统节日“阔时”节基础上提升打造的怒江最盛大的节日,  相似文献   

19.
月亮山"鼓藏节"考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苗族"鼓藏节"是以牛牲祭祀祖先的传统民间宗教性节日.作者两次在贵州省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榕江县调查的苗族"鼓藏节",这里介绍了此祭祀节日的基本程式、要点以及包含于其中的若干问题.  相似文献   

20.
节日是生活的高潮。竹子的节是一个一个的高耸之处,用“节”来表示生活的高潮.亦可以体认到汉字的文化魅力。如果说民俗是一种生活美.那么.节日民俗就是生活美的集中展现。节日活动.往往关系到民俗的各个方面,既有生活或生产等物质民俗也有信仰、游艺等精神民俗.当然.更有组织制度民俗的种种表现。节日的文化结构是多面的、立体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