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65 毫秒
1.
马克思主义文化哲学是马克思主义实践哲学的延续,是主体性精神在文化层面的外显。当前,马克思主义大众化面临着主体性文化精神缺失的问题,比如理论工作者主体意识淡薄;传播内容脱离群众生活;价值取向偏离主体教化意义等。从主体性文化哲学视域下看,马克思主义大众化应坚持主体文化自觉、回归大众生活、强调精神教化等推进路径,以期建构民众的精神家园。  相似文献   

2.
马克思主义的价值实践过程,其实质也就是马克思主义的人格生成过程,马克思称之为"掌握具有实践力量的人"。这个过程的内在机制如何?马克思主义哲学在其中如何现实地发挥作用?在马克思主义哲学学院化的研究背景下,探讨这个问题尤其具有实践意义。借助生存论反思的几个环节,能够形象地展现马克思主义理想人格的生成机制。其中,介入公共政治生活的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能够促进这种人格的转化;而学院化的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由于隔断了哲学与政治生活的联系,所以只能陷入抽象的理论态度当中。  相似文献   

3.
马克思主义理论具有深厚的文化哲学底蕴,这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具有文化哲学底蕴的内在根据。在文化哲学视域中,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进程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内在文化张力的显性化过程,这一过程始终伴随着文化哲学的渗透与追问;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成果具有马克思主义文化哲学的深厚底蕴,它集中体现于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中实事求是、群众路线、独立自主这三个基本点和为共产主义奋斗终身的价值目标。  相似文献   

4.
在马克思主义哲学与现代西方哲学的对比研究中,我们无不自豪地看到,马克思主义哲学始终代表着人类文明的发展方向,发挥着时代精神的精华的领先作用。现代西方哲学经历了整整一个世纪的演变,终于实现了转向现实生活世界这个主题的变革。马克思主义创始人早在一个半世纪之前,在对传统哲学的批判中,对哲学的目标、使命、方法和形态都作出了全新的理解,实际上已经实现了向现实世界的转向。海德格尔认为,“马克思完成了对形而上学的颠倒”。马克思主义哲学对形而上学的颠倒即是向现实生活世界的转向。它最早表达了现代哲学的基本精神。但马克思主义哲学对传统哲学特别是黑格尔哲学的积极成果有着更为自觉的继承态度,因此它避免了现代西方哲学反叛黑格尔的偏失。在马克思主义看来,人们不可能有朝一日躺在终极的绝对真理之上停步不前,但仍需追求真理的热忱,仍要利用辩证思维概括实证科学成果去追求可能达到的相对真理;科学和理性并不具有绝对的权威,但激情的理性和科学的理性仍是人类发展的重要力量;人的未来是人的全部潜能的实现和自由全面的发展,并没有唯一高贵的生活样式,但物质生产实践却是人类生活的“基底样式”。由此看来,马克思主义哲学避免了现代西方哲学的怀疑主义、自然主义和非理性主义的偏颇,  相似文献   

5.
史春琳 《人民论坛》2014,(2):204-205
系统论和马克思主义哲学之间存在着必然的关联.在一定意义上,系统论同马克思主义哲学均属于方法论,都包含着运动和发展的观点.与此同时,马克思主义哲学的自然观、社会历史观和认知论中都体现着系统论思想.把握好系统论同马克思主义哲学间的关联,必将有助于研究马克思主义哲学中的系统论思想.  相似文献   

6.
系统论和马克思主义哲学之间存在着必然的关联。在一定意义上,系统论同马克思主义哲学均属于方法论,都包含着运动和发展的观点。与此同时,马克思主义哲学的自然观、社会历史观和认知论中都体现着系统论思想。把握好系统论同马克思主义哲学间的关联,必将有助于研究马克思主义哲学中的系统论思想。  相似文献   

7.
艾思奇《大众哲学》历史意义及学术价值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大众哲学》是著名马克思主义哲学家艾思奇的代表作之一,开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现实化之先河。艾思奇的《大众哲学》自诞生之日起,就对中国广大老百姓起着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启蒙作用,它反映着、代表着时代精神,使那个时代的广大青年抱着对《大众哲学》的良好忆念走上了追求真理的革命道路。迄今为止,艾思奇《大众哲学》仍具有十分强大的学术影响与历史价值,是当代马克思主义哲学工作者研究与改革哲学的指南针;时代呼唤着新的《大众哲学》再次奏出新的时代精神的和谐强音。  相似文献   

8.
马克思主义哲学化是中国共产党的一个突出特质,也是党保持先进性的一个重要政治优势。自觉地学习、研究和普及马克思主义哲学是共产党人的一个优良传统,使党具有了政治上和思想上的超越性。中国共产党政治上的突破总是以哲学上的突破为先导。在新世纪的发展和竞争中,中国更需要保持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优势,马克思主义哲学将成为后发优势的思想杠杆。  相似文献   

9.
刘建新 《湖湘论坛》2004,17(1):14-16
马克思主义哲学本质上具有批判和创新的本质。在这个创新的时代 ,马克思主义哲学面临着许多新形势、新情况和新问题 ,需要马克思主义哲学进行理论创造 ,实现对传统理论的超越。实践是哲学创新的最深厚根基 ,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创新是立足于实践 ,并以批判的精神和开放的胸襟实现其革命性变革的。在新的世纪 ,发展马克思主义哲学 ,进行马克思主义哲学创新 ,是每一位马克思主义者应该肩负的崇高历史使命。  相似文献   

10.
“现代化”赋予了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研究新的课题。在中国现代化建设的新语境之中,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的当前基本问题概括起来主要有两个:第一,在中国现代化建设的语境中,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还有无必要?第二,如果有必要,那么在中国现代化的语境中,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何以可能?前一个问题诉诸于两个关系,即:“马克思主义哲学”与“现代性”理论的关系;中国现代化与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的关系。后一个问题诉诸于新时代马克思主义哲学方法论的探索,即:在世界视阈、解释学方法以及马克思主义历史哲学的立场上,使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走向当前的中国现代化实践。  相似文献   

11.
颜佳华  朱逢春 《求索》2014,(1):32-36
西方哲学的发展大致依循理论哲学与实践哲学两种理路。理论哲学一直是西方哲学的主导理路,实践哲学则是伴随着当代哲学对生活世界的关注而逐渐复兴与发展起来的。行政哲学属于实践哲学的范畴,它具有实践哲学所拥有的实践改造性和现实批判性的基本属性。体悟和发扬马克思实践哲学中“回归现实生活世界”的精神与传统,以一种真正的实践哲学的方式进行哲学运思,体现了时下对行政哲学范式变革的某种理论自觉。保持行政哲学贴近行政生活的理论特质和实践性的品格,具体要求包括:行政哲学应当回归生活世界,坚持以行政生活为基础性的对象;行政哲学应当以行政智慧的获得为目标取向;行政哲学应当以实践思维方式为指导构建自身的学科体系。  相似文献   

12.
目前,我国哲学界正在重新开展关于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研究对象的讨论,我认为,要研究这一问题,必须首先对下列问题作出回答: 1)现代科学的发展和哲学的分化以及马克思主义对哲学的改造,究竟在多大的程度上影响和改变着哲学?上述变化是否完全改变了哲学本身的形而上学性,马克思主义哲学能否以存在为研究对象? 2)在现代哲学中,哲学人类学的种种问题日益取得重要的使置,因而关于人的各种研究问题显得十分突出。如人的需要、人的实践、人的能动性、主观性、人与世界的关系以及现代科学技术系统中的人、控制系统中的人等等。马克思主义哲学将如何反映  相似文献   

13.
张国 《岭南学刊》2013,(4):36-40
马克思主义哲学之所以能够对20世纪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社会主义革命、社会主义建设和改革开放产生难以估量的重大影响,其主要原因就在于其在传入中国后,能够在中国共产党人的努力下实现了它的中国化、时代化和大众化。进入21世纪,为了顺利实现中国在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等方面的既定发展目标,仍然必须继续推动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三化"工作。在内涵上,马克思主义哲学大众化主要包括"马克思主义哲学化大众"和"大众化马克思主义哲学"两个层面,体现了马克思主义哲学和人民群众之间存在着双向互动关系。在同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时代化的关系问题上,区别主要体现在概念的界定上,联系则是它们均体现了理论与实际的紧密结合。在总结历史经验方面,中国共产党人推进马克思主义哲学大众化的宝贵经验有:马克思主义哲学理论必须同中国的实际紧密联系起来,而不是脱离中国的实际;注重宣传教育的针对性和通俗化,从而提高对理论知识的接受程度;做好对反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社会思潮的揭露和批判工作,而不能任其在中国泛滥;注意充分利用各种途径来进行宣传教育,扩大宣传教育的覆盖面;不能忽视宣传教育内容的与时俱进性,尽量展现马克思主义哲学发展的全貌。  相似文献   

14.
在国内学术界对马克思主义"价值"和"人的价值"的研究中,不仅存在着一些根本性的缺陷,而且大量的研究成果还有沦为学术废品的危机。消除这些缺陷和危机的出路,就是运用爱因斯坦科学认识论的研究方法,回归价值概念的本义,从马克思主义的经济学价值理论、共产主义学说和人的理论中,"提炼"出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价值"概念和"人的价值"理论,从而在真正的意义上丰富和发展马克思主义。马克思主义共产主义理论中的人,就是他的最高形式的"人的价值"的具体体现。  相似文献   

15.
新论摘编     
欧阳英、徐素华撰文指出:改革开放二十多年以来,马克思主义哲学界取得了许多成绩:第一,马克思主义哲学体系由原来的封闭走向开放。第二,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各个组成部分均得到了较为深入的研究。第三,对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历史发展脉络进行了系统的梳理。第四,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的方法论思路日益多样化,出现了“体系重建派”、“对话比较派”、“语境回归派”等不同的研究范式。  相似文献   

16.
马克思主义哲学是时代精神的精华,具有时代的特征,体现着时代精神。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实践性、辩证性和科学性决定了它是不断发展、不断创新,具有旺盛生命力和勃勃生机的哲学学说。与时俱进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本质要求。  相似文献   

17.
麻春艳 《人民论坛》2012,(23):208-209
作为西方理性主义哲学传统孕育出的一支奇葩,马克思主义哲学开辟了哲学的实践维度,并且关注着现代性这一基本问题;现代性也同样为马克思主义哲学从传统走向现代提供了新内涵和新思路,马克思的这个特征也体现在它对异化、资本、批判性、全球性等问题上的关注和解读。  相似文献   

18.
当代中国的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在反思既往研究中过度凸显哲学的实践性、工具性而沦为现实附庸的同时,存在着过度强调学理化、思辨性而消解马克思主义哲学实践功能的倾向。其突出表现是中国问题的缺失。改变这一偏向,需要在研究中正确认识学术诉求与现实关照、增强实用性与防止工具化的辩证统一。21世纪的中国马克思主义学界,通过应用哲学和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研究,在突破中国问题的"缺失"之难、促使和实现中国问题的"在场"中发挥了积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9.
马克思曾说:哲学是“自己时代的精神”。中共中央党校原副校长韩树英教授主编的《毛泽东哲学思想》就是一部凝聚时代精华的哲学著作。 哲学有鲜明的时代性。马克思主义哲学创立时,正处在资本主义上升时期,哲学上盛行着机械唯物论,因而马克思主义哲学强调的是辩证唯物主义、历史唯物主义,而不是唯物主义;坚持的是唯物辩证法,而不是唯心辩证法。列宁生活在自由资本主义发展为帝国主义阶段,当时第二国际的头面人物攻击马克思“没有自  相似文献   

20.
时统君 《前沿》2010,(9):39-41
西方马克思主义以降,人的生活世界回归渐趋成为诸多西方马克思主义流派的一个重要话语,自胡塞尔首创"生活世界"概念,至现代西方哲学巨子哈贝马斯对生活世界的瞩目关怀,无不印证回归生活世界已然成为现代西方哲学的一大景观。因之,探讨西方马克思主义的生活世界学说,必然有助于我们更加深刻地把握当代哲学的精髓及其时代走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