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 毫秒
1.
郭莹 《党员文摘》2008,(12):31-31
1985年时。一位美国人携其华人太太进北京某饭店时.太太被门卫挡住.因为她长着副中国人的脸。美国先生气愤地一通抗议。他的吵闹声惊动了饭店高层.这才被破例让进门。过了两天,那位太太又去这家饭店.门卫照样一见她就二话不说地拦下来。那位太太诧异地问:“之前我与先生一同来过.没问题。为何今天就不行了呢?”  相似文献   

2.
他是一个有争议的人物,个性张扬.观点独立。民间或形象地叫他“经济学斗士”,或亲切地呼他为“郎监管”.或尊敬地称他为“经济学教父”;而他则自认是《皇帝的新装》里面那个说真话的孩子。他在经济学界所引发的一场场论争,他在研究中国经济发展走向中所提出的一条条建议,正在助推着经济管理机制的不断完善。  相似文献   

3.
成功的样子     
最近网上有一个广告很吸引我.它讲的是一个成功的画商被“年轻时的自我”所困扰。他听到一个来自过去的破碎的声音.他遇到他当年追逐梦想时的身影.他所住的豪宅是他目前心灵的写照.冰冷、幽暗却闪亮.其中有一个房间是他从未进入的.那里面放着一个笔记本.  相似文献   

4.
安娜的作答     
从传媒上读到一则安娜作答的故事,感到很有些意思,就抄录下来,与大家共享。英国著名剧作家萧伯纳一次到莫斯科旅游,在街上曾与一位十分投缘的小姑娘聊了很久。就要分别时,萧伯纳对小姑娘说:“回去告诉你妈妈,今天你在街上和世界名人萧伯纳聊了很久。”小姑娘看了萧伯纳一眼,也学着他的口气说:“回去告诉你妈妈,你今天和漂亮的苏联小姑娘安娜聊了很久。”安娜的答话,令萧伯纳大吃一惊,马上意识到自己的自傲是不当的。萧伯纳颇有感触地说:“一个人不管有多大的成就或地位,对任何人都应平等对待,要保持谦虚。这是苏联小姑娘安娜给我的教训,我会…  相似文献   

5.
“不要打我的牌子搞特殊” 1950年秋,一个20来岁的年轻人来到国家铁道部门口,被门卫拦住了。门卫见他穿一身山里人的装束,便盘问道;“你是哪里来的?找谁?”年轻人被问得低下了头,怯怯地答道:“我找父亲。”“你父亲是谁?”“滕代远”。原来,这个年轻人是滕代远在老家务农的大儿子滕久翔,他听说父亲当上了铁道部长,就千里迢迢来到北京探望。几经周折,终于见到日夜思念的父亲。久翔是滕代远离开家乡考入常德师范前一年出生的。滕代远参加革命后,一直没有机会回老家,如今见到阔别20多年的儿子已长大成人,心里分外高兴。  相似文献   

6.
拍案惊奇     
顾建清是重庆市九龙坡区劳动和社会保障局的一名门卫,在这里上班已经11年,单位却一直没给他买社保。照理说他应该“近水楼台先得月”,但却一直投诉无门:“过去找劳动局询问,说是该社保局买。找到社保局,又说是劳动局买。他们互相推脱,我的保险一直没落实。现在机构合并了,却也还一直拖着。”顾建清称,其他门卫跟他一样,他们都面临着劳动合同、社会保险和最低工资这3大问题。  相似文献   

7.
节制的智慧     
一天,梁实秋和朋友们一起吃饭。甜熏鱼端上来了,梁先生没有动筷子,他说他的血糖高,不能吃太甜的东西;冰糖肘子端上来,梁实秋也没有吃一口,他说,这道菜里面加了冰糖,他更不能碰;什锦炒饭端上来,他还是说不能吃,因为淀粉会转化成糖。最后,八宝饭端上来了,朋友们都猜他一定不会吃,就没有放到他面前,没想到梁先生居然急不可耐地说:“这个我要。”朋友提醒他:“里面既有糖又有淀粉呢!”“我当然知道,就是因为知道有自己最爱吃的‘八宝饭’,所以吃前面的菜时我才特别节制。”梁先生笑着说,“我前面不吃,是为了后面能吃啊!因为我血糖高,得忌!z/,所以必须计划着吃含糖的东西,把最大的‘余额’留给最爱的食物……”  相似文献   

8.
2015年5月25日,重庆市江津区交通委员会。这天,门卫处接待了一个“不速之客”。“自家种的,给领导尝尝鲜,感谢他为我们修好了致富路。”“不速之客”在门卫处留下几个箱子匆匆而去。  相似文献   

9.
1983年底,当人们正忙于辞旧迎新,聚首应酬的时候,农七师一二三团中学电工司天喜却因腿部骨折住进了医院。原来,正准备参加别人新婚宴席的司天喜刚出家门,学校门卫老张气喘吁吁地跑来说:“老司,学校断电了。”“走!”他说着就转身去拿工具包,他的同伴说:“算了吧,黑灯瞎火的,明天再接吧。”“不行,没有电会影响学生们的晚自习。”他扛着梯子直往学校走去,接线时他不慎将腿摔折了。  相似文献   

10.
这天,芦大爷好像是病了。早上他兴冲冲地刚要出门,老伴儿便让小孙女堵在了门口。小姑娘很是尽职尽责,芦大爷无奈,放弃了抗争,扭身上床,闷着头看电视,但电视演的什么。他一点儿也没留意。整整一天,他都病怏怏的,无精打采,不吃不喝,也不说话。老伴儿一看慌了神,嗔怒道:“得,老东西,你就出去‘作’吧.注意点身体就是了。”听到这话,芦大爷仿佛接到了“特赦令”,一下子来了精神儿,翻身下床,忙不迭答应着兴冲冲地推门而出。  相似文献   

11.
在半城近邻大王庄的两间房子里,彭雪枫坐在油灯下,聚精会神地背诵着《孙子兵法》十三篇。林颖从里间屋内出来,笑着问道:“雪枫,你曾写信告诉我,上海做秘密工作的同志寄来一批新书,我想看看。”彭雪枫打开书箱。真是琳琅满目。里面有《鲁迅选集》,巴金的《家》、《春》、《秋》、《雾》,茅盾的《子夜》、《大地》,还有郁达夫的《论语与做人》等。他边看边说:“看到新书,我真有‘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之感!”林颖心里清楚,雪枫在戎马倥偬之际,也总是手不释卷,做到“上马杀敌,下马革傲”。就是行军作战.都有两队马驮着他…  相似文献   

12.
一个周末的晚上.读高中的儿子回家.与我坐在一起吃板。儿子对我说:“我再也不会向物理老师问问题了。”我诧异地问:“为什么”他满腹委屈地告诉我:“我向物理老师问一道题.你瞧他怎么回答,他不屑一顾地数落我‘这也不会’,说完扭头就走出教室。”我再三为老师辩解:“可能老师还有别的事,或者上课他讲了你没有听。”  相似文献   

13.
处级门卫     
竞聘机关岗位排行榜看来只好扫厕所和看大门了。这一叫真章,争哪儿都够呛!王处长,祝贺你被聘了门卫,如愿以偿。唉!我这多年的处长,又要竞争上岗。拉倒吧,听说仅仅门卫这个岗,就有五六个处级干部争着抢!还有一个和我轮换值班的,他以前是副处,这回是我搭档。如今这门岗档次到位配  相似文献   

14.
前不久,我去家乡看望中学时的班主任安老师,他已经86岁高龄,仍然精神矍铄、神采奕奕。寒暄过后,安老师从书橱里取出一个厚厚的已经发黄的笔记本,递到我的面前。我正疑惑之际,安老师开口说:“看看吧,这里面还记着你呢!”我打开一看,大吃一惊,上面竟然记着我的名字、入党时间、担任职务,后边还特别注明:2011年建党九十周年时被评为河北省优秀宣传干部。我认真翻看了一遍笔记本,原来这是安老师多年珍藏的一本党员登记簿,里面记载着200多名他教过的学生加入中国共产党的情况。  相似文献   

15.
我是保定钞票纸厂的一名离休干部。离休后,经常向群众特别是青少年进行革命传统和爱国主义教育。 有一次,我去保定市图书馆给小学生们做报告。当一位天真活泼的小姑娘将一条鲜艳夺目的红领巾系在我的脖颈上时,我的眼睛湿润了,刹时一股热流涌上心头……我用手抚摸着红领巾高声发问: “同学们,你们说红领巾好不好?” “好!”齐唰唰一声响亮地回答。 “大家热爱不热爱红领巾?” “热爱!”又是一阵雷鸣般的巨响。 “为什么热爱它?”我的话音刚落,蓦地一位小朋友站起来说:“红领巾是用革命烈士的鲜血染成的……”话音未落,另一位小姑娘急忙举起手抢答:“红领巾是国旗的一角,热爱它就是热爱我们伟大的祖国!”哗——会场上响起一片热烈掌声。听着这振奋人心的发言,我热血沸腾。即兴给大家讲了这样一个故事: 1942年冀中“五一”大扫荡时,一支八路军部队,在深泽县宋庄村同日本鬼子作战,一位战士身负重伤仍不下火线,坚持与敌人肉搏,当  相似文献   

16.
江苏某地级市政府一名门卫称,可为领导增光添彩的上等人能顺利进门,可能给领导添堵的人绝不能想进就进。苏北某县政府一名门卫则称,他曾因为放进上访户。险些丢掉饭碗。政府机关的门卫被网友们称为“中国式门卫”。  相似文献   

17.
逍遥 《廉政瞭望》2014,(18):65-65
刚上班时,我最怕和老Q说话,不管问他啥问题,老Q从不正面回答,非要把皮球踢回去:“你说呢?”我小心翼翼地说出自己的意见,他的抢白早就在那里等着:“你以为这么好办吗?”我只好把姿态放低到尘埃里去:“所以才桌请教您呀。”“知道不好办还桌为难别人,自己咋不动脑子?”……我咬牙跺脚动脑子自己解决了,老Q还有话等着:“年轻人,别太自作聪明,事可不是这样简单的。”到底怎么办他绕着弯子,打死也不直说.弄到好像咱在逼他透露核机密。  相似文献   

18.
清晨 《党课》2006,(9):82-83
那天,妻子下班后把翻新的棉被褥从老远的地方用出租车拉回家。车到社区门前,只见大门紧闭。怪事,平时尽管社区大门管得很严,但居民出入还是很方便的.栽有居民的车辆出入也很自由,今天是怎么啦?她正想让门卫打开大门。一位门卫已经走到车前,礼貌地对她说:“阿姨,对不起,院里正在修路.修路期间车辆一概不能进院,只能停在门外了。”院门离家门还有五六十米的距离,而被褥大大小小有3件,体积又大,她一个人怎么能拿得了呢?正在发愁.两个门卫走上前来,说了声“阿姨,我们来帮您”,便一人抱起了一捆。轮到她.只剩下了一床最小的褥子。  相似文献   

19.
8月2日,四川省自贡市公安局汇东分局民警依依不舍地将照顾了两个月的小玉婷送到福利院时,小姑娘流着泪说:“叔叔、阿姨,我不想去!我想和你们在一起!”  相似文献   

20.
陈亦权 《求贤》2010,(6):50-50
前不久,我去一个家具厂办事.里面有一位师傅正在检查一些机器上用的圆形锯子.边检查边时不时地用锉刀锉几下。我好奇地问他在锉什么。那位师傅告诉我说.锯子在使用中会变钝.所以要经常开锋.而在一次又一次的开锋过程中.锯齿的长短会产生一些变化。他现在锉的就是那些最长的锯齿,否则这把锯子就报废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