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政府与社会是一种契约关系。政府信用的实质就是在契约关系中政府的合法性问题。政府与社会的良性互动不仅构成政府信用建设的现实基础,也是政府信用要素研究的理论基础。在政府与社会关系的视角下,结合政府信用的基本原则,提炼出了七大政府信用构成要素,从系统、动态的角度分析了各构成要素所需要遵循的原则和建设目标。  相似文献   

2.
论政府信用的构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政府信用是整个社会信用体系的核心,居主导地位,对整个社会信用建设起到辐射、引领作用。社会公众对政府信用期望很高,一旦政府信用发生问题,政府公信力会降低,行政管理的效能会丧失。基于政府信用的重要性,本文从政府信用的理论基础入手,对政府失信行为进行检视、透析,进而提出政府信用的构建路径。  相似文献   

3.
加强政府信用建设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构建社会信用体系的关键.政府信用失范是政府信用缺失、信用贫困、信用滥用、信用危机的统称,政府信用失范将会造成政府失效乃至政府失败.要提高政府信用,必须重视政府的信用意识,做到依法行政,言出有据、言而有信.同时,要进一步转变政府职能,规范政府行为.在目前政府主导形态下,政府信用的提高和信用危机的克服主要仰赖于政府的行为自主性即政府自觉.  相似文献   

4.
在西方千年的政治思想史中,对政府信用的探讨一直不绝于耳.西方政府信用思想最早可以追溯到古希腊时期的柏拉图,历经马基雅维里的嬗变,到社会契约论时代获得了较大发展.社会契约论从宏观政治的层面阐释了政府的权力来自于人民的信托,信用是政府存在的道义基础.进入现代后,经济学研究方法渗透到了社会科学的诸多领域,作为新制度经济学的分支,委托代理理论秉承社会契约论的理念,从微观层面对政府信用问题进行了更为细致的探讨,力求找到克服委托代理关系中的信息不对称问题从而防范政府失信的机制.  相似文献   

5.
政府信用是治理国家的基本原则,是整个社会信用的核心。政府信用与政策执行的目的都是为了延续人民与政府之间的委托——代理关系,统一的理论基础决定了两者具有共生的逻辑关系。针对当前社会存在的不同程度的政府信用缺失情况。有必要从制度、政策、利益等多重视角分析产生这些现象的原因,寻求在公共政策执行中建构政府信用的有效路径。  相似文献   

6.
政府信用是社会信用体系的核心与基础,邓小平在领导中国改革和建设的伟大事业进程中,始终强调政府信用的重要性,认为信用体现一个国家的形象;因此提出了政府要取信于民、要保持政策的相对稳定性、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要做到“领导就是服务”等观点,并提出了一系列解决政府失信的对策和思路,为我们建设信用政府,进而打造“信用中国”提供了理论参考和现实启示。  相似文献   

7.
不完善的信用制度已经成为影响我国经济发展和市场化进程的重要制约因素。我国信用制度完善的主要措施应当是:树立信用观念和信用意识;加强企业信用的构建;强化信用立法和执法,建立有效的信用规范体系;重建政府信用,树立行政权威;规范和加强政府对信用和信用管理行业的监督和管理;建立信用管理的民间机构,发展信用管理教育和理论研究等。  相似文献   

8.
政府信用是社会信用的基础。加强政府信用建设,提高政府公信力,既是社会信用建设的关键,又是提高政府行政能力的重要内容,也是建设公共服务型政府、责任政府和法制政府的必然要求。本文分析了我国政府失信的表现、危害及产生的原因,从加强政府信用道德建设、重塑政府角色、推进依法行政、完善行政决策机制、建立政府诚信监督机制几个方面,提出了构建信用政府的对策措施。  相似文献   

9.
政府信用是社会信用的基石。加强政府信用建设,既是社会信用建设的关键,也是建设服务型政府,构建和谐社会的必然要求。当前我国地方政府信用失范有其内部成因和外部诱因,可以从观念维度、制度维度和社会维度三个方面对重建我国地方政府信用体系进行积极的探索。  相似文献   

10.
信用的良性运行对信用主体有内在的规约。政府信用是社会信用的形式之一,要求作为信用主体的政府也必须顺应这一规约。政府的模糊抽象、多维结构、强势地位和不可选择性特征背离了信用主体规约,不能与信用主体规约实现融洽状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