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周锟 《党的建设》2014,(7):63-63
1929年至1937年,陈为人在上海从事中共地下工作。1932年起在上海负责“中央文库”的管理工作。一批没有纸边的文件,今天静静地躺在中央档案馆。它们曾是中国共产党的“一号机密”——两万余件从建党到“六大”的档案,囊括中共早期的几乎所有重要文件。在中共内部,它们被称为“中央文库”,组建于1930年。后来,中央领导机构由上海迁往瑞金,中央秘书处直属的档案却因安全原因无法随行。  相似文献   

2.
70年前,中央文库保管的重要档案材料被称为中共中央“一号机密”。为保住中央文库,一位党的高级干部英勇地献出了自己的生命。他就是舍身保卫中央文库的陈为人。 受命 1931年底,上海,一个伸手不见五指的晚上,身穿便衣的周恩来突然出现  相似文献   

3.
70年前,中央文库的保管被称为中共中央的“一号机密”。为保住中央文库,一位省委书记英勇地献出了自己的生命,他的名字叫陈为人。  相似文献   

4.
70年前,中央文库的保管被称为中共中央的“一号机密”。为了保住中央文库,一位党的高级干部英勇地献出了自己的生命。他就是陈为人。受命1931年底,上海,一个伸手不见五指的晚上,身穿便衣的周恩来突然出现在陈为人的住地明月坊。“我是无事不登三宝殿,今天来,就是请你担任一项特别任务的。”是什么特别任务值得中央领导人周恩来亲自布置呢?这要从10年前说起。1921年7月,中国共产党在上海宣告成立时就明确规定,中央的文件要由一名中央领导人亲自保管。1923年中共中央设立了秘书,中央文件改由秘书保管。1926年…  相似文献   

5.
《党课》2013,(7):118-119
上世纪80年代末,上海市档案馆研究馆员朱国明历时两年多研究发现:从1927年中央文库建立到1949年上海解放,在长达22年的岁月中,先后有10多位中共党员及其亲属用鲜血和汗水,让中央文库在敌人的眼皮底下奇迹般地保存了下来。  相似文献   

6.
党史博览     
中央地下文库的守护者30年代初期,在周恩来的直接领导下,党中央在上海设立了中央文库,也就是地下档案库,负责两万余份中央文件、苏区文件、红军文件和地方文件的收集和保管。1931年2月,中央文秘处文书科主任张唯一接到周恩来的指示,要求他寻找一个安全的地方秘密安置中央的文件。张唯一四处寻找房子,终于选定上海金陵中路顺昌里的一幢独门小楼。文件管理处的工作人员不分昼夜地将20多箱文件进行编目、分类、装箱,悄无声息地将它们在小楼里安置下来。这是我党地下文库的第一个库址。不久后,革命转入低潮,上海形势十分危险,党中央撤往井冈山根…  相似文献   

7.
正1930年秋,我党建立了第一座秘密档案库(党内习惯称之为"中央文库"),珍藏的是中共中央、中华苏维埃政府、中国工农红军早期最重要、最机密的文件资料。此后20年间,"中央文库"几经辗转,数易其手,在敌人的眼皮底下奇迹般地保存下来。为了这个堪称中共早期记忆的"一号机密",一批英雄前仆后继地刻上了自己不朽的名字。  相似文献   

8.
殷茵 《党史文苑》2008,(10):39-43
1930年10月以后,中共中央秘书处在文书处理中开始出现了“存文组宣毛”的代号。其中,“组”是中央组织部,“宣”是中央宣传部,后改为特委,“毛”是共产国际。与之并列、列在首位的“文”——中央文库(中央地下档案库),一直湮没于历史的风雨中,鲜为人知。从1930年秋开始,中央文库几经辗转,数易其手,在险恶的环境中存在将近20年,在敌人的眼皮底下奇迹般地保存了下来。  相似文献   

9.
1931年底,在毛泽东的关心、支持和鼓励下,由傅连啤领导的“中央看护学校”在福建汀州成立。这是我党在中央苏区创建的第一所红色护士学校。在此基础上,1932年秋,傅连唪进而创建了“中央红色医务学校”,为红军和苏区输送了大批医务骨干。  相似文献   

10.
自中国共产党成立到第一次国共合作时期,我党没有自己的无线电台和专门的通讯机构。大革命失败后,由于蒋介石、汪精卫制造白色恐怖,对共产党人和一切革命者进行疯狂地屠杀,我党中央秘密迁回上海,被迫转入地下斗争。当时,中央同各地的联系主要靠交通员传递消息,有时中央派巡视员到各地检查和指导工作。1928年党的“六大”以后,由于白区的党组织逐渐得到恢复和发展,工农红军不断壮大,并建立了一批革命根据地,  相似文献   

11.
1949年前后,我党按照中央关于解放台湾的决策部署,秘密派遣1500余名干部入台。50年代初,由于叛徒出卖,岛内地下党组织遭刘严重破坏,大批地下党员被捕,其中国民党当局公审处决的有1100余人。  相似文献   

12.
抗战初期,由于敌强我弱,北方大片领土沦陷,成千上万的爱国志士、文化名人及许多进步固体纷纷南下进驻桂林。“八路军桂林办事处”(简称“八办”)于1938年设于广西桂林..它对内是我党南方局的一个秘密派出机关,对外是我党设在国统区的一个公开合法的通讯联络办事机构,“八办”虽然只有两年多的时间.但它在贯彻执行我党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方针策略方面做了大量卓有成效的工作,在抗战史上有着不可磨灭的贡献。  相似文献   

13.
穆欣 《党史文汇》2002,(5):28-30
中央特科在国民党的专业反共机关里建立了第一个反间谍关系杨登瀛以后,对敌斗争掌握了主动权。尽管敌人曾多次截获我党秘密机关的地址和活动场所,但大都能通过杨登瀛事先得到情报,避免了敌人的暗算。可是,杨登瀛在敌特阵营中的地位是逐渐增强的,他对中央特科所起的作用也是逐步增大的。即使是他被正式任命为“国民党中央驻沪特派员”,在上海掌握了很大权力后,我们党组织的活动和一些负责人的安  相似文献   

14.
1931年4月,时任中共中央政治局候补委员、中央特科主要负责人的顾顺章在汉口被捕,随即叛变。1935年,顾顺章却又被国民党以“秘密联络共产党”为由处死。顾顺章叛变后,留下了很多历史谜团。  相似文献   

15.
<正>1925年1月11日至22日,中国共产党第四次全国代表大会在上海召开。在四大召开的过程中,有几个颇有意思的小故事,给这次具有历史意义的会议平添了几许韵味。英文补习班的秘密1925年1月的上海,寒风呼啸,天寒地冻。在闸北铁路旁“广吉里”一座石库门建筑附近,出现了一些陌生面孔。  相似文献   

16.
孙恺 《世纪风采》2023,(8):39-43
<正>1930年秋,党中央以“福利电器公司”的名义,在上海秘密举办了一期无线电训练班。由于工作疏忽,同年12月17日训练班遭到破坏,教员和学员共20人被捕入狱,史称“福利电器公司事件”。令人肃然起敬的是,从被捕到判刑,这20人虽经威逼利诱甚至严刑拷打,却始终严守党的秘密,无一人叛变。回顾“福利电器公司事件”的前前后后,我们在一窥我党无线电通信工作初创时期艰辛历程的同时,也能深刻感悟到战斗在这条隐蔽战线上的革命先辈们对党忠诚、冒险犯难、不怕牺牲、敢于斗争的宝贵精神品质。  相似文献   

17.
“4·12”政变后,顾顺章转移到武汉从事秘密斗争,负责制裁叛徒和特务。“八七会议”后,顾在上海参加中央特委,在周恩来直接领导下的中央特科担任行动科(三科)负责人,后来又当上中央政治局候补委员。但顾顺章居功自傲,不把他人放在眼里,且利用工作的特殊性,日渐腐化,  相似文献   

18.
《支部生活》2011,(1):50-50
“4·12”政变后,顾顺章转移到武汉从事秘密斗争,负责制裁叛徒和特务。“八七会议”后,顾在上海参加中央特委,在周恩来直接领导下的中央特科担任行动科(三科)负责人,后来又当上中央政治局候补委员。但顾顺章居功自傲,不把他人放在眼里,且利用工作的特殊性,日渐腐化,  相似文献   

19.
王伟 《党史博采》2005,(11):36-38
潘汉年(1906—1977),江苏宜兴人。他是我党历史上一位带有传奇色彩的人物和在秘密战线上功勋卓著的不屈战士。在长期的革命斗争中,他忠实执行并多次出色地完成党交给的任务,特别是在开展对敌隐蔽斗争方面,曾经作出了重要贡献。1931年4月,中央特科的主要负责人顾顺章突然叛变,把潘汉年推到了党的隐蔽战线上。从此,他为我党的情报工作呕心沥血,并建立了丰功伟绩。一、临危受命顾顺章原名顾凤鸣,宝山县白杨人。他早年在上海南洋兄弟烟草公司当钳工,后为小工头。此人自幼习武,喜欢耍枪弄棒,还能变得一手好魔术。由于在“五卅”运动中表现积极,调…  相似文献   

20.
华克之是震惊世界的“刺汪事件”的组织者,我党隐蔽战线的杰出战士,长期在上海、香港从事秘密联络工作,周旋于日、美、英和汪伪国民党的豪门大宅,出生入死,为中国人民解放事业作出了卓越的贡献。抗战胜利时,华克之又导演了一出让驻沪日军为我军“贡献”武器的好戏,推开那些惊险的情节,充分展现了华克之超人的胆识、智慧和勇气。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