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934年9月,活动在鄂豫皖革命根据地的红二十五军接到中央指示,让其开辟新的革命根据地,红二十五军由此便开始了西行长征的伟大历程。  相似文献   

2.
红二十五军是中国工农红军中的重要一支。红二十五军经过长征,创建了鄂豫陕革命根据地,为配合和迎接红军主力长征胜利到达西北作出了积极的贡献;红二十五军先期到达陕甘地区与陕甘红军胜利会师,用战斗的胜利巩固和扩大陕甘边区,为迎接党中央和中央红军的到来奠定了基础。近十年来,学术界对红二十五军的研究取得了比较丰富的研究成果,对其进行梳理和总结,有利于对红二十五军的研究进一步深化。  相似文献   

3.
中国工农红军的长征队伍中,活跃着一支以"儿童军"著称的队伍——红二十五军,这是长征队伍中最年轻、也是最先到达陕北的红军队伍。在中国革命的历史上,曾经有着两支红二十五军。原红二十五军主力在1932年10月随红四方面军撤出鄂豫皖根据地后,根据中共鄂豫皖省委的指示,由"那些在1932年随红四方面军  相似文献   

4.
为了追寻蔡威在鄂豫皖苏区战斗的足迹,我们冒着酷暑来到河南省新县。这是一座美丽的县城.一条河流穿城而过,若大的县城像个大公园,整洁宁静。新县是全国著名的将军县,被誉为红军的故乡,将军的摇篮。这里是土地革命战争时期鄂豫皖苏区首府所在地,曾诞生了红四方面军、红二十五军、红二十八军等多支红军主力部队,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邓小平、董必武、李先念、徐向前、刘伯承等曾在这里战斗过。  相似文献   

5.
正徐海东大将是卓越的军事家,一生战功赫赫,为中国革命立下了汗马功劳。徐海东与毛泽东初识在陕北。毛泽东称赞他是"对中国革命有大功的人",徐海东也非常崇敬毛泽东,他们在长期的革命生涯中结下了深厚的革命情谊。"把张村驿打下,大家一块去见毛主席"1935年9月初,徐海东率红二十五军经过10个多月的艰苦跋涉,终于到达陕北根据地,与刘志丹领导的陕北红军胜利会师。不久,红二十五军和陕北红二十六、  相似文献   

6.
甘孜会师     
《党课》2006,(10):92-92
红二十五军是土地革命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在鄂豫皖革命根据地领导发展起来的一支工农红军。红四方面军主力西移后,中共鄂豫皖省委即以留下的第二十五军军部及其第七十五师、第九军第二十七师以及部分地方武装,于1932年11月重新组建了第二十五军。1934年4月与红二十八军合编,仍名为红二十五军,主要领导人为程子华、吴焕先、徐海东等。1934年11月,红二十五军开始长征。经湖北北部、河南西部,击破国民党军的前堵后追,于12月胜利到达陕西南部。随后,粉碎了敌人两次“围剿”,创立了鄂豫陕游击根据地。1935年7月为配合红军主力北上行动,挺进甘肃。9月进入陕北革命根据地,同陕北红军在永坪会师。两军合编为红十五军团,徐海东为军团长,程子华为政委,刘志丹为副军团长兼参谋长。  相似文献   

7.
台运行 《党史纵览》2006,(10):38-42
中国工农红军第二十五军,1931年建立于金寨县麻埠镇。1932年10月,其七十三、七十四师随红四方面军转移。11月,中共鄂豫皖省委以其留下的七十五师和皖西部分红军为基础,重建了红二十五军,坚持鄂豫皖苏区斗争。1934年1月,奉中革军委副主席周恩来之命,开始长征。她是皖西人民子弟兵,是长征队伍中最先到达陕北的一支工农红军。长征途中,约3000人的红二十五军,穿越中原,摆脱了30多个团敌人的围追堵截,不仅没有减员,到陕北时,部队还增加了800多人。更为可贵的是:在全国各革命根据地大部分损失的情况下,红二十五军在鄂豫陕边区播下了革命的种子,创…  相似文献   

8.
中国工农红军第二十五军是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诞生在鄂豫皖革命根据地的_一大主力红军(红四方面军、红二十五军、红二十八军)之一。1933年至1934年在红四方面军撤离根据地、鄂豫皖苏区面临严重困难的情况下,红二十五军同强大的敌人进行了英勇卓绝的斗争。1934年11月,红二十五军根据中共中央的指示,实行战略转移,开始了举世闻名的长征。在长征中,红二十五军英勇善战、秋毫不犯、唤醒民众、踊跃参战的动人事迹在中州大地广为流传,给河南人民留下了难忘的印象。这里记述的就是红二十五军长征在河南的英勇壮举。  相似文献   

9.
<正>刘华清上将与宁夏人民有着割舍不断的情结。建国前,红军长征、西征时,他曾两次来宁夏;建国后,应邀两次为宁夏的革命纪念活动赠墨题词。一、早期两次到宁夏(一)长征翻过六盘山红军长征时,刘华清曾先后任红二十五军政治部组织、宣传、文印科科长。1935年8月15日,在政委吴焕先、军长程子华率领下,红二十五军先  相似文献   

10.
1934年10月至1936年10月,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中国工农红军第一、二、四方面军和红二十五军分别从各苏区向陕甘苏区进行战略转移,这就是举世闻名的二万五千里长征。1936年10月,中国工农红军第一、二、四方面军在甘肃会宁地区胜利会师,是长征胜利的标志,也是中国革命走向胜利的转折点。  相似文献   

11.
吴绍镒、吴平、杨松其实是一个人。吴绍镒,湖北大悟县人。和徐海东、刘华清将军是老乡。三老的故居我都拜访过,在省委工作时,还在华清同志的故乡禹王镇蹲过点;任省文化厅长时,随贾志杰、钱运录同志陪同他参观过省博物馆。徐海东同志曾任红二十五军军长,红二十五军是从湖北走出的参加长征的三支红军部队之一,解放后授衔为大将,毛泽东同志曾赞扬他是为中国革命立了大功的人,他儿子任文化部副部长时,是我的上司,我也曾派人去看过他仍留在大悟农村的大女儿。  相似文献   

12.
提起大别山,不能不说红安,这个在中国革命史上产生过许多奇迹的地方,是大别山革命斗争的摇篮。这里还是大别山红色歌曲和革命歌谣的发源地。《八月桂花遍地开》、《三大纪律八项注意》曾分别伴随着在红安建立的红四方面军、红二十五军两支红军部队一路唱出红安,唱到延安,唱遍全中国。  相似文献   

13.
中央主力红军长征到达陕北,严冬将至,囊空如洗,毛泽东向二十五军借钱,徐海东抠出自己不多的“家底”。1935年10月,中央红军历经千辛万苦,胜利到达陕北,与先期到达这里的红二十五军会师,结束了为期一年的历史壮举——长征。这时,红二十五军已经同陕北红军合编为红十五军团,徐海东任军团长。中央红军的到来,陕北革命力量大增,这让徐海东高兴得眉飞色舞。他紧紧握着毛泽东的手,激动地说:‘哦们盼星星,盼月亮,就是盼着和中央红军会合,在党中央、毛主席领导下把中国革命进行到底!”然而,两军会合,陕北一下子开进这么多部队,…  相似文献   

14.
邵予奋 《共产党人》2005,(17):50-52
今年8月是红二二上下一致军长征经过宁夏70周年。红二十五军是红军长征中经过宁夏的第一支红军部队。1935年8月15日至17日,该军在今宁夏西吉县兴隆镇、单家集一带休整3天,开展了创造性的卓有成效的群众工作,广泛深入地宣传了党的抗日主张和民族宗教政策,受到了当地回族群众的热烈欢迎和衷心拥护。毛泽东曾经夸奖说:红二十五军政策水平很高,民族政策执行得很好。这一史实在红二十五军战史和宁夏地方党史中均有翔实记载。它既是红二十五军战史上的光辉篇章,也是宁夏民族工作的宝贵历史遗产和光荣传统。  相似文献   

15.
关于《红二十五军十五个月斗争歌》的几点说明陈鹤桥一、红二十五军1935年9月长征到陕甘苏区时,与刘志丹等同志领导的红二十六军、二十七军会师合编为十五军团。10月同中央红军会合后,大家都爱唱"中央红军十二月长征歌"。我们红二十五军的一些同志提出请军团政...  相似文献   

16.
1935年1月间,红二十五军三四千人,在程子华、吴焕先、徐海东同志领导下,击败了国民党军队多次阻拦,经鄂北、豫西进入陕南山区,开展游击战争,创建了新的革命根据地。红二十五军进入陕南以后,蒋介石即令西安绥靖主任杨虎城指挥所部十七路军截击。杨虎城部在三个月中连遭惨败,认识了红二十五年的厉害,不敢再以少数部队应战;后来蒋介石也看到了杨部实力不足,要应付这支强悍的红军,必须重新部署兵力。于是调集东北军二十六军肖之楚部和十七路军共41个团的兵力,分进合击,对红二十五军进行第一次“围剿”。在敌众我寡、力量悬殊的情况下,红…  相似文献   

17.
智擒余谊密     
1934年11月,中共鄂豫皖省委奉中共中央的命令率领红二十五军北上抗日。国民党趁机对大别山革命根据地进行了惨绝人寰的清剿、国民党军队所到之处,尸横遍野,血流成渠,田园房舍,洗劫一空。地方苏维埃政权被摧毁。大批干部、党员和革命群众惨遭杀害,其血腥的屠杀令人发指,残酷的手段古今罕见。国民党报纸纷纷报道,蒋  相似文献   

18.
张靖武  曹磊 《江淮》2011,(6):30
我14岁参军,在红二十五军225团一营营部当通信员,后来又到团部当通信员。1934年11月16日,根据党中央和中央军委副主席周恩来的指示,红二十五军实行战略转移,由河南罗山县何家冲出发向西挺进,红二十五军的长征从此开始。  相似文献   

19.
庞国翔  庞滔滔 《湘潮》2010,(12):48-48
吴焕先是红军长征途中牺牲的一名高级将领,曾任红二十五军军长、政治委员等职。他在甘肃四坡村的牺牲,是红二十五军的一个重大损失。为此,红二十五军干部王诚汉特作《鹊踏枝·哭吴焕先》一词:中原大山男儿烈,  相似文献   

20.
红二十五军远征樊少浦奔赴鄂乐,三千行装连日飘散着硝烟。仁和集一线锁定残夜,黎明犬吠,追咬着黄尘飞漫……后卫团依然枪声如织,斛山寨头骤临候雁。半日拼杀,血暗暮云;四千战俘;离乡哀怨。奔赴鄂乐,红二十五军健儿折叠起茫茫夜色,花山寨传响着军委决断。公元一九...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