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实现思想政治工作现代化,从当前企业的实际情况来看,需要正视和解决三个方面的不适应。对市场经济的不适应不知:一人些政工干部对市场经济知识、市场规则、市场状况知之甚少,对.企业的市场定位、市场营销战略、市场份额、市场区域、产品性能等缺乏了解。不想:有些政工干部对学习市场经济知识缺乏热情,对本企业的市场情况不够关心。这一方面是由于观念陈旧,习惯于计划经济体制下的闭门造车,发号施令,另一方面是由于工作多、人手少,身兼数职,疲于应付,无暇接触市场经济知识和进入市场实践。不会:大多数企业政工干部有着进入市场…  相似文献   

2.
现代社会组织结构观与城市社区建设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从计划经济体制向市场经济体制转变,社会组织必然出现重大变动。计划经济体制下的基本社会组织只有公共组织,而在市场经济体制下,公共组织、营利组织和非营利组织均是基本社会组织,它们分别形成了政府、市场和社会三大板块或三个部门。现代社会组织结构的特点是:第一板块较小,而第二、三板块较大。  相似文献   

3.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的计划及其新职能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是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基本目标。这个目标的核心是要从根本上改革我国原有的计划经济体制,使市场在国家宏观调控下发挥资源配置的基础性作用。在这个经济体制转型过程中,以至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确...  相似文献   

4.
一、从计划经济体制到市场经济体制是一个根本的转变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就是要使市场在国家宏观调  相似文献   

5.
温州思想道德建设的思考和实践温州市委副书记、代市长钱兴中温州在发展有区域特色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过程中,对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特别是思想道德文化建设,作了一些积极有益的探索。一、市场经济条件下思想道德建设面临的新情况新问题从计划经济体制向市场经济体制...  相似文献   

6.
深化改革,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给企业思想政治工作提出了一系列新课题。我们研究会从工厂的实际出发,突出企业走向市场这个主题,着眼于市场格局下企业思想政治工作的新特点、新规律,积极开展调研,配合一线工作,引导职工在一些重大问题上统一了思想认识,为调动职工的积极性,促进企业的经济发展,起到了积极的作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提出后,人们挣脱了长期计划经济体制下形成的思想束缚,新思想、新观念应运而生。但我们经过调查分析,发现职工对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理解在很大程度上还存在着片面性,比如认为市场经济就  相似文献   

7.
来稿摘登     
观念更新的几个误区 成都军区后勤某分部政治部范志民:一是把“更换”当“更新”。有的人缺乏对观念更新的正确理解和科学认识,把更新观念视为一种时髦,以简单的“更换”当更新。他们往往从唯心主义或个人利益出发,美其名曰“解放思想”,今天一个新认识,明天一个新观点,后天一个新追求,不断更换,而实质上是狭隘的实用主义观念的恶性膨胀。有的甚至把更新观念当成追求资产阶级生活方式的挡箭牌,一味的喜新厌旧,更换房子,更换位子,更换车子,更换妻子,把“观念更新”庸俗化了。二是只排旧未换新。在我国从计划经济体制向市场经济体制过渡中,有的人对旧体制下旧观念的落后性有所认识,持排斥态度,不愿再回到过去。但是,他们只是破了旧观念,而尚未确立起应有的新观念,在观念更新上留下  相似文献   

8.
企业政工干部思想状况分析与研究刘保民一、思想状况分析当前,在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和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形势下,企业思想政治工作遇到了新的课题,企业政工干部的思想也受到了严重冲击,从调查情况分析看,企业政工干部中的思想问题概括起来主要表现为“四个苦衷...  相似文献   

9.
试论陈云在市场经济理论形成中的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永刚 《理论探索》2006,3(1):127-129
陈云是我党两代中央领导集体的重要成员,也是我国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开拓者和奠基人之一。他对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的形成做出了杰出贡献:其关于“三个主体、三个补充”的著名论断,是由计划经济体制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转变的先导,也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的萌芽;其计划经济思想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存在着内在逻辑联系,是由计划经济转向市场经济的逻辑桥梁;作为市场取向改革的主要倡导者和推动者之一,陈云对计划经济体制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转变,对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的形成起了引导作用。  相似文献   

10.
农业结构调整主导模式的选择方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曹儒国 《党政论坛》2001,(10):21-23
我 国农业结构调整模式更替与经济体制的变迁是同向的 ,有什么样的制度环境 ,就会有相应的主导结构调整模式。简单地讲 ,就是在计划经济条件下 ,必然内生政府主导的结构调整模式 ,而在市场经济条件下 ,政府要退出主体地位 ,让位于农民和农村各种产业组织。建国以来 ,我国经历了一个从计划经济体制向市场经济体制的变迁过程 ,农业结构调整相应也经历了由计划调整到市场调整、由集中决策到分散决策的变迁过程。本文主要就市场经济条件下农业结构调整主导模式的选择方向谈些看法。一、以产业组织为主体的结构调整模式 ,是市场经济条件下的主导…  相似文献   

11.
李均 《学理论》2012,(20):281-282
市场经济多元体制下,我国中小企业竞争态势愈发激烈,社会建设步伐也在显著加快,自此企业思想政治工作进程任务也更加艰巨。因此,企业发展处于当前多元、开放市场经济体制下,为充分适应目前激烈竞争市场,必须加大思想政治工作建设改革深化,以保证政工干部及建设团队的优秀工作精神,并形成良好思想作风及工作氛围。  相似文献   

12.
正确认识利益主体多元化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我国正在经历的从计划经济体制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转轨过程,从一定意义上说,也就是利益主体多元化的过程。所谓利益主体多元化,是指个人利益独立化和多种利益群体并存格局的形成。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相适应的利益主体多元化,是对传统计划经济体制下利益主体单一化的否定。  相似文献   

13.
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企业思想政治工作到底有无作为?就是说有没有加强和改进的必要?这需要根据市场经济的特征,从理论和实践的结合上,寻求一个正确的答案.但总的来说,在经济体制改革的过程中,思想政治工作不能削弱,这是全面贯彻执行党的基本路线的保证.市场经济体制中企业思想政治工作是大有作为的,关键是要从实际出发,研究思想政治工作的新特点、理出新思路、求得新突破. 一、市场经济的运行空间扩大化,有利于企业思想政治工作转入广阔的天地企业思想政治工作的活动范围受制于经济体制的影响.在计划经济体制下,企业思想政治工作往往局限于企业内部这块狭小的阵地,与企业外部的市场分离,仅仅注意把上面的精神、企业  相似文献   

14.
在推进马克思主义经济学中国化的历史进程中,先后经历了从批判资本主义经济向研究社会主义经济的转变;从主张实行计划经济向提出有计划商品经济的转变;从实行有计划商品经济向探讨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转变;从探讨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向寻求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转变过程,这四次转变是历史合力的产物。深入研究这四次转变,为我们在新常态背景下推进我国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了许多有益启示。  相似文献   

15.
发展市场经济不能忽视道德修养刘艳明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就是要使市场在国家宏观调控下对资源配置起基础性作用,促进生产力的进一步发展。但是从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的过渡并不是一种纯粹的经济活动,它必然要引起人们思想观念、价值取向、道德准则和生活方式的一...  相似文献   

16.
文化市场的理论定性与文化的市场定位及其管理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文化市场是为文化产品流通而开辟的商业性渠道,它在人类社会进入分工阶段就出现了。我国文化市场曾长期挛缩于计划经济体制里,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建立过程中面临着理论和实践上的新课题。必须研究市场文化的范围、内涵、层次、级差等问题,并采取相应的政策和法规进行科学管理。  相似文献   

17.
我国现在正处在由计划经济体制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转变的关键时期.如何在市场经济的大潮中学会驾驭市场经济,尽快掌握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基本规律,这是实践向我们中国共产党入特别是党的各级领导干部提出的一个十分紧迫而又重大的新课题. 过去,在革命战争年代,我们党开始并不熟悉驾驭战争的规律,以致曾在战争中遭到过不少挫折.以后,我们党在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的指导下,经过总结经验教训,重视围绕进行革命战争这项中心任务,加强干部队伍建设,强调干部要在战争中学会战争,结果,  相似文献   

18.
浅谈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的经济法制建设李淑贞,张恩铭从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转变,是我国经济体制的一个根本性转变。在这个转轨过程中,将我国经济以市场为取向的改革纳入以宪法为核心的法制轨道,特别是建立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运行相适应的...  相似文献   

19.
推进“两个转变”是当前领导工作中的重点和难点○李锡炎在新的形势下,领导工作面临着许多新情况、新问题、新矛盾,也有不少的重点和难点。其中最突出最迫切需要解决的重点和难点问题,莫过于推进两个根本性转变:一是经济体制要从计划经济体制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转...  相似文献   

20.
《瞭望》2000,(46)
经过二十多年的艰苦探索和反复实践,在不断突 破传统计划经济体制的过程中,我国已初步建  立起符合国情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为我国的生产力水平迈上一个大台阶提供了体制保障。我们实现现代化建设的前两步战略目标的实践已经证明,坚持实施经济体制改革,从根本上以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取代计划经济体制,是我国经济得以健康发展的强大动力。 在过去的20多年中,以市场为取向的改革,采取了渐进的方式,从计划经济体制相对薄弱的领域和环节突破,逐步扩大和深入。冲破同生产力发展要求不相适应的人民公社体制后,农村经济体制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