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已经过去的2014年,"九合一"选举成为台湾政局主线。选前,蓝绿围绕选举提前布局、争夺激烈。由于马英九当局内部整合不力、施政不佳,而民进党趁势强力掣肘,使得马英九当局深陷困境不能自拔。最终,选举结果以国民党惨败、民进党大胜告终。由此,宣告国民党告别马英九时代,进入权力重新盘整期;而民进党则实现世代更替,全面进入蔡英文时代,但两岸政策调整止步不前、"台独"声音再次抬头。一、"九合一"选举国民党史上最大惨败,民进党实  相似文献   

2.
<正>2018年是台湾政局发生深刻变化的一年。岛内不满民进党当局执政的民怨持续累积,"重经济民生、反蓝绿恶斗"的主流民意形成一股"反蔡反民进党"的社会风潮,最终使民进党在"九合一"选举中遭遇惨败,国民党乘势大胜,岛内政治格局呈现"地方包围中央"之势。2019年,岛内外各方势力将围绕2020年"大选"展开激烈博弈,台湾政局将更趋复杂多变。  相似文献   

3.
《台声》2016,(3)
正蔡英文在1月16日举行的台湾地区领导人选举中大胜,民进党同时赢得"立委"选举,获得"立法院"的多数席位。台湾新的政党轮替成为现实,国民党将再次成为在野党。自2014年台湾地区"九合一"选举国民党惨败后,民进党再次上台就已经成为台湾普遍的政治预期。为确保平稳赢得台湾地区领导人选举,这一年多来蔡英文说话谨  相似文献   

4.
<正>台湾"九合一"选举定于2014年11月29日举行。一般认为,依据目前岛内政治格局与国民党执政现状观察,这次选举总体上将呈现"蓝守绿攻"、"蓝消绿长"的态势:国民党维持既有执政县市面临困难,执政席次减少似成定局。选后,预测"北蓝"将越来越淡,"南绿"将越来越深,台湾蓝绿政治版图如出现重大变化,对未来台湾政治格局将产生重大影响。  相似文献   

5.
吴师 《两岸关系》2015,(1):39-40
<正>2014年11月29日,台湾"九合一"选举结果出炉,22个县市长中,国民党获6席,民进党获13席,无党籍获3席,蓝绿政治版图呈现逆转之势。针对选举结果对岛内社会形态和政局走向的影响,台湾学者表达了不同观点和见解。国民党应加速改革台湾历史学者武之璋认为,2008年马英九上台后,大家都寄望马拨乱反正,把台湾带向一个正常社会。没想到  相似文献   

6.
《台声》2017,(3)
<正>新媒体(New Media)在台湾政治场域起大规模的作用,可以追溯到2012年"反媒体垄断运动",其后在2013年因"洪仲丘事件"而起的"白衫军运动"发挥关键的动员作用。新媒体对于台湾青年所发挥的政治动员效果,最为明显的是2014年3月18日"太阳花学运"及当年底的"九合一选举",此后国民党兵败如山倒。由于这几场运动与选举结果都涉及两岸关系发展,因此新媒体对于两岸关系的影响开始受到重视。  相似文献   

7.
正2018年底台湾地区"九合一"选举尤其是县市长选举,对岛内主要政治势力尤其是国、民两党力量消长与变化,甚至对2020年台湾地区领导人选举,将产生重要影响。这次"九合一"选举的主要观察指标是蓝绿县市长版图与得票率、县市议员席次与得票率的变化。台湾县市长选举可能出现两种重要结果一是民进党可能受挫,出现"由盛转衰"态势。民进党执政政绩不佳及蛮横推行"一例一休""年金改革"  相似文献   

8.
<正>到今年5月20日,民进党执政已满3年。3年来,台湾民众吃尽了民进党执政带来的苦头,经济下滑,民生凋敝,民怨沸腾,怨声载道,使得"讨厌民进党"成为台湾最大党。直接导致民进党在2018年11月台湾地区"九合一"选举中惨败。2018年"九合一"选举结果反映了广大台湾民众希望两岸关系好起来,分享两岸关系和平发展  相似文献   

9.
正2014年"七合一"选举,中台湾是争夺的关键地区,变数最大,蓝绿重兵集结,尤其是台中市上演"强龙之争",很可能成为改变台湾政治版图的关键一役。2014年11月29日,台湾将举行一次重要选举,即多项地方选举合并后的"七合一"选举,其中最重要的是6个直辖市与16个县市长选举。依岛内政治格局发展态势与国民党执政现状观察,这次选举总体上呈现"蓝守绿攻"、"蓝消绿长"与"国败民胜"的态势。不论国民党能否维持既有执政县市,其得票率与得票数预计会继续下降。选后,"北蓝"  相似文献   

10.
国民党在台湾"九合一"选举中大败之后,台湾"行政院长"江宜桦辞职,马英九任命毛治国"组阁",再次引起一阵批判之声,认为马英九用人缺乏创意,又是老面孔,没有新气象。暂且不论马英九提名人选是否合适与恰当,我们首先要问台湾需要怎样的治理人才与精英?选人用人是要没有治理经验  相似文献   

11.
《台声》2014,(12)
<正>据台湾媒体报道,11月29日,台湾地区地方公职人员"九合一"选举投票正式开始,从上午8时开始,到下午4时结束,后即开票。台湾多家媒体陆续直播开票情况。选举结果,按中国国民党主席马英九的话说,国民党在"九合一"选举遭遇极大挫败。依据台湾选举事务部门公告时程,12月5日正式公告当选人名单,12月19日前致送当选证书。  相似文献   

12.
《台声》2018,(23)
正11月24日晚,台湾的"九合一"选举以民进党惨败、国民党狂胜宣告落幕。至于导致这一结果的原因,各界自有不同解读,但笔者认为,追根溯源,这次选举结果是两岸关系和平发展道路的胜利。回首往事,自2014年"九合一"选举、2016年"大选"、下野后被民进党清算,国民党一路都疲于应付,只能任人宰割,毫无还手之力,最后甚至连喊痛的力气都没有了。至于此次"九合一"选举,当初根本鲜有人想过  相似文献   

13.
正8月27日选举登记日后,2018年台湾"九合一"选举正式打响。基于承上启下的特殊地理位置和地方政治生态,中台湾向来被视为决定地方选举胜负的关键。近来,受东亚青运会取消、"反空污公投"运动以及雨灾等事件的冲击,中部地区的选情持续升温;而蓝绿高层皆奔赴中部助选,则意味着两党在中南部展开全面正面对决。  相似文献   

14.
影响今年底台湾"七合一选举"选情的主要因素包括蓝绿基本盘变化、执政大环境、候选人特质与治理能力、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的效应等诸多方面。目前分析,总体选情对执政的国民党不利,若将"六都"版图变化视为选举输赢的主要标志,选举结果恐怕将呈现出民进党不会输,国民党不会赢的局面。就影响而言,"七合一选举"不会直接动摇国民党中央执政根基,但可能延续"蓝消绿长"的态势,成为"蓝大绿小"向"蓝小绿大"方向转变的关键一役,并进一步削弱马英九党内地位和执政权威,加剧苏贞昌与蔡英文之间的矛盾,亦将间接对两岸关系的发展产生影响。  相似文献   

15.
<正>6月24日,被视为国民党2016年"大选"热门人选的台湾新北市长朱立伦宣布竞选连任,引发岛内各界高度关注。朱立伦这一决定是在国民党今年11月底"九合一"选举胜选前景不确定性加剧,考量到"必须先打赢2014才有2016"的情况下做出的。台湾舆论认为,此举将有助于国民党稳住"九合一"选情,有利于朱立伦积累未来更上一层楼的政治能量。但有媒体指出,由于朱立伦宣布"不中途参选总统",这将给蓝营2016年"总统"选举布局增添变数。  相似文献   

16.
2020年台湾地区大选落幕,民进党挟全岛资源加上外部力量介入(美国通过对台出售武器、通过所谓"台湾旅行法""台北法案"、为蔡英文提供"国际舞台"等拉抬民进党选情),在地区领导人、民意代表两项选举中大胜,再度"完全执政"。国民党没有延续2018年"九合一"选举时的"运气",仅仅一年多时间就在全台各县市被"翻转"。成立仅半年的台湾民众党以超过11%得票率成为立法机构第三大党。  相似文献   

17.
《台声》2018,(23)
正"绿地"变"蓝天"台湾民众用脚投票"绿营大本营"成"蓝营新阵地""韩流"席卷台湾"六都":国民党3席,民进党2席,无党籍1席16县市:国民党12席,民进党4席蔡英文辞去民进党党主席11月24日,台湾地区"九合一"选举进行投票,选举产生22个县市的县市长、议员,以及乡镇长、村里长等。据台湾当局"选务部门"的票数统计,在22个县市长中,中国国民党获15席,民进党获6席,另有1席为无党籍。据台湾媒体报道,11月24日晚间,蔡英文宣布辞去民进党党主席职务,  相似文献   

18.
正台湾地区"九合一"选举结果揭晓,民进党遭遇惨败。这次选举呈现出一些新的特点,其结果对台湾政局和两岸关系发展都将产生重要影响。一、此次"九合一"选举反映出台湾政治和民意发展新趋势政治动员主轴从意识形态向经济民生、治理能力偏移,统"独"认同牌效用大幅削弱,选民更关注治理能力、民生问题。此次选举民进党之所以大败,主要是  相似文献   

19.
<正>台湾"九合一"选举结束后,各界都在检讨国民党败选的原因,都在怪马英九当局执政不彰,却很少有人探讨民进党胜选的原因。这次"九合一"选举,不论有无地方执政权,民进党所向披靡,几乎战无不胜,在22个县市中,民进党仅提名17个县市候选人,就获得13个县市执政权,获得583万票,大赢国民党84万票。那么,民进党为何会取得如此成绩?是国民党的败就是民进党的胜?还是民进党功绩卓著或是民进党赢得台湾人民的信任?这些  相似文献   

20.
台湾"九合一"地方选举,国民党大输,民进党首次占据压倒性优势,成功逆袭多年来由国民党垄断的北蓝南绿政治格局。台湾"九合一"地方选举结果,证明美国人开始对马英九不信任了。实际上,台湾问题一直有美国因素,美国的策略是:不独不统、不战不和、以台制中,牵制中国经济发展,压制两岸关系和平发展。马英九执政以来,海峡两岸关系和平发展所取得的各项成果,美国人是不愿看到的,有碍美国重返亚太的战略目标。由于海峡两岸全方位交流、合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