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社会主义的基本特征是什么?多年来没有认识清楚.其中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忽视了生产力在社会发展中的最终的决定作用,甚至离开生产力,片面地把生产关系和上层建筑的先进与否作为衡量一切的标准;夸大了生产关系对生产力、上层建筑对经济基础的反作用和在一定条件下的决定作用.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的历史已经证明这种离开生产力抽象地看待社会主义的理论是错误的,在实践上也是有害的.邓小平同志强调,要从生产力发展水平来认识社会主义.他指出:“搞社会主义,一定要使生产力发展,贫穷不是社会  相似文献   

2.
社会主义公有制为主体的所有制结构是我国生产力发展的必然选择,是共产党执政和社会主义的经济基础。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一方面我们要立足于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国情,坚持多种所有制成分共同发展;另一方面,我们要认清社会发展的总趋势,坚持和巩固社会主义公有制的主体地位。  相似文献   

3.
社会主义本质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特殊体现,主要表现为:体规程度的主体性,体现途径的迂回性和体现进程的创新性。1、体现程度的主体性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就是不发达阶段,其生产力与生产关系必然表现为复合结构。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这种复合结构决定了以社会主义为主体,社会主义因素与非社会主义因素并存的表现形式。这种公有制和按劳分配的主体地位,体现了社会主义本质的主体性。这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既不能超越,又不能抛弃,而只能随着社会生产力的不断发展,巩固和增加其主体。&。2、体现途径的迂回性十五大强调“在社会主义条件…  相似文献   

4.
马克思主义正确指出,生产力是人类社会发展的最终决定力量。生产力不仅决定生产关系的性质,而且决定生产关系的建立、巩固、调整与变革。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是由于生产力的解放和发展冲破了封建主义和资本主义生产关系束缚的结果;社会主义制度要得以巩固、健全和发展,也  相似文献   

5.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发展,是人类历史长河中的组成部分,同样是由“无数个力的平行四边形”产生出一个“总合力”推动的。其中,生产力的发展是根本的动因,生产力的发展引起的社会经济关系的变革是二级推动力。本文仅从经济关系的变革来探讨初级阶段发展的经济动因,以请教于大家。一、生产力的发晨引起社会经济关系的双向变革生产力的发展,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矛盾运动,一方面引起社会经济形式的演变,即从自然经济一商品经济一产品经济的转化;另一方面,也引起社会生产关系的更替,即从原始社会的生  相似文献   

6.
马克思、恩格斯揭示了人类社会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合生产力状况、上层建筑一定要适合经济基础发展要求的规律。正是生产关系同生产力、经济基础同上层建筑之间又统一又斗争的矛盾运动,形成人类社会由低级向高级发展的“自然历史过程”。但是,有人总感到困惑,既然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中国生产力这么落后,为什么能搞社会主义?既然社会主义是比资本主义更高的社会阶段,为  相似文献   

7.
坚持公有制为主体促进非公有制经济发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一、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是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经济制度 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应生产力发展水平,这是人类社会发展的一般规律,也是确定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的根本理论依据。我国社会主义制度是在原来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基础上建立起来的,在极端低下的生产力水平和极不发达的市  相似文献   

8.
最近在上海举行的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讨论会上,对划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提出了几种标准:生产力标准.认为生产力是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划分的首要标准.有的同志主张生产力标准主要是生产工具发展程度,还有的同志认为生产力标准不能简单地量化,提出以生产社会化程度为其标准.持不同意见同志认为,生产力不是判定社会形态综合依据,它只是判定一种社会形态发展是否成熟的依据.生产关系标准.认为判定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标准只能是社会中占主导地位的生  相似文献   

9.
当前在加强思想政治工作和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中,有一种说法:经济建设上去了,生活改善了,人们的思想觉悟就自然而然地提高了,精神文明建设就自然而然地上去了。这种说法有片面性,故有澄清的必要。历史唯物主义认为,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经济基础是上层建筑赖以产生、存在和发展的物质基础,上层建筑一定要适合经济基础的需要。但这决不是说经济基础改变了,上层建筑就立即改变。这是因为上层建筑具有相对的独立性,它不只是消极地反映经济基础,而是对经济基础的形成、巩固和发展具有重大的反作用。上层建筑的变化往往落后于经济基础的变化,特别是上层建  相似文献   

10.
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矛盾,是任何社会形态中的基本矛盾。其中生产力是最活跃最革命的因素。正是由于生产力的发展必然要打碎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桎梏,因而资本主义必然为社会主义所取代。社会主义的诞生,是人类历史发展的巨大进步,是符合生产力发展规律的。社会主义制度建立后,根据变化了的实际,对不适应生产力发展的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进行一定程度的变革,同样是历史进步的要求,是生产力发展所必需的。一、社会主义的诞生就是生产力的极大解放,代表着历史发展的大趋势在生产力与生产关系这个人类社会基本矛盾中,生产力是革命的活跃的因素,是不断进步变化的,而生产关系在一定的社会形态中则是相对稳定不变的。随着生产力的发展,必须变革生产关系,才能适应生产力发展的客观要求。当一种生产关系不适应生产力发展要求时,  相似文献   

11.
我国是一个经过三十多年社会主义建设,但仍然没有摆脱贫穷、落后,人口多、底子薄、人均国民生产总值居于世界后列出国家。生产力是决定生产关系的。只有生产力的高度发达,才能巩固、发展社会主义的公有制,才能建设高度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因此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发展社会生产力是我们全部工作的中心,也是考虑一切问题的出发点。考虑经济体制改革和政治体制改革的成功与否,必须看它是否迅速提高了我国的社会生产力,离开这个根本出发点来谈改革只能走向历史的唯心主义。  相似文献   

12.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根本任务是发展生产力,对此目前已进行了较多的讨论。那么,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应当怎样发展生产力?这是亟需探讨的课题。马克思当时面临的历史任务是推翻资本主义生产关系,所以他着重研究了变革生产关系问题,而当无产阶级成为统治阶级以后,就应当把发展生产力作为主要内容和中心议题来研究。因而不能以生产关系的变革来代替生产力的变革,要从偏爱生产关系的习惯思维中跳出来。我们认为,在发展生产力问题上,要防止三种偏爱和三种忽视。  相似文献   

13.
《中共中央关于经济体制改革的决定》指出:“社会主义的基本矛盾仍然是生产关系和生产力、上层建筑和经济基础之间的矛盾。我们改革经济体制,是在坚持社会主义制度的前提下,改革生产关系和上层建筑中不适应生产力发展的一系列相互联系的环节和方面。这种改革,是在党和政府的领导下有计划、有步骤、有秩序地进行的,是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和发展。”中央的《决定》以社会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为线索,阐明了经济体制改革的性质是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和发展,揭示了这场改革在我国出现的历史必然性和它在内容上的全面性、深  相似文献   

14.
党的十二届三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经济体制改革的决定》中指出,社会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仍然是生产关系和生产力,上层建筑和经济基础之间的矛盾。社会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的运动和发展,提出了经济体制改革的客观必然性。只有在坚持社会主义制度前提下,对我国生产关系和上层建筑中不适应生产力发展需要的一系列互相联系的环节和方面进行改革,才能把我国建设成高度文明、高度民主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  相似文献   

15.
关于划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客观依据的问题,就社会矛盾系统来考察,应当是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上的特殊矛盾即阶段的矛盾特殊性.从唯物辩证法的观点审视,这应当说是毫无疑义的.因为社会不同阶段的特殊本质.是由它们各自的特殊矛盾所规定的.现在的问题在于,一定社会阶段的特殊矛盾到底是什么,长期以来,在理论上没有一个具体明确的界定.社会主义初级阶段问题讨论以来,对这一问题虽然提出了许多看法.例如,以生产力为依据,以生产关系为依据,以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统一为依据,以公有制发展的阶段为依据,以基本矛盾诸方面要素的综合为依据,等等.但是,这些不同的观点,都没有从社会矛盾系统演变的不同层次中,去探讨区别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特殊矛盾,而是在社会基本矛盾这个层次的范畴中打转转.笔者认为,社会主义基本矛盾并不是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特殊性矛盾.  相似文献   

16.
探讨我国正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题目,必须着力研究我国现阶段的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矛盾.我认为,初级阶段之所以是初级阶段,关键就在于这一阶段的社会基本矛盾,即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矛盾,集中体现在社会化大生产发展的客观要求与商品经济很不发达的矛盾方面.对生产关系理论的再评价什么是生产关系呢?马克思在《〈政治经济学批判〉导言》中,从生产总过程角度,把生产关系看作是生产、分配、交换、消费四环节的关系,认为"它们构成一个总体的各个环节、一个统一体内部的  相似文献   

17.
一、县级干部人事制度改革必须围绕经济建设这个中心进行历史唯物主义认为,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但上层建筑在一定程度上又反作用于经济基础,这种反作用集中表现在服务上,即上层建筑在方向、方式、效果上都为经济基础提供服务.当上层建筑适应经济基础时,就起促进作用,反之,就起阻碍作用,延缓经济的发展.这种反作用有时还是巨大的.  相似文献   

18.
正在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中,改革开放就是生产关系对于生产力发展、上层建筑对于经济基础强化且主动地、建设性地破除自身阻碍,适应生产力、经济基础,并为生产力、经济基础拓展更大空间的体现形式。搞好经济社会发展,当前必须坚持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三个"进一步解放"——进一步解放思想、进一步解放和发展社  相似文献   

19.
《中共中央关于经济体制改革的决定》指出:“社会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仍然是生产关系和生产力、上层建筑和经济基础之间的矛盾。我们改革经济体制,是在坚持社会主义制度的前提下,改革生产关系和上层建筑中不适应生产力发展的一系列相互联系的环节和方面。”这是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对毛泽东同志关于社会主义社会基本矛盾学说的运用、丰富和发  相似文献   

20.
(一)我国社会基本矛盾比起以往私有制社会和现代资本主义社会基本矛盾有其显著特点。这就是:它的生产关系、上层建筑与生产力、经济基础是基本适合的,是推动其向上发展的,这是占主导地位或基本的方面;另一方面,社会主义生产关系、上层建筑也有不适合生产力、经济基础状况的部分,即有不利于或阻碍生产力、经济基础向前发展的方面,但这是次要的或不占主导地位的方面。基本适合与部分不适合的相互并存、连接,就构成我国社会基本矛盾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