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从日喀则赶回拉萨,为了能更多地了解中央国家机关援藏干部有着怎样的心路历程,以及他们在拉萨经历了怎样的考验和历练,从清晨到深夜,我们采访了7位中央国家机关援藏干部的典型代表,虽然身体极度疲倦,但精神却特别亢奋。我们知道,来到了西藏,我们看到的是西藏,然而又不是西藏的全部。  相似文献   

2.
在本期策划实施过程中,人民论坛杂志援藏干部特别报道组通过现场采访、电话连线、邮件沟通等多种方式,亲密接触了许多援藏干部,他们甘于奉献、乐观低调、顽强坚忍的精神风貌给我们留下了深刻印象。为更深入地掌握社会公众对援藏干部的认知与期待,同时也有利于让更多的人了解援藏干部,感受援藏干部的酸甜苦辣,人民论坛杂志在前方、后方都进行了广泛的问卷调查。一是在人民网、人民论坛网、中国西藏网、新浪网、腾讯网等几家网站先后推出援藏干部公众认知与期待调查网络问卷。截至2010年5月25日,共有10060人参与调查;此外,人民论坛记者在北京、天津等地,发放书面调查问卷300份,回收276份,总计10336人参与。二是对熟知援藏干部的人群进行调查。人民论坛杂志赴西藏采访组与后方编采组共同努力,采访调查了160多位援藏干部、200多位西藏当地干部及群众。本调查报告以公众调查问卷结果为主要参考,部分选项对两个主要调查群体的调查结果进行了对比分析。  相似文献   

3.
时间_2010年4月11日采访地点_拉萨维护西藏安全稳定,是这批援藏干部一个很大的亮点第五批援藏干部在拉萨3·14打砸抢烧严重暴力犯罪事件中经受了洗礼和磨练。3年来,这批援藏干部为西藏发展作出了巨大的贡献,成绩的背后有着不为人知的艰辛和付出。  相似文献   

4.
2010年7月,第五批援藏干部(2007年7月-2010年7月)将带着各自的成就业绩、酸甜苦辣,告别西藏。而在西藏这三年的特殊历练,或许将是他们一辈子的财富。2007年7月,中央及17个省市的850多名援藏干部告别单位、家乡和亲人,从繁华的都市奔赴祖国边疆,被分配至西藏的市、区、县,满怀一腔热血与激情,开始了他们人生中一段平凡而不平常的援藏之旅。时势造英雄、苦难历人生。与1994年以来的前四批援藏干部相比,第五批援藏干部经历可能更为特殊、更加不凡。  相似文献   

5.
《小康》2015,(1)
<正>中国梦必须有西藏的梦,必须有藏民族的梦,这样才能构成完整的中国梦。20年,6000多人,他们顶风冒雪,前赴后继。用青春和热血,用奉献和奋斗写就了一组歌,歌的名字叫《极地放歌中国梦》。援藏20年,国家一直在探索支援帮助西藏的方法,从给资金、建项目的"输血式"援藏转变为产业援藏、技术援藏等"造血式",援藏走过了怎样一条"内生成长之路",《小康》就这一问题深入西藏采访,并请援藏一线干部展开讨论。他们分  相似文献   

6.
时间_2010年4月11日采访地点_拉萨在藏职务:西藏自治区团委副书记原工作单位:团中央西藏有非常好的传统和基础,不仅仅是接受援助,在发生全国性灾难时,西藏人民也尽力地援助他人,让我们这些援藏干部深受教育和感动。我来到西藏,是进行共青团的工作,这也是党的  相似文献   

7.
时间_2010年4月6日采访地点_林芝我来林芝与这里的第五批援藏干部一起共事,已经两年多了。以前在阿里工作时,也接触过第三批、第四批的援藏干部,对这个群体有着非常深刻的感受。贡献很大牺牲很多不论是整个西藏,还是某一个地  相似文献   

8.
贾立政 《人民论坛》2012,(30):40-43
援藏的重大意义是什么?只有把西藏、援藏工作、援藏干部这三个概念所包含的独特性及其相互关系搞清楚了,我们才能从理论上认识科学援藏的价值与意义大国均具有多种多样的独特性。中国就是一个充满独特性的国度,其独特性表现在经济、政治、文化、民族、地缘等多方面多层面。公有制与市场经济结合,形成了世界上独一无二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共产党领导下的多党合作、协商民主是对人类政治文明一个重要的独特贡献;既坚持中国化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更有当代马克思主义文化与中  相似文献   

9.
时间_2010年5月6日采访地点_北京珠穆朗玛宾馆典型人物:国家发改委援藏干部、西藏自治区发改委主任金世洵在西藏做任何工作都要注意讲政治从条件舒适的内地机关到西藏高原工作,这是对每一个援藏干部政治敏锐性、鉴别力和执行力的严峻考验。时任国家发改委主任的曾培炎同志曾对我  相似文献   

10.
时间_2010年4月9日采访地点_昌都(电话连线)在藏职务:芒康县委书记原工作单位:重庆巴南区林业局自2008年拉萨3·14事件以来,芒康作为西藏的人口、资源、经济大县和交通枢纽,一直面临着较大的维护社会稳定的工作压力。我们援藏干部和当地干部  相似文献   

11.
时间_2010年4月10日采访地点_日喀则人民论坛记者:日喀则作为西藏的大地区,应该是对口支援的重点地区之一,那么您对援藏干部的工作有什么样的感受或者评价?格桑次仁:根据中央部署,共有上海、山东、黑龙江、吉林四省市和宝  相似文献   

12.
《小康》2015,(1)
<正>对口支援西藏20年,近6000名援藏干部及专业技术人员进藏工作,他们是如何把"援藏梦"主动融入"中国梦"的?西藏史上首次以组歌形式创作的音乐作品《极地放歌中国梦》怎样演绎援藏干部心中的"中国梦"篇章呢?那大唐姑娘走过的高原/那父辈们奋斗过的热土/有雪就有梦在闪耀/有青稞就有酒和热肠……台上歌声飞扬,台下热泪盈眶。20年,6000多人,他们顶风冒雪,前赴后继。这是他们用青春、用热血、用奉献写就的一组歌,是词作者陈人杰为讴歌援藏事业,传递民族团结的炽热情感,  相似文献   

13.
《小康》2015,(1)
<正>从根本上解决西藏的发展问题,不仅仅是支持西藏完善基础配套设施,更重要的是帮助西藏增强自我发展的内生动力,关键是要处理好"输血"和"造血"的关系。对口援藏工作的着力点是促进民族团结、维护社会稳定、实现共同富裕20年来,七批约6000名援藏干部走进雪域高原,继承和发扬"老西藏精神",参与西藏建设,开拓进取,扎实工作,和西藏各族群众一道创造了一个又一个奇迹。对口援藏工作怎样促进了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支持了西藏经济社会发展,维护了国家统一和西藏社会稳定,加强了干部人才队伍建设?本刊记者就此走进西藏,专访西藏自治区党委组织部副部长、第七批援藏干部总领队王奉朝,听  相似文献   

14.
阳光明艳,春意盎然。5月1日上午,一架波音757银鹰从万米高空穿越横断山脉的雪峰峡谷,徐徐降落在拉萨贡嘎机场。湖南省首批58名援藏干部走出舱门,步下舷梯,踏上了神奇美丽的西藏土地,开始为期3至5年的援藏工作。 我省首批58名援藏干部是根据中央“分片负责、对口支援、定期轮换”为西藏选派干部的新办法,从长  相似文献   

15.
时间_2010年4月11日采访地点_拉萨典型人物:人民日报援藏干部、西藏日报社副总编辑崔士鑫时光荏苒,岁月如梭。转眼间,来到雪域高原已将近3年了。这是自己人生际遇中,极其难忘的3年。迎考高与寒——克服高海拔带来的严峻考验,在雪域高原坚持长期夜班  相似文献   

16.
将经得起历史检验的成果留给西藏老百姓人民论坛记者:我们的援藏力度越来越大,在促进西藏跨越式发展的同时,如何让援藏成果惠及百姓,让西藏人民更加满意?  相似文献   

17.
游新华  杭邦华 《群众》2008,(11):26-29
西藏是一个神奇的地方。2006年青藏铁路开通以后,不少人“坐着火车去拉萨,去看那神奇的布达拉”。到西藏旅游探秘,领略“无限好”的高原风光,可能是一件轻松愉快的事情。但要在西藏工作,特别是对处于零海拔的江苏干部来说,要在海拔3700米的雪域高原工作3年,就不是一件容易的事了.他们要经受千辛万苦、千难万险、有时甚至是生与死的考验。受省委组织部委派,记者近期专程赴藏采访了江苏第五批援藏干部,初步感受了这批江苏干部在内地轻易显示不出的别样风采。  相似文献   

18.
时间_2010年4月5日采访地点_林芝地区八一镇典型人物:福建省第五批援藏领队陈秋雄把每一件工作做出深度来援藏干部要做到六有,就是有组织、有纪律、有思想、有智慧、有形象、有作为。我们援藏干部不是来镀金的,而是要建功雪域,报效祖国,用智慧开展工作,把每一件工作做出深度来。如果要  相似文献   

19.
在人群中,我们已经很难分辨出这位来自北京的援藏干部与当地的藏族干部之间有何区别,他皮肤黝黑,脸颊上甚至有了淡淡的高原红,他已经完全融入西藏,成了西藏的达瓦韦色!  相似文献   

20.
对口支援西藏工作20周年电视电话会议25日在北京人民大会堂召开.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全国政协主席俞正声,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务院副总理张高丽出席会议.会前,俞正声、张高丽接见援藏干部代表,向参加对口支援西藏工作的各地区各部门各单位和广大援藏干部表示诚挚问候. 俞正声强调,对口支援西藏工作足党中央从党和国家工作全局出发作出的重要战略决策,是新时期党的西藏工作方针的丰富和发展,是我国各民族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的生动实践。20年来,承担对口支援任务的有关省市、中央部门和中央企业,从人力、物力、技术等方面全面开展对口支援西藏工作,促进了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支持了西藏经济社会发展,维护了国家统一和西藏社会稳定,加强了干部人才队伍建设。实践证明,对口援藏工作的重大决策是完全正确的,符合我国国情、西藏区情和全国各族人民的根本利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