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孙肖远 《群众》2014,(12):6-7
<正>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建设法治中国,必须坚持依法治国、依法执政、依法行政共同推进,坚持法治国家、法治政府、法治社会一体建设。在此基础上,十八届四中全会提出,全面推进依法治国,总目标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全面推进依法治国总目标与全面深化改革总目标的内在联系与相互衔接,决定了依法治国与深化改革一样具有系统性、整体性、协同性等基本特征。党的领导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因而也是我国社会主义法治最本质的特征。深刻认识全面  相似文献   

2.
法治是推动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要方式,在现代化国家建设中发挥重要作用。中国社会的法治历程有力印证了法治建设是中国式现代化的必然选择。法治现代化建设与全面深化改革的统一实现了法治建设与改革的双轮驱动。在习近平法治思想指引下,全面依法治国应坚持顶层设计和法治实践相结合,在全面深化改革中实现法治中国的现代化建设,通过先行先试发挥试点在法治建设与改革中的价值,促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的自我完善,实现国家各方面工作法治化。  相似文献   

3.
十八届三中全会审议通过《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决定》提出建设法治中国,必须坚持依法治国、依法执政、依法行政共同推进,坚持法治国家、法治政府、法治社会一体建设。江苏省委高度重视依法治国在全省的贯彻落实,早在2004年就提出法治江苏的建设,并出台推进法治江苏建设的意见。当前如何贯彻落实十八界三中全会精神,在法治江苏建设中进一步取得成效是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  相似文献   

4.
呼续光 《前进》2014,(11):29-30
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直面我国法治建设领域的突出问题,立足我国社会主义法治建设实际,明确提出了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的发展要求,表明了坚持这一道路是全面依法治国的必然选择,这是对新中国成立65年来,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法治建设经验和成果的科学总结,体现了当代中国社会全面深化改革的现实要求,也反映世界法治发展的基本规律。  相似文献   

5.
正2013年,是一个全面深化改革的年份,一个叫响法治中国最强音的年份o"法治"为什么能成为2013年的热词?为什么能前所未有地深入人心?从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通过的《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中可以找到答案。坚持依法治国,坚持法治国家、法治政府、法治社会一体建设,提高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的能力,健全宪法实施监督机制和程序……这些表述,无不承载着一个国家奋进前行的动力,更承载着亿万人民热忱真切的中国梦。  相似文献   

6.
《时事报告》2014,(11):1
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审议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全会提出,全面推进依法治国,总目标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这就是,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贯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理论,形成完备的法律规范体系、高效的法治实施体系、严密的法治监督体系、有力的法治保障体系,形成完善的党内法规体系,坚持依法治国、依法执政、依法行政共同推进,坚持法治国家、法治政府、法治社会一体建设,实现科学立法、严格执法、公正司法、全民守法,促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相似文献   

7.
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吹响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号角,强调全党同志要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全面推进依法治国重大决策部署上来。全面深化改革需要法治保障,全面推进依法治国也需要深化改革。“中国梦”是我们共同的梦想,“法治中国”是实现中国梦的保障。马克思主义哲学思想的一大特征就是系统观,善于发现不同事物之间的有...  相似文献   

8.
徐汉明 《政策》2015,(3):18-21
领导干部的法治能力,就是指领导干部运用法治理论、法治方针、政策策略动员和组织人民推进全面深化改革、推动科学发展、保障人民权益、维护公平正义、促进社会和谐、增进人民福祉,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本领。强化法治思维、提升领导干部法治能力是一项系统工程,对培养和造就一大批法治中国建设的优秀组织者、推动者和实践者,对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意义重大。  相似文献   

9.
正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审议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以下简称《决定》)指出:全面推进依法治国,总目标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坚持党的领导、坚持人民的主体地位和依法治国是有机统一的整体,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的过程中是高度一致的。党的领导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是社会主义法治最根本的保证;人民是依法  相似文献   

10.
提高党员干部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能力是建设法治中国的关键环节,也是全面深化改革的重要内容和保障。全面认识和把握党员干部的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的基本特质与要求,是提高党员干部法治思维和法治能力的前提条件。提升党员干部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的能力,要从营造政治氛围、健全法治制度、完善党内法规建设、加强理论培养和宣传等多个维度综合推进。  相似文献   

11.
<正>中共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坚持依法执政,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创造性地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深化改革、推动发展、化解矛盾、维护稳定。毋庸置疑,要进一步推进法治中国建设,就要牢固树立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推进法治工作的前瞻意识;准确把握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推进法  相似文献   

12.
行政扫描     
正10月20日至23日,十八届四中全会在北京举行。全会审议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全面推进依法治国,总目标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贯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理论,形成完备的法律规范体系、高效的法治实施体系、严密的法治监督体系、有力的法治保障体系,形成完善的党内法规体系,坚持依法治国、依法执政、依法行政共同推进,坚持  相似文献   

13.
正党的十八大报告对全面推进依法治国作出了重要战略部署,并强调提出"提高领导干部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深化改革、推动发展、化解矛盾、维护稳定能力"。十八届三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进一步明确了推进法治中国建设的重点任务和具体要求。现结合现代法治有关理论和实践,就法治、法治思维和方式及其运用谈点学习体会。  相似文献   

14.
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是迈向法治中国的重要里程碑。全会《决定》明确提出并深刻阐明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为全面推进法治中国建设指明了目标方向,提供了基本遵循。坚持党的领导,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贯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理论,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的核心要义。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必须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有机统一;必须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必须坚持从中国实际出发的基本原则;必须加强和改善党对法治工作的领导。  相似文献   

15.
蔡小玲 《今日海南》2014,(11):14-14
正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吹响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号角,强调全党同志要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全面推进依法治国重大决策部署上来。全面深化改革需要法治保障,全面推进依法治国也需要深化改革。"中国梦"是我们共同的梦想,"法治中国"是实现中国梦的保障。马克思主义哲学思想的一大特征就是系统观,善于发现不同事物之间的有机联系并善加利用一直是我们党制定重大方针决策的方法,今天强调的法治中国建设也不例外。  相似文献   

16.
党的二十大报告从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全局高度对坚持全面依法治国、推进法治中国建设的历史必然性和重大意义进行了深刻阐释,揭示了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法治逻辑,郑重指出全面依法治国是国家治理的一场深刻革命,法治是中国式现代化的制度根基和重要保障,必须坚持在法治轨道上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推进国家各方面工作法治化。  相似文献   

17.
近年来,上海市人大常委会努力发挥立法的引领和推动作用,把深化改革、促进发展同完善立法有机结合起来,积极为全面深化改革提供法治保障。一、发挥立法的引领和推动作用,前提在于领会立法引领推动作用的深刻内涵 发挥立法的引领和推动作用,是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重要内容;是坚持依法治国、依法执政的必然要求;是全面深化改革的重要保障。  相似文献   

18.
建设法治中国,是自党的十五大确立依法治国基本方略以来,习近平总书记代表党中央提出的一个新的法治建设目标。2013年1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做好新形势下政法工作的重要指示中,首次提出了建设法治中国的宏伟目标。2013年11月,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明确将“推进法治中国建设”确立为我国新时期法治建设的新目标。目标既定,如何推进就成为重要的问题。  相似文献   

19.
当前,全面深化改革、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就像两个轮子,共同推动着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事业滚滚向前。有媒体解读"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实现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是继"四个现代化"之后的"第五个现代化"。加强法律的实施,特别是对法律的自觉遵守和执行,对于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地方人大及其常委会具有保证宪  相似文献   

20.
建设"法治浙江"是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在浙江的具体实践,"法治浙江"逻辑地是法治中国的有机组成部分。"法治浙江"由于所针对问题具有先发性、建设实践具有先行性、经验做法具有可复制性,因而之于法治中国具有多方面的先行示范意义。今后的"法治浙江"建设,必须以归零的心态,找准补齐短板,通过深化改革,继续发挥好先行示范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