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王雯 《今日浙江》2021,(3):68-69
从黑臭浊水到清流潺潺,从雾霾笼罩到蓝天常驻,从“垃圾围城”到变废为宝……在浙江省污染防治攻坚战的各个领域,都能见到绿色科技这柄“利器”的身影。近年来,对标“建设成为展示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和美丽中国建设成果重要窗口”的新要求,浙江不断强化生态环境科技创新,为绿色高质量发展装上了新引擎。  相似文献   

2.
保护这片海     
钟春云 《当代广西》2013,(20):M0001-M0001
遥望北部湾,尽露浓郁的亚热带滨海风情,湛蓝的海水、纯净的蓝天、洁白的银滩、茂盛的红树林和独特的火山岛……这就是我们美丽的生态家园。能够在生态保护中开发好海天一色蓝、山水一片清的这一片海,我们何其有幸。保护好北部湾是我们应尽的职责,也是我们共同的心愿。  相似文献   

3.
宸晶 《当代广西》2008,(11):56-56
[画面一]白浪逐银沙,海豚跃水面,鸥鹭邀蓝天,红树映碧海,南珠临清风……广西北部湾被誉为“中国大陆近岸最后一片洁海”,具有丰富的生态资源和良好的自然环境。红树林有“海岸卫士”、“造陆先锋”、“海水淡化器”等美誉,能抵御风浪、保护海岸、降解污染、调节气候、再造陆地…… 北部湾能长久保持洁净,红树林功不可没。  相似文献   

4.
浙江省绍兴县委统战部近年来重视做好社团统战工作,引导各类社团组织积极参与公益事业,履行社会责任。近日,在绍兴县蓝天商贸业协会成立仪式上,浙江蓝天实业集团向县慈善总会捐赠1000万元,用于扶贫帮困,这是迄今为止,该县慈善总会收到的单笔最大捐款。  相似文献   

5.
环境就是民生,青山就是美丽,蓝天也是幸福.生态文明建设是"八八战略"的重要内容,是争创社会主义现代化先行省的重要特征;努力打造美丽中国先行示范区,是"十四五"时期浙江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目标.  相似文献   

6.
“国以民为上,民以生为先。”以碧水蓝天为代表的“隐形民生”——生态文明,不但与百姓的生产生活密切相关,更关系着整个经济社会的健康发展。山东省龙口市人大常委会把“抓环保就是抓发展、抓民生”作为履行监督职责的重中之重,综合运用各种监督方式,全力推进生态宜居和谐城市建设,切实让一方百姓永享碧水蓝天。  相似文献   

7.
蔡萌 《今日海南》2019,(8):24-25
<正>青山绿水、碧海蓝天,是海南最强的优势和最大的本钱。生态,是建设美好新海南的坚实基石;绿色,是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必由之路。从"生态立省"到"国家生态文明试验区",从"多规合一"到"陆海统筹",从"生态环境六大专项整治"到"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在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指引下,省委、省政府把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生态环境保护工作  相似文献   

8.
《当代广西》2009,(16):4-4
在8月3日召开的建设生态文明示范区专题调研座谈会上,自治区党委书记、自治区人大常委会主任郭声琨强调。全区上下一定要齐心协力、扎实工作,力争经过较长时期努力,造就既有较发达生产力,又保持山清水秀、碧海蓝天、空气清新的生态省区,使广西成为全国生态文明示范区。  相似文献   

9.
马跃明 《今日浙江》2014,(16):26-28
正盛夏八月,柴达木盆地蓝天碧水间,麦浪滚滚、牛羊肥壮、牧歌悠扬,生机勃勃的青海省海西州正迎来建州60周年喜庆。莘莘学子走进宽敞明亮的教室,农牧民住上了配套完善的新居、喝上了清澈长流的甜水,城乡居民享受到了现代化的医疗,戈壁滩竖起了一道道绿色长廊……行走在欢乐海西的城市街头、乡村牧区,甚至戈壁深处,"浙江援青"印记随处可见。这是浙江对口援建驱动海西奔向小康的成果缩影,更是浙青两地人民友谊  相似文献   

10.
城市生态文明的科学内涵与建设指标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如松 《前进论坛》2010,(10):53-54
城市生态与生态文明城市"生态"包括城市生物和环境演化的自然生态、城市生产和消费代谢的经济生态、城市社会和文化行为的人类生态,以及城市结构与功能调控的系统生态四层耦合关系,是城市绿韵(蓝天、绿野、沃土、碧水)与红脉(产业、交通、城镇、  相似文献   

11.
叶慧  阮春生 《今日浙江》2009,(20):28-29
丽水是一座天然绿城。全市森林覆盖率80.79%,林木绿化率81.62%,生态环境状态指数(EI)达到99.4,为浙江最高。森林、水能、矿产、野生动植物等生态资源的总量居全省首位,生态旅游资源单体超过2000个……得天独厚的自然环境,让人艳羡。  相似文献   

12.
《当代广西》2009,(19):22-23
我区坚持走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促进人与自然和谐,生态文明建设取得显著成效,使我区既保持了“碧水蓝天”的优美环境,又取得了“金山银山”的良好的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13.
期待与祝福     
正时间无痕,岁月有迹。65年来,尤其是改革开放以来,浙江率先推进市场化改革,率先推进农村工业化,率先推进内外开放联动,率先推进城乡一体化,率先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干在实处,走在前列,形成了"浙江现象",写就了"浙江骄傲",创造了"浙江力量"。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指引下,浙江人民走出了一条具有中国特色、时代特征、浙江特点的发展之路。  相似文献   

14.
去年以来,潍坊市坊子区人大常委会把监督重点紧紧锁定在生态建设上,不断强化监督措施,力促生态文明建设,让蓝天碧水绿地重回坊子大地。  相似文献   

15.
李力 《当代广西》2006,(15):8-9
7月26日,自治区党委、政府在南宁召开全区生态广西建设暨环境保护大会,传达贯彻全国第六次环保大会精神,部署生态广西建设工作。会议要求,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科学发展观,大力推进生态广西建设,切实加强生态环境建设与保护,促进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努力造就既有较发达生产力,又保持蓝天碧海、山川秀美的生态省区。  相似文献   

16.
加强战略规划、加快结构调整、优化要素支撑、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开展综合配套改革试点、推进"四大建设"……这是一个浙江经济发展实现方式转变、主动转身的过程.  相似文献   

17.
丽水是浙江的生态屏障。浙江能够保持今天这样良好的生态,靠的是丽水、衢州这一片良好的生态环境。如果这一带按照发达地区的发展模式,不会有浙江的今天。将来的发展恐怕问题更突出,应该把这个问题摆在一定的高度来认识。  相似文献   

18.
历史罕见的“早春汛”、中心风力17级的强台风、一轮又一轮的强降雨……刚刚过去的2010年之于浙江是自然灾害频发的一年。然而,浙江大地,堤防安然,海塘无恙、百姓平安……这一奇迹的诞生,得益于浙江把抵御洪涝台灾害作为治水第一要务的理念,得益于浙江从2008年开始大规模推进的“强塘固房”工程,已为浙江城乡筑起了防灾、减灾、抗灾的安全屏障。  相似文献   

19.
蓝天、碧海、绿地、清新的空气,是许多来大连旅游的外地人对大连的亲身体验。为了守护这份美丽,为了大连的蓝天碧海,大连市十四届人大常委会充分发挥职能作用,监督支持政府做好生态环境保护,让这座"国际花园城市"更加美丽。造林绿化对于大连市建设生态宜居城市、提升市民生活品质具有重要意义。大连市人大常委会听取审议了市政府造林绿化工作报告,要求市政府坚持环境优化、生态立市,编制具有大连特色的林业建设规划,不断加大造林绿化工作力度,充分发挥森林在节能减排、消除环境污染、提高人居生活质量等方面的重要作用,加大资金、科技投入,创建国家森林城市,把大连市打造成一个森林环抱、绿树成荫的北方海滨森林城市。  相似文献   

20.
杨晨 《今日浙江》2021,(2):24-25
刀鱼阔别20多年重现兰江,“世界动物活化石”金斑喙凤蝶再现泰顺乌岩岭……2020年.浙江大地生物“朋友圈”热闹非凡。珍稀生物频频出现的背后,是浙江持续深化生态文明示范创建,加快建设全域美丽大花园.铺陈出一幅山更青、水更绿、天更蓝、地更净的美丽画卷。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