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当前,随着农民工代际结构和需求结构的变化,丰富新生代农民工的精神文化生活,被置于社会融入、文化强国和和谐社会建设的时代背景之中。我认为,保障文化权益是积极推进新生代农民工文化融入的重要路径。首先,文化权益是精神权益,与物质权益相对应。文化权益状况彰显着权益享有和权益保障的完整性。新生代农民工的文化权益与其精神文化生活的现状和需求结构密切相关。文化是一种符号,以文化生活方式为载体,  相似文献   

2.
从新生代农民工的精神文化生活着手,从文化融入与心理融入的维度出发,探讨了新生代农民工的社会融入状况,并结合制度排斥、经济排斥和人力资本等理论视角分析了新生代农民工在文化、心理融入方面存在的问题及其影响因素。为此,从制度保障、教育引导、公共文化服务等方面提出了促进新生代农民工文化与心理融入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3.
新生代农民工的精神文化需求是今年全国"两会"期间热议的话题。调查发现,新生代农民工普遍缺乏精神文化生活,并易导致相关社会问题的滋生。如何丰富新生代农民工的精神文化生活,保障其文化权利已成为当前的热点问题。通过对现行政府文化权利保障机制的分析,总结出新生代农民工文化权利保障工作中存在的问题,从责任机制、考评机制、联系机制、公共文化基础设施建设制度、资金管理制度五个方面思考文化权利保障与政府管理的改进关系,以求在城乡一体化建设的大环境下更好地促进新生代农民工这一群体文化权利工作的开展。  相似文献   

4.
本文通过调查研究,从休闲娱乐活动和社会参与活动两个维度分析了新生代农民工精神文化生活的现状,继而从经济、时间、空间三个层面探讨其困境形成的原因,最后就丰富新生代农民工精神文化生活提出了若干对策建议。本文认为:北京新生代农民工主要分布在服务行业,其精神文化生活呈现"个体性较强,社交性不足"的特点,较低的经济收入与结余,较长的工作时间和较高的工作强度,业缘为主、范围狭窄的人际交往成为制约该群体精神文化生活提升的主要因素,要丰富新生代农民工的精神文化生活,需要政府、共青团和社会资源的共同努力。  相似文献   

5.
《协商论坛》2013,(5):27-27
目前,新生代农民工已成为工业化和城镇化建设的重要力量。但是他们在务工过程中业余文化生活单调,精神孤独、空虚,精神文化生活匮乏,社会各界对新生代农民工的精神文化生活却相对关注较少。省政协委员李全林建议:一、政府应在公共文化经费支出方面,更多地关注城镇化进程中的新生代农民工群体。在农民工集中的社区、产业集聚区等场所,加强公共文化设施建设;加强与有关部门的协作,保持与用工单位的沟通,引导文化经营单位和文艺工作者多为农民工提供文  相似文献   

6.
新生代农民工精神文化生活困境破解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宣天 《人民论坛》2012,(23):148-149
新生代农民工精神文化生活现状令人堪忧,主要表现在文化生活单调、娱乐方式单一,婚恋交友范围狭窄、与异性接触少,生活压力不断增大、心理健康少受关注等。这不利于农民工的身心健康,同时也会给社会发展带来负面影响。为此,我们应从制度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等方面下功夫,努力提高农民工精神文化生活水平。  相似文献   

7.
新生代农民工问题,究其根源是社会正义缺席导致的后果。从社会正义的角度来寻找新生代农民工问题的解决对策,有利于解决他们在就业环境、劳资关系、公共服务等方面存在的问题,保障他们在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的权益。  相似文献   

8.
李昱 《求索》2012,(2):210-211,238
在当前国家实施文化强国战略和城市化进程加快的背景下,如何改善新生代农民工文化生活的问题已成为创新社会管理的重要议题。在当下媒体社会时代,新闻媒体必须肩负起新生代农民工文化生活的形成舆论、文化传播和提供娱乐等不可忽视的传播责任。  相似文献   

9.
挣扎与弥补:构建新生代农民工精神生活的关怀体系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新生代农民工的精神生活在理想和现实的碰撞中挣扎.新生代农民工精神生活缺失的原因,主要是我国典型的二元双重结构下制度障碍的影响、新生代农民工自身素质障碍的制约、企业人文关怀的缺失及社会大众对于新生代农民工精神生活的忽视.因此必须从思想层面、制度层面、改进服务形式方面、提升新生代农民工自身素质诸方面出发,弥补新生代农民工精神生活的缺失和不足,进行构建新生代农民工精神生活关怀体系的探索.  相似文献   

10.
青年农民工是建筑业农民工的主体。通过调研发现,他们存在劳动时间长、休闲娱乐单调、权利意识强等权益状况基本特点,他们在精神文化生活、维权渠道、公共服务、社会融入等权益保障方面存在着矛盾和问题。基于此,建议从提高收入、改善工作环境、促进社会融入等方面加强建筑业青年农民工的权益保障。  相似文献   

11.
新生代农民工已经成为城市外来务工人员的主力,他们在生活方式等方面与老一代存在着较大的差异,在娱乐消费上主要表现为内容趋向多元,观念愈加开放。本文基于长三角地区外来务工人员的考察,对新生代农民工文化娱乐消费的相关因素进行呈现,在探讨两代农民工世代差异的基础上指出新生代农民工面对城乡跨文化传播的冲突,凭借更为敏锐的文化自觉,正在逐渐形成自身独特的文化,以新的路径融入城市,但这仍将需要一个较长的过程。  相似文献   

12.
随着农民工群体由"老一代"转向"新生代",要促进新生代农民工社会融入,应打破"碎片化"的政策调整,从整体上设计社会政策改革方案。社会政策改革应从突破福利属地化管理的制度模式;稳定并扩大新生代农民工就业;保护新生代农民工社会保障权益;促进新生代农民工的社区参与等方面入手促进新生代农民工的社会融入。  相似文献   

13.
与老一代农民工相比较,新生代农民工的特点鲜明突出,尤其表现在精神文化需求及发展方面。精神文化发展对新生代农民工自身的成长、工业化城镇化的推进与和谐社会构建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然而,从现实情况考察,新生代农民工的精神文化显现出严重缺失与不足。必须从新生代农民工的特殊性与成长性出发,选择正确路径,积极促进新生代农民工精神文化发展。  相似文献   

14.
谢建社 《青年探索》2012,(2):F0002-F0002
《新生代农民工融入城镇问题研究》一书通过对新生代农民工罪犯的生理、心理、文化、职业和社会等诸多因素的分析发现,导致新生代农民工犯罪率居高不下的主要原因与其成长的环境、受教育程度、家庭生活背景和企业社会责任以及社会氛围息息相关。该书从其中所蕴含的政治、经济、文化和社会问题研究入手,以科学发展、人的社会化为视野,予以关注和探讨,提出了新生代农民工的可市民化群体和逆市民化群体等概念,并在建构农民工融入城市的成熟协调机制和建构农民工融人城市的接纳机制以及接纳目标等方面提出了可操作性对策。  相似文献   

15.
唐建文  郭占庆 《前沿》2012,(20):91-93
新生代农民工作为城市的一个特殊群体,其文化权益无法得到保障.应通过户籍制度改革、政府主导、社区与单位参与等方式加强对新生代农民工文化权益的保障工作,促进城乡文化的统筹发展,推动社会主义文化的大发展大繁荣.  相似文献   

16.
《公安研究》2012,(11):92-93
彭焕才、王习贤在《湖湘论坛》2012年第4期撰文认为,与老一代农民工相比较,新生代农民工的特点鲜明突出,尤其表现在精神文化需求及发展方面。精神文化发展对新生代农民工自身的成长、工业化城镇化的推进与和谐社会构建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然而,从现实情况考察,新生代农民工的精神文化显现出严重缺失与不足。必须从新生代农民工的特殊性与成长性出发,选择正确路径,积极促进新生代农民工精神文化发展。  相似文献   

17.
陈锋  徐娜 《中国青年研究》2015,(2):63-68,62
本研究考察与分析了云南沙村新生代农民工的返乡动因及其社会适应。发现,新生代农民工返乡主要受到家庭生活事件、家庭生命周期、主动逃离城市、工伤事故等四种因素影响;新生代农民工返乡之后,在就业选择上主要呈现务农技术化与经商自主化的特点;在返乡社会适应方面存在类型差异:主动型返乡的新生代农民工目标明确,很快融入乡村社会的生产生活中;被动型返乡的新生代农民工在适应中多呈现阶段性、反复性直至最终定型化的特点。解决新生代农民工问题,需要建立一个"可进可退"的政策制度空间,既能促进新生代农民工融入城市、完成市民化,又能给予他们自由返乡的选择空间。  相似文献   

18.
新生代农民工离开乡土社会,步入全新的城市生活环境,不经意间经历了日常仪式的中断、续接、辟新、重建和缺失等与生活意义密切相关的环节,同时,其内含的日常工作仪式、日常消费仪式、日常休闲仪式和日常情感仪式使得他们生活重现了实在的意义.值得注意的是,日常仪式在城市社会与新生代农民工之间出现了层级化,新生代农民工并没有因为适应了城市日常消费仪式而完全融入城市社会,其间道路仍很漫长.  相似文献   

19.
新生代农民工生活在一个城乡双向"拉扯"的社会环境中,这使得他们的思想观念在多个方面都存在"两栖"性,这种内在的矛盾与冲突不仅阻碍了其自身发展,更引发了深层次的社会问题。对此,城镇化建设必须要重视文化建设,完善利益机制,加强对新生代农民工的思想教育,引导新生代农民工实现价值观的理性构建。  相似文献   

20.
社会学者以其自身学科视角,从维护社会和谐稳定和保护个人基本人权两个层次对农民工权益问题进行了深入的理论和实证研究。本文从农民工权益保护、权益受损、社会保障权益以及新生代农民工权益四个方面对农民工权益问题的社会学研究进行全面梳理,总结和评价现有研究的基本状况,指出研究中出现的不足和缺失,使有关认识和阐述得以持续深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