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财产所有权系民法物权体系中一类至为重要的基本私法制度.依各国民法理论之一致见解,它包含占有、使用、收益及处分四项权能.而所谓财产所有权之实现,则指权能的行使,亦即所有人对其所有物实施占有、使用、收益及处分的单独行为或一系列行为.由于社会经济生活的复杂性,所有权人通过行使权能这种形式来实现其财产所有权也呈现出多样化的特征.其中,所有权人通过自己行使权能实现财产所有权与所有权人通过他人行使权能实现财产所有权乃是两类最为基本的实现形式.鉴于此两类实现形式,尤其是后一类实现形式在当代社会生活中所业已显现的愈来愈重要的作用,我们拟对此作一研析,以期就教于民法学界.  相似文献   

2.
贪污是一种侵犯公共财物所有权的违法行为,尽管能够引起公共财物在事实上被非法占有、使用、收益甚至被处分(如赃款被挥霍掉),但据此便认为公共财物所有权已被转归贪污者,并将“所有权是否转移”作为认定贪污、区分贪污与挪用公款标志的所谓客观标准,却是很值得商榷的。   一、我国《民法通则》第七十一条规定:“财产所有权是指所有人依法对自己的财产享有占有、使用、收益和处分的权利”。但这并不意味着所有权就是上述各项权能的简单相加,因为确切地讲,占有、使用、收益和处分权能只是实现所有权的手段,是所有权作用的具体表…  相似文献   

3.
企业财产和企业财产的权利!是市场经济运行的重要基石"对于企业财产的权利,虽然称谓不一,而且权利边界划分也不尽相同,但总的来说,所有权、产权、出资人权利、股东权利是四个最基本的概念。一、所有权在古代罗马法中,所有权是物权中最重要、最完全的一种权利,具有绝对性、排他性、永续性三个特征,具体内容包括占有、使用、收益、处置等四项权利。除所有权外,物权还包括役权、永佃权等权利。随着社会的发展变迁,所有权具有的绝对性、排他性、永续性这三个特征和占有、使用、收益、处置等四项内容也在逐渐发生变化。目前,在法律上仍然采用所有…  相似文献   

4.
《政治与法律》一九八六年第二期刊登的谭玲同志的《所有权含义之我见》一文认为,“我国社会主义所有权是所有人对财产的占有、使用、委托经营、收益、受益、处分和诉请法律保护的权利”,从而把诉请法律保护也作为所有权的一项权能,笔者不敢苟同。我们认为,所有权是基于人们对物质资料的占有而产生的一种人与人之间的权利义务关系,是最充分的物权。也就是说,所有权是法律赋予所有人对所有物直接支配的权利,它所包含的内容是所有人对所有物行使占有、使用、收益、处分的权利。而诉请法律保护是法律赋予所有人在其所有物遭到他人不  相似文献   

5.
物权理论:从所有向利用的转变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物权理论:从所有向利用的转变林刚一物权理论,作为人们在占有、使用、收益、处分财产上的关系的理论反映,被普遍认为从来就是以所有权为中心结构而成的,在历史上对此甚至达到了这样的认知程度,所有权作为完全物权被赋予绝对不可侵犯性、绝对自由性和绝对优越性的效力...  相似文献   

6.
我国《民法通则》对财产所有权转移问题作了具体规定,即按照合同或者其它合法方式取得财产的,财产所有权从财产交付时起转移,法律另有规定或者当事人另有约定的除外。财产所有权的转移方式、时间、地点问题,在经济审判工作中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实体上,它是确定财产主体和财产意外的毁损灭失风险责任的承担的基础;程序上,它是确定合同履行地解决管辖争议的关键。一、财产所有权转移的方式财产所有权是指所有人依法对自己的财产享有占有、使用、收益和处分的权利。财产所有权的转移,亦即在所有权法律关系当中权利主体的变更。这种变更意味着一方当事人所有权的丧失,另一方当事人所有仅的取得。财产所有权的丧失是指因一定的法律事实而引起的原所有人丧失或脱离所有权的法律现象。财产所得权的取得,是指因一定的法律事实,法律确认某一民事主体对某项财产享有所有权。  相似文献   

7.
居住权探析     
吴晓苹 《政法学刊》2004,21(3):31-33
居住权是在他人的房屋所有权上设立的一种用益物权,居住权人对他人所有的房屋及其附着物享有占有、使用乃至收益的权利。居住权以其特有的物权效力对财产所有权的归属与财产的利用权进行分配,有利于发挥房屋效用、实现对房屋的最大化和用,也有利于保护弱势群体,因而其制度的确立十分必要。  相似文献   

8.
依据功能,所有权可以分为归属意义上的所有权和工具意义上的所有权。归属意义上的所有权即以"占有、使用、收益和处分"为目的的所有权;工具意义上的所有权即如"让与担保、所有权保留"等担保物权类型中的所有权。所谓"担保物所有权之归属无关紧要"中的"所有权"当属后者,对这类所有权的理解,对于把握一元化动产担保物权的立法理念和完善我国现有动产担保物权立法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9.
论财产的善意取得●李长财产的善意取得制度,是财产所有权制度中的一项重要制度。所谓善意取得,是指财产的占有人无权处分其占有的财产,当他将财产出让给第三人,受让人取得该财产时出于善意,则受让人将依法取得对该财产的所有权。①善意取得作为动产所有权的一种重...  相似文献   

10.
一、集体私分国有资产罪的概念和构成所谓集体私分国有资产罪,根据修订后的刑法第三百九十六条第一款规定,是指国家机关、国有公司、企业、事业单位、人民团体,违反国家规定,以单位名义将国有资产集体私分给个人,数额较大的行为。集体私分国有资产罪的构成要件:1、本罪侵犯的客体,是复杂客体。即一方面侵犯了国家资产的所有权,另一方面危害了国家管理职能的正常进行C国家财产所有权是一种法律规定的权利,是财产所有者依法对其财产实行占有、使用、收益和处分的权利。它由占有权、使用权、收益权和处置权四种权能构成。集体私分国…  相似文献   

11.
所有权是一种权能极广的产权,包括占有、使用、处分、收益. 站在不同的角度,人们对所有权的权能会有不同的认识.比如企业主、生产者,他们要做的是把拥有所有权的产品卖出去,占有和使用意味着产品没市场、企业缺少回笼的现金;比如共享经济下的服务商,他们希望把东西拿出去给大家用,不是为了占有、使用和处分.  相似文献   

12.
依据功能,所有权可以分为归属意义上的所有权和工具意义上的所有权。归属意义上的所有权即以“占有、使用、收益和处分”为目的的所有权;工具意义上的所有权即如“让与担保、所有权保留”等担保物权类型中的所有权。所谓“担保物所有权之归属无关紧要”中的“所有权”当属后者,对这类所有权的理解,对于把握一元化动产担保物权的立法理念和完善我国现有动产担保物权立法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3.
试论对国有资产的刑法保护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国有资产,是指国家依法取得和认定的,或者国家以各种形式对企业投资和投资收益、向行政事业单位拨款等形成的资产。国有资产流失,就是国家财产所有权即国家占有、使用、收益、处分国有资产的权能受到侵害。它或表现为占有主体被非法扭曲错位,或表现为使用上的不当,或表现为收益受到损害,或表现为处分上的不合法,或以上情况兼而有之。  相似文献   

14.
一、出租者主体资格的确认与选择(一) 全民所有制企业租赁经营出租者的主体资格全民所有制企业租赁经营的出租主体,只能是国家。经营权是全民所有制企业在国家授权范围内对财产的某一程度的占有、使用、收益、处分的权利,它属于所有权的派生形态。以往  相似文献   

15.
所谓用益物权,"是对他人所有的物,在一定范围内进行占有、使用、收益、处分的他物权。""用益物权为民法上的重要制度,它与所有权、担保物权共同构成现代物权制度的三大支柱。"可以说,用益物权以其独有的价值功能在物权法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我国《物权法》已经明确使用了"用益物权"这一法律概念,并以"用益物权"为名设立专篇规定用益物权的有关内容。目前,  相似文献   

16.
<正> 紧密型经济联合体(简称紧密联合体)是具有独立法人地位的经济实体,其经营管理权与所有权,以及二者的关系问题,是正确划分联合体与国家之间以及联合各方之间权利义务关系的钥匙,否则,一切权利义务的确定便失去了根据。一、紧密联合体的所有权、经营管理权、经营权紧密联合体的所有权是指所有人对其所有的财产依法占有、使用、收益和处分的权利。它是一种绝对的物权,具有独占的、排他的性质。而其经营管理权是指对  相似文献   

17.
<正> 在社会主义全民所有制基础上产生的国家所有权,其基本内容,应当是国家对全民所有财产的占有、使用、处分、受益和委托经营等项权能。这都是国家所为的占有、使用、处分、受益和委托经营。如果这五项权能同时分离了,国家所有权就完全丧失,不存在全部暂时分离的问题。我们的国家,是全民财产的体现者、所有者,但是在通常情况下,国家并不直接从事生产、经营,而是根据国家政策、法令、计划等等,也就是按照自己的意志把财产分别交给社会主义组织(如企业)去经营管理。这样就造成了财产所有人和财产经营管理人  相似文献   

18.
略论添附     
在民法理论上,添附是指不同所有人的财产合并在一起,形成为一种不能分离的财产。为研究方便,不管被添附的财产的价值是否大于添附的财产,一般而言,被添附的财产称为原财产,而添附的财产称为附着物。正因为如此,添附方式形成的物权权属的界定比较复杂。一、所有权权能的分离是添附行为发生的前提一般认为财产所有权有四项权能:占有权、使用权、处分权和收益权。添附行为是财产所有人为了取得一定的新的利益,而放弃他对某项财产的占有和使用权,并经原财产所有人的同意而在原财产的基础上进行添附,取得“添附物权”的民事行为。由此…  相似文献   

19.
产权即财产权 ,既包括财产所有权又包括财产支配权或经营权。尽管所有权的范畴在不断扩展 ,但仍不会最终取代产权 ,倒是不断扩张的物权观念 ,日益接近产权。物权、债、知识产权皆从属于财产权。虽然知识产权的大部分来源于古代或近代的特权 ,但在当代 ,知识产权应是民事权利的一部分。  相似文献   

20.
股份制企业所有权问题的探讨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关于股份制企业所有权问题,本文作者认为:从公司取得法人资格的时候起,公司实质上就成了财产所有权的主体,因为当时公司的所有权主体结构呈现出二元性特征:股东对所认购的股份资本享有所有权;公司对总资本享有所有权。但,随着公司所有权与经营管理权在廿世纪初的决裂,股东所有权逐渐削弱,主要表现为处分权基本上丧失殆尽,此时股东对公司的唯一权利仅仅是收益,即领取股息和红利;这是股东所有权向债权的转化,这一转化的完成,使股份公司作为所有权的唯一主体,完全按自己的意志占有、使用、收益、处分公司财产,而不必象以前那样,受公司股东的左右和控制。而股东现在也只关心到期应该属于自己的那部分股息、红利,而无意于介入公司的经营管理或参与决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