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彦涵(1916-2011),江苏东海县人,著名的美术教育家,版画家.新中国成立后,历任中国文联第四届委员、中国美协第二届理事、第三届常务理事、中国版画家协会副主席等职.作品有《彦涵木刻选集》《彦涵版画集》《彦涵画集》《彦涵中国画集》等.彦涵曾说:“只有理解人民的思想感情及其生活、斗争,才能真切地反映到艺术作品中来,才能具有持久的艺术生命力.”这不仅是彦涵对艺术与生活、与人民关系的深切体会,也是他艺术生涯的真实写照.  相似文献   

2.
铁道游击队的英雄事迹举世闻名,曾教育、鼓舞着全国人民,很值得我们讴歌。铁道游击队最小的队员──张书太,一直默默地生活在我们身边。他10岁就参加了游击队,多次出生入死、深入虎穴机智、勇敢地完成了连成年人都难以完成的任务。早在50年代,著名作家刘知侠(长篇小说《铁道游击队》的作者)就以他为原型与主人公,创作了一部长篇小说《铁道游击队小队员》,后又改编成连环画本,书中许多传奇般的故事,曾教育着千千万万的青少年。他10岁就成为铁道游击队秘密侦察员张书太子1930年出生在枣庄薛城渐庄一个贫农家庭。他家里很…  相似文献   

3.
裴华 《党史纵横》2004,(6):32-34
大平正芳,60年代曾任日本池田内阁的官方长官、外务大臣。1972年任田中内阁的外务大臣,曾陪同田中角荣首相访问中国,实现了中日邦交正常化。由此,他的名字开始为中国人所熟悉。1974年3月,大平正芳代表日本政府与中国政府缔结《中日航空协定》达成协议,并签署了《中日贸易协定》。1976年底,他出任自由民主党干事长,积极推动中日友好关系的发展。在福田内阁时期,他为《中日和平友好条约》的签订不遗余力。1978年12月,大平正芳出任首相,日中关系进入全面发展的活跃时期。  相似文献   

4.
在中国当代文学史上,有位作家的作品曾影响了几代人,并在今天依然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他的短篇小说《七根火柴》《党费》《三人行》《草》入选中小学各种版本的语文教科书,由他担任编剧的电影《星火燎原》《闪闪的红星》《四渡赤水》等深受广大观众欢迎。他就是著名军旅作家王愿坚,一位用心用情用功为人民书写的作家。在王愿坚去世27年后,收录了其全部文学题材作品的七卷本《王愿坚文集》,于2018年1月由春风文艺出版社正式出版。遵照王愿坚的遗愿,他的夫人翁亚尼在第一时间将文集寄送给了习近平总书记。习近平总书记收到《王愿坚文集》后,深情地表示:看到他的作品,就想起当年与他交往时的情景,至今都很怀念他。并派专人向翁亚尼转达谢意,同时回赠给她《习近平谈治国理政》一、二卷。习近平总书记和王愿坚是怎样成为文友的呢?翁亚尼写下了这篇感人至深的回忆文章。  相似文献   

5.
裴华 《党史纵横》2004,(10):18-20
1997年2月19日,邓小平在北京逝世.消息传到日本后,在日本引起极大震动,日本政要纷纷来中国驻日大使馆吊唁.2月20日上午11时许,一位身着素服、鹤发童颜的老人来到了使馆吊唁大厅.他动情地说:"邓小平逝世对中国人民来说,是失去了一位伟大的领导人,对我个人来说,则是失去了一位最尊敬的朋友."这位老人向邓小平遗像鞠躬致哀后,戴上老花镜,在吊唁簿上庄重地写下了自己的名字:日本国会议员竹下登.  相似文献   

6.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是1979年7月1日第五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二次会议通过,并于1980年1月1日起正式实施的.《刑法》的通过,是我国人民政治生活中的一件大事,对我国加强社会主义法制有特别重要的意义,受到了党和国家及法学界的高度重视,得到了全国各族人民的热烈拥护.1979年9月9日,中共中央曾发出《关于坚决保证刑法,刑事诉讼法切实实施的指示》.就某项法律的实施由党中央专门发指示,这在建国后还是第一次.法学界也对《刑法》的颁布,给予了很高的评价,认为它是在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指导下制定出来的,是一部闪耀着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光辉的刑.[1]《刑法》自80年代初期实施以来,对及时有力地打击严重刑事犯罪,维护国家和社会的稳定,保障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起了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7.
1987年,《人民日报》曾以“无法埋没的历史事实”为题目,报道了1945年6月日本国内花冈町“劳工暴动”的事件。1992年中央电视台曾播映“花冈町暴动”电视剧,具体地反映了1945年6月30日,中国被俘劳工,在日本花冈町铜矿奋起暴动,打死4个日本矿警和一个狗汉奸的壮烈情景。那次事件,是中国人民在日本国土上反对法西斯战争、反对日本法西斯奴役的正义行动,是一次表现中国人民高尚民族气节的英勇斗争。那次暴动发生在日本帝国主义还没有投降的情况下,所以震动了日本国,轰动了全世界。 这次日本花冈町暴动中,有原籍河北省新乐市的李秀深老人,他当时是12个暴动组织的领导者之一。他的名字曾被载入国际法庭档案。 李秀深,俗名李铁锤,男、现年72岁,是新乐市化皮村人。1991年应日本国进步人士和旅日华侨联谊会以贵客身份的邀请曾去日本参加花冈町暴动纪念活  相似文献   

8.
《唯实》1997,(Z1)
江苏省青年雕塑家刘宪,系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南京市美协理事.1984年开始雕塑创作并展出和发表作品,曾先后参加过省人物画展、省建军美展、省壁画展等九次江苏省级大型美术展览,件作品获奖后选送北京参加全国建军美展和第二、三届全国体育展.其作品还多次发表在《江苏画刊》、《解放军画报》、《室内》、新华日报》、《扬子晚报》等报刊上.代表作品还被载入《南京古今雕刻》大型画册.  相似文献   

9.
从1945年8月15日日本战败投降到现在已近59年了.在中国人民和包括日本人民在内的世界各国人民看来,日本帝国主义侵略中国早已是无可辩驳的历史事实,不容否定.但是,时至今日,日本国内的一些右翼势力,仍在喋喋不休地颠倒黑白,混淆是非,妄图篡改日本侵华史,复活日本军国主义.  相似文献   

10.
当年,朱基曾表示:我只希望在我卸任之后,全国人民能说一句,他是一个清官,不是贪官我就很满意了。如果他们再慷慨一点,说朱基还是办了一点实事,我就谢天谢地了。如今的朱基如何生活,他的亲人对他有何评价?最近一期中共上海市委党史研究室出版的《党史信息报》披露了朱基的生活近  相似文献   

11.
正背景介绍原载一九三六年十一月三十日《红色中华》第三一三期第二版。该版刊发《反对日本强盗》《白区群众抗日运动》《抗日运动高涨》等系列报道,报道"上海日本纱厂同盟罢工形势日愈扩大到全国范围""募捐慰劳绥远将士组织绥远后援会""反对南京政府实施高压政策逮捕爱国领袖"等消息。报道指出:"这些事实充分地证明全国的广大人民抗日情绪的增长,一致地为着中华民族彻底的解放而奋斗!"  相似文献   

12.
巴金在重庆     
从1940年11月到1946年5月,巴金曾经活动在重庆,投身抗日救亡与争取民主的洪流中,创作了《火》、《憩园》、《第四病室》、《寒夜》等名篇。身在“战时首都”的巴金,他更加深刻地感受到这个社会一天天烂下去。他以他的作品和出版事业积极地投身到为受苦人申冤的行列,揭露黑暗,呼唤光明。  相似文献   

13.
萧红,原名张乃莹.1911年出生在黑龙江省呼兰县.她9岁丧母,“父亲常常为着贪婪而失掉了人性,”②继母对她更少慈爱,唯一能给她温暖和爱的是祖父.所以,她“就向这‘温暖’和‘爱’的方面,怀着永久的憧憬和追求.”③1928年,萧红在家乡读完小学,考入哈尔滨一所女子中学.在这里,她接触到“五四”以来的进步思想,鲁迅的《呐喊》、茅盾的《追求》、美国进步作家辛克莱描写工人生活的长篇小说《屠场》等中外文学作而,使她的思想产生了反对剥削压迫,追来民主自由的进步倾向.1930年冬,因对封建家庭包办婚姻不满,他毅然离家出走.此后,她结识了萧军等进步的文化人士.1932年,她开始文学创作,并以悄吟为笔名,先后在哈尔滨《国际协报》、《哈尔滨公报》、《大同报》等发表文学作品.1933年10月,她与萧军自费出版了第一本作品合集《跋涉》,其中收入她的《春曲》、《王阿嫂的死》、《小黑狗》、《看风筝》、《夜风》、《广告副手》6篇作品.这些作品,多取材于下层人民的生活,反映了旧中国的社会面貌,带有鲜明的进步倾向.《跋涉》出版后刚刚送到书店,便遭查禁.萧红不得不和萧军流亡关内.  相似文献   

14.
凌辉 《湘潮》2004,(4):58-60
单先麟,任弼时同志的妹夫,一位一生充满传奇色彩的老人。本刊曾于1997年第5期介绍过他的故事。如今,这位年过九十的老人,还在用自己高超的医术,续写他那不平凡的人生。  相似文献   

15.
1937年抗日战争爆发前后,曾有一位进步青年作家两次来到山西,亲身体验了斗争生活,用饱蘸深情的笔热情沉歌了山西人民的抗战,向全国广泛介绍了当时的山西。他的作品散见于当时香港编印的《战地通讯》、广州出版的《战地生活丛刊》和著名作家茅盾主编的《文艺阵地》上。他叫张鹤,笔名有天虚、虚、天山等,1911年生于云南省呈贡县。3O年代初与著名作曲家聂耳过从甚密。其友人洪道在《聂耳旅京三月记略》中记述道:“天虚和聂耳交情最深厚,在革命文艺上的战斗友谊也最久。”1932年IO月ZO日,聂耳也在日记中写道:“昨晚和张鹤、宏远发歪…  相似文献   

16.
《唯实》1997,(7)
章震宇,男,1970年生,自幼随父研习美术,作品多次在省、市报刊上发表.其作品曾荣获中日友好书画展一等奖、全国黄河杯书画展银奖,以及迎香港回归、百年梦圆书画展铜奖.作品被编入《跨世纪青年书画大辞典》.  相似文献   

17.
史少博 《理论学刊》2015,(12):102-108
日本国学是以日本原有的《古事记》、《日本书纪》、《万叶集》等古典书籍为对象,研究日本固有的思想、精神,阐释其世界观与价值观的学术体系。纵览历史,日本国学大致可以划分为形成时期、昌盛时期、衰落时期、畸形发展时期和新形式国学的兴起时期。宏观分析,日本古代、近代和现代的国学,从内涵与外延来看各有不同,也各具特点。日本近代的一些国学研究者曾极力排斥外来文化,否认近代以前对国学的界定,从而导致了当时日本国学的畸形发展。而在近代日本国学衰落之后,新时代日本的国学正在以新的形式悄然兴起。  相似文献   

18.
李景祥 《世纪桥》2014,(8):87-88
《黑水魂》是一部长篇红色历程系列作品,讲述了黑水人民团结一致抗击俄、日侵略历史,作者罗国士,他在创作《黑水魂》主题选择和论证等方面记述了《黑水魂》的创作过程和创作者心历路程。  相似文献   

19.
华彩人生敖德斯尔 ,蒙古族著名作家 ,1948年开始文学创作。在将近半个世纪的文学生涯中 ,共创作长篇小说三部 ,中篇小说十部 ,短篇小说六十余篇 ,散文上百篇 ,文学理论文章八十余篇 ,以及话剧、歌剧、电影文学剧本等各种体裁的作品共计三百余万字。包括茅盾先生在内的许多文学评论家给与敖德斯尔的创作以很高的评价。敖德斯尔曾参加中国作家代表团出访朝鲜、日本、蒙古、俄罗斯等国家以及香港、台湾等地区 ,为我国与各个国家和地区之间的文学交流做出了自己的贡献。在长期的文学艺术活动中 ,敖德斯尔也为培养各民族青年作者付出了巨大心血。荣誉档案 :独幕话剧《草原民兵》荣获全国独幕剧三等奖 ,儿童文学《小钢苏和》荣获全国第二届儿童文学奖 ,长篇小说《骑兵之歌》和中短篇小说集《月亮湖的姑娘》 ,分别荣获第一届和第三届全国少数民族文学奖。在全国和自治区各种文艺评奖中曾获奖二十次。尤其难能可贵的是 ,他的作品都是用蒙汉两种文字创作和发表的。从五十年代到现在 ,他的作品多次被选入中、小学课本 ,一些作品还被译成英文、意大利文、日文、新蒙文、哈萨克文、朝鲜文等多种文字在国内外出版发行。笔耕之路 辉煌之卷——记蒙古族著名作家阿·敖德斯尔  相似文献   

20.
一个仲夏的周末,笔者在北京东城区校尉胡同中央美术学院宿舍,采访了中央美术学院教授、素描《周总理像》作者伍必端。 伍必端是我国著名的版画家。15岁时就在重庆《新华日报》上发表了木刻作品《血的仇恨》,曾引起哄动。他还创作过《列宁与中国志愿战士》、《鲁迅先生像》等版画精品,获得过中国版画艺术最高奖——鲁迅奖。几十年来,多次在美国、英国、日本、法国、瑞士、比利时等国举办过画展。 76岁高龄的伍老声情并茂地向笔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