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李达仁  李秀玲 《学理论》2009,(30):127-128
大学生就业是关系到社会和谐与稳定的民生工程。但随着高校扩招、全球性经济增长变缓等因素影响,大学生就业困难问题日益突出。本文主要从大学生自身和高校就业指导工作两方面对大学生就业困难的原因进行了分析,并就学校、大学生自身两个方面阐述了指导对策。  相似文献   

2.
《学理论》2015,(27)
就业是民生之本,大学生是国家未来的希望,大学生就业问题始终是我们社会中的大问题。一个社会如果没有为青年创造良好的就业环境势必导致一系列社会问题。用哲学思维分析影响大学生就业的因素,从宏观因素和微观因素分析,在就业的社会历史变迁中找到影响大学生就业的观念和心理,辩证地看待全球化和科技对就业的潜在影响,力求从大学生个人出发,兼顾学校、社会的支持,不断优化大学生就业的环境。  相似文献   

3.
做好大学生就业工作,关系到高校和社会的稳定。当前大学生的就业形势比较严峻,大学生就业难已是不争的事实,并得到社会各方的关注。因此,做好大学生就业指导工作意义重大.而且刻不容缓。从当前高校大学生就业指导工作的实际情况出发,经过全面分析、总结,阐述了加大就业工作指导力度,提高大学生就业率的途径和方法。  相似文献   

4.
李冰清 《学理论》2009,(6):111-112
本文从社会资本角度对大学生就业问题进行了阐述,分析了大学生在求职过程中造成其差异的社会资本因素,在此基础上,从大学生个体角度提出了开发和利用大学生就业社会资本的一些建议。大学期间的学习和生活对大学生社会资本的获得有很大影响,社会、学校、家庭、经济环境、专业、团体都可能影响到这一资本的获得。因此,大学生在学习期间,应该积极扩充自己的社会资本,争取就业优势。  相似文献   

5.
大学生创业已经成为越来越多大学生改变生活质量、实现理想抱负的方式之一。但是受到诸多因素的影响,大学生创业形势与就业形势一样不容乐观。基于对天津市在校大学生、已毕业大学生群体进行实证调查的基础上,分析大学生创业难的影响因素,并从政府、社会、高校、家庭和大学生自身五个方面提出相应解决对策。  相似文献   

6.
龚建萍 《学理论》2010,(20):212-213
大学毕业生就业压力逐年增大已是不争的事实,应该说引起大学生就业难的原因是多方面的。除了受国际金融危机影响及国内大学从精英教育跨越式走向大众教育等因素外,一个不容忽视的问题是大学生在思想观念和道德素养上存在不足,不能适应目前的就业形势。作为高校德育必须拓展思路,加强大学生的就业思想政治教育,并把它作为高校德育新的切入点,充分发挥思想政治教育在大学生择业就业中的引导作用。  相似文献   

7.
大学生就业问题一直是一个社会热点问题。文章以S高校实习生为例,通过实地访谈和调研,从大学生实习这一过程得出了几对重要的关系,这些关系中有很多彼此紧密相关的影响因素,这些因素都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学生实习的状态与效果以及在较长时间内影响着毕业生的择业和就业问题。把握好不同因素的影响;审视和检验大学生教育效果和就业能力这一关键渠道;架构在实习和在校教育中的桥梁;提高大学生的核心竞争力是笔者关注的焦点。  相似文献   

8.
高珊 《学理论》2009,(32):193-194
就业乃民生之本,当前大学生就业问题是社会普遍关注的重点问题。但是从实际情况看大学生就业的情况不客乐观,这本身有社会的问题,有高校教育机制的问题,也有学生本身的问题。本文将从大学生就业的现状入手,分析出大学生就业难的原因,指出大学生就业困难的危害性,最后给出解决大学生就业问题的诸多对策,以期能对解决大学生就业有所裨益。  相似文献   

9.
现如今,就业总量压力和结构性矛盾并存。大学生就业难现象已成为社会普遍关注的焦点,中医学本科专业大学生的就业问题在同时代大学生就业中具有特殊性和重要性。探讨中医学本科专业毕业生就业观念的影响因素,并提出相应对策,有利于做好中医学本科专业毕业生的就业工作。  相似文献   

10.
基于2013年度"中国大学生就业、生活及价值观追踪调查"项目对国内13所高校大学生的调查数据,从人力资本的视角,以英语水平为主,分析了英语水平、政治面貌、学校类型等人力资本对大学生就业的影响。结果发现:英语水平对大学生就业没有显著的影响;家庭背景、户籍等因素对大学生就业没有影响;政治身份、学校类型、性别对大学生就业有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11.
刘艳丰 《学理论》2015,(3):155-156
近年来,高校毕业生数量的剧增给大学生就业带来了巨大压力,大学生就业教育已引起高校和整个社会的高度重视。目前大学生就业存在着就业难和就业满意度低的问题,大学生就业质量的高低将直接影响到我国未来和谐稳定的发展。高校加强大学生的就业教育,不断创新教育思路,实现大学生就业教育的目标,有利于提高大学生就业质量,促进高校和社会的和谐稳定发展。  相似文献   

12.
现于中国经济的急遽发展,整体的劳动架构已经由人力劳动逐渐往脑力劳动倾向,而未来的脑力劳动者,主要来自各大学所培养的大学生,在这些未来的脑力劳动者就业竞争的日益激烈使得针对大学生择业外部影响因素的分析变得十分必要。本文通过问卷调查与个别访谈的形式,针对上海市各大高校大学生在择业时所考虑的外部因素进行了调查研究。统计分析结果发现,宏观环境因素中的经济发展差异因素、劳动力市场因素、行业因素和社会因素影响着上海大学生的职业选择。劳动力市场因素包括劳动力市场的竞争程度、公平程度、进入劳动力市场所持的态度和认知的劳动力市场进入壁垒四个子因素;行业因素包括产业发展性、行业间收入差距、用人单位的性质三个因素;社会因素包括社会舆论和相关群体的压力影响。  相似文献   

13.
大学生就业问题已经成为政府和社会高度关注的民生问题,促进大学生就业已成为高校义不容辞的重要责任。大学生就业难在地方普通高校文科专业体现最为明显,而志愿服务作为重要的社会实践载体,对提升大学生的职业技能和社会适应性正产生越来越重要的影响,其对文科专业大学生就业的促进作用值得深入研究。  相似文献   

14.
提升贫困大学生就业竞争力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爽 《学理论》2009,(9):99-100
在高校大学生队伍中,家庭经济困难的学生是大学校园中数量较大的学生群体,他们处于弱势地位,是需要特殊关注的人群。如今,贫困大学生就业更是难上加难。做好贫困大学生的就业工作是当前高校就业工作中的重中之重.更是创建和谐校园中不容忽视而又意义重大的内容。那么,如何解决贫困大学生就业难的问题,怎样提升贫困大学生的就业竞争力?就此,本文阐述了实现贫困大学生充分就业的重要意义,通过对贫困大学生就业难的因素分析,提出了缓解高校贫困大学生就业难的工作建议,以期提升和增强贫困大学生的就业竞争力。  相似文献   

15.
男女大学毕业生之间的就业起薪差异广受关注,但对其影响因素的分析却尚未有统一的研究结论。本文以陕西部分高校大学毕业生为样本,采用实证研究方法,深入分析性别和专业两个因素对大学毕业生就业起薪的影响机制。研究结果表明,大学生就业起薪总体不存在性别歧视,性别因素对就业起薪的影响不显著。专业类型对于大学生就业起薪影响显著,不同专业之间的起薪存在显著差异。对大学生就业起薪影响最为显著的是专业成绩、专业实习、行业常识等专业能力。  相似文献   

16.
《学理论》2014,(31)
大学生的就业能力是雇主、高校、学生各方都关注的热点问题,从企业对大学生就业能力的需求出发,发现企业对大学生的能力的需求主要集中在专业能力、适应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上。而在就业市场上,很多大学生找不到工作,也是因为自身的就业能力不足,主要表现在就业观念落后、实践能力不强、功利心较强和应聘求职能力欠缺等,大学生就业难的原因有学校、社会、教育和大学生自身的因素,通过分析这些因素找到提升大学生就业力的对策。  相似文献   

17.
王淑卿 《学理论》2009,(15):197-198
大学生就业难,是社会各界广泛关注的热点难点问题。解决好高校毕业生就业问题,事关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事关社会稳定大局。解决大学生就业难题,既要立足实际,制定有针对性的政策措施,构建全社会共同促进就业的长效机制,更要加强组织领导、搞好协调配合,调动社会各方面力量共同促进毕业生就业。  相似文献   

18.
大学生就业形势日益严峻已经成为不争的事实,这是社会、经济、历史等多元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大学毕业生难以找到好工作,甚至找不到工作,尤其是高校的贫困大学生就业难的问题更是引起了国家和全社会的共同关注,阐述了探讨贫困大学生就业问题的重要意义,并从外部环境和自身影响两方面分析了贫困生"就业难"的原因,并就此提出了一些建议。  相似文献   

19.
高等院校,尤其是知名度和办学条件相对较弱的高校毕业生面临着众多的就业问题,究其原因,既有社会大环境的影响,也有高校和毕业生自身因素。通过对高校毕业生就业难的成因剖析,探寻解决对策,以期对解决或缓解当前大学生就业难的问题有一定帮助。  相似文献   

20.
大学生就业素质的调查报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烈武 《学理论》2009,(25):238-239
大学生就业的影响因素有很多,其中就业素质是最重要的一方面,高校希望培养出高素质人才,同样,企业也希望吸纳高素质人才。本方案通过研究大学生就业素质模型,并对其调查,了解大学生应具备何种素质来应对就业和企业又看重大学生的哪些素质,从而为大学生和企业提供一个交流的平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