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戴隆斌 《俄罗斯研究》2004,(3):76-82,87
苏联的"罗名制",从产生到最终被取消,其间经历了将近70年。它的产生与发展是与苏联政治生活中的权力逐渐集中相一致的,其形成和确立又是与斯大林模式的形成和确立同步的。实际上,苏联的"罗名制"就是斯大林模式的一部分。苏联"罗名制"的特点既有斯大林模式的共性内容,也有其独特的方面。"罗名制"的形成与确立并被固定化,给苏联社会的发展产生了严重的消极影响,可以说,虽然苏共解散、苏联解体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但"罗名制"所带来的社会消极后果无疑也是导致苏联解体的重要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2.
作为越南海贸市场最具影响力的外商群体,华商主导了17、18世纪越南与日本、中国及东南亚其他国家的贸易.华商的贸迁活动,一方面促进了越南经济发展,加强了越南与外部世界的联系;另一方面,提高了当地的生活水平,促进了越南社会风尚的开化与审美观念的改变;同时,还在一定程度上带动了越南本土商人参与本国海外贸易.  相似文献   

3.
在运用相关贸易指标计算中日两国在"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出口相似度和比较优势的基础上,运用扩展的贸易引力模型和分类商品贸易和服务贸易数据,实证检验了中国对"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出口是否对日本的出口贸易具有挤出效应。结果表明,中国对沿线国家的商品出口不会挤出日本的商品出口,而会促进日本的服务贸易出口。在此基础上,分析了中日两国在与沿线国家贸易往来中的合作潜能。反驳了"一带一路"发展挤占非"一带一路"国家贸易的观点,更为科学地对"挤占论"、"中国威胁论"等认知予以全方位回应,更好地体现了"一带一路"建设为世界各国带来的互利共赢发展的良好局面。  相似文献   

4.
本文概述了海外华商网络的形成和发展,指出在海外华商与中国大陆日益加深经济整合的同时,中国大陆在该网络中的核心地位日趋明显。以中国大陆为核心的海外华商网络将在东亚经济一体化进程中发挥更大的作用。  相似文献   

5.
缅甸苏貌政府旨在促使背叛缅甸共产党(现已解散)的武装集团保持中立的尝试,已在滇缅边界制造了新一代毒枭。仰光军政府把他们改造成实际上的民团,又积极怂恿他们参与毒品买卖。本文旨在探索产生新一代毒枭的历史根源、仰光政府的角色及毒品贸易对云南的冲击。  相似文献   

6.
2011年,欧盟与中国相互成为最大贸易伙伴,欧元也成为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中主要权重货币,欧元汇率变动对于双边贸易均衡及贸易结构均产生很大影响。本文采用1999-2008年间汇率波动和商品贸易季度数据,进行单位根检验和协整检验,并构建误差修正模型(ECM)对欧元兑人民币汇率变动与中欧不同种类商品贸易长期和短期的影响进行实证分析。①分析结果表明,从长期看,欧元与人民币汇率变动对双边贸易影响满足马歇尔-勒纳条件,汇率贬值对贸易收支改善作用显著,但各类商品的汇率弹性存在较大差异;短期均衡关系则不显著。  相似文献   

7.
罗政治家布鲁坎认为科技革命使社会主义在同资本主义的竞赛中处于落后地位。西尔维乌·布鲁坎在最近出版的“多元主义与社会冲突”一书中谈到了社会主义在与资本主义的竞赛中落后的原因,认为是科技革命起了主要作用。现将书中的部分内容综述如下:东西方竞争的衡量标准是经济。从工业化程度来衡量,70年代前,东方国家的增长率较  相似文献   

8.
十六世纪漳泉贸易港与日本的走私贸易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十六世纪是中日贸易发生巨大变化的时期。由明朝规定的朝贡贸易制度,因不能满足日本方面对中国商品的迫切需求,造成日本各大名、寺社经常为争夺对明朝贡而展开激烈竞争。这种竞争到后来发展成宁波的拼杀事件——“争贡之役”,明朝以此罢市舶,严海禁,断绝与日本的正式贸易。而一些原先以“朝贡”名义来华贸易的日本商人只好转到漳泉沿海一带从事走私贸易,在当地百姓的接济和一些地方豪门望族的勾引下,这种走私贸易越来越猖獗,遂迫使明朝不得不在福建漳州月港部分开放海禁,准许私人出海贸易,而此后的中日贸易走向已发生变化,成为仅有中国商人载运货物到日本的单向贸易。  相似文献   

9.
东亚生产网络体系是介于企业和市场之间的生产组织形式,它既包括企业内和企业间的贸易,也包括一系列的协调关系,是东亚经济体之间新型的国际分工形式。这种分工模式超越了传统的参与全球经济的东亚模式,并对1998年东亚金融危机之后的东亚经济复兴发挥了重要作用。在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的冲击下,东亚生产网络体系的基本特征是否依然存在?在未来动荡的全球经济环境中,该体系能否继续通过区域内的合作协调而保持其生存和发展的潜力?文章利用联合国商品贸易数据库相关数据,结合异质性企业贸易理论中贸易二元边际的分析方法,对东亚生产网络体系近年的发展情况进行了实证考察。  相似文献   

10.
日本于1955年加入关税与贸易总协定,从此,日本经济走向国际经济,管理贸易步入自由贸易。为适应这一转变,有效保护本国经济发展,日本首先在关税方面进行了大幅度的改革。1961年4月对大宗贸易商品实现了自由化,使自由化比率  相似文献   

11.
从阮氏政权a对外贸易与农村发展联动机制的视角,梳理17~18世纪阮氏政权经济发展过程,揭示阮氏政权创造"百年繁荣"奇迹的内在机理,是一件有学术意义的事情.16世纪下半叶,阮氏政权从越南中部崛起,与北方郑氏控制的后黎朝形成了长达一个半世纪的南北对峙和分裂割据局面,并向南开拓了今日越南近五分之三国土面积的统治疆域,对越南及中南半岛的发展产生了重大历史影响.与越南历代封建政权"重农抑商"的传统不同,阮氏政权采取积极的对外开放政策,通过国家主导发展对外贸易,与世界贸易大国建立起贸易关系和商业网络,农村发展要素被纳入国际产业分工,促进了农村经济生产专业化、商品流通货币化和流通货币资本化的演化进程.与此同时,阮氏政权利用地缘相近、文化相通的优势,吸引大量华人移民,引进国际资本和先进的管理技术,实施南部大开发战略,阮氏政权逐渐融入以中国为中心的东亚贸易体系和国际金融体系,形成对外贸易与农村经济联动发展的格局.随着经济、社会、文化融合的加深,华人与当地原住民的融合进程也在加快,为今日湄公河三角洲的政治、经济和文化格局的形成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2.
资本驱动下的经济全球化要求发达国家启动"新一代"自由贸易协定,美欧"跨大西洋贸易与投资伙伴关系协定"是其中的代表性案例。美欧经济相互依赖度高,它们之间的贸易和投资受到的非关税壁垒的困扰要超过关税壁垒的困扰,因此协调和统一各自市场规制成为谈判的核心内容。但社会抗议和政治文化的差异同时作用于美欧内部政治层面,阻碍了"跨大西洋贸易与投资伙伴关系协定"的谈判迅速地达成协议。由于"跨大西洋贸易与投资伙伴关系协定"涉及对风险的认定和市场经济模式的调整,美欧双方因历史而形成的社会权利、环境标准、政商关系等领域的差异使它们在这两个问题上很难保持一致。资本与社会的政治博弈决定了"跨大西洋贸易与投资伙伴关系协定"的结果。  相似文献   

13.
中国与东盟双边贸易关系评析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陈雯 《当代亚太》2003,(8):42-49
本文运用贸易结合度、贸易依存度等指标分析了中国与东盟双边贸易发展的特点 ,并从商品构成、贸易竞争力和产业内贸易三个方面 ,就中国与东盟的双边贸易关系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14.
碳交易计价结算货币:理论、现实与选择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一国货币与国际大宗商品、特别是能源贸易的计价结算绑定权往往是货币崛起的起点。本文在考察"煤炭-英镑"、"石油-美元"霸权演变的基础上,对新能源组合和新能源利用模式的核心——碳信用交易的计价和结算货币绑定权——以及由此衍生的货币职能加以探讨。从碳交易市场迅速发展的现状出发,本文指出,基于碳交易的商品属性,有形商品贸易计价和结算货币选择的经典理论和一般规律同样适用于碳交易计价和结算货币选择,碳交易市场份额、金融市场的完善程度和碳信用额差异性等是重要影响因素。本文系统论证了碳交易市场计价和结算货币的现状。本文认为,碳交易的兴起将是助推货币多元化格局的绝好契机,与"货币稳定三岛"的演进方向趋同,也顺应了重塑全球货币体系的改革诉求。  相似文献   

15.
1978年中国实行改革开放政策以来,国民经济取得了较快的发展,年平均增长率超过两位数。1980年代以来,东南亚华商的经济实力有了较大的加强,中国与东南亚国家的关系也得到了改善,东南亚华商开始向中国进行投资,尤其是在广东和福建侨乡地区。东南亚华商的投资,极大地促进了侨乡社会经济的发展。东南亚华商在中国引进外资的过程中,起到了先锋和桥梁的作用,在以侨引台、以侨引外等方面起了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6.
<正>嘉禾县罗卜安煤矿建矿于1965年,系县属国有煤炭企业,现有员工688人。罗卜安煤矿在郴州市第四届人大代表、党总支书记、矿长李世生的带领下,先后荣获"全国煤炭工业先进集体"、湖南省的"煤炭行业十佳企业"和"瓦斯治理先进煤矿"、"部二级安全质量标准化矿井"等荣誉。2013年是整个煤炭行业极其艰难的一年。面对煤价大幅下降、企业经济效益下滑的"严寒"态势,李世生与矿领导班子坚持"安全、高效、和谐"的办矿理念,进一步提高煤炭质  相似文献   

17.
在贸易商品结构方面呈现出互补关系的韩中两大贸易国 ,借着 2 0世纪 90年代初建交的机会 ,贸易规模迅速扩大 ;同时 ,韩国一直保持着贸易顺差 ,充分享受到了中国特殊的优惠。但是 ,最近中国经济的投资致力于中国产业的发展 ,这使中国商品的国际竞争力日益提高 ,而韩国商品正逐渐被排挤出国际市场。随着中国在世界经济舞台上的地位的提高 ,韩中贸易摩擦时有发生 ,这成了亟待解决的紧迫问题。现在 ,由于美国经济停滞不前 ,世界各国的经济增长急剧下降 ,惟独中国经济仍保持着 7%的高经济增长率。再加上加入WTO和北京将举办 2 0 0 8年奥运会 ,…  相似文献   

18.
周建明 《德国研究》2007,22(3):43-47
在中国与欧洲国家的贸易交往中,中德贸易要晚于葡萄牙、西班牙、荷兰等其他的国家,18世纪初,德国人的经营范围逐渐发展到我国的广东,茶叶、生丝、丝织品和瓷器是当时德国人最感兴趣的商品,早期的中德贸易中国始终处于被动状态.1861年中德通商协定的签订,使中德贸易逐步转官方渠道,由间接贸易转为直接贸易,在华洋行不断增加,在华贸易地位不断上升,军火贸易开始成为中德贸易的重要内容.19世纪末,中德间的直接贸易已明显超过间接贸易,中德贸易至第一次世界大战前有了相当规模,然而1914年后随着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爆发,中德贸易额急剧下降,又回到起点.  相似文献   

19.
后金融危机时代的中日贸易特点、前景与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分析后金融危机时代的中日贸易关系,发现全球金融危机对中日贸易的冲击破坏力远远大于亚洲金融危机的影响。虽然中日贸易总额受到剧烈冲击,但是日本对华出口价格指数未受到太大冲击,中国仍是日本最大贸易伙伴国,中日进出口商品贸易并非全线下降,中国对日进口生产用品及中国对日出口低端非耐用消费品均表现出逆境中的增长态势。文中最后预测了两国贸易发展将止跌企稳,并提出了后金融危机时代的对策与建议。  相似文献   

20.
周建明 《德国研究》2005,20(1):45-50
近代中德贸易进口商品结构与中国进口商品结构不同,前者以生产资料为主,而后者则以生活资料为主.反映出中德贸易中进口商品对中国近代产业结构的发展有着重要的意义.中德贸易出口商品结构与中国出口商品结构则基本相似,都是以农、矿初级产品为主,总的商品结构历年基本上没发生变化,反映出中国近代工业在相当长的时间发展缓慢,制成品生产、出口未有大的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