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战争损失赔偿作为战后美菲关系中的一个重要问题,自提出之日起就受到菲律宾的重视并力求解决。对此,美国给予了回应并作出了赔偿,但不彻底,留下7300万美元未能支付。由于美国国内的党派纷争、政府关注重心的变化以及对菲律宾在接收赔偿后的经济状况和政府腐败的不满,使得对这一余额的赔偿历经十余年之久,直至肯尼迪时期才得以解决。它对美菲关系尤其是菲律宾的外交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开启了菲律宾对美菲关系的重新评估并形成客观认知的进程;加剧了菲律宾民族主义情感中的反美倾向;促进了菲律宾外交的“亚洲转向”。  相似文献   

2.
迪奥斯达多·马卡帕加尔(Macapagal,Diasdado)于1961年1月至1965年1月任菲律宾总统,任期仅为一任。在此之前他曾担任4年的副总统。他于1910年9月28日出生于邦板牙(Pampanga)省的一个农民家庭,他在童年时期曾立志要成为一个演员。一位慈善家资助他到马尼拉圣托马斯(Santo Tomas)大学接受正规教育,之后他进入美国的一家律师事务所。太平洋战争后他为祖国外交事务工作,并对争取一块原属苏禄苏丹国领土的一部分,后被并  相似文献   

3.
本文译自美国对外关系理事会1964年出版的《菲律宾与美国的伙伴关系问题》一书的第十二章.作者是美国华盛顿大学远东与俄国研究所所长.作者在序言里承认,他是"从美国的观点出发来研究美国与菲律宾的关系".在本章里,作者不能不承认菲律宾近年来日益发展的反美情绪和"越来越朝向民族主义和独立",并寻求发展同亚非民族独立国家的新的关系.但是他威吓说,菲律宾要摆脱美国的政治控制"是危险的";要建立民族独立经济"是有困难和高代价的".作者要求美国官方在所谓"美菲联盟"的范围内,对菲律宾的民族主义要求作某些让步,以便缓和菲律宾的反美民族独立运动,使它继续做美国的"忠实盟邦",并进一步利用菲律宾的民族主义,把亚洲的民疾独立国家"带到自由世界的联盟里来".  相似文献   

4.
2004年,在激烈的总统大选角逐中,格洛丽亚·马卡帕加尔·阿罗约以一百多万票险胜,当选菲律宾第15届总统,开始她又一个6年任期.同是炙手可热的竞选候选人,选票曾一路领先的对手费尔南多·波--菲著名电影明星,因不服大选结果,向菲最高法院提出诉讼,要求法院裁决大选无效.但阿罗约的胜出,主要是倚赖于她提出了明确的经济政治施政纲领,并强调要责无旁贷地规划国家稳定与持续发展的蓝图--这正是菲律宾治愈病态经济急需的良剂.  相似文献   

5.
亚洲3月17日江主席会见来访的泰国公主玛哈·扎克里·诗琳通。3月18~20日朝鲜外务相白南舜访华。朱总理予以会见,唐家璇外长与他会谈。3月20日李鹏委员长会见来访的蒙古国大呼拉尔主席拉·贡其格道尔吉一行。21日,朱总理会见贡基格道尔吉。3月21日柬埔寨国王西哈努克致函江主席,重申柬坚持一个中国、台湾是中国不可分割的一部分的立场。3月23日胡锦涛副主席与来访的菲律宾副总统格洛丽亚·马卡帕加尔·阿罗约会谈。24日,江主席、朱总理分别予以会见。3月29日中央军委副主席张万年会见来访的孟加拉国海军参谋长塔赫…  相似文献   

6.
2016年,菲律宾顺利完成大选,并成功进行权力交接,政治社会总体稳定;经济以6.8%的增长率跃居亚洲首位;外交上一改依赖美国的大国平衡外交政策,在新任总统杜特尔特的率领下,菲律宾试图走独立自主的外交道路.随着杜特尔特的成功访华和两国领导人对南海问题的磋商,菲中关系逐步恢复正常.2017年,菲律宾将继续走独立自主的外交路线,并有望实现7%以上的经济增长.  相似文献   

7.
菲律宾总统杜特尔特执政之后,美菲防务合作有了新的发展。经历了初期的“短暂疏离”,美菲防务关系实现了“质”与“量”齐升,双边军事演习出现多边化苗头。这既是因为菲律宾自身亟待加强防务能力,需要得到美国支持,也与菲律宾国内亲美的民意基础和美国总统特朗普不再强烈指责菲律宾人权问题有关。然而,美国对菲律宾安全和经济支持难及预期,美菲在南海问题等关键安全议题上存在分歧,菲律宾继续寻求外交多元化,诸如此类制约因素有可能致使美菲防务合作深化发展出现反复。  相似文献   

8.
安倍内阁推行建立"民主国家联盟"和"自由与繁荣之弧"的"价值观外交"提高国际作用,因其不合时宜的冷战思维而受挫;福田内阁在吸取教训的基础上实行以合作为主的"积极的亚洲外交",进一步改善中日关系.安倍、福田亚洲外交的变化,反映了日本民族主义外交政策的曲折演进,从中可以看出日本要求提高外交自主性,却不能忽视美国的影响:重视同亚洲和中国的关系,特别是对华认识和对华关系开始出现历史性转折;对华外交的两面性将交替反映并可能牵动中美日关系的调整.  相似文献   

9.
菲美加强防务合作协议(EDCA)的签署发生在菲中南海冲突对峙的背景下,菲律宾意图通过加强与美国的军事合作,扩大美国的军事存在来抗衡中国并巩固和取得更多利益。本文分析了协议谈判过程、菲律宾精英对协议的激辨和菲律宾意图在协议中达到的目的。围绕协议谈判前后,本文还分析了菲律宾的南海战略转向及其美国因素,包括军事战略、占有战略、外交战略、仲裁战略。  相似文献   

10.
近年来,乌克兰危机、克里米亚入俄等事件发生后,面对西方对俄罗斯实施的经济制裁,俄国内引发了新一轮"转向亚洲"的争论。随着俄罗斯调整外交策略,其亚洲政策出现了一系列新动向,本文通过分析俄罗斯亚洲政策新动向的动因和局限,及其对中俄关系的影响,归纳出当前中俄关系面临的机遇与挑战,以期更好地保持和发展中俄战略合作伙伴关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