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青少年网络欺凌问题与防范对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随着互联网的发展和普及,青少年之间的网络欺凌行为也日渐增多,网络欺凌大致可以分为情绪失控、网络骚扰、网络盯梢、网络诋毁、网络伪装、披露隐私和在线孤立等七种表现形式.  相似文献   

2.
网络欺凌行为是指欺凌者借助互联网技术,利用网络自媒体、移动通讯工具等设备在网络空间里对自己看不顺眼或有矛盾冲突的人进行攻击的行为。人们特别是青少年遭遇网络欺凌后,学习、生活和心理都会发生巨大的变化,轻者影响身心健康,重者危及生命安全。我国应完善相关的法律法规,通过全社会、学校和家庭的不懈努力,加大治理和管控力度,以预防最终禁绝网络欺凌行为。  相似文献   

3.
随着信息交流技术的普及和发展,越来越多的儿童使用电子设备和互联网,在学校范围内普遍出现的欺凌现象也扩展到了虚拟的世界,转变为一种新的形式,即网络欺凌.儿童网络欺凌现象作为一个新的社会问题,引起了学界广泛的关注并产生了大量的研究.本文从定义、现状、成因等四个方面,对现有的文献进行疏理和回顾,以期为未来的相关研究及服务发展提供参考和帮助.  相似文献   

4.
近年来,青少年欺凌行为频发,成为阻碍青少年身心健康发展的社会问题之一。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欺凌行为逐步向网络平台拓展,衍生出网络欺凌这一新的欺凌形式。网络欺凌与传统欺凌既有许多相似之处,又在特征、测量方法、动机以及影响因素等方面各具特点。在梳理网络欺凌与传统欺凌之间异同,厘清两者界限的基础上,探索社会工作介入青少年欺凌行为的"预防型-补救型"路径,引导"学校-家庭-社会"构建三位一体的预防和治理机制,将更有针对性地应对青少年欺凌问题。  相似文献   

5.
青少年网络欺凌日益成为一个社会问题.本世纪初期,美国等西方国家开展了青少年网络欺凌现象的相关研究.此后,加拿大、日本、澳大利亚、英国、芬兰等国家的研究者和政府机构也纷纷对本国青少年网络欺凌状况进行大规模的问卷调查和心理学临床研究,并取得了丰硕的成果.最近几年,我国开始重视相关研究,也取得了一定的研究成果和实践成效.本文从概念、现状、原因、对策以及不足等方面,对国内外青少年网络欺凌的相关研究进行归纳和梳理,力图为今后的研究提供一些启发和帮助.  相似文献   

6.
近年来,随着我国信息技术的高速发展,互联网越来越成为人们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元素.但网络也是把双刃剑,它在给我们带来诸多好处的同时,也带来了一些"垃圾"——非法网络公关、虚假信息传播、网络暴力层出不穷,甚至一些别有用心之人还借助互联网进行网络谣言散布和违法信息传播,严重危害网络生态环境的安全. 或许有人认为,网络作为虚拟空间,不受法律调控,但从本质上讲,互联网只是科技发展下产生的一种新应用,它所涉及到的社会关系不过是传统社会关系的延伸而已,绝非一种独立存在.互联网不同于现实世界的主要表现在它的虚拟性、开放性和即时性,这些特征虽说会使互联网空间的行为模式与现实世界有所不同,但并不意味着我们能够否认法律的调整意义.  相似文献   

7.
发达国家应对青少年网络欺凌的对策及其借鉴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计算机和移动通讯网络技术的迅猛发展,青少年网络欺凌的问题日益严重,对学校、家庭和社会构成了新的严峻挑战.世界各国尤其是发达国家在应对网络欺凌问题上形成了各具特色的政策选择和治理对策,并取得了一定成效.本文通过对发达国家防范和治理青少年网络欺凌政策模式的分析与比较,总结各自的特点及利弊得失,在此基础上对中国治理网络欺凌提出了对策性建议.  相似文献   

8.
欺凌行为是一种蓄意及持续性侵犯他人的行为。严重欺凌行为己被证明会引致受害者出现心理问题。近期一项于穗港澳三地进行的比较研究剖析了三地欺凌之现象,亦讨论了如何预防欺凌行为,尤其是讨论如何运用"社群福祉观"手法辅导青少年远离欺凌。该研究的结论是预防和介入青少年欺凌的计划必须尽早实施,而且必须要让学生、父母和教师们建立社群福祉观,掌握有效的非暴力解决问题之方法,和谐共处。  相似文献   

9.
文章梳理总结国内外学者的不同论述,对网络政治参与的内涵、参与主体、参与行为及效应等问题进行辨析,认为网络政治参与是借助互联网开展意愿表达、利益诉求;普通网民构成了其主体;网络政治参与行为可以是合法行为也可以是非合法行为,抑或是一种自觉行为,也可能是不自觉行为;它在效应方面有其两面性。  相似文献   

10.
贾旭光 《群众》2015,(3):61
<正>随着互联网的兴起,网络改变了人与人之间传统的交流方式,网络自身的开放性也增强了公民言论的自由性,在传播正能量的同时,也存在散布虚假新闻、转移公众视线的乱象。当前,有不少通过互联网策划制造网络事件、蓄意制造传播谣言、恶意侵害他人名誉、非法牟取暴利的网络推手公司被曝光。网络社会依存于现实社会,其行为是现实社会行为的延伸拓展,它反映的是人与人之间深层次的真实关系,网络社会道德必定对  相似文献   

11.
建立和完善网络舆情汇集分析机制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它不仅是互联网时代创新社会管理的一个重要内容,也是完善社会舆情机制的迫切需要.网络舆情有其自身形成、发展的规律,要根据网络舆情的规律探索建立和完善一套科学的、行之有效的网络舆情汇集、分析、处置、引导工作机制  相似文献   

12.
互联网法院的设立是司法主动适应互联网时代发展趋势的一项重大制度创新,它试图以互联网为基础构建一种新的在线审判模式,优化甚至重塑网络场景下的诉讼程序和司法规则,以便更好地实现司法正义。它具有方便当事人诉讼、有利于提高司法效率、有助于规范互联网交易行为、有助于提高涉网案件的审判质量、有助于完善涉网案件的司法规则等优势。  相似文献   

13.
为考察同伴关系、嫉妒与初中女生校园欺凌行为的关系,采用青少年同伴关系量表、中学生校园欺凌行为量表、自我报告嫉妒量表对724名初中女生进行调查。结果显示:(1)同伴关系、嫉妒、校园欺凌行为之间两两显著正相关,同伴关系显著正向预测初中女生校园欺凌行为;(2)嫉妒在同伴关系与初中女生校园欺凌行为之间起部分中介作用。研究证实同伴关系对初中女生校园欺凌行为的影响,并揭示了嫉妒的中介作用。  相似文献   

14.
广东省少年儿童网络素养状况调研报告显示,儿童触网的年龄越来越小,超过23%的学龄前儿童(3-6岁)每天使用网络的时间在30分钟以上,5岁时使用网络时间超过30分钟的儿童已达到31.9%. 对这些“小小网络原住民”来说,互联网既是奇异世界的入口,还存在着一些危险区域.根据统计,七成以上的未成年人犯罪因网络而起,网络欺凌、网络犯罪、网络不良信息等,严重影响少年儿童的身心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15.
互联网的广泛普及和网民数量的急剧增加引发了网络结社现象,催生了大量网络社团。网络社团的参与活动与行为既有正面、积极的作用,也具有一定的社会危害性,特别是非理性、非法的网络参与,其危害性表现为:无序参与网络政治、恶意追逐商业价值、"恶搞"主流文化、诱发社会群体事件。本文的研究旨在正视这些问题行为、分析成因并提出治理对策,规范网络社团的参与行为、净化网络环境。  相似文献   

16.
锐词     
《群众》2018,(10)
正未来网络顾名思义,就是指下一代网络或者新一代网络。有专家称,如果现在的互联网是马路,那未来网络就是智能高速,它不仅快,而且更懂你。也有专家指出,未来网络将从网络使能、人机协同发展到机器智能阶段,未来网络的零迟滞、智能化将极大地模糊时空概念,人们的沟通只需要数据在节点间传输,无须城乡穿梭,从而获得更大的身心解放。  相似文献   

17.
论网络问政的兴起及其理性限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互联网从虚拟世界走进千家万户的现实生活,越来越多的中国老百姓化身"网民",通过网络自由表达各种意见和诉求,开启了一个方兴未艾的"网络问政"时代.青年组成了互联网的主力军,与政府官员共同构成了网络问政的重要主体.网络问政有着积极意义,同时也必须理性客观对待,警惕网络问政流于形式、疏于责任以及青年网络问政中的非理性行为发生.  相似文献   

18.
大学生网络就业前景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互联网时代大学生利用网络实现就业对缓解就业难问题有着显著作用,是一种对传统就业方式的有效替代.本文从网络求职和网络创业两个视角,分析了大学生网络就业的前景,首先从大学生网络就业的微观行为和社会支持状况说明了实现大学生网络求职具有良好的受众基础和社会基础,其次从互联网就业效应、大学生网络创业动机、网络创业支持力度等角度考察了大力发展网络创业的优势,从网络创业状况和公众认识分析了相应的问题.最后给出了促大学生网络创业的若干建议.  相似文献   

19.
<正>随着科技互联网的全面普及和网络的发展,网络已经介入到政治、经济、社会、文化各个领域。网络发展改变着人们的思维方式和交流方式,对大学生思想品德和价值观念的形成产生了重要影响。在公安院校,网络及其形成的网络文化也同样影响着大学生的道德观念、行为方式、生活方式和心理发展,给思想政治教育带来较大的机遇和挑战。公安院校即具有普通高校的基本属性,也有公安教育的特殊性质。尽管公安院校学生处在相对严格的警务化管理环境  相似文献   

20.
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发展,我国已正式跨入了互联网时代。但随之而来的是网络违法犯罪案件增多,尤其是网络赌博所具有的隐蔽性、低成本等特点,使其发展更快。目前,网络赌博的主要形式有网络赌球、网络赌马和网络私彩等。打击网络赌博活动要靠健全和完善法律制度、加大打击力度及规范网络运营商行为等措施多管齐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