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 毫秒
1.
城镇化是实现人的现代化并最终实现人全面自由发展的重要途径。从马克思的以人为本视域推进中国城镇化由土地城镇化向人的城镇化转变,从生态文明视域推进经济型城镇向生态型城镇转变,从统筹城乡视域推进城乡分离向城乡一体化转变,促进中国城镇化的健康运行,为推进实现以人为核心的新型城镇化建设具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2.
我国城镇化发展方向由单纯速度趋向向速度与质量并重转变,在这一过程中,也就是新型城镇化的发展中要以推进人的城镇化为中心任务,促进城乡一体化的发展。本文认为新型城镇化道路的方向就是包容性城镇化,建设包容性城镇和包容性制度应该是当前和今后一段时期我国城镇化的发展重点。  相似文献   

3.
易鹏 《当代贵州》2014,(1):65-65
正中国改革开放以来第一次中央城镇化工作会议于2013年12月在北京召开,此次会议的召开表明中国城镇化道路正在转弯,从以前的速度型转向质量型,从"以物为本"的道路转向"以人为本"的道路,应该说这是一次正能量的转弯。从会议公报来看,表现出8个亮点。亮点一:从"以物为主"的城镇化转向"以人为本"的城镇化。这种转变既是执政方向的转向,同时也是生产方式的转变。未来的城镇化会更加关注生态、环境、公平、公共服务的均等化,更关注人的利益,而不是以前的  相似文献   

4.
正李强在5月14日的《北京日报》上撰文指出:近来,学界、政界、传媒界以至社会各界,越来越认同一个观点,即城镇化的核心是"人的城镇化"。怎样认识人的城镇化呢?城镇化意味着,人们进入到现代产业就业体系中来。当然,这种转变包括农民、农民工进入城镇,从农业生产转为工业、服务业等非农生产。然而不可忽视的是,它也包括农业产业运营方式的现代化,即农民从传统小农生产方式转变为按照现代产业运营方式经营,这样传统农民就改变为现代职业分工体系中的新型农民或者农业经营者。  相似文献   

5.
新型城镇化进程中城市社区治理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周学馨  黄小梅 《探索》2014,(2):140-143
在当前我国新型城镇化进程中,城市社区治理需要解决社区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不顺、多元治理主体发育不足、社区公共产品提供严重滞后以及社区管理手段单一陈旧等问题,并实现五个转变,即:管理体制从行政化到自治化的转变、管理主体从一元化到多元化的转变、社区资本提供方式从行政化向市场化转变、管理方式从无差别化管理到差异化管理转变、管理手段从社区管理机械化到信息化转变。  相似文献   

6.
实现"三个转变"是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基本思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党的十七大第一次以经济发展方式的新提法取代了经济增长方式的传统提法。从"增长"到"发展"两个字的改变,反映了我们党对经济发展问题认识的深化。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要求实现"三个转变",即促进经济增长由主要依靠投资、出口拉动向依靠消费、投资、出口协调拉动转变,由主要依靠第二产业带动向依靠第一、第二、第三产业协同带动转变,由主要依靠增加物质资源消耗向主要依靠科技进步、劳动者素质提高、管理创新转变。  相似文献   

7.
《理论与当代》2013,(3):1-1
未来10年至20年我国城镇化仍然处于快速发展期,城镇化带来的需求是支撑未来20年中国经济平稳较快发展的最大潜力所在。从根本上讲,城镇化不是简单的人口比例增加和城市面积扩张,更重要的是实现产业结构、就业方式、人居环境、社会保障等由"乡"到"城"的重要转变,蕴含着深刻的利益结构调整。从维护社会公平正义的要求出发,当前在我国推进城镇化的进程中,应当消除一切针对进城农民的歧视性政策;完善土地征用制度,让农民能够凭借土地权利参与并分享城镇化的利益;大幅提高进城农民  相似文献   

8.
<正>"十三五"期间为中高端发展目标应该坚持和完善什么样的发展战略?其主要设想是:为解决需求不足问题,需要着力推进新型城镇化战略和扩大消费战略;促进经济结构由中低端向中高端转变,必须实施促进服务业发展战略和提升自主创新能力战略;实施新开放战略,提升我国经济的国际化水平;实施新区域发展战略,培育新的区域增长点。即实现以下六大战略——1.新型城镇化战略新型城镇化战略,既可最大程度释放农  相似文献   

9.
科技进步与教育发展是相互作用、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的,即二者之间是互动的。要实现科技进步与教育发展的良性循环,既要通过发展科技去发展教育,又要通过发展教育去发展科技;同时,还要更新科技进步的观念——由"物本"科技转向"人本"科技、转变教育发展的理念——由"物本"教育转向"人本"教育,更要造就"和谐发展的人"。  相似文献   

10.
正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城镇化是现代化的必由之路,是我国最大的内需潜力和发展动能所在,并强调要坚持以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为引领,促进中国特色新型城镇化持续健康发展。新型城镇化不是简单的城镇人口增加和城市面积扩张,更重要的是实现产业结构、生活方式、人居环境、社会保障等一系列由"乡"到"城"的重要转变。都匀市以"国家新型城镇化综合试点"建设为契机,以棚户区改造为抓手,立足山地条件,  相似文献   

11.
城镇化中国发展逻辑和城市体制的建立体现在复合多元力量的运行和博弈,国家逻辑/资本逻辑的强势化使城市化过程中市民/农民工的权利保障逻辑大大被弱化与忽视。在此背景下,我国新型城镇化的体制机制创新和城乡关系转型研究要符合和体现我国城镇化逻辑的安排与展开:体制创新要体现出权力配置的理性化与合法化。动力机制创新注重从国家现代化/廉价劳动力需求到权利保障与救济的转变;注重从单纯城市化驱动到"四化同步驱动"转变。能力建设机制创新注重从强制能力、汲取能力到监管能力、吸纳能力转变。城镇化类型注重从行政化单一型到多元一体化转变,从而实现工具理性与价值理性的统一。但是新型城镇化体制机制创新有其自身制度和环境的限度。  相似文献   

12.
胡怀邦 《求是》2014,(4):20-22
<正>中央城镇化工作会议和中央农村工作会议明确提出了"三个1亿人"目标。即到2020年,要解决约1亿进城常住的农业转移人口落户城镇,约1亿人口的城镇棚户区和城中村改造,约1亿人口在中西部地区的城镇化。实现这个目标,关键是妥善解决好人地钱问题。作为服务国家战略的开发性金融机构,国家开发银行要充分发挥金融的服务与支撑作用,为开拓城镇化新格局助力。一、我国城镇化发展面临的突出问题改革开放35年,我国城镇化率从17.9%提升到52.6%,在短时间里走过了一些发达国家  相似文献   

13.
新时期农村社区建设是激活农村社会机体的生命力,是实现城乡统筹发展的一条重要途径,也是开拓农村"就地城镇化"之路,以全新的生产方式、建设方式和生活方式,逐步实现产业结构、就业方式、人居环境、公共服务、社会保障等由"农村"向"城市"的转变,进而形成"从农村到城市"转为"从城市到农村"的双向流动。因此,加强农村社区管理体制的改革和创新,促进新型农村社区建设,建立科学的管理体制与机制,对农村社区建设与发展具有极大地推动作用。  相似文献   

14.
改革开放以来,面临世纪交替、体制转换、社会转型的挑战.面对大学生思想观念、行为方式和价值取向发生显著变化的现实,思想政治教育开始了从“物本”到“人本”的转变.这种转变表现为在价值诉求上从工具化向目的化转变,在教育导向上从静态规范向动态发展转变,在教育方式上从被动适应向主动超越转变,在教育模式上从单一化向多样化转变.  相似文献   

15.
赵洪涛 《唯实》2023,(2):78-80
改革开放40多年来,我国城镇化实现了由“速度”向“深度”的跨越,城市建设正在从以外延扩张为主逐步向以内涵提升为主转变,从大规模增量建设向存量更新和增量调整并重转变,从“有没有”向“好不好”转变,城市更新成为推动城市高质量发展的必然选择。习近平总书记在十九届五中全会上做出了“实施城市更新行动”的重大决策部署,提出了建设宜居城市、绿色城市、韧性城市、智慧城市和人文城市的目标。清江浦区作为淮安市主城区、老城区,经历了由大规模拆建向精细化更新的转变,推动城市更新其时已至、其势已成。  相似文献   

16.
正《人民日报》4月19日刊登魏后凯的文章说,党的十八大以来,新型城镇化建设加速推进,我国城镇化正在由速度型向质量型转变。我国城镇化在快速推进过程中也积累了一些问题,需要理性看待,进一步探索解决。城镇发展不平衡。少数大城市因承担功能过多,产业高度集聚,导致城市规模快速扩张,房价偏高、交通拥堵、环境污染等"城市病"凸显。而一些中小城市和小城镇因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发展滞后,产业支撑不足,就业岗位较少,经济社会发展后劲不足。  相似文献   

17.
"三农"问题是由多方面的原因形成的,破解"三农"难题必须从促进城市产业向乡村延伸、推进城镇化进程、加快实现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的转变、提高农民科学文化素质和构建城乡一体化社会保障体系等五个方面整体推进。  相似文献   

18.
省管县体制改革是我国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的重要步骤,2009年中央将宁夏回族自治区确定为全国八个省直管县试点省区之一。"十二五"乃至更长时期是我国发展方式转变的关键时期,也是我国城镇化快速发展、城镇化质量提高的重要时期,更是推动省直管县改革重大突破的时期。因此,从加快城镇化发展和提高城镇化质量的角度,加强省直管县改革的战略研究,具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9.
农村经济发展方式转变是中原经济区建设能否取得成功的关键。农村经济"发展方式"不仅包括资源消耗的降低、经济效益的提高,还包含生态环境的改善、经济结构的优化、发展成果的合理分配等内容,是农村经济社会发展的全面变革。转变农村经济发展方式的主要内容包括:在发展目标上,由确保粮食生产和农民增收向提高农民生活水平转变;在发展思路上,从"就农业抓农业"向统筹城乡发展转变;在农业生产上,从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变;在产业结构上,从相对单一的农业向一、二、三产业协调发展转变;在发展路径上,从依靠投入、资源消耗向依靠科技进步、管理创新转变;在整体布局上,从调整经济结构向调整社会结构转变。转变农村经济发展方式必须用战略的眼光、创新的思维、非常的举措,全方位推进。只有坚定不移地转方式,才能开创农村经济工作的新局面。转变农村经济方式,须通过以下途径:消除误区,更新观念;调整经济结构,构建多元化产业体系;优化升级,提高农业现代化水平;产业集聚,推动农村城镇化发展;改善生态,建设环境友好型社会。  相似文献   

20.
城乡关系是经济与社会关系中的重要关系之一,经过近六十年的发展和不断调整,我国已形成新型城乡关系,其"新"在多方面得到体现:一是由城乡分离与对立向城乡融合转变的新阶段;二是由"城乡分治"向"城乡统筹"转变的新理念;三是由城乡之间"非均衡发展"向"均衡发展"转变的新理论;四是由生产力"低水平"向"较高水平"转变的新条件;五是由"城乡二元化"向"城乡一元化"转变的新制度;六是由"城市片面发展"向"城乡发展一体化"转变的新途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