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1928年夏,烈日炎炎,在江西南昌,一位来自闽西山区的青年文学爱好者访问了南昌大旅社,在这个南昌起义旧址,所见所闻,凭物追思,加深了他的只有马列主义才能救中国、跟共产党走没有错的认识,于是,他取了马克思、列宁这两位伟人名字中的各一个字组成笔名,以示自己坚定的信念。1929年,上海的《乐群月刊》先后刊载了他的短篇小说:《我的姘妇》、《船上人》,第一次用“马宁”署名。从此,他用这个笔名开始书写壮丽多彩的人生传奇。  相似文献   

2.
《共产党》月刊是中国共产党创办的首份党刊。目前,学界主要基于史学维度在宏观层面就其创办背景、历程、阶段等,中观层面就其与马克思列宁主义传播、中国共产党早期组织创建、五四时期社会思潮论争的结点,微观层面就其译者笔名、文章作者、发行总数等,已有考述。在此基础上,问题域的继续展开主要基于史论结合的维度,通过追问为何此刊的筹办时间在中国共产党正式成立之前、为何此刊的功能定位被称之为“旗帜鲜明”、为何此刊的底稿溯源大都“迂回”取道于欧美渠道等若干问题,以期整体性爬梳《共产党》月刊在中国共产党创建史、社会主义思想史、马克思主义传播史上所呈现的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3.
在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并指导中国共产党建立的过程中,《共产党》月刊起了重要作用。《共产党》月刊及时反映了党在筹建时期的情况和活动以及早期共产主义者的理论认识,是传播马克思列宁主义的主渠道.对中国共产党的建立以至于后来中国共产党的发展带来了深刻的影响。  相似文献   

4.
中国共产党的创立是以马克思列宁主义为指导思想,并在列宁的建党学说的直接指导下完成的.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并指导中国共产党创立的过程中,《共产党》月刊起了重要作用.研究《共产党》月刊的历史作用,有助于考察中国共产党创立的理论背景、现实基础和思想起点,也有助于弄清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历史过程中的源头问题.本文借助历史文献,考...  相似文献   

5.
“二十八画生”是毛泽东在青年时代的笔名.据迄今可以找到的史料记载,毛泽东从1915年开始使用这一笔名.是年秋,作为湖南省立第一师范学校学生的毛泽东,以“二十八画生”的名义,向长沙各校发出《征友启事》,邀请有志于爱国事业的热血青年和他联系,以便结为志同道合的朋友.1917年4月1日,毛泽东以“二十八画生”的笔名,在《新青年》第3卷第2号上发表了著名的《体育之研究》.关于“二十八画生”的含义有两种解释:一种是毛泽东三字繁体共二十八划.还有一种是毛泽东本人的解释,即“二十八划生”暗喻共产党的“共”字.后一种解释的史料,见《党史研究与教学》1992年第1期发表的林修敏同志《对<毛泽东字号笔名考释>的几点意见》一文.该史料曾见于《毛泽东思想研究》1987年第3期.  相似文献   

6.
正《共产党》月刊是上海共产党早期组织于1920年11月创办的一个半公开性理论刊物,至1921年停刊,前后共出版了7期(目前所看到的只有1至6期)。16开本,每期50页左右,不标明编辑、印刷、发行地址,但每期都在《新青年》上刊出广告启事和要目,假称在广州发售,实际上编辑部就设在上海法租界辅德里625号,即主编李达的住所中。《共产党》月刊发行量最高时达到5000多份。  相似文献   

7.
抗战胜利后创办的《观察》杂志,以自由主义理念发表了大量文章,其中有一些评析共产党的言论。这些言论主要涉及中共与内战关系、共产党的"自由"态度、共产党的"社会主义"观、国共关系中的中共等,形成了关于"中共"的话语体系。在这一话语系统中,有些观点存在着与事实明显不符的情况。随着时局的进展,《观察》言论有着激进化的趋向,对中共的认知在不少方面已逐步与共产党的主张相接近。研究《观察》杂志话语中"中共"这一问题,不仅有助于认识国统区知识分子对中共的认知及其舆论变动倾向,而且对于研究中共政治活动的舆论环境有积极的意义。  相似文献   

8.
《新长征》2012,(5):65-F0003
《共产党》月刊是中国共产党建党之初的重要文献,是中国共产党上海发起组创办的党内机关刊物,也是中国共产党的第一份党刊。  相似文献   

9.
目前,美国共产党是一个合法的全国性政党,总部设在纽约市,约有1.5万名党员。其宣传刊物有《工人世界周报》、月刊《政治事务》,并有官方网站。  相似文献   

10.
1920年11月7日,上海党组织创办《共产党》月刊,第一次在中国明确亮出共产党的旗帜。《共产党》的第一篇文章就是陈独秀的《短言》,也即发刊词,明确表示:"我们只有用阶级战争的手段,打倒一切资本阶级,从他们手抢夺政权;并且用劳动专政的制度……建设劳动者的国家以至于无国家,使资本阶级永远不至发生。……一切生产工具归劳动者执掌,这是我们的信条。"坦白清晰地阐明了共产党的宗旨和任务。  相似文献   

11.
我是华中师范大学地理系的一名离体老教授,年近80,近来有幸看到《学习月刊》,如获至宝,勤为学习,大有收益。但对贵刊刊登的有些文章的有些观点,我感到不能完全苟同,如贵刊有篇文章说:“苏联共产党的问题一个是长期以来思想僵化、体制僵化。犯了‘左’的错误。二是后来在纠正‘左’的错误的过程中又走向右的错误,机会主义泛滥。所以是先‘左’后右把苏联给葬送了。……苏联  相似文献   

12.
张全景 《党建》2011,(8):16-17
2008年5月,薄熙来同志在巴蜀小学调研时,看到学生们唱的都是一些流行歌曲,就问他们会不会唱《歌唱祖国》、《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学生们回答说老师没有教过;问老师,老师回答这些歌曲有些过时了,没有教。  相似文献   

13.
《共产党》月刊为建党而创办,较早地表明了中国共产党的初心与使命。肩负历史大任的中国共产党建党发起人同无政府主义、第二国际修正主义和基尔特社会主义展开了激烈的思想斗争,统一了建党的理论认识。《共产党》月刊通过构建系统的时空传播网络、运用独特的政治符号和塑造无产阶级政党的媒体形象,比较完整地表达了中国共产党改造中国的经济与政治、谋求中国人民的幸福和中华民族的解放与振兴以及追寻人类共产主义事业的使命。  相似文献   

14.
《党课》2010,(22):97-97
1920年11月7日,上海共产主义小组的理论性机关刊物《共产党》月刊在上海创刊。李达任主编,撰稿人一概不署真名,秘密出版发行。该刊第一次喊出了令人激动的口号:“共产党万岁!”“社会主义万岁!”  相似文献   

15.
陈爽 《党的建设》2009,(7):61-61
我党在各个历史时期创办过多种党刊。1975年9月在上海创办的《新青年》是我党创办的第一本党刊。创办初期,它是一本宣传民主与科学的进步刊物,中国共产党成立后,正式成为党中央的理论刊物。1920年11月7日,《共产党》月刊为庆祝十月革命胜利三周年创刊,秘密发行,它在中共党刊史上首次树立起"共产党"的大旗,指导全国各地的建党工作,是各地共产主义  相似文献   

16.
小卡片     
正党史知识党史上的"第一"(四)最早的社会主义青年团组织1920年8月,上海的共产党早期组织建立了全国最早的社会主义青年团组织。俞秀松担任书记。中国共产党的第一个公开性机关刊物——《新青年》《新青年》月刊从1920年9月第八卷起,成为上海的共产党早期组织公开宣传的机关刊物。中国共产党成立后,《新青年》一度成为党中央的机关刊物。建党史上的第一个秘密性机关刊物——《共产  相似文献   

17.
《共产党》月刊于1920年11月7日在上海创刊。这一天也是俄国十月革命胜利三周年纪念日。该刊由中国共产党上海发起组创办,主编为李达。这是中国共产党筹建时期的党内机关刊物。它主要介绍俄国共产党和国际共产主义运动的建党经验和马克思主义学说,阐明中国共产党的基本主张,刊载第三国际的重要文件,报道共产主义运动在各国的发展。  相似文献   

18.
《党史研究与教学》1990年第6期发表的毛应民同志《毛泽东字号笔名考释》(以下简称《考释》)一文,对毛泽东一生使用过的名、字、号、笔名、化名根据许多史料进行详细考释,是研究毛泽东名字的一篇重要文章,读后很有收获和启发.但也感到文中有许  相似文献   

19.
最近读了一些论述《共产党宣言》“消灭私有制”的文章,觉得有些认识有违原著精神,有加以辨正的必要。一、从《共产党宣言》的作者谈起经常有文章出现这样的提法——“马克思的《共产党宣言》”,不了解实际情况的人读了以后就会认为《共产党宣言》是马克思一个人写的。实际上,这部书是马克思和恩格斯两人共同完成的,是他们两人的共同著作。根据《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的编者注,当1847年6月正义者同盟在伦敦召开第一次代表大会并且决定改名为共产主义者同盟时,马克思并没有出席这次会议,而恩格斯积极参加了大会的各项工作,并起草了《共产主义信…  相似文献   

20.
对《共产党宣言》的研究一直是马克思主义理论界的研究重点,随着研究的不断深入,一些高水平的成果不断涌现。本文利用CiteSpace软件绘制出相关知识图谱,对《共产党宣言》研究的发文量、关键词、作者、研究机构等进行可视化分析。分析结果显示:《共产党宣言》的研究呈现出阶段性,在重大时间节点十分集中。当前的研究主要涉及"人类命运共同体""全面从严治党"等前沿问题的探讨。研究成果丰硕,但并未形成核心作者群,研究作者和机构之间缺乏合作。本文从可视化的角度直观的分析了《共产党宣言》研究的现状、趋势及热点,以期为相关研究提供参考借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