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43 毫秒
1.
马克思的道德思想体现在批判性反思与理论性建构两个层面。通过批判具体的社会现象和道德规则、抽象的道德观,以及阐释人之自由全面发展的价值追求及其实现方式,马克思确立其道德观。而全面把握马克思道德思想的核心要义,有利于我们正确认识与评价当前较为流行的社会思潮。  相似文献   

2.
格林是英国新自由主义政治思想的先驱。他一反自由主义传统,重新解释了自由的意义,奠定了新自由主义政治思想的基础。人是一种道德的存在物,人最大的自我满足就是道德上的满足,即实现道德善。道德善在本质上是共同善。使共同善成为可能的权利有两大类:私权和公权。而国家的干预是使共同善得以实现的条件。共同善的道德学说是格林新自由主义理论的基础。  相似文献   

3.
徐宇 《淮海论坛》2007,(4):29-30
道德是一种依靠社会舆论和人们内心信念来约束人们思想、行为的规范和准则,是社会对人们思想、行为的是非、善恶、荣辱的评价标准。它属于社会上层建筑的范畴,是由一定的社会经济基础所决定并为一定社会经济基础服务的。在不同的社会经济制度下有着不同的道德观.在同一社会经济制度的不同时期道德观也具有不同的内容和要求。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社会道德观产生了新的内容和提出了新的要求.为有利于促进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健康发展.本文就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道德的新内涵做一探讨。  相似文献   

4.
杨彩娟 《人民论坛》2012,(11):136-137
中国传统文化中的道德思想和武德思想,是井冈山时期毛泽东优俘政策形成的主要思想来源;而井冈山的实际军事斗争则是毛泽东优俘政策形成的实践基础。为解决战争中出现的俘虏问题,毛泽东制定了宽俘政策,随着宽俘政策在革命斗争中的积极作用不断增大,该项政策被逐步上升为军队政治工作的原则。  相似文献   

5.
陈红英 《前沿》2010,(21):52-54
在奥克肖特看来,个人主义的道德观是反思性道德观,认为自我是有意识地追求道德理想的;与这种道德观相符合,个人主义政治是对政府职能的一种理解,这种对政府职能的理解就是裁决;建立在这种政治观基础上的个人主义的政府则是主权政府,这种政府的权力是至高无上的,以不对个人的权益构成威胁为限度;个人主义的主权政府是维护个人自由的。  相似文献   

6.
杜一平 《前沿》2010,(17):74-76
中国传统儒学孟子性善论思想能为行政主体在行政实践中提供深刻有益的启发,提高行政主体的思想道德水平。把孟子性善论思想作为行政自制理论的基础进行探究,因为该思想促进行政主体更好的进行自我控制,做出有利于社会、有利于人民的行政行为,营造良好的精神家园。据此,在实践中深化道德基础的三点具体措施,即:确立和实现行政主体的善意行政意识、完善新的道德评价机制和提高行政主体的自我约束能力。  相似文献   

7.
刘琼 《理论月刊》2005,(6):58-60
作为中国文化的主流思想,儒、道两家在对待生态问题上是一致的,特别是在效法自然、化育万物和知足知止的道德观上为现代社会摆脱生态危机提供了切实可行的道德思想。  相似文献   

8.
学生思想政治工作是以把学生培养成为有道德、有理想、有文化的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为目的,遵循一定的教育原则,通过各种有效途径和方法,教育学生树立正确科学的人生观、道德观、价值观,更好地为社会主义事业服务.作为思想政治工作者,应该及时了解当前学生思想的新观点、新变化,不断提高自身素质,调整、改进工作方法,才能达到教育目的.  相似文献   

9.
《精神文明导刊》2004,(11):61-61
良心,即人对是非发自内心的正确认识,是社会意识的道德现象之一,是个人在对他人、对社会的关系上,对自己所负道德责任的自我自制力的灵魂,是持久地闪现在人们思想深处真善美的结晶。  相似文献   

10.
当前中国正处于经济社会转型时期的重要阶段,经济社会的发展呈现向较全面、较深层转型的特点。转型时期经济实践向传统计划经济道德观和现代市场经济道德观提出了挑战。实践呼唤适合转型时期的道德观。转型时期的道德观是中国传统道德文化与现代道德文化的精华融汇,是一种承先启后的道德观。根据经济社会转型时期的客观实际,转型时期道德建设应体现先进性、广泛性和层次性的统一,把社会道德、职业道德建设作为转型时期道德建设的战略重点,从经济、教育、法律、管理等多方面综合推进转型时期的道德建设。  相似文献   

11.
马克思的道德建构,是历史唯物主义的"人学"建构,即在推动人类解放和人的自由全面发展的历史进程中消解"阶级的道德",历史地、实践地建构"真正人的道德";马克思的道德批判是历史与道德、政治经济学与哲学、理论与实践相统一的双重批判。实践向度是马克思道德观的理论特质。  相似文献   

12.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建立与发展,正在深刻地影响着人们的传统道德观。对此,人们表现出复杂的道德心态,因而也做出不同的道德选择;有的人抱残守缺,将以往计划经济时代的道德风尚与现实的道德风尚作简单类比,感慨世风不古,指责社会道德日益沦丧,对市场经济条件下的道德建设前途持完全悲观的态度;有的人则产生了道德危机,不愿固守原有的道德信念,但却未能找到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新道德观。  相似文献   

13.
《新东方》2019,(3)
《中国社会各阶级的分析》是毛泽东在我国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的重要著作。该文章深刻洞察党内外思想动态,反对党内错误倾向,总结革命历史教训,在轰轰烈烈的革命浪潮中树立起不朽的丰碑。文中蕴涵着毛泽东深邃的思想智慧,特别是其中的"三个意识",即"首要问题意识""实践意识"及"自我超越意识",对思想政治教育发展具有重要启示。  相似文献   

14.
冯根胜 《今日浙江》2006,(17):43-44
荣辱观是新闻宣传的道德基石社会主义荣辱观是公民在社会主义思想指导下,逐步形成的对荣誉、耻辱的根本观念和总体态度。它是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在荣辱范畴的集中体现,是社会主义道德观的核心理念,也是新闻宣传的道德基石。以“八荣八耻”为主要内容的社会主义荣辱观,丰富和发展了社会主义道德观的内涵,也为做好新闻宣传工作提供了重要保证。新闻宣传报道是对社会的一种特殊的评价方式;而道德是社会以善恶评价、依靠内心信念和传统习惯以及社会舆论来调整的人际行为的规范。道德修养是新闻从业人员确立社会主义荣辱观并逐步完善人格的必…  相似文献   

15.
游昀之 《人民论坛》2010,(10):152-153
通过发放问卷、随机抽样调查、课堂调研等方式所得出的有效调查数据,发现有部分大学生存在在两种截然相反的道德观及行为方式之间的临界点游移的现象,即道德边缘化问题。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及管理工作的角度,通过对产生这一现象的原因进行分析,进而提出相应的对策。  相似文献   

16.
青年时期是一个人道德观形成发展的重要时期。青年道德观的形成发展对青年人格的全面发展,对青年的社会生活、家庭生活,对社会的秩序和精神风貌,都有着十分重要的影响。研究青年道德观形成发展的规律和特点,促进青年道德观的健康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一、青年道德观的发展过程1青年初期青年初期,随着认知能力、自我意识的发展和生活经验的增加,青年的道德认识能力有了较大发展,对道德概念的理解更加深刻,道德信念开始萌芽,道德判断具有了明显的独立性和批判性;道德情感的直觉体验和与具体形象相联系的体验敏感丰富;道德…  相似文献   

17.
如何建立社会主义,这在马克思主义理论中是没有现成答案的。毛泽东立足于中国国情、借鉴苏联的经验,按照马克思主义关于社会主义革命的理论,在中国革命的实践过程中,逐步地形成了一套从新民主主义转变为社会主义的思想理论,即社会主义革命的思想。这个思想形成过程大致可分为三个阶段。一、建党前后毛泽东社会主义革命思想的萌芽中国共产党建党前后一个时期,是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得到广泛传播的时期,和当时大多数的早期共产主义者一样,社会主义革命的思想十分浅显和笼统,概括起来,其基本的思想观点有三:一是无产阶级专政,二是国际…  相似文献   

18.
陈世荣 《传承》2007,(7):97-99
云南文山苗族在其长期的经济社会生活中,形成了独特的婚姻道德观,呈现出恋爱自由、同姓不通婚等特点。当代苗族婚姻道德观成为我国道德宝库中不可多得的一笔财富。  相似文献   

19.
习近平总书记的执政党自我革命理论为思想建党和制度治党相结合增添了新的理论武器,而道德境界则是检验自我革命自觉性的人文标志。道德境界伴随着执政党自我革命的实践进程而不断提升,"权为民所赋,权为民所用"是执政党自我革命的道德启蒙,"功成不必在我"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责任担当,"我将无我,不负人民"是执政者回归革命者的初心使命,思想逻辑与历史逻辑的一致性表明马克思主义执政党将在自我革命的道路上勇往直前。  相似文献   

20.
张小丽 《前沿》2005,(9):179-181
法治发展应该获得相应的道德支持。我国社会普遍的道德与法治不相适应,道德不足以支持法治。道德有很强的传统性,传统道德的影响仍然很大,传统道德与现代法治的不和谐是明显的。在法治进程中,有必要重新审视传统道德,吸收其中的合理成分。传统的重等级、重调处道德观显然与法治发展不相适应,传统的义利道德观对市场经济法治的实现有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