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我国金属矿产资源安全评价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冯进城 《理论月刊》2010,(3):161-164
使用主成分分析法与聚类分析法,运用消费量与产量之比、对外依存度、供应方集中度等评价指标评价了我国金属矿产资源安全。结果显示,我国金属矿产供应的安全程度逐步变低。其原因主要是我国金属矿产资源储量保证程度和国内相对供应能力不断降低,消费量、对外依存度、价格和境外供应集中度不断升高。最后,从建立金属矿产资源储备和利用国内外"两种资源、两个市场"等方面探讨了保障我国金属矿产资源安全的若干措施。  相似文献   

2.
《协商论坛》2011,(4):2-F0002
登封市位于中岳嵩山南麓,历史悠久,风光秀丽,拥有丰富的旅游资源、矿产资源和发达的电力、交通、通讯事业,是全国著名的"文物之乡"和"武术之乡"。近年来,登封市委、市政府团结带领全市人民强力实施"旅游立市、工业强市、农业稳市、科教兴市"四大战略,国民经济和各项社会事业都取  相似文献   

3.
平乐县同安镇矿产资源十分丰富,储量较大的有花岗岩、磁铁矿、钛铁矿等。近年来,同安镇不断改善投资环境,加大引资力度,出台"亲商爱商富商"优惠政策,短短几年吸引了台湾、广东、福建、湖南、上海等地的石材加工企业落户。  相似文献   

4.
兰成国 《前进》2012,(9):46-48
应县是朔州市唯一的无煤县。近些年来,在周边地区依托矿产资源快速发展的形势下,应县这个传统农业大县的发展却举步维艰。当前,全省转型综改大潮涌动,全市"四化一体"东部新区建设如火如荼,牢牢把握这一千载难逢的发展机遇,  相似文献   

5.
王雪 《前沿》2012,(2):76-77
物品的缺乏,是因为土地、劳动力、设备、自然资源以及其他生产要素的缺乏,这就不得不考虑在世界范围内对资源进行利用和分配的问题。中国—东盟存在矿产资源合作开发的应然性,但长期以来的合作却并没有实质性突破,其原因在于该地区仍面临"囚徒困境"和制度失效。解决的途径在于加大交流,增强互信,从而达到新的博弈平衡点,以期形成新的制度。  相似文献   

6.
杨衍浩 《春秋》2015,(1):4-9
一1840年鸦片战争后,西方列强依靠坚船利炮侵入中国,逼迫清政府签订一个又一个不平等条约,妄图瓜分中国。他们纷纷抢占市场,划分势力范围,极力攫取中国丰富的矿产资源。1896年以后,先后有美、英、德、日等国,以"合办""租用"等名义夺取了开发北京门头沟,河北开平、滦州,辽宁抚顺、本溪,山西大同,山东坊子、淄川等地煤矿的权...  相似文献   

7.
馀会良 《创造》2011,(8):90-93
祥云县位于云南省中部偏西,国土面积2425平方公里,地势开阔平坦,是云南省四大平坝之一,素有"云南之源、彩云之乡"的美誉。县境内居住着汉、白、彝、苗、回、傈僳等世居民族,2010年末全县总人口达47.08万人。祥云历史悠久,地灵人杰,交通便捷,文化内涵、旅游资源、矿产资源丰富,拥有优秀的革命传统,是云南省47个革命老区县之一。  相似文献   

8.
没有原生矿产资源的台州,靠什么在十分依赖金属资源的制造业领域中脱颖而出,成为长三角重要的制造业基地?以循环经济理念改造提升传统金属加工制造产业,是台州市建设金属资源再生产业基地的成功经验,也是台州打造"中国再生金属之都",积极探索循环经济发展之路的生动写照。  相似文献   

9.
《湖北政报》2010,(Z2):21-24
<正>为优化矿产资源配置,提高矿产资源勘查开发水平,增强资源保障能力,推动全省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现就进一步加强矿产资源勘查开发管理提出如下意见。一、提高思想认识,进一步加强矿产资源勘查开发管理(一)充分认识加强矿产资源勘查开发管理的重要意义。矿产资源是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物质基础,矿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产业。全省矿产资源勘查开发工作成效显著,依托矿产资源发展壮  相似文献   

10.
非传统矿产资源象不可再生的传统矿产资源一样也存在可持续性开发和利用问题。文章通过对非传统矿产资源的界定,对非传统矿产资源的研究现状的阐述,提出了目前影响非传统矿产资源可持续性开发利用的四大障碍及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1.
中国矿产经济学研究现状和前景展望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矿产资源的可持续利用、矿产资源规划、矿业权管理和矿产资源核算等问题已成为在国内矿产经济学领域研究的重点。以Hotelling为代表的可耗竭资源的最优耗竭理论是研究矿产资源持续利用的基础,矿产资源规划的核心是解决矿产资源的可持续利用问题和矿产资源安全问题。矿业权管理的研究主要集中在矿业权的估价和矿业权的流转两个方面。矿产资源核算研究的重点是如何将矿产资源资产纳入国民经济核算体系,实现可持续发展目标导向下的资源-环境-经济一体化核算。同时,资源安全、资源制度经济分析和资源利用方式等问题成为今后矿产经济学的研究重点。  相似文献   

12.
范宝学 《求索》2013,(11):5-8
科学合理的矿产资源税费制度,是实现矿产资源优化配置,促进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保障。对国内外矿产资源税费制度的对比分析表明,我国矿产资源税费制度存在总体结构不合理、主体税种资源税制度设计存在缺陷、现行矿产资源税费制度缺乏对矿业活动的政策激励措施等问题。要科学构建矿业税费制度体系,改革与完善资源税制度,建立矿产资源税费激励机制等政策。  相似文献   

13.
我国正处于工业化高速发展阶段,面临严峻的矿产资源供需形势,解决问题的关键是要加快建立矿产资源生态补偿机制。本文通过分析我国矿产资源生态补偿机制建设的现状,对我国矿产资源生态补偿机制提出改善措施和建议。  相似文献   

14.
一、中央与地方的收益分配现状我国现行法律明确规定,矿产资源归国家所有,中央政府代表国家行使矿产资源所有权。相应地,中央政府成立国土资源部作为矿产资源在中央的管理机构,地方上设有国土资源厅和国土资源局作为中央垂直领导的机构,其编制与各级政府没有直接的从属关系。各级国土资源部门作为职能机关,其重要的职能就是代表中央政府行使国家对矿产资源的所有权,重要表现就是收取矿产资源补偿费。可以说,我们目前从制度上,已经实现了中央政府对矿产资源的所有权管理。  相似文献   

15.
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发展矿业,加强矿产资源的勘查、开发利用和保护工作,保障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当前和长远的需要,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特制定本法。第二条在中华人民共和国领域及管辖海域勘查、开采矿产资源,必须遵守本法。第三条矿产资源属于国家所有,由国务院行使国家对矿产资源的所有权。地表或者地下的矿产资源的国家所有权,不因其所依附的土地的所有权或者使用权的不同而改变;国家保障矿产资源的合理开发利用。禁止任何组织或者个人用任何手段侵占或者破坏矿产资源。各级人民政府必须加强矿产资源的保护工作。勘查、开采矿产资源,必须依法分别申请、经批准取得探矿权、采矿权,并办理登记;但  相似文献   

16.
豫政〔2007〕17号各省辖市人民政府,省人民政府各部门:根据全国整顿和规范矿产资源开发秩序工作会议精神和国务院整顿规范矿产资源开发秩序第一阶段工作检查验收组意见,为进一步加强我省整顿和规范矿产资源开发秩序工作,现结合我省实际,提出如下意见。一、充分认识整顿和规范矿产资源开发秩序工作的艰巨性和复杂性矿产资源是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物质基础,有效保护、合理开发、综合利用矿产资源关系到经济社会发展全局,在保护中开发、在开发中保护是我国矿产资源管理的基本原则。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矿产资源管理工作,2005年以来先后下发了…  相似文献   

17.
各州、市、县(市、区)人民政府,省直各委、办、厅、局:矿产资源是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重要物质基础。我省矿产资源丰富,矿产资源开发在全省经济社会发展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多年来,在省委、省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全省各级政府、各有关部门高度重视矿产资源的保护和合理开发,认真贯彻矿产资源管理的法律法规,整顿和规范矿产资源开发秩序,矿政管理工作不断加强,矿业投资环境不断改善,矿业经济持续健康发展,为全省经济社会发展作出了积极贡献。但是,由于多方面的原因,我省矿产资源开发中存在的深层次矛盾和问题尚未得到解决,开发秩序在一些地…  相似文献   

18.
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受国务院委托,我向十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25次会议报告我国矿产资源合理利用、保护管理工作的情况,请予审议。一、我国矿产资源的现状矿产资源是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物质基础。中国是矿产资源大国,但资源禀赋较差,人均占有量不高。随着经济持续发展和工业化、城镇化  相似文献   

19.
各市州、县市区国土资源局:为了进一步规范矿产资源开发管理,加大责任追究力度,维护良好的矿产资源开发秩序,提高矿产资源开发利用水平,现就有关问题通知如下:一、高度重视当前矿产资源开发秩序中存在的突出问题  相似文献   

20.
浅析我国金属矿产资源储备体系的构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金属矿产资源储备是战略物质储备,是维护国家安全和利益、保证我国在国际市场变动和综合国力的重要手段.在总结国际经验基础上,本文从储备形式、储备运作和储备资金运作三个层次构建了我国金属矿产资源储备战略体系.第一级是国务院及其下设专门负责实施金属矿产资源储备事宜的国家金属矿产资源储备局.第二级是国家金属矿产资源储备经营管理公司.第三级是各个金属矿产资源储备基地公司.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